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百万美元到九块九!资本家精心编织的宝石神话,被一中国小城团灭

目前为止,一些人们熟知的如红宝石、蓝宝石、钻石和祖母绿等,它们的市价从一克拉几千人民币到上百万美元不等。

高级的宝石象征着主人的财富与地位,是彰显社会身份的符号,人们不会停止对奢侈品的迷恋与追求,宝石行业便可以长期实现高收入高利润。

然而,近几年来国外的宝石品牌门店却纷纷陷入关停潮流。

据悉,截至2019年,宝格丽在全世界已经关闭六百多家门店,就连施华洛世奇这种轻奢珠宝的头部品牌也在2020年传出即将关闭3000家门店的消息。

同年,潘多拉的财报也显示在中国市场上半年的有机销售暴跌了43%。

这一切珠宝品牌光环的接连消褪,竟是源于一个中国小城珠宝产业的崛起带来的冲击。

来到这个小城街边的珠宝店铺里逛一圈,你所有对奢侈品珠宝的滤镜也许都会被打碎。

一件价值几十万几百万的宝石钻石首饰,如今以人造的形态,华光璀璨地躺在橱窗里,标签上赫然写着9.9元。

走进商场,那些切割精巧的高档裸石裸钻的价格更是低得惊人,一颗甚至不会超过10元人民币。

这里就是被誉为“世界人工宝石之都”的广西梧州,一座颠覆了全世界宝石价格体系的城市。

从没落的贸易中心到世界人工宝石之都

梧州市位于广西西南部,是粤语的发祥地,地处粤桂交界,三江交汇之处,毗邻越南,历来被视为桂东门户,是广西重要的贸易之都。

1897年,梧州被西方列强开辟为广西的第一个通商口岸,随后,依托三江交汇的水上航道逐渐成为岭南连接西南的商贸中心。

到了民国时期,梧州已经发展为广西最大的商业城市,进出口货值达到全广西的80%以上,有着“小香港”的美称。

然而,建国后修建的黎湛铁路影响了梧州交通枢纽的地位,铁路线绕开了梧州,使桂东南的经济格局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货物自此改为铁路出海,梧州失去了引以为傲的航运优势,逐渐走向没落。

不过,几十年后,一个不经意的偶然事件彻底改变了这座城市的命运。

上世纪八十年代,梧州市出现了一些不起眼的水晶珠宝加工小作坊,只是规模不大,并未形成完整产业链。

1982年,一位名叫崔福明的香港珠宝制造商来到梧州探亲。

车子一开进梧州市境内,他就敏锐地注意到了这些存在于街巷里的珠宝加工小作坊。

崔福明调查后发现,梧州市的人工成本很低,自己公司所在的广州,当时的工人月薪已经增加至一个月300元,而梧州工人每月的工资尚不足百元。

低廉的人工成本让崔福明看到了商机,他当即决定将珠宝工厂迁至梧州,于同年在梧州市创办了第一家人工宝石加工企业,人工宝石的产业就此正式起步。

时逢我国改革开放和全球第三次产业转移,欧美日德等发达国家逐渐向亚洲“四小龙”转移轻工业、纺织业等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

崔福明的举动在当时引来了一系列连锁反应,许多香港和台湾的珠宝商也效仿崔福明的举措,一时间梧州的人工宝石加工厂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珠宝产业蒸蒸日上。

人工宝石VS天然宝石:需求与价值的博弈

人工宝石是指那些完全或部分由人工生产制造的宝石材料,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提供可持续供应或作为实验研究的材料。

主要包括人造宝石、合成宝石、拼合宝石和再造宝石等,广泛应用于珠宝首饰、时尚配饰、装饰品和工业用途。

在市场上,人工宝石与天然宝石的价值是无法等同的。

物以稀为贵,天然宝石在地球内部经历了数百万年的地质作用才形成,因其稀缺性、独特性和特定的历史文化价值而珍贵无比。

人工宝石则通过人工合成等方式制造,能够人为控制其外观和特性,可以大规模生产,不具备天然宝石的稀缺性和历史价值。

在很多人眼里,人造宝石就是“假宝石”,怎么可能大规模盈利呢?

要知道,收藏级别的天然宝石,真正能买得起的人没有多少,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是难以负担的奢侈品。

普通人更需要的是把宝石做成首饰戴在身上衬托气质,而非花大价钱买一块回来摆在家里收藏投资。

此时,宝石的装饰价值就远远超过了收藏价值。

最能够满足这个需要的就是那些价格低廉、工艺精湛,可以与天然宝石媲美的人工宝石。

那些想戴宝石饰品但预算有限的消费者群体,要的并不是它们有多值钱,而恰恰是没那么值钱。

梧州在发展初期,宝石加工能力较为基础,所生产出来的大多是中低端产品,主要供销中东和东南亚,海外市场狭小。

但随着亚洲经济的增长,中产阶级崛起,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对平价珠宝装饰品的需求量日渐增加。

比如在东南亚,宝石饰品与国内的文化传统关系密切,在婚礼、宗教仪式和节庆等场合中扮演重要角色,此外还经常被用作礼物赠送,这些无疑为梧州的人工宝石加工产业提供了巨大的生存空间。

梧州的人工珠宝产业发展抓住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机遇,给当地经济带来了积极的影响,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韩国、泰国、欧美、俄罗斯等国家的珠宝商也都纷纷来到梧州投资建厂。

“宝石神话”的崩溃

由于人工宝石成本低廉,几乎可以完美替代天然宝石,又可以人为控制其颜色、纯度、质地和形状,能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在性价比方面远胜于天然宝石。

梧州的人工宝石产品畅销海内外,以每年数十亿件的销售量取胜,占有了巨大的市场份额。

2000年左右,梧州人工宝石产业发展到顶峰,当地有三分之一的人都从事珠宝相关的工作,不少人靠着珠宝行业发家致富,全市每年能生产80亿粒宝石,世界上70%的人工宝石产量都来自梧州。

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梧州的人工宝石产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和完善的生产体系:包括宝石原料的加工、宝石切割和打磨等多个方面。

其生产加工体系也已经脱离了中低端的加工水平,拥有了世界一流的技术,在金刚石、莫桑石等加工领域取得了核心技术突破,还研制并推广了玉石种植技术。

如今,梧州的宝石年产量一度超过一千亿颗,产品款式达600多种,远销中东、欧洲、美国、俄罗斯等海外市场,占全世界人工宝石交易份额的70%。

人造宝石的成功打破了数百年来的宝石神话,使得天然宝石的地位被动摇,价格下跌了近乎九成。

能以更亲民的价格买到无限接近天然宝石的人工宝石,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何乐而不为呢?

宝石之都的发展困境与转型

梧州市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这四十年里不断通过转型升级,寻找合适的发展方向。

一件宝石饰品的生产过程主要包括原材料采购、设计和规划、宝石切割和打磨、珠宝镶嵌等环节。

然而长久以来,梧州的人工宝石产业主要集中在宝石切割与打磨的中游领域,原材料环节与珠宝镶嵌产业基本都在梧州市以外。

梧州的宝石加工凭借着低廉的劳动力资源作为获取大量利润的基础,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自动化,加上人工宝石行业不断向高端层次迈进的趋势,单纯的切割与打磨工艺已经不能再为宝石提供附加值,宝石的加工成本优势逐渐丧失。

宝石行业看似日进斗金,实际利润却不足10%。

梧州生产人工宝石最主要的原材料是立方氧化锆,每年的需求量约在4600吨以上,但梧州本地却没有产出锆石的能力,所有的原材料全部依赖四川、江西等地的供应。

为了解决人工宝石的行业困境,梧州的宝石商们积极打造梧州宝石科技产业园和饰品宝石产业园,通过不同的定位形成产业集群,大力发展饰品制造业,完善并延长人工宝石产业链,加速本地宝石产业的转型升级。

此外,还积极开发本地立方氧化锆矿藏,减少对进口原材料的依赖。

为做大做强人工宝石产业,从本世纪初,梧州就致力通过每年的“梧州宝石节”扩大影响力,打造产业品牌,走向世界,并申请在当地高校设立人工宝石实验室,积极推进宝石技术的课题研发,持续提高产业竞争力。

如今,梧州人工宝石产业在原材料和加工工艺上已经做到了顶尖,每年产出体量庞大,可在成品市场上依然缺乏成熟的设计体系和自己的品牌。

虽然宝石行业足够发达,但近年来梧州的整体经济一直处于滞后状态,基础设施落后,经济活动有限,人口流失非常严重,只能被归为四五线城市。

既留不住当地的年轻人,也吸引不到他省的精英人才投身宝石行业,仅仅依靠现有的制造技术,还不足打造宝石行业的突出优势。

任何一种行业都是适者生存的竞技场,只有那些具备坚韧、创新和适应性的产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久地走下去。

梧州曾在逆境中顽强地搏出了自己的未来,如今仍需要继续前进,不断探索,寻找宝石产业的出路。


参考资料:

广西梧州:“世界人工宝石之都”亟待突破困局
世界人工宝石之都的内卷与转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东博会梧州35个项目签约,总投达357亿元!
从820万跌至9.9元!广西小县城打破“宝石神话”,珠宝巨头被迫关掉70%门店
宝石神话“终结”在广西,从820万跌至9.9元,美珠宝巨头:坏了规矩
宝石神话“终结”在广西:820万跌至9块9,海外巨头宝格丽被迫关店300家
以“造假”著称的人工宝石之都,年赚40亿,背后藏着什么秘密?
每日人文地图|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