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史上难得的善良太监,擅自更改圣旨中一个字,挽救近千人性命

唐朝末年到五代十国,是一个战乱频仍的时期,各方势力争权夺利,你方唱罢我登场,人命就如草芥一般的不值钱,随时都可能都杀戮。

但就是这样一个时代,依然出现了一个怀有悲天悯人之心的传奇人物,凭自己的一念之善、一字之差,使近千人的生命免遭涂炭。

他就是当时的大宦官张居翰。

说起宦官或者太监,人们的第一印象立马就是电视剧那些要么尖嘴猴腮、要么脑肥肠满阴险狡诈之辈,说话拖着长长的尖利声调,一双阴鸷的眼睛,让人看了不由自主的一激灵,浑身的不舒服。

确实,由于身体上缺少了正常的零部件,体内的荷尔蒙不正常,导致外貌和性格的变化,也不是他们能自己控制的,这也是他们的无奈与悲哀。

不是正常人,心态自然也就不正常,所以历史上出现了许多祸乱家国的大太监。

最著名的有秦朝的宦官赵高,这个赵高虽然不是阉人,但在宦官位置上,可以说是坏事干绝,秦朝之所以二世而亡,赵高功不可没。

东汉的太监张让,和赵高比起来也不遑多让,最后落了个投水而亡的下场。

当然祸乱朝廷的还有仇士良、刘瑾、王振、魏忠贤等等。

然而,并不是宦官或者太监都一定的大奸大恶之徒,也出现了不少青史留名之人。

被后人誉为 "千古贤宦第一人"、为了唐明皇吐血而亡的高力士,不离不弃随崇祯皇帝上吊身亡的王承恩,都是对皇帝忠心耿耿的太监,颇得后人赞誉。

比如东汉的宦官蔡伦能造纸,明朝的太监郑和会下西洋,这些都是值得历史回眸之人。

虽然和蔡伦郑和的功绩不能相比,但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张居翰的功德也算无量了。

张居翰本人在历史上并没有超人一等的功勋,但却是那个时候少有的一股清流。

那么,张居翰是何许人呢?

张居翰,生于公元857年,今河北清河县人,水浒里面的打虎英雄武松就是他的老乡。

张居翰的原生家庭情况已经不可考,想来情况不是很好,因为他之所以能够继续生存下来,是因为在唐懿宗咸通初年,他被掖廷令张从政收为养子了。掖廷令这个官名许多人可能不知道,掖庭,就是后宫嫔妃宫女居住的地方,掖庭令就是掌掖庭事务的官员,只能是由太监担任了。

张居翰后来做太监,也是和他的养父有关,养父就是太监,所以为了生活,张居翰也和养父一样,净身来到了皇宫当了一名太监。

从根本上说,张居翰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办事也比较认真,所以很快就得到了皇帝的信任。

因为宦官田令孜专权,唐僖宗李儇又只知道戏耍玩乐,朝政不修,晚唐社会的阶级矛盾不断加重,终于爆发了王仙芝、黄巢起义。

一看农民起义了,这个只知道吃喝玩乐的唐僖宗傻眼了,只能学祖上唐玄宗,跑蜀地避难吧。

虽然皇帝不咋地,但一路上张居翰很是尽心,也是尽了一个臣子的职责,就被唐僖宗授了个容南护军判官的职务,应该是一个有一定实权的位置。

此时是唐僖宗广明元年,即公元880年,张居翰23岁。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是唐昭宗时代,此时张居翰也因为表现得力被不断加封提拔,比如提拔为学士院承旨,后来又陆续提拔为枢密承旨、内府令等等。

不管在那个位置,张居翰都能够认真对待,兢兢业业,被唐昭宗特赐以绯色衣服。

绯色官服在唐代,至少是五品以上的官员所穿着的服饰,而张居翰仅仅是八品官阶,能够被皇帝这样另眼相看,确实是对张居翰能力与人品的认可。

此时的唐王朝,已经是险象环生,几近覆灭,但唐昭宗还算有所作为,也做出了一些成绩,但各地的节度使权力已经十分膨胀,与居于朝廷的宦官集团形成了鼎力之势,基本上到了朝廷无法节制的程度。

在这种情况下,唐昭宗试图加强对各地节度使得控制,于是派遣的大批宦官作为监军进驻各节度使处。张居翰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派到了此时已经占据幽州的节度使刘仁恭处,做了范阳节度使监军。

张居翰是一个很用心的人,但也是一个不争不抢,善于与人相处之人。到了刘仁恭那里以后的张居翰,非常清楚自己的角色,知道在当前中央政府式微的情况下,与节度使搞好关系是很重要的。

自然,张居翰和刘仁恭的关系就相处得非常融洽,当然这也和二人三观基本上一致有关系,这在太监监军中也是不多见的,而这也在后来的变故中保了张居翰一命。

后来,唐昭宗要召张居翰回朝使用,刘仁恭舍不得他走啊,在这乱世里,好不容易有一个说话投机的监军,就这样走了以后就难说了。于是刘仁恭就请求唐昭宗,让张居翰留下来协助自己,当然唐昭宗也同意了,毕竟这也是拉拢人的一种手段,在自己这个皇帝一天天没有权威的时候,能拽一个帮手是一个。

但唐昭宗实在是空有一番雄心壮志,唐王朝的大厦实际上已经是腐朽不堪,行将就木,他也是有心杀敌无力回天,各种不顺那是按下葫芦起了瓢。

一方面是一直控制晚唐政治的宦官集团,一方面是实力逐渐坐大的藩镇割据势力。而这两种势力,晚唐几代皇帝想尽一切办法都没有能够拔除。

此后,随着唐昭宗削藩失败,于光化三年(900年)十一月爆发了宦官政变,唐昭宗被软禁。

这个时候,势力已经坐大的朱温,则抓住机会,暗中诛杀了许多参与政变的宦官,把唐昭宗救了出来复位。帝位失而复得的唐昭宗改元天复,加封朱温为梁王,这也是朱温以后建立梁国的由来。

此后宦官集团与割据势力之间的战斗引发了凤翔之围,唐昭宗和宦官们被朱温在凤翔城围了一年多,最后不得已的情况下,让另一个割据军阀李茂贞把他身边的宦官尽数斩杀,才算解了凤翔之围。

但对唐昭宗来说,则是出了虎口又入狼穴,自己成了朱温手里的牵线木偶,只能任其摆布。

而朱温呢,则是一不做二不休,借唐昭宗的名义,和宰相崔胤一起,于天复三年(903年)开始在朝中大肆诛杀宦官,又命各镇节度使诛杀当地监军宦官,把曾经祸乱晚唐近百年的宦官集团来了个一网打尽,几乎杀了个干干净净,只有两个人逃过一劫。

一个是在李克用那里做监军的张承业,这个也是一个很有气节的太监,始终忠于大唐,被李克用藏在水缸里,用另外一个人代替,才躲过一劫。

而另一个得以活命的,就是被刘仁恭留下来的张居翰。接到诛杀宦官的命令,刘仁恭也阻挡不了,但也使用了和李克用类似的办法,让张居翰藏匿在幽州西北的大安山中,用另一个犯了死罪的犯人顶替,居翰这才躲过了厄运。

躲过这次生死劫的张居翰,就一直在幽州地界隐居了下来,因为他不敢出去啊,让把持朝廷的朱温知道了,难免会丢命。

得势的朱温并不满足控制唐昭宗,他要的是整个天下。此后不久,他就设计杀了唐昭宗,然后让唐昭宗的儿子唐哀帝禅让,他于公元907年自立为帝,建立了后梁。

让张居翰大放异彩的,是李克用围攻朱温所属的泽、潞二州的战争中,刘仁恭派张居翰为监军助战李克用。

在张居翰的运筹之下,很快打败了朱温的军队。

李克用见张居翰虽然是宦官,但却有大才,就把他从刘仁恭手下挪为己用,被派往潞州做了李克用养子李嗣昭的监军。

被重用的张居翰果然不负众望,不但军事事务做得有声有色,还在驻地实行“课人育蔬种树,敦本惠农”的政策,相当于后世的军队支农,效果很好,很快恢复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赞许与拥护。

张居翰在潞州的所作所为,为其在后来抵抗朱温军队对潞州的围困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是古代军民团结一家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典型之作。

朱温为了夺回失去的潞州,派十万大军把潞州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此后,潞州城一直被朱温的军队包围了大半年,使劲了各种招数,均被守军打回。

这期间,张居翰负责城里的民生与军事物资安排,李嗣昭则负责军事,二人配合相得益彰,稳住了城里被围老百姓的民心,在粮食紧缺的情况下不至于发生内乱,其实这也和此前张居翰实行的亲民政策有关系,老百姓相信他。

李克用死后,他的儿子李存勖继位晋王,在另一个太监张承业的建议下,率军突然支援潞州,张居翰里应外合,把朱温军队打了个措手不及,潞州之围结束。

自此,张居翰在李存勖军中得到了足够的信任度。

李存勖称帝建立后唐,张居翰被任命为枢密使,但张居翰十分清楚自己位置的来由,是各方势力争权夺利妥协的结果,因此他采取了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做法,从不参与政争,你们吵你们的打你们的,我该干嘛干嘛,一句话就是明哲保身,活下来再说。

果然,后来局势的发展,让采取明哲保身做法的张居翰安然渡过了难关。

李存勖于923年当了后唐皇帝以后,开始加紧扩充地盘,在灭了朱温开创的后梁以后,他把目光对准了处于天府之国的前蜀,因为他接到报告,这个前蜀皇帝非常荒诞,只知贪图享乐,根本无心治国,拿下前蜀应该是大概率事件。

做了战前的招兵买马之后,同光三年,李存勖派太子魏王李继岌、郭崇韬率六万大军征讨王衍统治的前蜀。

前蜀末代皇帝王衍,和大多数亡国之君一样,是一个荒淫无道的家伙,面对后唐军队的进攻,居然不知道抵抗,依然在外面花天酒地的玩耍。

皇帝都这样,他手下的兵马自然也没有啥心思打仗,在后唐军队面前如同摧枯拉朽般地被扫荡。

待到后唐大军兵临城下,前蜀皇帝王衍才觉得大事不好,要玩完了,急急忙忙地组织军队抵抗,但这样的统帅,这样的军队如何是后唐大军的对手。

还没有打仗,手下的大将就一个个地投降了后唐,然后反手就把王衍囚禁在了成都,杀了许多不听话的大臣。

在李继岌大军到了成都以后,亡国之君王衍不得不出城投降了。

投降那天,那个曾经牛的不得了享乐皇帝王衍,这个时候把姿态放得低的不能再低了:穿白衣,含玉璧,手牵羊,发结绳;手下的文武百官呢?也一样啦,穿孝服,拉空棺,表示臣服。

亡国之君大抵如此,能不死的,还是要想方设法活着,好死不如赖活着嘛。

看着王衍怪识趣,李存勖也就没有为难他们,这才暂时保住了性命。

这王衍在过了一阵子软禁生活以后,在公元926年,也就是后唐庄宗同光四年正月,李存勖下诏让王衍到洛阳皇宫来。

李存勖在诏书里是这样对他说的,哎呀老王啊,你放心好了,我不会亏待你的,一定会给你分封土地,天上的日月星辰可以作证,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不会骗你的。

亡国之君王衍很高兴,看来姿态放低还是有用的啊。

于是乎,王衍带着自己的宗亲和以前的宰相王锴、张格、庾传素等等文武百官数千人,按照李存勖的要求,在魏王李继岌的押送下,往东边开拔而去。

也许命中注定王衍该死,同光四年四月,在他带领遗老遗少,一路风尘仆仆地走到秦川驿时(陕西、甘肃渭水平原一带),厄运降临了。

原来,同光四年三月,被派去征讨魏博戍卒哗变的李嗣源,在属下的挟裹下,不得不也加入了叛乱的行列。

这下子李存勖的形势就不妙了,他的儿子率领的佂蜀大军还在回来的路上,增援显然是来不及了。情况危急,李存勖不得不御驾亲征讨伐李嗣源。

李存勖要出征,后方空虚,他又对京城后方的安危起了担心。

这个时候,就有一个叫景进的伶人给李存勖出了个主意,他说,皇上啊,太子还在蜀地赶不回来,而王衍的文武百官都在,京城还有不少王衍的党羽,万一他们伺机作乱,咱们主要人马都不在,留下他们是很不安全的,不如派人把王衍等人都给杀了,以绝后患,这样陛下就可以一心一意去平叛了。

李存勖一听是这个理,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宦官向延嗣,下敕诛杀王衍:“王衍一行,并宜杀戮。”

当时皇帝下达的诏书,都是要经过张居翰审阅的,他发现诏书里面的“王衍一行”的“一行”范围太大了,要知道,那可是上千人的规模,如果按照这个意思下诏,不知道得有多少无辜者人头落地,那该是多么残忍的悲剧。

再说了,此前皇上已经赦免了王衍等人的死罪,现在人家也没有谋反,就这样出尔反尔的把人家给杀了,实在是说不过去。所以,张居翰就自作主张,拿诏书贴在柱子上,把“一行”改成了“一家”。

我们都知道,擅自更改皇帝的诏书,一旦被发现,轻则丢官,重则丧命,风险是巨大的,但心存善念的张居翰根本没有考虑自己的安危,还是这样做了。

而负责宣诏的向延嗣,也没有想到张居翰会偷改诏书,就直接带着诏书去完成任务了。

虽然被张居翰改了一个字,但王衍一族的命运也是张居翰控制不了的,当年28岁的王衍以及其宗族尽数被杀。

要说这里面还有一个细节,那就是王衍的母亲徐贤妃,在临死前怒骂到,我的儿子率国而降,你们不守信义,反而杀了我们,你们不久就会遭到报应的!

王衍的妾刘氏,长得很有姿色,行刑的人也舍不得下手,但她却不为所动,国破家亡,我也不会苟且偷生,从容赴死。

看来,那个时候的许多女人,比很多男人都有气节!

幸运的,则是王衍的那些前文武百官等千余人,因为张居翰一字之差的善念,得以逃过劫难。

没多久,李存勖也在与李嗣源的战争中失败被杀,李嗣源继位当了后唐的皇帝,是为后唐明宗。

这是已经69岁的张居翰产生了急流勇退的念头,在这个乱世,皇宫终究还是太险恶了。

张居翰请求告老还乡,得到了李嗣源的恩准后,就隐居在长安一带,过着与世无争的晚年生活,在928年5月19日,张居翰病逝,享年71岁。

老人家身后,被安葬在长安县龙门乡峦村。

张居翰不顾个人安危,冒死擅改诏书救千余人性命,加上他一直以来行事就很正直有道,在历史上得到了非常高的评价。

同时代的史学家薛居正这样评价他:居翰改一字于诏书,救千人之滥死,可不谓之仁人矣乎!

欧阳修就这样评价他:居翰更一字以活千人。君子之于人也,苟有替焉,无所不取。

可以说,在五代十国那个纷乱的时代,人命根本不值钱,那些经历了刀枪血海的人,根本没有了对生命的敬畏与怜悯之心,杀人就如捏死一只蚂蚁那么简单轻松。

而张居翰能够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依然保有一颗善心,实属难得,尤其是在那个太监当道的时代,同样作为一个太监,能够做到这一点,就值得后世敬仰。

保持善心,永远是一个人深植内心的骄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最善良的太监,宣读圣旨时故意念错一个字,挽救上千人的性命
10五代“季世”的肇始
皇帝对宦官且防又重用,尾大不掉,专权局面成形
皇帝准备上早朝,太监:皇位已经不属于你了,老老实实呆着吧
欧阳修唯一称赞过的太监,为救上千人,念圣旨时故意念错一个字
皇帝下诏杀降,太监偷改一字,救活上千蜀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