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脑神经科学家:让孩子炼成“阅读脑”,需要10年...

古人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在信息爆炸时代,我们总会在地铁、公交甚至飞机上,环顾到低头族、手机党,他们在浏览互联网信息,打游戏、看电影,基本少有人读电子书。


此时,阅读越来越变得重要,它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优雅生存的方式,让人成为更好的自己的方式。

如何在新时代与网络“抢夺”读者?如何将我们的孩子培养成终身阅读者,《怎样让学生爱上阅读:培养积极的终身阅读者》一书中,作者郑钢独辟蹊径,以“道”引路,以“术”行路,在阐述理念、要义和观点后,提供了策略和做法。

脑神经学家告诉我们:人的大脑并非为阅读而生,把原生态大脑改造成阅读大脑需要十余年循序渐进的努力,才能完成。

或许,激发孩子阅读的“荷尔蒙”,需要在长期阅读浸润中慢慢养成。



全民阅读需要“合伙人”合力

朱永新先生对于“阅读的重要性”的论述家喻户晓: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调查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书籍阅读量为4.66本,与世界阅读大国相差甚远。因此,他提出,将阅读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将阅读提升到“育人”的高度。


要解决当下出现的阅读困境,他希望学校、政府、社会和家长合力,成为阅读推广责无旁贷的“合伙人”。意味着这些合伙人要重视孩子们的早期阅读,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在孩子早期阅读中,孩子的阅读兴趣、习惯的培养需要在孩子成长的敏感期“刻意”养成:上海市早期教育指导服务中心主任茂红美研究发现,幼儿发育中存在以下敏感期:

·0-6岁是感官敏感期
·4.5-5.5岁是阅读敏感期
·6-9岁是文化敏感期
·3.5-4.5岁是书写敏感期
·0-6岁是语言敏感期

阅读和这五者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在敏感期内,大脑需要一定的外界刺激,以建立和稳定脑结构,促进机能的发展。因此,在敏感期内开展深入而持久的阅读活动正是“好雨知时节”。

那在这些敏感期,家长们的关注和侧重点都有所不同,首要阶段是让孩子“愉快地读”,获得乐趣。


据说,犹太人在小时候,母亲会将蜂蜜滴在图书上,让孩子尝尝书上甜蜜的味道,使孩子从小就像吃蜂蜜一样爱啃书本。这是一种感官和知觉上的效能感。阅读的乐趣自然而然产生,生活与阅读中的真和美,闯入他们的内心世界。

当孩子可以自主阅读时,我们更多需要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和方法,譬如阅读时,他们必须从封面和目录看起,同时,他们的目光应该是从左到右移动,而非跳跃;最后遇到障碍时,应该用笔记录下来,写下批注和思考。

正如古代木匠行业有句行话“尺步绳趋”,学徒刚进入工坊,师父对徒弟的动作要求会很苛刻,一丝一毫不得马虎。如果徒弟的动作有半点差池,师父就会受到严厉责罚,因此我们的手艺需要符合规矩,不得随便。

阅读的最后阶段便是“深度思考”,朱熹笔下的“熟读而精思”,咀嚼和消化所读的书,其特别之处就是解码文本中的深层含义,深谙文本对现实生活的隐喻和折射。

家长除了要注意在孩子的阅读敏感期加以引导,最重要的,还要给孩子制造一个全家参与的氛围。在北爱尔兰家中,书架是必不可少的家具,它往往通往天花板。主人也会以丰富的藏书而自豪,带领客人参观时绝不会错过书房。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也耳濡目染,从小就喜欢阅读。


在推进家庭阅读中,社区和图书馆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家庭共读一本书、社区读书漂流读书、读书书评会是常有的事情。有了“全家总动员”,阅读渐渐成为了家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阅读的种子也会在孩子的心中慢慢萌芽、成长。

众乐乐阅读,
才是最终的阅读状态

总体来说,阅读是个人的事,阅读中的文字只有经过读者的心灵默默感应和真切感悟,才会焕发出意义和价值。这样的阅读称之为“独立阅读”或者是静默阅读,是“独乐乐”。


但从某种意义上说,“众乐乐”才是最终的阅读状态。像家里的睡前故事,学校的读书会活动,大家共同阅读书籍,相互交流阅读体会,构建一种“信息场”和“兴趣场”,有助于阅读兴趣的培养和提升,所以设计高结构性、合作性的阅读活动至关重要。可以参照以下五点方法:

从故事中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页、一段或者是一节,读给同伴听。这是一种很好的激励和分享方法。其他人总会被“最”字刺激到,人们乐于将自己最喜欢的东西与他人分享。听众也会攫取核心的、关键性内容。

两个人阅读同一主题的不同故事,如恐龙、地震、海啸等,然后分析两者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彼此饶有兴趣思考对方的故事内容,找出与自己所读故事的异同。比较式阅读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思辨和批判能力。

3· 同一文本内的比较,即选择出故事中的不同角色,让两人一起比较他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说出他们的性格、特点、外貌及对相同情况的不同处理、反应和行为。

4· 在两人阅读故事后,一个孩子用图画的形式去表达对故事的理解,而另一个孩子对照图画用文字描述里面的情节、人物和内容。在图画和文字之间切换有助于孩子理解故事,增加对故事的整体理解。

5· 两人一组,开展阅读竞赛,看看一周或一个月里谁的阅读量多,给予阅读量多的孩子活伙伴一个称号,如阅读小富翁、阅读小天使等。当然还要比赛阅读的质量,可以结合读物设计一些测试,测试阅读质量。

梅贻琦所言:大鱼在前面游,小鱼在后面跟。“众乐乐”通过生动活泼、容易交流的阅读形式,驱使孩子们对阅读产生欲望和喜悦,同时还让彼此都找到了社群感和归属感。

除开阅读方式,家长们还需要注意培养孩子们阅读类目,特别需要在孩子的成长中让他们阅读科普书籍。尽管这类书籍没有小说跌宕起伏的情节,而且专业词汇和科学知识让人艰涩难懂,但这却是开启孩子想象思维的重要文本。

适合年龄:5-15岁
👆点击图片立刻拥有
《万物》是全球顶级科普杂志How it works 的中文版。How it works创刊仅10年就已风靡十多个国家地区,受到全球青少年的热爱与追捧,成为欧洲极受家庭推崇的亲子读物。《万物》讲的是万物背后运转的科学,横跨七大学科,涵盖环境生态、技术、工程机械、太空探索、自然科学、历史人文、生物医学等领域。

譬如,书中谈到一个戈菲尔的小仓鼠,在火山爆发之后,和其他动物一起生存下来,慢慢通过努力恢复了生态环境。但现实世界中仓鼠是具有争议的角色。灾后环境恢复中,仓鼠是英雄,但在农民眼中,仓鼠是害虫,它们喜欢吃庄稼或植物的根系,会破坏庄稼地生长,家长可以组织孩子辩论,到底仓鼠是不是英雄?还是害虫?通过文本阅读,根据篇章提供的线索信息,仓鼠就能得出结论。

👆点击图片立刻拥有
《好奇号》作为科普类杂志适合6-12岁孩子。一本杂志相当于5本杂志:两本儿童科普杂志、一本考古历史人文杂志、一本自然文化杂志和一本儿童文学类杂志。

同时,家长们还可以鼓励孩子写科学日志,通过观察,将重要的科学现象或者概念记录下来进行定义活解释,然后用图画的形式,将科学现象或概念表现出来。这时候,孩子们就像是科学家一样,进行工作和思考。

我们需要有将糠和麦子分开的侦察精神

在资讯发达时代,我们读者通过阅读搜集知识,也必须利用思考,把糠和麦子分开。因此,我们可以学做侦探抓重点,根据文章的“蛛丝马迹”,顺藤摸瓜,挖出含义及思想丰富的真相。

美学家伊瑟尔指出,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始终要存在“隐形读者”,意味着作者在写作时有为什么而写,一般有三种:告知、取悦和说服。

读者也要抓重点,首先要清楚自己阅读的目的,为什么而读,再进行阅读。

一般读者有三大目的:一种是消遣和乐趣;一种是为了获取信息和知识,如阅读新闻、学术刊物等;第三种是为了提升灵魂和境界,如阅读名著、诗歌。

而一个会抓重点进行阅读的读者通常具有“提前意识”和“问题意识”,在审视整个文本布局和结构后,会通过方法来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此外,抓重点还需要确定文本的内在主线,特别是重复性的词语、物品、环境,人物,这些都是重要问题所在。

莫泊桑《项链》中,项链一词反复出现,主人公也将“项链”作为一切的中心。项链不再只是物件,更多代表财富和金钱,主人公很穷,买不起项链,只能去朋友那里借。所以,项链或许代表着追求享乐和虚荣,隐喻当时一种恶劣的社会风气。

还有一个方法是从“主次”入手,阅读时抓住主要和次要的关系。主题句往往藏在句首、句中和句尾。次要的内容也只是解释和说明而已。还有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主人公关系的变化和发展,都是故事的主线。

据红学大师徐恭时统计,《红楼梦》枝枝蔓蔓共写了九百七十五人。但如果你抓住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这三个人物的关系和发展,故事主线就豁然开朗,重点就出来了。

结语

康德曾言:这个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的灿烂星空,二是我们心中崇拜的道德法则。

我们需要走出家门,长久地实践,感受世界万物的空气,吸收养分,茁壮成长,更需要静下心来,回归于书香文字间,领略前人的智慧、精神养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要不要给孩子订杂志?妈妈们买的最多的18种儿童杂志大曝光~
我和孩子的故事——我要下去
曾经看《读者》的你,现在还好吗?
当你进入别人的人生……
好久没看过配色这么高级的绘本故事了!
文苑杂志里的平凡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