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诸葛亮北伐为何会失败?朱德对诸葛亮的这三次评价,直击要害

一、诸葛亮为啥要北伐?

所谓:读史可以使人明智。那么如何读史?自然也就成了关键。比如对诸葛亮北伐失败(六出祁山)该如何理解?

第一个要破解的便是,诸葛亮为啥要铆足劲北伐,以至于为此不惜累死在五丈原?

其实在他的《出师表》中就有答案: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概括说来,诸葛亮北伐的初衷非常简单,就是为了报答刘备的“三顾茅庐”之恩情,完成刘备“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愿望。

所以,诸葛亮是非常实诚和真实的,他并没有刻意拔高自我,一切都放在了桌面上,并告知天下。

至于后来许多人,解释、分析诸葛亮北伐的诸多理由,无非是一种引申,或说是为了崇敬或贬低诸葛亮,而硬把许多东西,塞给了诸葛亮——反正诸葛武侯已去,他再也不能说话反驳了!

但不论怎样,诸葛亮北伐(六出祁山)是一种必然!这点恐怕没人否认。既是必然,那么这种必然性,是否起到了作用或说其意义何在?这就是第二个要破解的问题。

二、诸葛亮北伐的意义和作用何在?

这个问题,才属于“后来者”要研究和分析的问题。而不是纠结诸葛亮为何北伐,来拔高或否决诸葛亮,毕竟这已经成了一个现象,甚至都出现了诸葛亮北伐是为了“篡权”的论调。

如今主流的意见是:综合魏、蜀、吴三国的实力和发展潜力,诸葛亮北伐的最大作用或意义,就是延缓了蜀汉灭亡,而非加速!

其实看下三国时期的地图就明白了,曹魏雄踞北方,虽说当时是天下三分,但曹魏却是“有之其二”。意思就是说,从地盘和人口来言,东吴和蜀汉加起来,都比不过曹魏。

诸葛亮想完成刘备“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遗愿,显然就只能是“乱中取胜”,把局面导入乱局,而不是三家你好我好的发展,不然就凭蜀汉那小身板,如何能发展得过曹魏?

故而诸葛亮趁曹丕去世,发起第一次北伐(一出祁山),去欺负曹叡,也就顺理成章了。事实也证明了诸葛亮北伐,起到了这种作用。正是由于诸葛亮不断北伐,导致了司马懿的崛起。

后来司马父子为了夺权,曹魏这才出现了“高平陵之变”、“汝南三叛”等,曹魏内部打成一锅粥,根本顾得上搭理蜀汉和东吴,这才有了刘禅稳坐皇位的怡然自得。

所以诸葛亮北伐,怎么可能是加速了蜀汉灭亡?之所以出现这个论调,恐怕就是因最终诸葛亮北伐失败导致。那么诸葛亮北伐为何会失败?

诚如开篇所言,虽说“读史可以明智”,但如何读却是关键。独立思考虽很可贵,但跟随着那些历史牛人的眼光去看,既是捷径,更是“明智”。不过还是有问题,由于诸葛亮历史地位太高,自古及今都吸粉无数,历史牛人更比比皆是,那么选谁呢?

笔者选取了咱的朱德元帅,他曾对诸葛亮有过三次评价,堪称非常客观和全面,直击要害!

三:武侯之帅才有限

跟毛主席一样,朱德对马谡的街亭之败也异常关注。毛主席认为,街亭之战时“亮宜自临阵”。这是毛主席站在诸葛亮的角度去看问题。

咱的朱德元帅则是站在了“诸葛亮为何使用马谡”这个角度却分析,批评诸葛亮是“溺爱不明,慎者不免”。

意思就是说,本来刘备临终前就告知诸葛亮了,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可诸葛亮由于跟马谡的哥哥马良关系亲密,所以对马谡掺杂了个人感情,造成了他对马谡的溺爱,无法真正看清马谡。

故而,哪怕诸葛亮再谨慎,比如连马谡去了街亭后,应该如何排兵布阵等都考虑到了,却无论如何也没想到马谡这个“乖乖崽”,到了街亭后就胆大妄为,违背了诸葛亮的“节度”,又不听副手王平告诫,最终街亭失守,第一次北伐崩盘。

笔者大着胆子班门弄斧,勉强分析后认为:这应是咱的朱老总,在批评诸葛亮感情用事。身为三军统帅,必须要“冷静得近乎于冷血”。掺杂的个人感情越多,就越无法做出合理的反应和调度,岂能是合格之帅才?故而“有限”。

四、亮忌才

倘若说,咱朱老总评价诸葛亮“帅才有限”,更多是从军事层面分析得来的。那么这个“亮忌才”则应是站在领导者应有的素质层面。

咱朱老总读完《三国志》中的“刘封传”、“廖立传”、“彭羕传”和“李严传”后,认为这四位都是才干之人,若使用得当,应该能为蜀汉做出更多贡献的。

比如刘封,诸葛亮都承认他“刚猛”,是一员虎将。由于在关羽的襄樊之战中,没有支援关羽,致使关羽兵败最终被杀。后来他回归蜀汉后,刘备本不想杀之,但诸葛亮认为刘封“刚猛”,若刘备死后恐怕难以驾驭,故而劝说刘备杀了刘封。

李严也是这种情况,刘备死前有两位托孤重臣,一位是诸葛亮,另一位就是李严,并让他“统内外军事,总督永安”。也就是说刘备死前,指定李严为军事上的一把手。

随着诸葛亮北伐开启,诸葛亮事实上成为了统帅。于是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李严谎称粮草不济,骗诸葛亮回来后,却又不承认。亏得诸葛亮握着他的亲笔书信,这才澄清事实,最终李严因此丢官,后激愤而死。

笔者勉强分析,咱朱老总评价诸葛亮“忌才”,恐怕不是说,诸葛亮心胸狭窄等,而是在批评他,任用人才上的不当,造成了相对曹魏来言,人才本就拙荆见肘的蜀汉,是更加窘迫。

比如,若刘封没有被杀掉,那么街亭之战时,显然他要比马谡更合适。因此领导者看人也好,看问题也罢,要更全面和深入,“杀”虽能解决问题,但比起“用”来,显然低了一个档次。故而咱朱老总,最后总结道:“所以败也,不容将何能克敌?亮、备之不成事,也在此。

五、六出祁山就很笨

这是咱的朱老总,从具体作战指挥层面,对诸葛亮进行的评价!例子就是魏延的“子午谷奇谋”。

咱朱老总具体说道:“按当时情况,魏延建议孔明率主力出斜谷,自己率兵出子午谷直插长安,两路人马夹击魏兵是正确的。司马懿也是这种主张:若吾用兵,从子午谷径取长安,早得多时矣。”(出自《文史杂志》:朱德与三国志)

似乎朱老总是支持魏延的,因为后面他就批评了诸葛亮的五次北伐(六出祁山)是:“完全是顶牛阵,老一套。结果一事无成,打不开局面……(司马懿)打持久战,硬把他拖死了。

关于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至今争论不休。不过从逻辑关系上来分析,咱朱老总却是用“子午谷奇谋”为例子,批评诸葛亮的“顶牛阵,老一套”。故而实质性问题也就出来了,那就是诸葛亮缺乏“奇谋”,也就是变通能力太差!

事实也的确如此,无论《三国志》中的诸葛亮五次北伐,还是《三国演义》中的“六出祁山”,诸葛亮除了第一次打了曹魏个措手不及外,其余者都是老一套。无非在《三国演义》中,给诸葛亮加了一些“戏”,比如什么“火烧上方谷”等,目的恐怕就是强调天意。

但实则,在所谓“天意”的背后,却源于诸葛亮的“老一套”,显得“很笨”。

对此,粟裕大将也曾表达过同样的意思,在粟裕谈“大兵团歼灭战”时,便否定了诸葛亮是“军事家”。理由是:魏强蜀弱,而他(诸葛亮)采取正面推进,相持的办法。他又不会用迂回、包围、分割的办法打歼灭战,怎么能以弱胜强呢?

千万别误会粟裕,这是开“上帝视角”,因为他认为诸葛亮“采取正面推进,相持的办法”是主因,意思跟咱朱老总一样,是个“笨办法”,而不知变通。

六、总论分析

诸葛亮北伐为何会失败?从朱老总对他这三次直击要害的评价中,笔者提炼出来了三大理由。

其一,感情用事。

其二,人才使用失当。

其三,以弱克强,却不知变通。

所以诸葛亮最终北伐失败,在所难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诸葛亮一生冤杀两位蜀汉大将,一个是魏延,另一个是他
马谡为何必须死?诸葛亮:街亭可以失守,但马谡逃跑绝对不可原谅
司马懿识破空城计,却掉头就跑,专家:不跑死定了
诸葛亮看错的两个人,一个断送了北伐大业,一个令刘禅痛失一臂
品三国之揭秘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真正原因!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败得有多惨?死的11位大将都是谁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