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解缙冰火两重天的人生遭遇,看皇权背景下的文人命运

本文谈论古代文人命运,为什么选明代文人,因为明代文人在皇家的待遇,上比宋代不足,下比满清有余,具有一般性和代表性。为何选解缙,因为解缙作为明代大才子,活跃于洪武、建文、永乐三朝,二十多年的官场生涯几度沉浮。受朱元璋青睐时,亲口对解缙说,咱俩“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得朱棣宠爱时,朱棣曾说:“天下不可一日无我,我则不可一日少解缙。” 遭皇帝讨厌时,朱元璋让他回家再读十年书去;朱允炆把他贬到边关;朱棣把他投入监狱,最后灌醉后埋雪中冻死。解缙的命运也很有代表性。让我们先了解一下解缙的人生。

一身正气、光明磊落的解大学士

一、解缙人生际遇

解缙出生在江西吉安府的一个书香门第。他七岁能赋诗,十岁日诵数千言,能终身不忘,被誉为少年天才。洪武二十年(1387),18岁的解缙轻松拿下全省乡试头名——解元,第二年再中进士,像当年白居易“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一样,解缙是同榜进士最少年。后世将他与杨慎、徐渭合称“明朝三大才子”。

解缙书法

民间流传了很多大才子解缙的故事,诠释着解缙的才名和光荣。如才美抱得美人归的故事:在他家附近住着一个告老怀乡的李尚书,闻解缙才名,想试一试他的才学。把解缙请来,只给解缙留了个小门,解缙站着不往前走。这时,李尚书在门里大声说道:“小子无才嫌地狭”,解缙应道:“大鹏展翅恨天低“,李尚书一听,这小子气度不凡,忙命大开中门,迎解缙进去。李尚书再出一联:”天当棋盘星当子,谁人敢下?“解缙神态自若地应道:”地当琵琶路作弦,哪个敢弹?“李尚书爱其才,便把女儿许配给他。

还有一个为老岳父解围的故事:一天,李尚书忽然接到圣旨,要他进贡公鸡蛋。原来,李尚书在朝为官时得罪过几个人,为了治他,就在皇帝面前说李尚书家有公鸡蛋。李尚书吓得像卧床不起。夫人赶忙派人把女婿解缙叫来商量,解缙问明原由,笑道:”别怕,我有法子。“

解缙到了宫里,跪在御座前报告皇帝,自己是替岳父李尚书来进贡的。皇帝问:”你岳父为什么不亲自来?”解缙答:“岳父生崽,正在家里坐月子,来不了。”皇帝听了,哈哈大笑:“男人怎么会生崽?”解缙忙道:“启奏万岁,男人不会生崽,公鸡哪会下蛋?”皇帝笑罢,进宫公鸡蛋的事就不了了之。

闲话少说,书归正传。

(一)解缙年少轻狂,从宠臣到弃臣,洪武朝碰了一鼻子灰。解缙考中进士后,因为才高机敏,朱元璋把他留在身边,老皇帝与青年才子的关系颇为融洽。据史料记载:”解缙尝从游内苑。上登桥,问缙:“当作何语?”对曰:“此谓一步高一步。”上大说。及下桥,又问之。对曰:“此谓后边又高似前边。”上大说。一日,上谓缙曰:“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可作一诗。”缙方吟曰:“君王昨夜降金龙。”上遽曰:“是女儿。”即应曰:“化作嫦娥下九重。”上曰:“已死矣。”又曰:“料是世间留不住。”上曰:“已投之水矣。”又曰:“翻身跳入水晶宫。”上本欲诡言以困之。既得诗,深叹其敏。“

君臣之间的融洽是短暂的,表面的,矛盾和冲突是长期的、本质的。仅仅三年,解缙便从宠臣沦为弃臣。

1、上万言书《大庖西封事》,朱元璋呵呵。朱元璋一日把解缙召到身边谈论时政,鼓励他说:“朕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解缙捡了皇帝一句话,官场幼稚病发作,当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当天写成万言书,上呈朱元璋。这篇洋洋洒洒的《大庖西封事》,对洪武朝的政绩给了个差评,甚至对皇帝应该读些什么书,也给与指点。朱元璋看了解缙的时评文章,虽然嫌他关公门前耍大刀,仍客气地夸他有才。

2、上《太平十策》,朱元璋心生不满,含而不发。得了皇帝的表扬,解缙又呈上精雕细琢的《太平十策》一展政见。在《太平十策》里,解缙再次提到明初分封诸王的隐患。十多年前,一个叫叶伯巨的官员曾批评朱元璋“封藩太侈”而惹怒皇帝,以离间皇家亲情罪名逮捕下狱,最后活活饿死。解缙这次旧话重提,虽然是掏心窝子说话,却触碰了敏感禁忌的话题。这次算他命大,朱元璋没搭理他,已对他有了看法。

3、替虞部郎中王国用起草《论韩国公冤事状》,为李善长辩冤,朱元璋暗生怒火。朱元璋晚年,像大多老年皇帝一样,疑心很重。尤其是太子朱标病逝,欲传位给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扫清皇孙执政后一切假想的威胁,朱元璋杀了不少功臣元勋,其中就包括长期跟随服务朱元璋的李善长。李善长一家老小七十多人也全部处死。

李善长(剧照)

朱元璋杀功臣,有的是必须杀,有的则是可杀可不杀。李善长则属于可杀可不杀。李被杀时已是七十六岁的老人。据说,李善长等人临刑前,陆仲亨骂朱元璋忘恩负义,李善长怒道:“ 陛下当皇帝是上天的意思,他此举并无过错,若换作我是陛下,也会杀了你陆仲亨,还有我李善长。”朱元璋听说了李善长的话,愧疚得流了不少泪。

李善长追随朱元璋几十年,其功过是非没有谁比朱元璋更了解了。朱元璋对李善长曾有很高的评价:“朕起自草莽间,提三尺剑,率众数千,在群雄的夹缝中奋斗,此时李善长来谒军门,倾心协谋,一齐渡过大江,定居南京。一二年间,练兵数十万,东征西伐,善长留守国中,转运粮储,供给器械,从未缺乏。又治理后方,和睦军民,使上下相安。这是上天将此人授朕。他的功劳,朕独知之, 其他人未必尽知。当年萧何有馈晌之功,千载之下,人人传颂,与善长相比,萧何未必过也。 ”

解缙替王国用起草的为李善长辩冤的奏疏,写得很精彩。两层意思,一是以协同胡惟庸谋逆的理由杀李善长,是站不住脚的。李善长已位极人臣,和皇帝您又是儿女亲家,而且他又这么大岁数,完全没必要谋逆,您真的错杀了;二是杀就杀了,只希望陛下警戒将来,以防人人自危,人心四散。现在看来,这个奏疏其实是多此一举,朱元璋心里清楚得很,杀李善长也是朱元璋着眼于大环境、为儿孙计做出的决策,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鉴于奏疏的出发点是好的,朱元璋也没为难王国用,知道是解缙代笔,大骂解缙多事。

4、解缙代人写《论袁泰奸黠状》弹劾袁泰,朱元璋让他回家读书去。解缙的上司、督察院左都御史袁泰,依仗权势贪赃枉法,陷害忠良,大家心怀愤恨,但各有畏惧,敢怒不敢言。御史夏长文晚上与妻子吵了架,独坐饮酒叹息,这事也被袁泰密告皇帝,朱元璋在朝堂上问夏长文昨晚为何长叹,有何不满?夏长文据实报告,才免遭追责。

夏长文将这件事告知解缙,解缙对袁泰的作为早已深恶痛绝,于是代夏草疏《论袁泰奸黠状》弹劾袁泰。此状把袁泰的罪恶写得“天地不容,人神共怒”。岂不知刺探官员的私生活,正是朱元璋的授意。所以,对袁泰只是作了调职处罚了事。从此,袁泰对解缙怀恨在心。

对解缙入仕三年多来的系列表现,朱元璋既失望又讨厌;出于爱护人才的考虑,朱元璋担忧解缙锋芒毕露,毫无城府,容易被人当抢使,就想让他经受些挫折。洪武二十四年(1391),朱元璋在朝中办千叟宴,解缙的父亲解开受邀参加。朱元璋对解开说:“大器晚成,若以尔子归,益令进,后十年来,大用未晚也。”大意是你把孩子带回去再培养十年再说。就这样,一个血气方刚、刚正不阿、充满政治幻想的解缙,只好随老父回到了吉水老家。 朱元璋以体面的方式,让解缙暂时退出政治舞台,一约就是十年期。

(二)热脸贴上冷屁股,建文朝在冷板凳上沉默。在老家八年,解缙校《元史》,补《宋书》,删《礼记》,老实地在书房呆着。洪武三十一年(1398),朱元璋病逝。解缙以吊丧名义来到南京,实际上也想趁此机会重返官场。解缙冠带来朝,因十年之约未到,袁泰就弹劾他违背皇诏,而且母死未葬,父亲九十高龄,不应该出来乱跑。作为不忠不孝的双面典型,建文帝将他贬到陕西临洮的河州卫。

建文帝即位不久就开始削藩。身处西北苦寒之地的解缙认为机会来了,就低下孤傲的头颅,向礼部侍郎董伦写信求助。信中言辞凄苦,特别是重提当年上万言书中陈述分封诸王的危害,等于向朝廷表态,他不仅是新皇帝削藩政策的坚定支持者,而且早就发出过预警。解缙的信打动了董伦,遂向建文帝说了不少解缙的好话,建文四年(1402)解缙被召回京师,任从九品的翰林待诏。在短暂的建文朝,解缙郁闷地失声了。

(三)解缙乘坐官场电梯,永乐朝冰火两重天。

1、解缙在永乐朝的短暂辉煌。1403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篡夺建文帝位后,以追究奸党之名大肆屠戮旧朝官员,解缙却一路升迁,由从九品的翰林待诏,升为正六品侍读。朱棣为何如此宠爱解缙,很有可能是因为解缙为朱棣草拟了《登极诏》。《登极诏》如此解释朱棣取代朱允炆的位置:朱棣援引“祖训”,起兵靖难清君侧,欲效仿周公辅成王的故事,哪知道攻到南京,建文君已自焚而死。无奈之下,迫于众议,推辞再三,只好勉强即位。朱棣对这个解释,相当满意,对最佳解释人厚爱有加,也很自然。

在永乐朝,解缙受命宣传文治、粉饰太平。一是重修《太祖实录》,这套建文朝修撰的官方文献,涉及靖难之变的内容,需要解缙的“生花妙笔”重新删削美化;二是主编《永乐大典》。

2、解缙卷入皇权斗争,从此走向不归路。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朱棣召解缙磋商立太子之事。成祖想立次子高熙,解缙直言说:“为长,古来如此。皇太子仁孝,天下归附,若弃之立次,必兴争端。先例一开,怕难有宁日,历代事可为前车之鉴。”朱棣听后面露不悦,犹豫间,解缙补充理由说“好圣孙”。朱棣想了想,最后看在高炽儿子的面子上,立高炽为太子,封高熙为汉王。

朱高熙知道立太子过程后,把解缙恨到骨子里,时刻进入找事模式,随时要把怨恨变成具体的惩罚。不久,发生漠国公邱福泄密事件,高熙便嫁祸解缙,又被诬“试阅卷不公”,终于贬为广西布政司参议。临行前,礼部郎中李至刚因与解缙有宿怨,又诬缙,旋改贬更远更荒凉的交趾(今越南)。 朱高熙把解缙踢出朝廷,完成报复第一计划。

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解缙入京奏事,恰遇成祖北征未归,故只好晋渴太子高炽而返。朱高熙又乘机告御状:“伺上出,私现太子,径归,无人臣礼!”告解缙有意趁皇上外出私下见太子,也不等您回来,直接就走了,他太没有臣子样儿了。言下之意,他眼中只有太子,根本没把皇帝您放在眼里。朱棣为此震怒,很快将解缙逮捕入狱。朱高熙把解缙送进监狱,完成报复第二计划。

永乐十三年正月(1415年),锦衣卫都指挥佥事纪纲把拟释放犯人名单呈送朱棣,朱棣见到解缙姓名问:“缙犹在耶?”纪纲会意,用酒将解缙灌醉,埋在积雪中冻死了解缙,时年四十七岁。解缙死后,家产抄没,妻儿宗族流放辽东。

正统元年(1436年)八月,明英宗朱祁镇赦还所抄解缙的家产。成化元年(1465年),也就是解缙死后五十年,明宪宗朱见深为解缙平反,赠朝议大夫,谥文毅。

二、文人的命运

(一)解缙的人生故事再次验证,处于从属地位的文人命运,从根本上无法掌控,与才气和官位高低无关。历史告诉我们,中国封建社会文人从形成的那天起,就像毛离不开皮一样,很难脱离皇家而独立存在。这种紧密的依附关系,决定了他们能够敏锐地感受,却不能有效反馈;他们只能歌功颂德,却不能痛贬时弊;他们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却不能自由的发声。

旧文人以距离皇权的远近,可分为高层文人、中层文人和低层文人。不同层次的文人各有各的命运。入仕后的官场沉浮,是文人的人生常态;或贬或杀,更是司空见惯。文人把自己命运的希望,寄托在遇到一个好时代,比如宋朝,或寄托在遇到一个好皇帝上。可以如秦朝的李斯那样,杀你几族,让你永不得翻身;也可以如解缙那样,杀后再给以平反;更可以如魏征、张居正那样, 死后再算后账。能像王羲之、陶渊明、李贽那样提前退出体制得以善终,已是不错的选择。能像贺知章那样一生官场平顺,最后荣退、高寿而终的人生赢者,实在凤毛麟角。

(二)解缙的从政经历再次验证,“伴君如伴虎“,皇权周围是最危险的地方,文人命运与政见正确与否无关。在解缙死后五十年,朱家的后世之君为他平反,说明解缙一生是无罪的;他给朱元璋陈述分封的危害,是有战略眼光的;为李世长辩冤,也是为了稳定干部队伍的思想,虽然都很正确、很可贵,但是不符合朱元璋眼前的利益。

朱棣向解缙征求立太子的意见,解缙明知将逆圣意,仍然主张立长子朱高炽为太子,既尊重确立接班人的传统,也不乏解缙对朱高炽、朱高煦兄弟两人的预判。太子朱高炽即位后深得臣民拥护,朱高煦谋反被诛,再次证明解缙的正确。那有怎样?朱棣不但没有给予解缙应有的保护,而且放任朱高煦对解缙的一路追杀,最后淡淡的一问,解缙那货还活着吗,彻底葬送了大才子的性命。解缙这样的大才子,朝廷重臣,连死都死得那么猥琐。没有押赴刑场砍头的程序和郑重其事,只有埋雪中冻死的随意和轻描淡写。解缙不但死得冤,而且死得如猫狗一般没有尊严。

最后要了解缙性命的明成祖朱棣

(三)解缙悲催的人生结局再次验证,性格即命运,与个人品质无关。解缙吃亏吃在太直、太光明磊落。敏感忌讳的话题,别人不敢说,他敢;面对弄权的高官,别人不敢弹劾,他敢;朋友受了委屈,别人避之尤恐不及,他主动找上门替人鸣不平。解缙一身正气、心怀坦荡、知无不言、从不对可能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应对,最终换来的是来自得罪者的明枪暗箭。朱元璋让他回家跟他老爹修炼十年后再出来做官,现在看来,是对他最好的保护方式。很多解缙式的文人,在历代官场上都混不开,或者混得很惨。魏征和苏轼的直言与解缙想必,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侥幸的是,魏征遇见一个好皇帝,苏轼生活在一个好时代,否则,他们两个会死得更惨。

被贬海南儋州的苏轼形象

文人必先谋生存,后施展抱负。谋生存中的曲意逢迎,与文人对独立人格的精神追求,常常冲突。在这种冲突中,有取舍就有牺牲,有什么样的取舍就有什么样的命运。五代时期的冯道,一生做到了累朝不离将相公,五朝八代不倒翁,是历史上少有的政坛常青树,但后代史学家对他的官品、人品,颇为瞧不起;而对许多舍生取义者,多有褒赞。二者兼得,太难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明奇才解缙:最后被埋入雪堆冻死
解缙之冤:作为一代才子,为什么最后被锦衣卫埋在积雪中冻死?
天才又怎么样呢
最狠的皇帝:朱元璋铲除文臣武将空遗恨
大明才子为何会被拖入积雪中冻死?
永乐仁宣(三四)解缙一度被重用为内阁首辅,为何最终被朱棣处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