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茜茜公主惊艳的美貌背后,是一个200年前最富有的美颜大师

Hello, 我是 鹿台

他是19世纪最强“P图达人”,

画遍欧洲王室,却画火人不火 ?

1855年5月,巴黎世博会,艺术展馆。

前来参观的人们三三两两,在各自感兴趣的作品前驻足。唯有一幅画作聚集了一群观众,实在太显眼了。

挤进人群,只见一旁的铭牌上写着:《被侍女环绕的欧仁妮皇后》。

《被侍女环绕的欧仁妮皇后》1855年,弗兰兹·克萨韦尔·温特哈尔特,藏于贡比涅城堡

侍女制向来是宫廷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通常由贵族女眷担任。这是君主权威的体现,因此人员选择慎之又慎。

画中手持紫罗兰花束的女子,就是欧仁妮皇后。

左:从左至右分别为安妮·德斯林公主、Jane Thorne、Louise Poitelon du Trade

她的美貌与茜茜公主并称“欧洲宫廷双姝”,更是当今时尚界众多奢侈品大牌的引路人:LV的创始人曾是她的装箱工、娇兰顶奢的“帝王之水”曾是她的专属,她一手捧红了卡地亚、蒂凡尼因她的黄钻而名声大噪……

安妮·德斯林公主

她左边的粉裙女郎便是她的大侍女长:安妮·德斯林公主。此女是巴黎上流阶级的“社交女王”,常与皇后一同出席国务,也是陪伴欧仁妮直到帝国垮台的人。

皇后右边着深色衣裙的女士,是9人中唯一的“荣誉女爵”——巴萨诺公爵夫人。

巴萨诺公爵夫人:Pauline Marie Ghislaine de Bassano

暗紫色的裙装让她在一众亮色中不那么起眼,却是其中最重要的人物。

公爵夫人比皇后年长12岁,出身比利时政治世家,丈夫是法国外交官也是拿破仑三世的侍从。耳濡目染令她具备了敏锐的政治嗅觉,这正是缺乏政治天赋又喜欢摄政的欧仁妮皇后最需要的。

巴萨诺公爵夫人:Pauline Marie Ghislaine de Bassano

外交官夫人的身份,更使她成为陪伴皇后出席公务活动的不二人选。

皇后侍女们几乎都与她同龄,亲和力是她们的共同点。却唯有公爵夫人为人“稳重、“威严”、“在履行职责时非常谨慎”。这或许就是上帝对欧仁妮皇后的垂怜,让年长的夫人为这些活泼不知世故的姑娘们稳一稳步伐

欧仁妮皇后的闺中密友:Adrienne de Villeneuve-Bargemont

她被称为“宫廷中最受欢迎的女士”,皇后一度“特别依恋”她;她的早亡曾让欧仁妮哀伤不已。

而她享有的殊荣便是:在杜伊勒里宫有一套自己的公寓。这里是当时许多精英政要的聚集地,其中举办的社交沙龙,在法国外交及保皇党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克莱尔·艾米莉和拉图-茂堡侯爵夫人

故,温特哈尔特在作画时便将她安排在画面中心靠后的位置,像一根支柱,与安妮·德斯林公主一同拱卫着欧仁妮皇后。

《克莱尔·艾米莉·麦克唐纳,阿瓜多子爵夫人》1852年,弗兰兹·克萨韦尔·温特哈尔特,藏于凡尔赛宫

她也是温特哈尔特的客户

艾米莉的女儿《Carmen-Ida-Marie Aguado》1860年,弗兰兹·克萨韦尔·温特哈尔特

她是温特哈尔特长期合作的模特

这幅画作整体氛围悠然闲适,与绝大部分注重公关意义的宫廷画作有很大不同。

Nathalie de Ségur

因此,也引得众人争论不休:有人说这是弗兰兹·克萨韦尔·温特哈尔特少见的群像作品,甚感惊喜;有人觉得它构图草率,并没有凸显出皇后的形象,服饰也过分斑斓不庄重;也有人反驳,作为艺术作品,它已满足人们对美的幻想……

黑森林走出的平民画师

19世纪时,弗兰兹·克萨韦尔·温特哈尔特每一幅作品出现,总是伴随着这样的纷纷议论。

而这个精通描绘女性美貌的画家,50年前却诞生在德国黑森林边缘的一个小村落。

德国黑森林

老温特哈尔特家是当地诸多农民中的一员,副业做点树脂小生意,弗兰兹是这个家里的第6个孩子。

无论什么时候,艺术的阶梯都是用金子铺就的,弗兰兹·温特哈尔特这样彻头彻尾的平民画家,在艺术家群体中并不多见。

《自画像》1868年,弗兰兹·克萨韦尔·温特哈尔特,藏于德国国家美术馆

正是如此,他一直到13岁才有机会接触绘画

彼时,家里并不富裕。父亲辗转难眠了数个夜晚,艰难地决定抵押房子,才勉强凑够了他和弟弟赫尔曼的学杂费,将他们送去一个铜版画师麾下做学徒。

兄弟俩在掌握绘图技巧的同时,还学会了平板印刷技术,这为弗兰兹后来的职业生涯发展拓宽了道路。


左:《巴登大公夫人-索菲亚·威廉明娜》1830年,弗兰兹·克萨韦尔·温特哈尔特

右:《西西里公主-Maria Cristina di Borbone》1818年,弗兰兹·克萨韦尔·温特哈尔特

弗兰兹用4年时间,结束了他的学徒生涯。这让他的老师惊讶不已,因为大多数人3年才不过打完基础。

1823年,一位男爵看中他的绘图本事,介绍他去慕尼黑皇家美术学院工作。对此,少年弗兰兹满心欢喜又分外向往,工作之余不忘偷师,努力提升自己的技艺。

《藤蔓凉亭中一位年轻女子的肖像》1851年,弗兰兹·克萨韦尔·温特哈尔特

美院本就是“奇迹岛”,这里从不缺一鸣惊人的案例。因此,他时常暗自祈祷,有一天自己也能被慧眼识珠。

这个愿望很快就实现了。

《井边的意大利少女》1833-1834年,弗兰兹·克萨韦尔·温特哈尔特,现为私人收藏

时年20岁的弗兰兹,遇到第一位伯乐——巴登大公,在他的资助下成为慕尼黑美院的一名大龄学员,进行系统学院派的学习。

仅仅3年,他便顺利毕业,成为巴登公爵夫妇的私人画师。

来自电影《伪造师》

这对慷慨的赞助人,甚至1833年间出资送他到意大利进行为期一年的进修,在那里他研究并吸取了威尼斯画派的光影和色彩表达。

《风暴将至》1834年,弗兰兹·克萨韦尔·温特哈尔特

回归的弗兰兹正式成为大公夫妇的宫廷画师,锋芒初露。他很擅长雕琢面料和珠宝的质感,人物精致而富有生气,同时传达出社交场合需要的微妙理想化,令大公夫人赞不绝口。

温特哈尔特笔下的蕾丝与珠宝

《巴登大公夫人-索菲亚·威廉明娜》1854年,弗兰兹·克萨韦尔·温特哈尔特,现为私人收藏

1836年,已在德国小有名气的弗兰兹不再满足于本土的发展。鲸鱼只有在海里才能健康成长,温特哈尔特需要更广阔的天地。

于是,他毅然向大公辞行,立志去欧洲艺术中心的巴黎闯荡一番。

《海伦娜公主》1861年,弗兰兹·克萨韦尔·温特哈尔特,现为皇家收藏

此时的法国正值风云突变之际,你方唱罢我登场;不少画家因政治原因,喜提监狱数日游。

一入巴黎深似海,高手云集与复杂的社会环境让温特哈尔特一时间无所适从。安格尔、威廉·布格罗……这里有太多大师的足迹,主顾、经纪人、艺术批评家无一例外要挑剔许多。

IL Dolce Far Niente》1836年,弗兰兹·克萨韦尔·温特哈尔特,现为私人收藏

他曾屡次获赞的意大利风俗画,确实在沙龙里掀起了小片水花,但根本不足以支撑他站稳脚跟,这让自信满满的弗兰兹深受打击。

他沉寂了两年,才在一场艺术沙龙中,凭一幅《瓦格拉姆亲王贝尔捷及其女儿肖像画》崭露头角。

《瓦格拉姆亲王贝尔捷及其女儿肖像画》1837年,弗兰兹·克萨韦尔·温特哈尔特

画中亲王儒雅高贵,小女儿玉雪可爱,脚边趴伏的猎犬是守护的象征,它看向主人的方向同样是视线引导,将观者的注意力再次牵引回父女身上。

他古典的风格,流畅且松弛的笔触精准命中老牌贵族的审美。同年温特哈尔特就接到比利时路易丝王后的邀约,一举奠定在上流社会的声誉。

《比利时王后-玛丽·路易丝》1841年,弗兰兹·克萨韦尔·温特哈尔特,现为比利时皇家收藏

而他的弟弟赫尔曼,一生都在追随哥哥的脚步。功成名就后的信任危机并没有降临在这对兄弟身上,他们一如既往的亲厚,是最亲密的家人和事业伙伴。

《弗兰兹与弟弟赫尔曼的画像》1840年,弗兰兹·克萨韦尔·温特哈尔特,现为私人收藏。

弗兰兹(左)、赫尔曼(右)

赫尔曼坚持以哥哥的事业为事业。

当弗兰兹出差英国、比利时为王室成员绘制肖像时,小赫尔曼就在后方管理工作室、监督版画印刷工作。他的绘画风格深受弗兰兹的影响,因此也常模仿哥哥的画风应付一些小贵族的委托,有些画作至今难以分辨究竟是谁的作品。

《Mrs Renouard de Bussière, née Clémentine de Boubers》1854年,赫尔曼·温特哈尔特

有赫尔曼从旁协助分担,弗兰兹得以开启“卷王“模式。不仅作品精美,还主动推出“一式多份”服务,方便应用于不同的场合。

配合版画的投放宣传,温特哈尔特工作室声名远扬,约稿络绎不绝。珍贵的19世纪美人群像,在这个小工作室里一笔一笔勾勒成型。

《比利时夏洛特公主画像》1842年,弗兰兹·克萨韦尔·温特哈尔特,藏于凡尔赛宫

他留下的数百幅作品,从侧面为世人点染出欧洲动荡的19世纪中叶时代肖像。

19世纪,地表最强“乙方”

弗兰兹·克萨韦尔·温特哈尔特活跃的50年间,恰逢欧洲诸国新旧制度交替。纵使法国政权经历七月王朝到第二共和国的更迭,弗兰兹依旧稳守“宫廷画师”身份


他游走在各国王室之间,艺术生涯不曾因为一个家族的兴衰而落幕,形成了铁打的画家、流水的王室这一奇异景观。

《莱奥尼拉多公主肖像》1843年,新古典主义,弗兰兹·克萨韦尔·温特哈尔特,藏于美国Getty博物馆

早年非科班的学习过程,让温特哈尔特的作画并不局限于某一种画派或风格,而是根据客户诉求,在几个风格间自如切换。因此艺术界很难定义,不如说这就是独特的“温特哈尔特风格”。

《莱奥尼拉多公主肖像》1849年,浪漫主义,弗兰兹·克萨韦尔·温特哈尔特,现为私人收藏

他早期的画作多以新古典主义为主。


但在意大利游学期间,为了入法国美院院长Horace Vernet的法眼,以获得巴黎艺术圈的入场券,他创作了浪漫主义背景的《Roman Genre Scene》,为日后闯荡巴黎埋下铺垫

《Roman Genre Scene》1833年,弗兰兹·克萨韦尔·温特哈尔特,现为私人收藏

从这件事,就能看出弗兰兹并非社恐艺术家,他情商惊人,玩转社交场合。严谨的德国作风,被他运用到把握各国宫廷内部的政治风向和道德倾向领域,作品能微妙且精准地反映客户的公关需求,其“正确性”致力于向外交新闻稿看齐。

因此,他被诸多王室赏识不仅是出于自印作品集宣传得当,更是有赖于王室之间的推介

《法国奥尔良王朝王后-玛丽·艾梅里》1842年,弗兰兹·克萨韦尔·温特哈尔特,藏于凡尔赛宫

玛丽·艾梅里王后裙装蕾丝细节,三层蕾丝花纹明显不同

他在为比利时王后母子完成数幅质量上佳的肖像画后,很快就被介绍给了王后的母亲——法国玛丽·艾梅里王后,随后被国王路易·菲利普任命为法国宫廷画师,承接了总计30单王室成员个人肖像和家族肖像画

《奥尔良王朝法王路易·菲利普一世》1839年,弗兰兹·克萨韦尔·温特哈尔特,藏于凡尔赛宫

这一时期,由于整个奥尔良家族都偏爱古典审美范式,因此他的作品也遵从新古典主义的特点。

人物造型围绕庄重高贵的特质展开,包括人物轮廓较为清晰,姿态只有站或坐两种,整体静态感>动态感;且对服装偏爱稳重的、高饱和度的用色和面料垂坠感的描绘。

《法国奥尔良王朝-路易》1845年,弗兰兹·克萨韦尔·温特哈尔特,藏于凡尔赛宫

而当他的主顾换成迷恋玛丽·安托瓦内特的欧仁妮皇后,他的绘画风格就极力向洛可可风格靠拢,形成独特的洛可可复兴风格。

《欧仁妮皇后肖像》,弗兰兹·克萨韦尔·温特哈尔特,藏于波士顿美术馆

相比新古典主义的高饱和度、略微有些沉重感的用色,洛可可复兴风格带有洛可可标志性的浅淡明快特点。光的存在渲染了整幅画面,人物姿态更为随意、鲜活,服装上薄纱层层叠叠,与蕾丝一同为人物添加一层柔光滤镜,甜美又浪漫。

来自电影《茜茜公主》(1955年)

《奥地利-匈牙利女王茜茜公主》1865年,弗兰兹·克萨韦尔·温特哈尔特,藏于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

在19世纪,对比前辈戈雅这种在创作中夹带私人情感的存在,温特哈尔特就是配合度超高的乙方

他严格遵守“一切以金主爸爸的诉求为第一要务”,自然好评不断。

《西班牙国王查理四世及其家人》1800年,弗朗西斯科·戈雅,藏于西班牙普拉多国家博物馆

*人物的面容刻画,特别是皇后玛丽亚·路易莎的,只能用草率形容

别人笔下的,年轻时的王后玛丽亚·路易莎,1765年,安东·拉斐尔·门斯,藏于帕尔马国家美术馆

而让贵女们趋之若鹜的缘由,除了“美颜小能手”不作他想。

温特哈尔特笔下没有丑女人,是当时业界公认的事实。

而他的“美颜”功能并不遵循某一固定的范式,而是基于模特本身的长相特点和所需要的风格进行五官重点优化、身材整体比例调整、磨皮滤镜等一系列操作。典型案例参照维多利亚女王:

上:《维多利亚女王肖像》1847年,弗兰兹·克萨韦尔·温特哈尔特,现为皇家收藏

下: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照片

这位开创“日不落帝国”的伟人,在美女如云的欧洲王室中实属其貌不扬。圆脸、鹰钩鼻,身量仅1.5米,且中年时因频繁生育和对美食难以割舍的热爱,身材迅速发福。

来自英剧《维多利亚》

但在温特哈尔特笔下,她目光清亮,身材丰腴得宜,与爱人和孩子同框时温柔甜美,以女王形象示人是恩威并重、贵气逼人。

《五月一日》1851年,弗兰兹·克萨韦尔·温特哈尔特,藏于温莎城堡

从左到右:惠灵顿公爵、阿尔伯特亲王、维多利亚女王、亚瑟王子

《维多利亚女王及其表妹内穆尔公爵夫人》1852年,弗兰兹·克萨韦尔·温特哈尔特,现为英国皇家收藏

《维多利亚女王肖像》1859年,弗兰兹·克萨韦尔·温特哈尔特,现为英国皇家收藏

左:温特哈尔特笔下大英帝国王冠

右:大英帝国王冠实物图

温特哈尔特的识趣深得女王喜爱。

1846年5月,他在法国宫廷任职期间,女王就“迫不及待”地致信菲利普国王,询问这位“肖像圣手”的合约是否会在秋天按时结束,她希望邀请温特哈尔特为她绘制一幅全家福。

来自英剧《维多利亚》

故而,弗兰兹任期结束后便动身地赶往英国。次年1月,随着幕布“唰”地揭开,女王的赞叹接踵而至:

如此美丽、灿烂、新鲜的色彩——我们被迷住了。

这幅画被女王挂在了餐厅,美食带来的幸福感和美好的记忆交织成她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刻。

《维多利亚女王及其家人》1846年,弗兰兹·克萨韦尔·温特哈尔特,现为英国皇家收藏

从左到右:阿尔弗雷德亲王、威尔士亲王、维多利亚女王、阿尔伯特亲王、爱丽丝公主、海伦娜公主和维多利亚公主

维多利亚女王佩戴的祖母绿冠冕

在此后的十几年间,英王室一直都是弗兰兹的最重要的客户。他陆续为女王及其家族绘制了120余幅肖像,成为保罗·鲁本斯、凡·戴克之后获得最多王室赞助的画家。

不如意的“人生赢家”

比利时、法国、英国……各国王室的溢美之词让肖像画邀约纷至沓来。

但弗兰兹·温特哈尔特对此不仅不期待,甚至有些苦恼:“这该死的肖像画怎么总也画不完”。作为一个对艺术有追求的画家,肖像画不应该是他职业生涯的全部。最能体现艺术家技艺和理念的历史宗教题材作品,才是他的终极梦想。

《俄罗斯王后玛丽亚·亚历山德罗夫娜》1857年,弗兰兹·克萨韦尔·温特哈尔特,藏于冬宫博物馆

毫无疑问,弗兰兹·温特哈尔特是个天才。他热爱他的艺术,也渴望扬名,对此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想法。

现在,他成名了,更加渴望向世人剖白他绚烂的灵魂。可成名带来的副作用让他无暇顾及,贵族们只在意画是不是自己想要的,而不在意他想表达什么。

《春神》,弗兰兹·克萨韦尔·温特哈尔特

原本的工作规划只是将肖像画业务作为过渡,以保证稳定的生活来源;另外有赫尔曼帮他打理工作室。以上两点关键性现实问题得到解决,让他可以专心沉浸在艺术的伊甸园。

然而,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塔蒂亚娜·亚历山德罗夫娜·尤苏波娃公主肖像》1858年,弗兰兹·克萨韦尔·温特哈尔特,藏于冬宫博物馆

贵族们的热情令兄弟俩难以招架。有那么一瞬间,弗兰兹不禁怀疑,他当初将作品复制成版画推广宣传的决定是否正确。

《夏多堡家族三姐妹》1850年,赫尔曼·温特哈尔特

与此同时,他作品中的商业性质也引起了艺术圈的极大不满。

这种备受宫廷追捧的时尚肖像画,在专业人士看来充斥着浮夸谄媚,难登大雅之堂。

《穿18世纪礼服的欧仁妮皇后》1854年,弗兰兹·克萨韦尔·温特哈尔特,藏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当他为维多利亚女王工作期间当选英国皇家委员会成员,这种批评声骤然响亮起来。《雅典娜》学刊上,甚至直接发表了诸如:“如此缺乏品味——这让我们坦率地庆幸它不是出自英国人之手”这般尖刻的言论。

让弗兰兹·温特哈尔特倍感沮丧。

《Princess Elizabeth Esperovna Belosselsky》1859年,弗兰兹·克萨韦尔·温特哈尔特,现为私人收藏

更糟糕的是,1852年,他终于鼓起勇气向喜欢的姑娘求婚,却惨遭拒绝。

连番的打击令他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情场失意、职场得意,繁忙成为他对抗忧郁的良药,自此工作便是他的情人。

《欧仁妮皇后肖像》1864年,弗兰兹·克萨韦尔·温特哈尔特

第二年,他唯一一幅历史类题材的巨幅画作《Florinda》完成

作品的主角是结束西哥特统治西班牙的导火索——美人Florinda。国王罗德里克占有并伤害了她,惹恼其父朱利安,遂引摩尔人入城,葬送了整个国家。

《Florinda》1853年,弗兰兹·克萨韦尔·温特哈尔特,藏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被侍女环绕的欧仁妮皇后》运用了相似的构图

不过这幅画中,悲剧还没有发生,Florinda仍旧是无忧无虑的少女,与女伴在林间嬉闹。整幅画充斥着享乐主义的色彩,11个少女姿态各异,画面与光线几乎均匀分布给每一个人,看似纷繁无序又另有一种统一。

静谧的阳光撒在她们柔软的肌肤上,照亮生机特有的美,时光在着抒情又浪漫的笔触中慢了下来。

来自电影《诸神之战》

纯洁、典雅、流风回雪……所有能想到的美好词汇都能用来形容温特哈尔特笔下的美人,这种美超越了皮囊,在闪闪发光。

维多利亚女王更是在第一眼看到《Florinda》便决定将它纳入囊中。这让温特哈尔特感到些许肯定和慰藉,心中的遗憾之情散去不少。

Portrait of Wiencyzyslawa Barczewksa》1860年,弗兰兹·克萨韦尔·温特哈尔特,藏于波士顿美术馆

“成名总是要付出点什么,我只是少了些创作自由”,弗兰兹这样安慰自己,“仅此一点点不如意,已经很不错了。”

自此以往,他似乎接受了命运的安排,一直以“肖像画画家”的身份活跃在欧洲。

《巴贝夫人肖像》1864年,弗兰兹·克萨韦尔·温特哈尔特,藏于奥赛博物馆

出品稳定、为人识趣,令温特哈尔特从不需为工作发愁,南到西班牙、北至沙俄,大半个欧洲的上流阶级都是他的客户。

勤勉且无不良嗜好让他积累了一笔不菲的财富,一度位列欧洲艺术界的“首富”,成为别人口中的“人生赢家”。

1971年,弗兰兹和弟弟回到故土,终止了运营53年的事业。

《温特哈尔特兄弟的自画像》1841年

相比他惊才绝艳的作品,弗兰兹·克萨韦尔·温特哈尔特的一生在艺术界堪称“寡淡”。终生未婚、人际关系简单、没有情感纠纷,一直和弟弟过着简朴的生活,直到1873年被伤寒夺去性命。

《奥地利皇后茜茜公主》1865年,弗兰兹·克萨韦尔·温特哈尔特,藏于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

维多利亚女王在给女儿的信中,痛惜天才的坠落:“他的去世是一个可怕的、无法挽回的损失……”而残酷的时光,区区百年后就将他的名字湮没

可他斑斓的画笔,却穿透历史的缝隙,为我们挽留那个逝去时代最美的模样。

小编|鹿台

不可错过的精彩好文

她也是50年代好莱坞最明亮的星,却拥有和梦露截然不同的结局

118岁的她坐拥7000件珠宝,全世界珠宝迷都来朝拜
巩俐戛纳红毯上气场全开的秘诀,竟是泰勒“玩剩的”?

请多点“在看”才能不错过小鹿的推送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德国学院艺术派的古典主义绘画大师——弗朗兹·克萨韦尔·温特哈尔特 Franz Xaver ...
为了自己热忠的绘画,宁愿一辈子单身!
他笔下的欧洲名媛无数,却一辈子单身!
世界油画经典:弗朗兹·克萨韦尔·温特哈尔特 作品选
世界油画经典:弗朗兹·克萨韦尔·温特哈尔特 作品选
一辈子单身的画家?怎么会?‖弗朗兹·克萨韦尔·温特哈尔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