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首届全国家庭教育与家庭心理建设论坛暨全国家庭教育学习周Day3回顾

 报告厅 

主  题:静待与花开——家庭教育当中不变的一

专  家:马春树  医学博士,心理学博士后,催眠实战派专家

家庭教育要培养孩子的智商和情商,这两者都很重要。情商包含自我觉察、自我管理、同理心、社交能力和决策能力。智商和情商与大脑的前额叶相关。

具备自我意识和管理、计划等能力将人类和动物区别开来。我知道我是什么,能够做到自我觉察,个体才能做好管理,前额叶在其中有很大的作用,具有自我觉察、计划、管理等高级功能。4-10岁自我管理能力开始增强,并且直到30岁才能真正完善。

大脑前额叶的自我觉察能力就是“根本的一”,是大脑最基础的功能。要有认知,先要有觉知。觉察能力够稳定、深入、持久,才能更专注。深度的觉察就是专注,专注是自控力的核心。

青春期,大脑前额叶皮质会被过度激活,反而导致自我觉察能力降低。冥想练习可以应对青春期风暴。静待,让孩子的大脑安静地绽放!

主  题:乌卡时代下的家庭教育

专  家:李新影  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员、博导,中国心协青少年心理卫生专委会秘书长

乌卡时代来源于Warren Benni和Burt Nanus的领导力理论,有四个特征: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我国的教育模式是一种内卷的模式,在乌卡时代会让孩子没有时间去自我探索、无法建立同一性,带来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乌卡时代,一个人最需要的素质:独立思考能力、抗挫折能力、心理灵活性、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开放的心态、终身学习的意识。

家长不良的教养方式会影响孩子的情绪状态,甚至影响脑发育。家长对于孩子的成长,与其报以期待,不如准备接受惊喜;要将孩子视为机会,而非问题。要首先和孩子建立依恋关系,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

给家长的建议:关爱自我;关注自我成长;努力给孩子做榜样;避免不良教养方式,特别是忽视型和高控制型的教养方式;给孩子爱和尊重。

主  题:打造正向关系系统,滋养孩子笃定人生

专  家:李博  心理学培训专家,国家社工师职业考试培训专家

焦虑是无法完全消灭的,但可以正视它、理解它、化解它、利用它。焦虑是一种不确定、没把握、担忧、紧张的感觉。如果家长焦虑自己养育不好,自然会有焦虑的人生。

笃定是一种确定有把握、安心踏实的感受。父母通过学习,掌握了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知道如何教育、看待孩子,就会有笃定的人生。

从教养到滋养:滋养孩子有四要素,包括幸福的家庭、无条件的爱、适度的照顾(照顾要量力而行,分清是自己的需要还是孩子的;结合年龄特点来满足孩子的需要)、科学的家庭教育(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

正向关系具有重要作用,同一个人的社会化、自我意识、依恋模式、心理健康、自我成长等。正向关系的发起者和正向关系系统的打造者,都是孩子的父母或主要照顾者。对于父母来说,要学习和成长自己,先成为希望孩子成为的人,用正向关系呵护孩子笃定人生。

 

专家对谈

主  题:如何开启父亲的家庭功能

专  家:王中会  心理学博士、中华女子学院教授,北京红枫妇女热线督导专家

家庭中容易形成三角关系,对家庭建设不利,父母应该避免这种情况;如果女儿有恋父情结,将对择偶产生影响;要想让女儿避开渣男,父亲要给足孩子情感支持,当孩子从父母那里获得足够的爱时,就不会为了渣男奋不顾身;激发父爱,就是让爸爸带孩子,人生力量的一部分源泉,是父亲的支持;养育子女是一场接力赛,妈妈要先跑第一棒,此时父亲要照顾好妈妈,当孩子3岁左右时,爸爸要接起第二棒;父亲在家里要为孩子建立规则,能够促进孩子的社会性发展,如果父亲既能给孩子既能探索的力量,又能帮助建立边界,对孩子长期发展非常重要。父亲如果能做到好好爱妈妈、好好爱孩子,就能让家庭更加幸福。

主  题:父亲卷入:途径与收益

专  家:陆小英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博士

父亲卷入是父亲在支持与规划、日常照顾、鼓励与表扬、管教约束等方面的身心参与。有些父亲想卷入养育过程,但妈妈过多照顾,就把父亲推开了,这种是不对的,应该信任父亲,两个人一起协同教养。

当父亲积极参与的情况下会有很多好处:促进儿童认知发展、降低了儿童罹患问题行为和精神疾病的风险、影响成年后的亲密关系、延缓了女儿性发育的进程。

当前父亲在教育中的参与程度严重不足,而父母陪伴的及格线是每周21.2小时。父亲陪伴孩子的黄金时间(有品质的时间)有:清晨起床、外出回家、晚上临睡、父亲和孩子之间的共同游戏时间。

王中会和陆小英两位老师进行了精彩的对谈。他们都表示,爸爸妈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达成一致的教育观念。陆小英还提到,母亲要想让父亲多参与教养,要符合父亲的预期和风格,不能让他强硬参与;5岁时女儿有了性别意识之后,父亲应该注意养育中的某些度的问题。王中会说,某些家庭在孩子的教育中存在“一追一逃”,那么父母应该改变互动模式;他还强调父亲对女儿的陪伴要张弛有度,边界在于既能给滋养,又不能阻碍女儿情感心理的发展。

主  题:数字疗法在家庭教育与家庭心理建设中的应用

专  家:胡军晖  数字医疗专业公司市场副总裁,临床医学专业,在数字医疗,AI医疗应用领域有深度探索及项目运营经验

沈祖元  数字医疗专业公司医学与数字疗法中心项目经理,孤独症家庭干预数字疗法项目负责人

郑 姣 成功之道(北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高级行业研究员

蒋剑锋  成功之道教育机构研究院副院长、CTO,互联网技术业务专家

数字医疗专业公司市场副总裁,临床医学专业胡军晖提到:睡眠障碍:没有适当的睡眠机会和睡眠环境,仍然对睡眠时间或失眠质量不满意,并且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2002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有近一半人群在过去一个月有失眠问题。

慢性失眠:有三个因素,包括易感因素、诱发因素(负面事件或正面事件)、持续因素(不良睡眠习惯等)。失眠与焦虑障碍、抑郁障碍、双相情感障碍、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症、痴呆等疾病存在密切相关。

AI实现个性化,包括干预方案的个性化,数据足够大时可以对家庭和用户进行建模,并有针对性的推送服务;干预风格的个性化,对用户身份进行建模,自主识别用户身份,并智能推送相对应的风格。

数字疗法的有效性需要建立在科学性的基础上,需要进行循证医学,做实验等。并且实验过程是透明的,受到监督的。如此,从内部的研发机制和外部的监管,可以保证数字疗法的有效性。

同传统的手段相比,数字疗法的体验感比较好,用户为中心,关注用户体验。在使用的过程中,软件有实时的反馈和交互,比较人性化,因此可以提高数字疗法的依从性。

数字医疗专业公司医学与数字疗法中心项目经理,孤独症家庭干预数字疗法项目负责人沈祖元,提到:数字疗法是由软件程序(如手机端、PC端)驱动,以循证医学(科学验证)为基础的干预方案,用以治疗、管理或预防疾病。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其他载体使用。

为患者服务,以患者为中心:服务对象为患者或是家人,而不是服务于医生,帮助医生进行高效诊断、决策。患者信息管理等。

数字疗法的原理:根据学科分类,数字疗法分为心理学类、神经科学、康复医学和药理学四大类,共14种医学原理,比如认知行为疗法、运动疗法等。认知行为疗法因为其循证基础、结构清晰、短程高效等特点,成为世界上广泛使用的数字疗法。

数字疗法的价值:传统医疗手段存在短板,患者在自我管理过程中面临很多问题,比如缺乏专业知识,没有足够的心理认同感;患者缺乏足够的反馈和监督,进而难以长期坚持。数字疗法的价值包括可以提高可及性、依从性、体验感,改善生活质量,节省就医费用。

成功之道教育机构研究院副院长、CTO,互联网技术业务专家蒋剑锋提到:数字疗法可以说是服务的数字化,通过软硬件来辅助治疗。AI可以节省巨大的人力,在未来是可期的。

如何做好信息保密:相关人员需要知晓数据的重要性;做好数据的隔离;信息传输、密码等信息进行加密处理;数据存储应用物理措施等。

主题:动力催眠视角下的家庭系统养育观
专家:马春树   医学博士,心理学博士后,催眠实战派专家
蒋莉  动力催眠师,十多年专注儿童青少年心理教育和学习能力提升

马春树老师表示,我们要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是龙就让他成龙,是凤就让他成凤,不做强求。

家长在家中,不要用自己的焦虑打扰孩子的学习,就是对孩子专注力的最大保护。作为一个家长,替孩子设计整个人生,这是对孩子教育的最大误区。

有了孩子之后,家长的人生就有成长的动力,为了孩子的成长,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

蒋莉老师在远程连线中首先简单介绍了自己学习动力催眠的缘由,以及现在利用动力催眠帮助其他人的工作情况。

蒋老师分享了自己在一线工作中的具体实例,并且将实例中家长的情况分成了“问题型”和“资源型”两种。同时对每一类家长在咨询中想要咨询的问题和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了非常详细的分享,解读了动力催眠在家庭教育中的实际应用。


 导学厅 

主  题:动力催眠,没有暗示也可以做的催眠

专  家:马春树  医学博士,心理学博士后,催眠实战派专家

马春树老师表示,动力催眠不像其他催眠,只负责激活潜在的动力。其他催眠都需要暗示,每个暗示都有局限性,而动力催眠没有局限性,抓住底层东西,激活动力。

压抑很坏,其他催眠中的直接暗示和间接暗示都是在用一件事压抑另外一件事情,只能短时间的解决问题,短期有效,长期反而不太好。而动力催眠不采用暗示的方式,能够给孩子更广阔的空间,自然而然唤起动力,长期效果也非常好。

面对孩子的心理问题,我们不应该只解决表面问题,不应该只看到短期效果,应该看长远的内容,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动力催眠能够解决长期的问题。

 

主  题:遇见未知的自己--咨询师自我探索与成长

专  家:张继元 辅仁大学心理系社会文化与谘商心理学组博士、现为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师

曹雪飞 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

张继元老师在直播连线中采用生命故事的方式谈论了心理咨询中的内容。面对来访者的故事我们如何消解转化、面临来访者的移情,如何反身探索,促进资访双方的生命突破、咨询师过往的经验如何成为专业实践的沃土等内容。

曹雪飞老师在直播连线中,首先讲述了自己追求心理学技术的大体过程。之后便从自己经历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对心理咨询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讲述。具体讲述了在经历此案例时,自身遇到的种种情况,以及面对情况的解决方案。

主  题:从画中看生涯规划

专  家:刘伟 江苏大学应用心理学研究所所长,绘画投射分析专家

刘伟老师指出,生涯规划的第一步,发现自己的特质、优点、优势。

全息绘画投射的价值,能够发现自身深层次的特质,进行深度的自我觉察,发现自身优势,做到天生我材必有用。绘画投射没有限制,比较全面的将一个人的特质进行呈现。目前,绘画投射的研究角度和方向依然非常广阔。

刘老师在直播中通过一个14岁女孩儿的树木画作为具体案例进行现场分析,详细展示了全息绘画的应用、能投射出来的内容以及投射的精准度等内容。

主  题:做会沟通的父母不焦虑

专  家:陆小英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博士

陆小英老师表示,家庭教育指导专业技能课,就是帮助家长成长的一门课程。

双减政策后,我们父母面临承担孩子部门教学的功能,双减之后实际上是在“拼爹妈”的过程,所以家长应该做到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陆老师以自己和孩子发生的事情作为示例,讲解了家长应该如何与正处在青春期的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说明了父母如何拉近与孩子的关系,不再让孩子挑战父母的权威,从而能做到良好的沟通。

除此之外,陆老师还详细说明,在沟通过程中,家长应该把自己放到孩子的位置,增加与孩子的话题感,彼此之间有的可聊。家长尽可能了解孩子的圈子中的人、事、物,了解孩子喜欢什么,了解孩子的兴趣点,挖掘彼此的话题。

主题:告别专注力误区
专家:林思恩 中科院心理所&香港中文大学认知神经科学博士

很多家长开始关注注意力,都是孩子已经出了问题,从而被动关注。

注意力是其他能力的门户,其他能力也是通过注意力来表现出来的,如果孩子的注意力不好,那么就会很影响其他能力的发展。孩子的注意力发展好,核心能力才能发展好。同时,孩子要想获得生活中的快乐和成就感,要有好的注意力,这是幸福生活的基石。

如果家长没有系统地学习,看问题就是偏的,就会容易给孩子贴标签,看孩子时觉得他在很多方面都有问题。所以家长要系统地学习儿童注意力课程,才能科学地观察孩子、重新认识孩子。

教育一定是实践的科学,只是知道不去做绝对不行,落到实践才有意义。学习是两种,一种是批判性思维,一直在用理性逻辑琢磨对不对;一种是去做,在做中学。实践在养育中是非常重要的,无可替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理学认知疗法
育儿教子
听顾晓鸣讲家庭教育——父亲的陪伴和正确的教育是关键
👉《论语》与心理学011: ...
999纪芊一:父亲抚育为何重要——《进化心理学》读后感
世界著名的十大心理学效应,激励孩子超有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