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讲道理为何没用?怎样培养学习兴趣?3个策略来帮您!【深度好文】
铭爸育儿真心话
看完本文您将知道:为什么用讲道理的方法管孩子没有用?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小孩之所以愿意听从父母的建议,有两个理由:

一是亲子互动的过程中,建立出对父母的信任感。他知道父母给他的建议确实是经过考量,而且是他目前经验所不能及。


二是当孩子愿意顺服父母的意见,当中带着理解,他知道父母为什么要他这么做,而且他有责任也应该这么做。


在这两个前提下,有效管教是一个必须长期努力才能达到的结果。透过一定程度的行为奖惩,也许暂时可以让孩子立即听从,却不见得能够内化成为长期的管教成效。要达成管教的长期效益,父母可以朝两个方向努力:认知上给予规则的教导、情感上给予体验。

(铭爸shuo:刚才看新闻:说重庆一家军事化管理学校将一名15岁学生暴打致死。而国内许多类似的“暴走学校”,最常用的教育方法也是行为奖惩,其结果是表面上立竿见影,根本上后患甚多。)


只有认知的规则教导,没有情感经验的涉入,道理都懂,但行为上做不到,因为认知和行为之间存在落差。


策略1 规则的认知:先让孩子知道什么事不该做

面对孩子的行为,现代父母经常出现两个极端,一是过度自由派,另一种是过度要求派

过度自由派

过度自由派的家长认为孩子的任何行为都很可爱,即使他乱发脾气,或抢了别人的玩具。这类父母认为,这些行为是孩子发展上的必然现象,理应尊重,让其自主发展。但是,年幼的孩子在生活中需要一定程度的纪律教导及社会化的引导。过度放任并不代表尊重小孩,而是父母没有在孩子社会化过程中,扮演该有的引导及约束角色。

过度要求派

而过度要求派的家长则希望,孩子的行为能照他所期望的方式表现,例如要有礼貌、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等,甚至容易泛道德化,认为孩子理所当然该具备好品格,所以在行为上有许多的约束。这类家长认为自己的期待很合理,希望自己讲了一番大道理给孩子听之后,孩子就能出现正向的行为。


殊不知「讲道理」本身就是管教上的迷思,尤其是愈年幼的孩子,父母希望透过讲完道理,孩子就能明白为什么要守规矩的道理,进而做到。这是不切实际也不合理的期待,隐含着对幼儿发展过程、对规则的理解、对行为教导上的许多误解。


父母需要厘清一个观念,在零到六岁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扮演照顾者、玩伴,还有另一个很重要的角色是,孩子社会化过程中关键的引导者与教导者。每个社会对何谓恰当的行为有一定的期待,父母必须帮助孩子在满足自己需求的过程中,又能够符合社会的期待,这是孩子必须透过刻意的学习而来。

年幼的孩子经验不足,出现了成人觉得不该发生的行为时,很多时候是因为小孩根本不知道这是不应该做的事,所以规则的学习很重要。如果没有教导,当孩子出现不当行为就处罚他,则是所谓「不教而杀谓之虐」。孩子不是故意违反规则,而是因为他不知道这件事不能做。

案例分析1:孩子拿别人东西,该怎么办?

案例:3岁多的瑞瑞在广场上玩,看到一个哥哥放在那里的小玩具,很喜欢也很想要,就悄悄地拿走了。回到家,妈妈才发现他拿了别人的玩具。这时候妈妈要怎么办呢?是认为玩具不值多少钱,没什么大不了,不用还了?还是把瑞瑞大骂一通:“你怎么偷别人的东西”,然后拽着眼泪汪汪的孩子把东西送还给人家?

分析:

孩子心理分析:做这件事时,他心里不会想到「我偷东西」,他想的是「我喜欢,所以我拿走」。


不要上纲上线:如果父母在这时给予非常严厉的斥责,并指责他偷东西是不对的,过度道德化的结果,孩子除了感受到恐惧,仍然搞不清楚自己到底做错什么事情。


要在认知层面建立物权概念:家长应该对孩子进行物权概念的规则教导:告诉孩子,别人的东西我们不可以拿,什么东西是自己的,什么东西是别人的,别人的东西要拿之前必须问过人家。如果有经过这样的教导,孩子在认知上大概就能理解物权的概念,下次再有类似的情况,小孩想再拿别人的东西,父母就要提醒他:这是不对的。

ps:建立物权概念的方法:

在认知层面的规则教导,可以透过儿童书籍、生活教育来达成。

方法1:利用童书

绘本和图画书是很好的规则教导媒介,现在有很多传达小小品格的童书,在事情还没发生之前,父母可以透过「故事」让孩子知道规则。


方法2:借题发挥

生活中也有很多机会教育的时机,例如:带孩子去餐厅,有其他小孩大呼小叫,或是去便利商店看到小孩为了买玩具躺在地上撒泼,父母可以趁机告诉孩子:「刚刚那位小朋友的行为,妈妈觉得……因为……」


方法3:生活中教

孩子从1岁多自我意识就开始觉醒,会经常说:“我的!我的!”或者直接把别人的东西抓过来,这时候就应该开始帮助孩子建立物权意识了。比如:我家小铭吃饭的时候总喜欢把菜碗抓到自己身边,我们就把他的碗推给他,一边用手指碗,一边说:“这是你的。”再指着自己的碗说:“这是我的。”然后指着菜碗说:“这些是我们大家的。”我们还教他区分衣服、玩具、书籍等各种物品的物权归属,现在2岁多的小铭已经非常清楚“你的”“我的”的差别了。而且当建立物权意识之后,我们还进一步引导他建立“交换”的意识,比如:他想玩别的小朋友的东西,可是别人不愿意给他,我们就教他用自己的东西和别人交换着玩,结果他常常能顺利达成所愿,真是皆大欢喜!

认知上的教导还需要「带着孩子一起做」。父母希望孩子学刷牙,那就先示范一次给他看,并且一遍又一遍的带着他一起刷。


期待孩子收玩具,就一次又一次的带着他一起分类、收纳。不需要一直口头训诫:刷牙很重要,不然蛀牙的话,牙齿会烂光光。幼儿连牙齿都还没有长齐,一口烂牙对他们来说是无法体会的经验。


带着孩子一起做,小孩才能从中习得知识与经验,愈小的孩子,行为要被建立,一定需要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练习。


下了这些功夫,至少做到了认知上的规则教导,孩子开始对于社会上的规范,就会有一些认识。


策略2 情感的涉入:用同理心让孩子认识对错

只建立规则的认知,孩子也许知道这件事不该做,但是在行为上不一定能做得到,这是因为动机面的教导还需要同理心的涉入。

案例分析2:“偷吃饼干很快乐”

案例:A小孩看见旁边的B小孩有饼干,A很想吃,但B就是不请他吃。于是A趁着B不在的时候偷吃了饼干。在实验时,我们问A小朋友,偷吃饼干对不对?A知道这是不对的行为。再问A小孩,偷吃饼干是什么感觉?他会回答:很快乐。


分析:

孩子心理分析:A幼儿的思维是:「除非我偷吃饼干的时候有人在场,那么我会被处罚。否则,虽然我明知道这是不对的事,可是我很想吃,我还是拿饼干来吃。而且饼干很好吃,我吃到饼干觉得很快乐。」


植入情感唤起同理心:A幼儿也许没有「自己的饼干被偷吃」的情感经验,所以他无法同理B小孩的饼干被偷吃的心情。四到六岁间,孩子的道德情绪开始萌芽,对别人的处境会有一些同理心,这个时候家长在管教时,就可以进行情感的涉入。


案例分析3:同理心帮孩子认识对错

案例:孩子抢了别人的玩具,还不小心弄坏,对方哭了,父母可以告诉孩子:「你把他心爱的玩具拿走了,还弄坏,他很难过,所以哭了。」有了同理心的情感教导,几次之后,孩子在面对诱惑情境时,认知上知道这件事不该做,情感上也会有罪咎感,才有办法真正自我抑制不当的行为出现。

三岁以前的孩子,在认知上无法理解规则,但情感的经验仍然可以进行。当孩子出现父母认为的不当行为,不论是乱丢东西,或是乱跑、尖叫……最好的方式是「从后方紧紧抱住」幼儿,并在孩子身边轻声而严肃的说:「不可以……」,并暂时「带离现场」。


透过身体的感受过程,年幼的孩子会知道,父母是要制止他的行为,同时也可以学会「只要我听从,我就不会被带离游戏的现场。」这比用口头讲的来得有效果。


策略3 好行为的强化:给孩子言之有物的赞美

当认知教导及情感体验都运用了之后,孩子出现了好行为,父母要运用一些奖励来强化巩固孩子的好行为。零到六岁是孩子的行为建立期,行为的增强物有原级强化、次级强化及社会性强化,方式有连续强化及间歇强化


孩子喜欢什么食物,我们就给他吃什么,孩子立刻得到他要的奖励,这是原级强化。给他钱或星星贴纸则是次级强化物,但接下来必须要使用社会性强化,我认为赞美是最佳的行为增强物。


给糖果等物质性的奖励,对孩子来说,是一时的感官满足,但好行为获得父母的称赞,孩子会有骄傲的感觉,是一种自尊感。


赞美他是个好孩子,这个标签是贴在他这个人身上,代表他是一个很好的人,可以培养孩子以自己为荣的荣誉感。


不过,赞美必须言之有物,不是随意的乱赞美,空泛的赞美「你好棒」,时间久了,孩子容易自我感觉良好。言之有物的赞美是「实时」、「具体」。


例如:孩子画了一幅画,父母称赞他画得很棒,这是不具意义的赞美。


有意义的赞美是告诉他,颜色用得很漂亮,或是线条构图很有创意;或是也可以赞美孩子在画画的过程中很专注,强调他的学习态度值得称许。

(铭爸shuo:如此赞美孩子,无论是画画还是学习,岂不是都很容易让孩子产生兴趣?)


透过连续强化建立起行为后,爸妈可以再运用间歇强化,让孩子的行为得以维持,直到成为孩子内在能力的一部分。


不少家长期待,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就可以学会规矩,事实上,将管教的权利拉回家庭,教出自律小孩的效果最好。一方面是老师不一定采取最适合你家孩子的教导方法,二来是因为老师在孩子心中仍是权威的代表,团体中又有同挤压力,孩子因为害怕威权而在当下服从。但父母必须思考的是,如果管教必须倚赖老师在场,那孩子离开学校之后的生活,父母该怎么办?


如果管教是自己下功夫经营得来的,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就是非常正面而且亲近,同时愿意顺服父母。


因为透过一次次的学习经验,孩子会知道父母是在帮助他,不是找他麻烦,同时明白,父母的要求显然有道理。

(内容来自网络,铭爸编辑整理,转载请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幼教博士:管小孩,只有奖惩并不够!3个策略,让孩子服服贴贴-今日头条
教你帮孩子建立规则的3个小策略
“升米恩,斗米仇”不懂感恩的孩子,比“狼”还可怕
正确教育孩子,你应该掌握这些技能(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书评
8种错误幼儿教育方式,只会适得其反
如何培养更聪明的孩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