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亲子 | 谁是孩子的妈?心理咨询师回答混合抚养的5个关键问题




摘要

混合抚养孩子,已经成为忙碌的工作妈妈们最现实的选择。把两家老人中的一对儿接家来,再请上住家保姆,形成一个以孩子为中心的严肃紧张团结活泼的抚养团队。既可以让孩子在自己身边长大,又可以继续工作。在这种抚养模式下,妈妈们在斗智斗勇之外,遇到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谁带孩子孩子跟谁亲,谁是孩子心理意义上的妈呢?



“难道不是我?”对!很多时候,不是你!

当一个妈妈想抱一抱自己的孩子时,孩子大哭着说“我要奶奶,不要妈妈!”时,没有一个妈妈不心如刀绞的。当孩子把最亲的人排序为:姑姑,保姆,爸爸,妈妈时,哪个妈妈能够接受这样的事实?甚至还会产生类似冲动:我要回家做全职妈妈,哪怕与婆婆开战、与丈夫离婚,我都要用时间和陪伴来证明——我才是这个孩子真正的妈妈!

但,回家,全职,有多少工作着的妈妈能够做到?尤其在中国,有的家庭有银子的困难,女人不挣钱行吗?很多夫妻双双工作才能保证整个家庭的生活品质和孩子养育;也有很多家庭没有银子的困难,但,职业女性能够放得下工作价值吗?

工作价值对女人来说,绝对不是可有可无。

可以预见,混合抚养,在很长的时间内,将会是养育孩子的一个最主流的模式。 对于隔代抚养,我们已经了解得很全面了,谁不知道在祖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人格发展和亲密关系可能受到很大影响。但是对于混合抚养,我们就知道得少多了。

心理咨询师宫学萍回答了工作妈妈们渴望了解的混合抚养的5个关键问题。



宫学萍,心理咨询师,微信公众号“茉茉宫的慢慢店”




1、多位抚养者对“妈妈”角色的竞争会影响孩子吗?

多位大人争夺孩子的关注和爱,如果发生在孩子很小的时期(半岁以前),大家都在尽心尽力地照顾孩子的吃喝拉撒,这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因为对这个时期的孩子,最重要的是“这个世界都来满足我”,各个养育人都尽力照顾孩子,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但问题是,这样的大人通常不是真的关心“孩子的需要是否及时地得到了满足”,而是更在乎“孩子是否喜欢我”。不少奶奶或姥姥(也有少数男性抚养者),有意识地或者无意识地和孩子的亲妈形成竞争关系。当她们骄傲地宣称孩子“最爱找我,不爱找TA妈”时,看起来,她们在这个孩子身上重新体验和检验了自己作为母亲的能力。其实,他们无法去爱一个不微笑、不乖、不可爱的孩子,相应地,孩子就常常因此去面对一张不够友善的脸孔,成长就会受到阻碍。


而在年龄更大一些的孩子的家庭中,混合抚养中大人们争夺孩子的关注和爱,比如一些家庭成员需要孩子确认“我是对你最好的”,这样的成长环境常常会让孩子感受到左右为难,似乎他/她永远都是一个说谎者和背叛者(分别相对于在场/不在场的养育者)。一个孩子的心智过早地运用到人际关系之中,他/她对外部世界的探索能力可能就会大大折扣。

2、在多个抚养者中,是否需要确定一个主要的抚养者?

是的,一个主要的抚养人最好被尽早确定下来。对于婴儿来说,一个稳定、良好的养育关系至关重要。婴儿需要在养育者的悉心照料下,逐渐熟悉对方的声音的语气语调、皮肤的触感、怀抱的温度等等,并且在这个熟悉的过程中感知到这样一个养育者是可以信任的,是基本能随时满足他/她的需要,缓解他/她的焦虑(饥饿、寒冷、不适)的;然后基于这些信任,婴儿开始形成对外部世界的基本安全感,体验到自我价值,继而与外界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


但很多家庭的混合抚养问题,就是因为这个责任没有及时地确认。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新妈妈抱怨孩子的姥姥、奶奶,哪里做得不对、哪里做得不好,但是她们自己又不肯坚持去做她们认为对的、好的养育行为。这样的新母亲,常常是希望自己在“养育孩子”这件事情上得到母亲(或长辈)100%的肯定——而得到母亲的肯定,这恰恰反映出她还保留了一个女儿的心态,而不是母亲应有的心态。


还有一些母亲,则愿意在孩子比较早的时期,把照顾孩子的责任拜托给其他家人或者保姆,认为反正孩子小,吃饱穿暖就可以了。她们会等到孩子上学的时候,才把养育责任接管过来。这里有两个风险:第一,孩子的依恋对象一定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还是小时候抚养他/她的那个人,有些母亲会对此难以接受。第二,孩子的许多脾气性格,是他/她与自己的抚养人长期互动的结果,后来接管抚养责任的母亲,很难快速地让孩子的脾气性格发生改变。


▲ 母亲的心跳和呼吸节律,天然地与孩子还在胎儿时期是一致的

3、母亲一定是主要抚养者的第一人选吗?

理论上讲,母亲是最适应抚养婴儿的第一人选。因为她的心跳和呼吸节律,天然地与孩子还在胎儿时期是一致的,这十分便于孩子在相对较短的相处过程中形成对她的信任。而混合抚养,如果发生在孩子2岁以下,对孩子的适应能力是极大的挑战,他/她需要不断地收集来自不同养育者的个体特征,然后尝试着去感受与“这个”养育者相处时的感受,判断是否安全。如果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养育者更换得过于频繁,婴儿将无法对一个养育者产生较为深刻的依恋,甚至出现各种症状(生理疾病,易哭泣,易不安躁动等等)。


如果我们抛开养育者自身的性格缺陷(有些母亲本身就是“稳定”但是“糟糕”的依恋对象,这是另一个问题),理想的养育者次序是:母亲单独抚养,其他家人缓解母亲自身的焦虑(比如家务、经济等);主要依靠母亲单独抚养,其他家人帮助照顾婴儿;母亲和其他家人同时抚养婴儿;其他家人单独抚养;保姆主要承担照顾婴儿的工作,但母亲和其他家人在场;保姆完全单独照顾婴儿。婴儿成长的客观环境也尽量不要有太多变化,尤其不要有“一天姥姥家/一天奶奶家”那种抚养模式。


4、我要争夺那个唯一的“妈妈”位置吗?

母亲不需要特别争取,孩子一定会在心中专门为“妈妈”留下一个极其特殊的位置(父亲也是一样)。其实很多母亲,特别是在孩子的婴幼儿时期没有陪伴在身旁的母亲,想要争取的,是成为孩子依恋的那个对象。但依恋关系是时间的作用结果。孩子母亲首先需要尊重并体谅孩子对于原先的主要养育人的依恋,同时在将来与孩子的日常相处中培养亲子之间的亲密感情。


通常,如果一个孩子在其他人员身边长到6岁以后,他/她对原来的那个养育人的依恋,就很难再被其他人替代。但这不等于说,这样的孩子和母亲之间不能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如果一个孩子早年的养育环境较好,他/她就拥有了较好的与他人(包括母亲)相处的基本能力。但是这个孩子内心比较感性的那一部分,留给之前的养育对象了。


5、混合抚养格局下,一个家庭应如何沟通?

在混合抚养的格局下,家庭成员内心和行为一致,沟通顺畅,对于孩子就是最理想的环境。如果一个家庭拥有太多“不可言说”的秘密规则,那么家庭成员之间的“不一致”将全部被孩子尽收眼底。如果一个家庭的成员心智成熟,大家庭和小家庭之间界限明晰且具有弹性,混合抚养可能是解决工作妈妈们生活平衡的好模式。


另外,对于那些目前逃避养育责任的父母(原谅我用“逃避”一词),我想说:不管你的孩子小时候谁来主力抚养,但最后和这个孩子一同生活时间最长、相互影响最多的人,十有八九还是你们自己。如果能够,让我们尽最大努力和孩子在一起,并努力成为孩子众多抚养者中最重要的那一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说,母亲的“层次”决定了整个家庭的高度?答案很简单
育儿怪状:一到天黑睡觉不要妈妈,只要奶奶或爸爸?
孩子跟谁睡,就是谁的孩子!
宝宝跟谁睡就跟谁亲?心理专家:错过“黄金期”,再努力也没用
培育一个健康的儿童,比修复一个破损的成人更有益于生命质量(下)
它是心理学史上最残酷的实验,然而道出了母爱的本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