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春秋时代的霸主晋国,为何会被几个世家大族支解?

周平王东迁后,重建周室,中国历史进入春秋时代。史载:

“ 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晋国拥有强大的国力,还是周天子的同宗,根正苗红,既有实力又有名分,当之无愧是春秋初期的领头羊,“春秋五霸”第二位,就是晋文公,晋国霸业延续了百年左右,是名副其实的千乘之强国。

然而,仅仅过了二百年,诺大的晋国崩盘了,长期的争霸战,齐、楚、秦都拿它没办法,谁又能想到,它最终亡于自己人手中。

这是个缓慢变化的过程,晋国亡国,缘于五个方面。

一、国策失当

晋国始封于周成王时期。

当年,年幼的成王与弟弟叔虞在一起玩耍,成王随手拿起一片桐柏叶,裁成玉珪形状,递给叔虞,说“以此封若”

本来是孩童的一句戏言,史佚却说:

“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

成王也没有任性耍赖,毅然封叔虞于唐国故地。位置在今山西省翼城县翔山以西,汾水以东,浍水以北,括侯马、曲沃、翼城三地,是个中小诸侯

此处封地,当时处于中国版图的边缘地带,赤狄、白狄等少数民族游牧部落错落分布在周围。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双方由于风俗习惯不同,利益对立,时常会发生战争。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面对这种复杂的生存环境,晋国从建国伊始,便绷紧弦,时刻不敢懈怠,发展经济的同时,着重发展自身的军事力量。

公元前677年,晋献公姬诡诸继位。他是一个胸怀大志的君王,不满足于晋国身处戎狄环伺的逼仄环境,着重于向外扩张。

既然要扩张,强大的军力必不可少,晋献公将晋军扩大为二军,晋军实力极速壮大,成为晋国对外扩张的利器,史载,晋献公在位期间,“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霍、魏、耿、虢、虞等国相继覆灭。

献公薨后,君位的更迭引发长达十四年的内政不安。

公元前636年,在外流亡达十九年的公子重耳回国继位,为晋文公,当时他年已六十二岁了,垂垂老矣,却“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文公一心想接过已故齐桓公的霸业,始建“三军六卿制”:将军队分为上军、中军、下军,每军设军佐,共计六名指挥官(身份皆为卿士)一军约一万二千五百人,三军合计三万七千五百人。

指挥官由跟从晋文公患难与共,一起逃亡的亲信重臣担任:上军狐偃任军将,狐毛任军佐;中军先轸任军将,郤溱任军佐;下军栾枝为军将,胥臣任军佐。

改革军制,本意是强军,目的也的确达到了,城濮之战,晋军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将纵横江汉无对手的楚军死死围住,终将其击破之。

晋国三军六卿制度的潜在危害,晋文公还是十分清楚的,那就是军权很容易被权臣控制,于是他采取分权措施,加以制衡,让先轸任元帅(三军总帅),狐偃兼任执政卿,军政分开,由国君总控大局。

景公时代,进一步将军队扩大为六军,韩厥、巩朔、赵穿、荀骓、赵括、赵旃皆为卿

这样一来,对国君总揽全局的能力要求更高,要有娴熟的政治手腕,铁血的威权才行。

但“三军六卿制度”还是存在着严重的弊端:凡主掌三军者,皆是从随同晋文公流亡的功臣家族中挑选,这些功臣之家,在受到财赏、职赏后,更获得了大片的封邑,如果单独一家来看,封邑面积与实力都不足以对国君公族构成威胁,但功臣数量越来越多,功劳增加,封邑也越发扩大,渐渐形成了国中之国。

周天子被诸侯国弄成摆设,而晋国国君也逐步被卿士家族架空。

二、本家内斗

晋国在成王时建国,在周平王时期,旁枝曲沃一宗,逐渐坐大,与国都翼城正宗发生六十七年君位争夺战。曲沃一枝胜出后,对翼城公族进行了绝后式的屠戳。晋献公时,又对原曲沃一宗的旁枝进行了剪除,为了让心爱的幼子继位,他又对自己的其他儿子们举起了屠刀。

血腥的内斗,严重削弱了公族力量,为后世“公族弱,卿族强”留下了隐患。

三、国君失德

公元前621年,晋襄公薨,临死前,他将年幼的太子夷皋,托付给赵盾。在拥立新君时,赵盾却摇摆不定,立长还是立嫡,继位问题,引发了朝堂争斗。赵盾牢牢把持着朝政,思量再三后,还是立夷皋为君,是为晋灵公

晋灵公的登位,得票率本来不是百分之百,年长后,他又嬉戏无度,奢侈残暴,失尽天下民心。

晋灵公对赵家把持朝政极为不满,他准备对五十岁的赵盾下毒手,却被赵家弑杀。

晋灵公的死使公室受到沉重打击,卿士家族力量进一步增强,尤其是赵氏最为强大,

“赵名晋卿,实专晋权,奉邑侔于诸侯”。“侔”为“相当,等同”之意。

四、处置失当

晋厉公时,卿士家族开始与公族对抗,违反国君命令,厉公深感卿士力量太大,他有意削弱卿族,强大公族,史载厉公“欲尽去群大夫而立诸姬兄弟”

由此就将公族与卿族的矛盾公开化。

公元前573年,厉公命令自己的大舅子胥童率军袭灭郤氏,胥童将栾书、中行偃也囚禁起来,意在将三家卿士同时消灭。

这是十分关键的时刻,厉公却有些后悔,“一旦杀三卿,寡人不忍也”。

晋厉公仁慈了一回,却纵虎归山,“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栾书、中行偃回头就给晋厉公痛下杀手,带领邑兵将厉公囚禁六天,弑其于密室。

几家卿士协商,决定拥立公子周继承君位,是为晋悼公

这些卿士为了解决后顾之忧,挟迫晋悼公歃血盟誓,要求其不再追究他们弑君的责任。

经此变故,公族益弱,卿士越强

五、世卿世禄制的确定

世卿世禄制是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卿士大夫势力壮大,逐渐控制政权形成的,齐国有高氏、国氏、鲍氏、管氏,鲁国有“三桓”,晋国则更严重。

东周初立,王室衰微,诸侯们有了取代天子的想法,到了后期,大夫们亦有了取代诸侯的野心。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到后来更变成了“礼乐征伐由大夫出”,《史记.晋世家》:

“顷公六年,周景王崩,王子争立。晋六卿平王室乱,立敬王”。

赵盾执政二十年,拥立新君外,还着重做了一件事情:确立正卿(六卿之首)任命规则

以前,正卿是由朝议商定,国君拍板定夺,而现在变成了由前任正卿指定接班人,这种指定接班人的做法,将公族排除在外,基本上围绕着几个卿士家族提拔(不是选拔)。

由此扩展开来,六卿当中另外五卿由共举共荐,转变为子袭父位,“世卿世禄制”渐渐固定之后,国君权力被压缩。

而“六卿”变成了一个完全独立于君权之外,自主运作的政治团体,随着卿大夫的权力逐渐增大,君权相对逐渐减小。普通的士大夫只能依附于六卿,这进一步壮大了六卿力量。

这样才会出现前面厉公与卿士家族相争斗的情景。可惜,在与卿士家族争斗的过程中,国君公族是节节败退,由“晋由此大夫稍强”,变成“六卿强,公室卑”,而此时的六卿世家分别是:范氏、中行氏、智氏、赵氏、魏氏、韩氏。

六卿在蚕食君权时,仍然不忘剪除国君公族近支。

公元前513年,六卿以“不尊国君法令“为由起兵攻灭公族羊舌氏、祁氏,至此,除国君一枝外,晋国公族全部被灭,“晋益弱,六卿皆大”

而六卿并非铁板一块,他们彼此也是明争暗斗,这时候就考验各家接班人的政治智慧与才能了。

公元前489年,智氏、魏氏、赵氏、韩氏共逐范氏、中行氏,迫其逃亡离晋,四家共分范氏、中行氏封邑,六卿变成四卿

公元前453年,智氏拉拢魏氏、韩氏,计划共灭赵氏,赵氏派出说客,深入分析魏氏、韩氏两家即将面临的灭族危险,促使魏、韩两家反戈一击,与赵氏一起,将智氏消灭。

随后二十余年,国君由三家完全控制,他们不断侵占国君辖地,晋国灭亡只是时间问题了。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魏、赵、韩三家共同贿赂周天子,获得周天子正式册封。

中国历史正式进入战国时代。

公元前349年,魏、赵、韩实在不愿意再等下去,武力将晋静公废为庶人,由此晋国绝祀。

存在694年之久的晋国,曾经创造了辉煌霸业的晋国,就这样消失在历史舞台上。
“三家分晋”事件,给后世留下了无比深刻的教训,国家若要统一,本务必要大于末,本末倒置,终将于国不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晋国五百年:曾经的巨无霸,竟绝于家奴之手
天蚨园之晋国六卿——设立三军六卿制度晋国霸业的开创者和掘墓人
春秋时期的“苏联”,走向了不可避免的解体
吾皇这是要作死啊!
春秋第一强国,为什么垮了?
“三家分晋”是如何造成的?晋国有一个不同于其他诸侯国的地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