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板晋升你,还是淘汰你,从来不是看能力

K哥的读者中,有不少是企业的管理层,因此我经常收到一些朋友提出的关于员工晋升、淘汰的问题。不少人向K哥反应,他们遇到这个问题时,常常把焦点局限在候选人的“能力”上,其实也并不尽然。

多年前,我分管的部门中有一个团队主管的空缺,很多人都认为我会考虑团队中资历较深,或者技术最好的那几个人。但事实上,我更中意的人选是刚到公司才一年的小J。小J年纪只有二十五六岁,经验也不是很丰富,但为人稳重,靠谱、有担当。

让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某个国庆期间,公司一个项目临时出现问题,需要两个人回公司解决,当时大家要么在老家,要么在旅游,没人愿意回公司加班。最后,同样身在外地的小J站出来,自告奋勇回公司排查问题,并在群里向领导表示,大家放假不容易,他自己回去就可以,如果实在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远程向其他同事求助。

据说,小J回公司后,一个人用了一天一夜的时间,才把问题解决好。在此期间,他并没有在群里嚷嚷表功,也没有发朋友圈晒凌晨两点钟的夜景。后来公司对小J的无私表现给了一笔现金嘉奖,但小J并没把这笔奖金放到自己兜里,而是拿着请团队同事吃饭去了,理由是当时他曾打电话请多个同事帮忙,所以奖励应该属于大家,而不是他个人。

小J在这件事上的表现,让K哥对他刮目相看,也坚定了我要找机会提拔和重用他的想法。最后,我力排众议,让这位“资浅”的小J成了团队新主管。他也没有让我失望,半年后他带的团队就因业绩突出,被公司评为优秀团队,受到嘉奖。

通过这个亲身经历的故事,我只想表达一个观点,职场中,一个人被晋升或淘汰,考虑的从来都不只是能力、技术这样的单一维度,而是一个更全面、立体的评鉴体系。

就我的观察而言,职场当中更容易获得晋升的人,具备以下5个特质:


01

职场“成年人”,不玻璃心、皮实

“只招成年人”,这是著名的奈飞文化手册中的第一条准则。言外之意就是,到这儿来就请收起你的小情绪,小任性,别矫情,别脆弱,像个独立且成熟的成年人那样好好干活,而不是完全靠别人哄着、惯着。

听上去这更像是职场的底线,而非多么难做到的事。但事实上,职场中的各类型的“巨婴”却并不少见。玻璃心,不皮实,情绪不稳定,性格不坚韧,时刻需要别人呵护和“赋能”,让人看着累,心里烦。

我曾听一个做人力资源的朋友说过一件“PUA妄想症”的故事。他们公司招了一个平面设计师,业务还说得过去,但就是太自我,不光在响应内部需求时,对需求部门的细节要求置若罔闻,甚至在面对外部客户的需求时,也是一副我行我素,你行你来的态度。因为她的这种态度,已经有好几个客户向公司投诉了。她的直属主管找他谈过几次话,她几乎从没听进去,反而怪领导不尊重她,干涉她的工作,有次还恼羞成怒,和主管大吵起来。再后来部门经理出面和她谈,结果又是不欢而散,还惹得她梨花带雨大哭一场,说领导们都对她PUA,她要向劳动部门投诉公司的PUA文化。

玻璃心、固执、自以为是、别人都要围绕你来转,否则就是对你打压、不尊重、PUA,有这种心态的人不只是不会被晋升的问题,而是根本不适合职场。职场要的是“规则制度 成年人的高度自律”,就能够维持一定程度的平稳自运行,而不是面对“巨婴”付出高昂且无效的管理成本。


02

领导的得力干将

通用公司前总裁、管理实践大师杰克.韦尔奇,曾对组织中人员构成,自创了一个“活力曲线”理论:即一个组织中,一定有20%的人是最好的,70%的人是中间状态的,10%的人是最差的。中间多、两头少,符合正态分布。

如果想在职场上获得晋升,就一定要远离10%区域,超越70%范畴,进入头部的20%的部分,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进入领导的视野,甚至成为他们的得力干将,助你实现突破,升职加薪。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除了自身要具备过硬的能力外,还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质:

1) 凡事有交代,有回应

职场中,一定要养成“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的工作习惯,尤其面对领导时,这一点更是至关重要。只要是领导交办的事,不管是过程还是结果,一定要及时反馈、主动汇报。这一点说起来容易,但却容易被很多人忽视。比如,有时候领导把某份文件转给某人落实,但过了很长时间,领导一直没收到这个人的任何回复,也不知道这位下属有没有落实,落实的怎么样,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领导心里不踏实,最后还要追着屁股问下属具体情况。

换位思考,如果你是领导,你会提拔这样的下属吗,还敢把更重要的事交给他办吗?相反,如果下属接到领导安排的任务,及时回复,在每个重要的节点都主动反馈事情推进的情况,遇到的问题,准备采取的解决方案,以及可能需要领导给予的帮助等等,领导不用花太多时间就能了解事情的发展和全貌,你说领导会不欣赏这样的下属吗?

2)敢于对结果负责

注重过程,而不是关注结果,是很多年轻职场人容易犯的错误。K哥就曾用过一个这样的助理。有次我告知助理明天要开会,并把参会人员名单给她,让她邮件通知一下,可是,第二天开会的时候却有两个人应到未到。后来我才知道,昨天那两个人有事在外面,没及时查看邮件。事后我找助理沟通,她却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觉得领导让我发邮件,我已经发了,其他的事就不是我的责任了。其实这就是只关注过程,不关心结果的典型表现。

上面例子中,我要助理帮我实现的最终目标,是让需要参会的人都知道明天开会这件事,并协调好自己的时间参会。当中的“邮件通知”只是手段和路径,并不是做了这一步就完事了,是不是需要电话或其他方式再做进一步确认,则是助理应该视具体情况(对方有没有邮件回复)来定的。如果她连这点认知都没有,肯定是无法胜任自己岗位的,更不用说晋升。

3)情绪可控,行为可预期

不少职场人遇到顺心事时,情绪高涨、态度积极,领导让干啥都能尽心尽力得完成。但当遇到问题情绪不佳时,就完全不行了,做事消极敷衍,心不在焉,错误百出,妥妥一个不能自控的“情绪奴隶”。

对于这种情绪不稳,行为不可预期的人,就算再有本事,领导也未必敢留在身边重要。因为这种人太不可控了,领导交代的任务能做成什么样,很大程度要取决于他的心情和状态,这种无法“掌握”的感觉,相信任何领导都不会喜欢。状态稳定、情绪可控、行为可预期,才是领导心中真正靠得住的人。


03

自我驱动,成长型思维

篮球巨星姚明曾在NBA闯荡,取得很大成就,但遗憾地没有拿到NBA总冠军戒指。退役后有记者问他,会给自己的职业生涯打多少分。姚明回答:“我给自己打100分,因为自从开始打篮球的那天起,我就每天都在努力训练 、努力进步,每一天都努力比过去做得更好,我没有浪费一天时间,我没法再变得更好了,所以我给自己100分。”姚明的答案,充分反映了一个能够自我驱动的人,所必然具备的成长型思维。而这,对一个追求不断提升和成长的人来说,恰恰是不可或缺的。

成长型思维是和固定型思维相对应的一个名词,这一概念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著名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博士提出,他花了40年的时间来研究不同思维模式与成败之间的关系,最终得到的结论是:思维模式决定命运。一个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遇到挑战,往往会坚信自己能克服困难,重新找到正确的路径,实现自己的目标,从而不断走向成功。而一个拥有固定型思维的人,遇到问题后,通常会无所适从,要么认为自己能力不行,要么觉得自己运气不好,总之缺乏继续探索和跨越的勇气,从而让自己一步步走向失败或平庸。

职场中,一定要把自己锻造成一个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毕竟没有谁的人生是线性的,会永远一帆风顺,也不会有谁会时刻激励你、鞭策你。能让自己不畏困难,坚毅前行的,必然是内在的成长型思维。正如德韦克博士在《终身成长》一书中认为的那样,天赋只是起点,人的才智通过锻炼可以提高,只要努力就可以做的更好。实现这一点,一个人也就打造了自己“自驱-成长”的增强回路。


04

目标高远,不给自己设限

美国行为学家吉格勒说过:目标越远大,人生就越容易成功。不管一个人有多么超群的能力,如果缺少一个认定的高远目标,他将一事无成;设定一个高目标,就等于达到了目标的一部分,这就是著名的“吉格勒效应”。这个定理也告诉我们,一个人“气魄大,方可成大;起点高,才能至高”,目标高远,才更可能未来可期。

美国伯利恒钢铁公司的创始人齐瓦勃,出生在穷乡僻壤,所受的教育也很低,18岁开始进入到钢铁大王卡内基旗下的一个建筑工地打工。但他没有像其他工友一样,白天打工,晚上打牌,而是在空闲的时间他独自躲在角落里看书学习。后来有位到工地视察的经理看到这一幕,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齐瓦勃回答:“我想我们公司并不缺少打工者,缺少的是既有工作经验、又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或管理者,不是吗?我不光是在为老板打工,更不单纯为了赚钱,我是在为自己的梦想打工,为自己的远大前途打工。” 正是因为这种积极的信念,让齐瓦勃一路从普通工人,到总工程师、总经理,最后被卡内基任命为钢铁公司的董事长,并最终创立了自己的伯利恒钢铁公司。

相反,如果一个没有远大的目标,甚至是遇到点问题,就开始怀疑人生,给自己设限,不再敢有新的尝试,那么他的职场和人生,都很难再有大的突破。

生物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将跳蚤随意向地上一抛,它能轻松跳起一米多高。后来研究人员在离地面一米高的地方放个盖子,让跳蚤每次跳起来时,都会撞到盖子。就这样让跳蚤反复撞盖子一段时间后,研究人员发现,后来即使把盖子拿掉,跳蚤也不会再跳到一米以上的高度了,直至它的生命终结都是如此,这就是所谓的“跳蚤效应”。

人也是如此,最难克服的其实并不是“物理高度”,而是“心理高度”。任何限制,都是先从内心开始的。敢于仰望天空,敢于把星辰大海当成自己的目标,你才有更大的动力和勇气日夜兼程。


05

具备领导力

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有一句名言:“领导力是一门艺术,让别人做你想做的事,因为他想做。”能让别人心甘情愿地做你想让他的做事,确实是一个非常厉害的本事,也是所谓“领导力”的终极体现。

麦克斯维尔在《领导力21法则》中说过,真正的领导力来自于一个人的影响力,而影响力是不能被任命的,必须靠自己去赢得。不难看出,要想拥有出色的领导力,并不是公司给你个抬头,帮你印张名片就能解决的。

1)不断做自我提升

美国领导学专家沃伦·本尼斯和伯特·纳努斯,曾对90位来自不同行业的优秀领导者做了一项研究,发现成长与领导力之间存在着关系,“自我发展和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是领导者和他的追随者之间最本质的区别”

作为领导者应该时刻清楚自己的角色,知道自己在这样的位子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将来要担负什么样的责任。要想更好地解决各种问题,更好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自己就必须不断成长,不断迭代自己的能力和认知,才有可能带领员工和团队披荆斩棘,走向成功。

2)激励团队和下属

Costco的总裁吉姆·辛内加尔曾经说过:“只想把功劳揽在自己身上是不行的,因为一个组织的成功来自于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如果你想独领风骚,就不会得到员工的忠诚。如果你不能把功劳归于他人(而把失败的责任留给自己),那么你就无法激励他人,最终只会毁掉自己的事业。”

当然,激励他人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包括语言沟通、精神鼓励、物质刺激,但无论如何,要让员工感受到你的格局、真诚和无私,才能让更多人更信服地聚拢在你的周围。

3)有心胸格局,为下属勾画宏大远景和蓝图

马云创业初期,在难到快吃不上饭、发不起工资的时候,仍然敢面无愧色的喊出“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种响亮的口号。梦想不代表不会实现,画饼不代表一定是说谎。拥有强大领导力的管理者,一定要有更宽广的心胸,更大的格局,能看到其他人看不到的未来,并将其勾画出来,形成大家的共识和共同奋斗目标,还要为大家提供靠谱可信的执行路径,让大家燃烧激情的同时,有方向有指引,为你驱动,为梦想窒息。

前英特尔总裁安迪·葛洛夫,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面对毕业生的一次演讲中说过:“不管你在哪里工作,都别把自己当成员工,而应该把公司看作是自己开的。自己的事业生涯,只有你自己可以掌握。不管什么时候,你和老板的合作,最终受益者也是你自己。”这句话的道理不难理解,难的是真正相信,并身体力行。用心试试吧,与其感慨前途一片漆黑,不如成为自己的光,也许会有不一样的人生收获。



号主简介



号主简介:Mr.K,黄哲铿,企业数字化转型专家,「顿悟山丘」创始人,科技博主,曾担海尔、中通、1药网技术高管,著有《技术人修炼之道》《技术管理之巅》。分享:成长干货、科技趋势、数字化转型、商业洞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为什么会贫穷
管理一个团队靠的是什么?不是靠你无知的勤奋!#管理#领导#领导力#管理思维 #职场
领导每周必做项#知识分享 #创业 #职场 #老板 #思维 #管理 #领导力 #领导
好上司是这样炼成的:职场优秀领导力必修宝典
趣味概念:跳蚤效应
三个跳蚤改变你的思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