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供港蔬菜”有啥了不起,我也能生产,可你愿意多付多少钱?

导语

“供港”蒜心12.8元一斤、菜心9元一斤、上海青7元一斤……继有机蔬菜、无公害蔬菜走红之后,“供港”蔬菜在内陆农贸超市大受欢迎,很多超市无法提供其身份证明,但消费者就是喜欢。

很多农场主表示不服,我能生产和“供港蔬菜”一样安全的农产品,可消费者也愿意多掏钱吗?

1

以标准化确保安全性

源味君身边有朋友平时去买菜

看到是供港蔬菜都会很放心

与其说这是一种盲目

不如说这是一种标准化的魅力

“今天的鲜摘菜

明天就能上香港市民餐桌。”

河南省社旗县的种德农业科技示范园种植基地里

上万根灌溉喷头形成的“管林”整齐竖立

菜心、芥蓝等精品蔬菜露地栽培

什么样的蔬菜

什么时间上市口感最好

最受市场欢迎

都有准确的时间节点

浇多少水,施多少肥,下多少种

包括从后勤物品采购

到种植过程再到市场销售

这些环节都是计算出来的

都有详细的生产计划

供港蔬菜基地利用冷链物流

每天可向香港发送蔬菜15~25吨

年销售收入达7600万元

这是现代农业发展

标准化生产的一个生动写照

供港蔬菜难的不是种植方法

而是严苛的供港标准

要想获得供港澳资格备案证书

你得具备以下条件:

1.供港蔬菜生产必须基地化,并实行检验检疫备案管理;

2.经过相关出口检疫部门对基地的土壤、水、空气检测,符合相关的标准;

3.周边无影响蔬菜质量安全的污染源;

4.种植基地有农药残留检测能力;

5.对采摘有严格的施药期控制,在此期间严禁采摘。

生产供港蔬菜的种植基地

均需根据自身的地理与气候特性

报备生产计划

不在此种植计划的品种

即使从此基地出品也不允许出口香港

对种植标准有严苛要求

一株茄子只允许生长3根茄子

多出的就要打掉

确保长出的茄子尺寸大小均匀

采摘也需严格的施药期控制

所用农资均需符合相当高的安全标准

并严格合理施用

供港注册养殖场标准同样严苛

河南的一家养猪场

出栏生猪的体重必须在90-110公斤之间

因为在这个体重区间

才可以保证猪的肥瘦肉均衡

猪场场长还会为

香港考察团展示挑选鉴别生猪的方法

看猪的双脊背

猪背上放一杯水

猪走水不洒的

就是上品!

而供港鸡肉的体重需在

1.2-1.5公斤/只之间

饲养天数必须达到90天

甚至可以达到150天

远超过内陆常规的48天

2

“供港生产”要增加多少成本?

高标准的生产方式带来更高的生产投入

比如,更优性状的品种

需要购买更贵的种子

安全低毒的农药价格更贵

疏果和不可避免的虫害都会降低产量

更长的种养殖时间

意味着更高的饲料、农资、管护成本

不仅在生产环节的成本更高

生产供港生鲜“更费钱”

还体现在更多的安全检测和监管成本

2014年,香港特区政府历时5年

制定《食物内除害剂残余规例》

其部分标准比一向以严苛著称的

《日本肯定列表制度》还要严

对584种(类)食品农产品中的360种农药

制定了7083项残留限量标准

意味着更多的检测费用和相应的通关成本

以茶叶为例

每批茶叶出口前至少做两次检测

一次样品,一次大货

每次检测费用在1000元左右

这样,就是至少2000元/次

标准增加到46项后

也就意味着不同类别的农药检测次数增加了

46项内容中可能就不只两个类别

每增加一类就要多掏1000元

种植成本、规格质量,挑选损耗成本

以及质量安全监管成本共同作用

使得供港生鲜的总成本

比内陆常规种养殖的生产产品

要多20-40%左右

这部分多出来的成本

如果不能在价格上得到体现

不能为生产者提供更高的收益

则很难在商业上可持续

在销售价格方面

供港蔬菜的零售价格主要由市场供求决定

以菜心为例

供求平衡时

内陆卖3元一斤的菜心

在香港能卖到4-5元一斤

而在春节等需求旺季

香港市面上的菜心

甚至一度可以达到30元/斤

是同时期内陆菜心价格的三倍

3

我愿意安全生产,你愿意多付钱吗?

一分钱一分货

这么朴实的原则走到哪里都通用

高标准的生产流程控制

严格的监管体系

形成了民众对供港农产品安全性的信任

也才由此形成了更高的品质溢价

可我们更想知道的是

消费者愿意为更安全的农产品

多付多少钱呢?

华南农业大学姜百臣等人

曾对供港猪肉消费意愿的调研发现

有88.1%的受访消费者认为

供港猪肉和内陆猪肉在品质上存在差异

并愿意为了这种差异

支付高达44%的溢价

由此可见

生活水平日益改善的消费者

是愿意为高品质的农产品支付溢价的

从另一个角度我们可以想到

如果高标准的、安全的生产方式

必然要付出更多的成本

那么就意味着

并不是供港农产品的价格太高

而是内陆农产品的价格太低

现有的价格

无法支撑为了确保安全和高品质

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记得2008年,某大牛奶厂家再遭诚信危机时,该奶企一位高管对香港媒体说:“我们发到香港的产品和出口的产品是一样的,保证比内陆的产品质量更好、更安全。”此话传开,“一国两奶”一词马上流行。

我们总是在质问,低矮的安全标准和宽松的检测尺度,让我们的产品质量问题频频出现。这也让我们思考:为什么内陆的农业生产,很少能跳出信任缺失、低质低价的陷阱呢,这种现状,仅靠监管部门“更认真负责地工作”,就可以扭转了吗?

对此,你有何看法,期待来评论区说一说!

编辑|卷耳(微信:18186233709)

排版|小抽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会表态发言材料
央视调查:蔬菜被喷高毒农药菜市场只收费不检测
易筹网
供港蔬菜基地村民:以前没见过这么漂亮的菜
永福县“五举措”夯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根基
废旧场地改造?小农场升级?“设施农业”助力,这3个案例各具特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