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嘎嘎甜”的香瓜,可能与“増甜剂”一毛钱的关系也没有

嘎嘎甜”的香瓜,可能与“増甜剂”一毛钱的关系也没有【蔬菜卫士报 1096

近期,央视新闻报道了,黑龙江绥化县兰西县的香瓜,为了给香瓜增加甜度,给香瓜喷洒“增甜剂”,并且可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食品安全性问题,本来就非常容易触动人们的神经,再经过多家媒体多家转载报道,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各种不好言论和谴责纷至沓来。

最直接的后果是,民众对甜瓜的安全性提出质疑,甚至不买甜瓜了。东北香瓜的价格直线下降,目前,已经降了一半。


一、在我们吃的所有瓜类中,甜瓜是比较甜的,不需要使用所谓的“增甜剂”就可以达到很甜(嘎嘎甜)的口感

目前,比较普遍的评价西甜瓜甜度除了人为的品尝,科学的评价方法是利用手持糖度折光仪进行测定,通过果肉中可溶性固形物的测定来评价果实的糖度。

西瓜是市场上流通量比较大的瓜类水果,在科学的栽培措施下西瓜的糖度普遍在9-13度之间,北方地区露地西瓜的糖度普遍在10.5度-11度之间,部分地区通过增施有机肥、钾肥及控水栽培的情况下能达到12度,小型西瓜普遍在设施条件下种植,水肥控制比较精确,结合优良的品种糖度能达到13度,从人的感官上评价超过12度的西瓜已经是非常甜。

甜瓜从品种特性上糖度超过西瓜,主流栽培品种包括薄皮甜瓜和厚皮甜瓜,其中薄皮甜瓜有几种代表性的品种像绿宝、羊角脆以及东北的露地香瓜,普遍的含糖量在11度-14度之间,对比西瓜来看,明显口感上要甜一些。厚皮甜瓜中以网纹瓜和伊丽莎白系列的为代表,其中网纹甜瓜、伊丽莎白系列以及新疆的哈密瓜的的糖度普遍在15-19度之间,部分品种通过控水、科学施肥条件下能达到极端的21度,因此甜瓜自身是一种比较甜的瓜类,生长过程中不需要增施“增甜剂”已经能满足消费者对“甜”的追求。

兰西香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以其产自寒地黑土、温差大、先进的栽培技术等因素,造就其品质好、口味甜、气味香、营养高的特点,所以兰西香瓜“嘎嘎甜”并不是使用“增甜剂”才形成的。

二、所谓的“增甜剂”在提高甜瓜含糖量的方面,起不到多大作用 

 据小编所知,香瓜生产中使用的“增甜剂”,多为微量元素、氨基酸、高钾肥等叶面肥料或植物生长调节剂,无论是叶面肥料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它的作用是通过补充植物营养,调节植物生长,促进糖分的积累和转化,而达到甜度增加的目的,但增加甜度的效果极其有限。不少打着“增甜剂”名称的叶面肥,只是营销的一个说辞,赚噱头而已,现在国家《农药标签法》出来,膨大拉长增甜催熟的字样都不能出现在包装袋上面,需要清清楚楚的写上成分。

即便是有的不合规厂家,在叶面肥里增加了甜味剂,也不可能使香瓜变甜。因为甜味剂,比如说甜蜜素,是水溶性的,几乎不溶于有机溶剂,这使得它很难穿透水果表皮的蜡质层,所以有甜味剂的东西喷在甜瓜身上,它们也是吸收不到自己身体里的。因为植物没有人类这样的大嘴巴,不是想吞就能吞。而几乎所有的甜味物质(包括糖和代糖)都已经超过植物嘴巴的接受程度了,所以直接给甜瓜喷甜味剂显然是不行的。

三、“增甜剂”叶面肥即便是不合规的,毒性也是非常低的,不必过于担心

其实,本次报道中提到的的“增甜剂”主要成分也没有确定,只是根据瓜农、瓜贩、路人甲这些非农业、化学、医学等专家人员一口咬定其对人体有害,这是非常不严谨的。其实目前可能应用的所谓的“增甜剂”,主要为微量元素、氨基酸、钾肥,或植物生长调节剂,或甜味剂,毒性都是很低的。

对于报道中提到的“甜蜜素”,不知道是产品名称,还是确实是这个成分。首先我们不谈论这个成分是不是在香瓜上应用,能不能给香瓜增甜,但是我们需要知道的是,“甜蜜素”产品其学名为“环己基氨基磺酸钠”。英文名称为Sodium Cyclamate,是我国卫生部批准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GB2760-1996),我们生活中许多产品,如可乐、雪碧等,都是含有甜蜜素、“增甜剂”阿斯巴甜、苯甲酸钠等食品添加剂的,这些食品添加剂只要在国家规定的剂量内进行使用是安全的。

 报道中采访很多群众言论,比如出现肚子疼等,并无事实根据是“增甜剂”导致的,也有可能是食源性病原菌、个人体质不同等因素导致的。我们在生活中有这个经验,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对很多吃的东西是敏感性不同,就比如我的一个同事,前段时间和家人一起吃西瓜,同样是吃西瓜,他的家人没事,而她却上吐下泻,去了医院,而且她仅仅吃了一小块,可见个人体质或饮食不同,可能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单纯的说是吃了喷“增甜剂”的香瓜,而出现肚子疼等言论,是不严谨的。

四、我国肥料、农药管理的反思

 滥用没有登记的叶面肥或植物生长调节剂产品是错误的,应该是明令禁止,甚至是应该处罚的。同时应该看到,目前,农药、肥料的登记,缺乏实际技术指导性,只是对申请企业登记产品的受理与审批。生产上,非常需要的产品,如提高作物品质等方面的肥料与农药,缺乏指导性产品与技术指导,登记费用偏高、登记时间偏长,导致“增甜剂”等成分五花八门的产品的出现,而且监管也出现了缺失的问题,所以市场上也会出现一些没有登记的产品。

当下最应该解决的问题,一是,改革肥料、农药产品的登记,肥料农药登记要服务于农业生产,不仅仅是市场监督管理;二是,规范市场,打击不合格产品,指导种植户合理科学施肥用药。

五、媒体在报道食品安全事件的时候,要注意科学性与主体性,避免(因报道食品安全事件)伤农事件一次次发生。

本次央视的报道,简单来说,应该有以下三方面的事情:

1、央视记者问甜瓜喷增甜剂吗? 路人甲、瓜农、瓜贩都说喷(央视是要向全国播放的,你采访的人群代表性如何?)。

2、央视记者又问增甜剂对人体有害吗? 瓜农、瓜贩、卖农药都说有害,拉肚子(这个时候可以拿去检测瓜到底农残超标与否,或者是否对人有危险,而不是以采访人说“拉肚子”为“有毒”的依据)。

3、这种增甜剂是啥?农业主管部门:(根据记者拿来的5袋样品),这些样品都是违规的,未查询到相关登记信息。央视记者自问自答:这增甜剂是一种水溶性叶面肥(扔给观众一个专业名词,不再继续解释,我们国家有那么多专业的检测机构,一个叶面肥是什么还检测不出来吗?用的叶面肥是什么检测完毕之后,再报道,不行吗?)。

本次央视的报道,是想说明甜瓜滥用“增甜剂”的乱象,想呼吁有关部门加以整治,但是造成的结果可能是,民众对自己所吃的甜瓜不放心,瓜农的瓜卖不出去了。

其实,“避孕药黄瓜”、“爆炸西瓜”“空心草莓”这些不实或不严谨的报道,我们已经遇到过很多次,许多媒体为了吸引人们的目光、恶意引导,最终受到伤害的是菜农和瓜农。

涉农问题,呼吁记者和媒体更谨慎,多考究一下专业研究人员、省级以上农业管理部门后,再报道和转发,因为你手一点,就可能是一方农民倾家荡产!也可能让一个地区几十年形成的产业毁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香瓜被喷“增甜剂”,瓜农说句“我不吃”,当真里面有猫腻?
种西瓜和甜瓜这五点要牢记,加强管理促生产,结的瓜好瓜多并不难
香瓜为何这么甜,都是因为喷了“增甜剂”?
农民种植西瓜要想品质好、掌握几点、保证亩产上万元
甜瓜就是香瓜吗,甜瓜和香瓜一样吗?
西瓜栽种成活后第1次施肥,用什么肥料好?用多少肥?看瓜农咋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