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胃不和分三型,中药对应调治有良方

中医界常说“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说的是脾胃功能正常与否,和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

“脾胃不和”我们经常都听说过,甚至常挂嘴边,但真要说出个所以然来,又不知是什么。

人的寿命长短受到先天禀赋和后天养育的共同影响,来自于父母的先天之精有赖于后天之精的濡养。

后天之精源于饮食,由脾胃化生而来。人自出生至死亡,全赖脾胃化生气血精微,充养脏腑官窍,因此有脾胃为“后天之本”的理论。

“脾主运化”是脾最主要的生理功能。

“运”为运转不息、转输;“化”,一方面是指脾胃摄取水谷精微,化生精、气、血、津液,为机体提供营养,另一方面是指将代谢废物及时清除体外。

中医里的“脾胃”不仅是西医概念的整个消化系统,更是多系统、多功能单位的综合体,与神经、内分泌、血液循环、免疫等系统均密切相关。

食欲不振、面色不佳、乏力、易倦怠、嗜睡等人们俗称的亚健康状态其实就是脾胃功能低下的主要表现。

《明医指掌》记载:“脾不和,则食不化;胃不和,则不思食,脾胃不和则不思而且不化”。

可见,“脾胃不和”的主要表现是不思饮食,食而不易消化,症状包括或吐、或泻、或胀满、或噯气、或恶心、或便秘等。

临床上,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病、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都会引起脾胃不和,具体原因包括饮食不节(洁)或不定时、过食生冷、辛辣或肥甘厚味、思虑太过或情绪急躁、劳累过度及外感寒邪等。

脾与胃互为表里,常相累而病。脾为太阴,其气易虚,虚则有寒;胃为阳明,受邪易实,实则易热。

因此,脾胃不和易形成寒热错杂之证,大致分为以下3个证型:

1、脾(虚)寒胃热证

表现为胃脘灼热、胀满疼痛、喜温喜按、遇凉刺激或受风寒易加重,腹胀反酸、大便时干时稀、四肢冷、牙龈肿痛舌淡有齿痕、苔薄黄微腻或黄白相间、脉细数。

治疗可用半夏泻心汤:

组成用法:半夏10~15g、黄连3~5g、黄芩5~10g、干姜5~10g、甘草5~10g,人参5~10g、大枣12枚。水煎,分3次温服。

方中黄连、黄芩清胃热,干姜、人参、甘草温中补虚,具有寒热平调,辛开苦降的作用。

2、上热下寒证

上热是指胃热,表现为有口气、口舌生疮、舌苔黄;下寒是指肠寒,表现为腹胀肠鸣、小腹冷痛、便溏、舌质淡胖、脉沉弱。

治疗应清上温下:

① 黄连汤:黄连9克、炙甘草9克、干姜9克、桂枝9克、人参6克、半夏9克、大枣12枚。本方适用于上热下寒腹痛欲呕吐者。以水2000毫升,煮取1200毫升,温服,昼三夜二。

②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干姜、黄芩、黄连9克。本方适用于上热下寒、寒格吐利者。以水1200毫升,煮取400毫升,去滓,分温再服。

3、上寒下热证

即脾胃虚寒、大肠有热或湿热,表现为胃脘胀痛、喜暖喜按、恶心欲呕口渴、舌质淡胖或边有齿痕。肠道有热主要表现为便秘、舌苔黄;肠道有湿热则表现为大便黏腻不爽、气味臭秽、舌苔黄腻。

治疗可用半夏泻心汤加减,以温上清下。肠热便秘者宜用瓜蒌、枳实、火麻仁等,肠道湿热者宜用黄柏、黄连、苦参等。

总结:

要想脾胃功能强,日常还需注意饮食平衡、饥饱适量、劳作适度、调畅情志等才能达到护脾胃、助养生、促长寿的目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药物组成
脾胃不转,百病蜂起!千年古方转动“生命之轴”,功劳太大
【脾胃养生】“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教你如何调理脾胃
慢性胃炎刘渡舟教授
脾胃是后天之本,“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专家告诉你为什么
卷之三 脾胃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