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亲子关系里缺少“情感出口”的孩子,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 | 复元访谈
userphoto

2023.05.07 广东

关注

走进石虫语咨询室的来访者,有80%以上是青少年及他们的家长。

在这些青少年群体中,大部分孩子都在面对抑郁、焦虑的困境。最小的来访者,只有小学四年级。

面对一个个被堵死了“情感出口”的青少年,石虫语在用心理咨询师身份帮助他们的同时,也看到了当下家庭教育的问题所在。“孩子的问题背后,折射出来的大多是家长情感交流的匮乏。”

当孩子不愿意走进咨询室,咨询师还能如何通过家长的改变去帮助这些困境中的青少年呢?

石虫语

会说相声的二级心理咨询师  

十余家平台特约亲子教育、心理学讲师

缺乏“情感出口”的孩子

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

复元伙伴:

“石虫语”这个名字很有意思,听起来不太像一个咨询师的名字,是有什么寓意吗?

石虫语:

《庄子》里有一句话叫做“夏虫不可语冰”,意思是跟夏天的虫子不能说冰雪的事,因为它们没有见识过冬天。

我是在夏天出生的人,所以我把自己当做一只“夏虫”,时刻提醒自己,我有我的局限,所以要不断去学习和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包括心理学的学习。

复元伙伴:

在你的来访者里,青少年来访者占比有多高呢?他们大概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石虫语:

我主要做的就是青少年心理咨询工作,基本上70%-80%都是青少年来访者。我需要去关注他们的个人成长,以及他们背后的家庭。

我们的“中国家庭”挺有意思的,很舍得为孩子花钱。孩子有了心理问题可能家长没有马上注意到。但孩子不肯上学了、成绩下滑了,家长就找来了。

来做咨询的孩子大部分都在面临抑郁、焦虑的困扰。我目前接到的最小的来访者只有小学四年级,才10岁左右。

复元伙伴:

这么多形形色色有心理问题的青少年,你看到他们身上的共性大概是些什么呢?

石虫语:

我看到他们在家庭关系里过得并不顺畅,情感没有“出口”。他们在童年时期就没能和父母建立起一个好的依恋关系。从小,他们的情感就很少被父母、家人关注。

他们的亲子沟通渠道基本被“堵死”了:多数家长的沟通方式,就是在行为上控制孩子,对孩子的情感却非常漠视,甚至完全忽视,比如留守儿童,父母常年不在身边。

当孩子的情感不被关注,那么他们从始至终都是孤独的。

拥有情感上的孤独感的人群就是特别容易触发抑郁症的人群。

很多家长不擅长沟通,不擅长情感交流。他们看的只是孩子的外在行为或者一件事的结果,他们不关注孩子想了什么、感受如何。

如果一个孩子的感受长期不被家长“看见”,ta的感受里压抑的部分就会很多。一旦长大,到了青春期,ta就会开始做自我挣扎。

原来的“自我”是没人看到,甚至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但现在,这个“自我”要“破壳而出”,要把自己活出来了。

那么这个时候,家长就慌了:“你以前那么听话的,怎么现在突然就不听我的话了,竟然失控了!”

所以很多家长不能接受孩子的长大,对孩子的成长其实是阻碍的心态和行为。“你跟我意见相反,我肯定要压制你,像小时候一样。”

然后家长就会看到,孩子不仅不听话了,还开始害怕和回避社交、厌学、对一切活动都没兴趣,哪怕是之前很喜欢的事情都丧失了兴致,或者自恋型暴怒、全能自恋心理等等。

很多孩子的全能型自恋固着在这里,人的心智就不会向前发展,造成一种失调、失衡,那么抑郁症就跟着来了。

许多家长意识不到孩子的心理感受有多重要,他们更多的在乎孩子的学习。这种状态,就像我们山东人的一句俗话:小车不倒尽管推。

意思就是,只要孩子不出什么大事儿,随便怎么对ta都行,不用在意那么多细节的东西。

只要学习不出问题,那就没什么问题,这是很多家长的“共识”。

其实如果他们能稍微关注一下孩子的情感层面,早就会发现问题:孩子不快乐、不沟通、不社交、朋友少或者没朋友、不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因为孩子也没能从家长这里学到很好的表达方法啊。

病在孩子身上

但问题出在家庭关系上

复元伙伴:

你看到抑郁的孩子们,家长的态度大概是怎么样呢?

石虫语:

孩子抑郁后,其实是很需要得到来自家庭、朋友和社会关系的充分接纳和理解。周围人如果都能很好地“托住”他们,孩子就会好很多。

但我会感到很多家长距离真正地“接纳”孩子还有很长的距离。

他们如果意识不到自己的情感沟通和亲子关系有问题,离疗愈孩子这个目标就太远了。

复元伙伴:

要求咨询师在几次咨询后就让孩子有很明显的改观甚至完全康复,这似乎是很大一部分家长的心愿。你是怎样看待和对待这样的家长的呢?

石虫语:

首先我觉得,这个病和家长预想的不一样,它的疗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你想,你长期十几年养育里积累的问题,要很快给解决好,哪有那么容易呢?

而且,咨询效果并不单纯取决于咨询师的能力,还取决于咨询者想要改变的动力。

我一般会问他们“你的咨询目标是什么?”我会跟他们去聊。如果是一来就想要“干货”,想要马上见到成效的家长,他们就需要先从认知上去了解“心理咨询”是个什么东西。

咨询师不是去给孩子“洗脑”的帮手,也不是帮助家长去改造、塑造孩子以达到家长期望的样子。

复元伙伴:

除此之外,你面对家长还会做一些什么工作呢?

石虫语:

我会提醒他们:病在孩子身上,但问题出在家庭关系上,出在家长身上。

所以我建议家长也需要加入到为了孩子和自己的学习中来。要么是单独做心理咨询,要么可以看我的文章或者听我的直播、上家长课,都行。

他们需要有一些新的东西进去,打破固有的养育观念。不然很多家长根本就不知道:教育孩子还有这么多方法呢!

如果亲子关系“堵住”了,我会建议家长也来咨询。

因为单纯给孩子做咨询,等于从一头挖堵塞的通道,效率低。不如家长这头也一起挖。毕竟一头挖,不如两头一起挖得快。

孩子做了几次努力后发现家长有回应了、和以前不太一样了,他们的一些心结就放下了。

大部分家长在理解了这样一个心理模型之后,还是愿意为了孩子多“挖”一些的。

而在有些家庭里,孩子是不愿意见咨询师的。我提出了一个“隔山打牛”的思路,就是让家长先来做咨询。

先改变家长,再改变孩子,用家长的能量去带动孩子的能量,也是可行的。

现代的孩子很可悲

你想约ta玩 ta要去补习班

复元伙伴:

您觉得现在青少年群体的抑郁症比例增高,主要的诱因是什么呢?

石虫语:

我是80初出生的人,我经常和同行交流、讨论:现在的孩子和我们那一代人有什么区别?

从外部环境来看,他们的学习压力太大,实际上是因为家长要求很高、很卷造成的。

我们那会儿的学习是“常压”,他们现在的学习算是“高压”。

现在的孩子一出生似乎就有个很重要甚至是唯一重要的使命:学习。他们似乎很少有机会去体验其他方面的任务和乐趣。

尤其是社交这一块,他们和同龄人的社交能力、情感交流能力是比我们那会儿要弱的。

情感交流是能量交流的渠道,但是他们没有,或者说很匮乏。

比如现在的孩子想要跟同龄人约着周末一起玩一玩,得到的答复通常都是“不行!我要上补习班、兴趣班。”

现在的孩子很多时候都是一个人玩。不像我们那个年代,放学早、学业也不像现在这么重。经常都是一群小伙伴一起玩,哪怕是吵闹、打架,社交空间是很充分的。

现在的孩子,一个ipad、手机、电脑,就可以玩一天。就算有社交,也是线上的、虚拟的居多。这对于孩子的情感交流和能量的“储备”是不够的。

复元伙伴:

家长通常都很看重孩子的学业、分数,他们相信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前途。你在咨询中有遇到比较典型的这方面的个案吗?

石虫语:

家长“鸡娃”现在是一种常态。我遇到过一位带着孩子去国外生活定居的妈妈,女强人,控制欲也很强。

她对孩子的培养目标就是冲击藤校。这个孩子也很争气,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不仅成绩优异,进入大学还是学生会主席,各方面能力都很强。

但当时他们去了国外,母子间就经常爆发冲突。因为妈妈总是觉得孩子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值。

另一个原因是,以前在国内,妈妈成天都忙于工作,真正跟孩子待在一起、陪伴孩子的时间很少。

后来,母子俩到了国外,才算是开始了两人朝夕相处的生活,加上孩子正值青春期,矛盾也就越来越多。

咨询中,你会慢慢发现,孩子抑郁的原因,一个是没能如愿考上哈佛,破坏了自我认同,直接影响到社会功能,社交敌意很明显。

因为他觉得一直达不到妈妈和外界给的期望,自我攻击就非常厉害。孩子从小被各种规则和目标给困住了,只懂得从这里面获得价值感。一旦考试失利,他的价值感就没了,就很容易崩塌。

另一方面,妈妈在生活里和他有了各种矛盾,所以各种情绪累积起来,就抑郁休学了。

我跟这对母子做了三个月左右的咨询,看着他一点点恢复到能够打开自己、走出家门、开始打工,再回归校园的改变。

从这个案例看,一个人能量的改变,来自于ta的自我认同感,自我认同触发ta的能量积累。

一个人经常感到自己有价值的话,就是一个支撑ta保持健康生活的良性循环。

我给这位妈妈的建议是专注于自己的能量改变,不要将所有的期望和目标都投注在孩子那里。从心理上“分开”后,她反而看到了孩子的成长变化。

复元伙伴:

您自己的成长经历对您从事这个行业有什么影响和帮助呢?

石虫语:

从自我成长经历来看,我从小就不喜欢被约束、很有自己的想法,算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

这样的我在很多父母那里都会被视作“极度叛逆”。但我的父母给了我极大的包容和接纳,他们很相信我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学习能力。

我们那个年代,很多人会选择上中专,尽快参加工作。当时,我中考免试,可以自由选择上中专还是上重点高中。按理说这种选择,直接决定自己一生的走向,如此重大的事情,父母都会如临大敌,不会让孩子自己做决定的。

但我的父母却让我自己选择,充分的尊重了我的意愿。即使他们心里很希望我上高中、上大学,也没有明确把这个当要求说出来。

很多年后,妈妈和我说起这事,她说自己听到我选重点高中的时候,暗地里松了一口气。

很感谢我的父母,那时候我才15岁。父母能给我这样的尊重,让我很好挖掘了人格里面的自我掌控感。

可以说,我的童年和青春期都非常幸福,这给了我充足的安全感,让我现在是一个很“打开”的、真诚的人。是啊,原生家庭创造的爱和接纳,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重要。

所以,我很想对家长们说,做智慧父母并不难,只需八个字:耐心接纳,静待花开。

家长尝试为孩子创设一个这样的家庭环境:“听见”、“看见”孩子,让他们的情感一直保持有“出口”。

这样环境下的孩子,一定是快乐和健康的。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深度丨调整了教育教学的节奏,学校的“抑郁学生”奇迹般消失了
我们如何继续前行:保持自我可持续 / 工具包
深度丨黄杰:十年反省后,一个资深教师的反鸡娃行动
D040+2组恋解+《被讨厌的勇气》读书笔记
【亲子对话】孩子知道自己该学习但没行动,这是病症吗? || 渡过
青春期的孩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