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这5大情形,父母该管必须管!

我们一般把父母教育儿童的方式分为四种基本类型:权威型、专制型、放任型和忽视型

权威型是一种民主的、最佳的教养类型。这类父母在行使权威时表现为:向子女提出合理的要求和限制,并要求遵守。对孩子良好的行为给予支持和肯定,对不良行为表示不快。他们对孩子表现出热忱和爱心,尊重孩子的意见和观点,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与子女共同讨论问题。

这种高控制、情感上接纳和温暖的教养方式,可以使儿童心情愉悦、善于自我控制和解决问题。女孩子独立自主性强,男孩子友善,合作性高。

专制型父母对孩子的行为过分控制,却在情感态度方面倾向于拒绝和漠视孩子,要求孩子无条件地遵守规则,但缺少对规则的解释。当孩子不按要求做时,就会强迫孩子做,并惩罚孩子。

因此,儿童容易胆小、畏缩、抑郁和焦虑。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容易表现出敌对的反应。当男孩遇到挑战时会变得极其愤怒,而女孩依赖性强,面对挑战采取回避的态度。

而后两种类型(放任型和忽视型)的父母,则更易轻信“散养”孩子的观念,混淆了“散养”和纵容、什么都不管的差别,该管的、不该管的统统放手不管。

放羊尚且需要给羊群一定的规则和约束,何况养孩子了。所以,有些事情,父母必须要管。而所谓的“管”,并非对孩子予以压制,而是恰当引导。

具体如何引导,下面的文章就结合一些孩子常见行为展开聊聊。

有育儿问题,留言就好。

孩子无节制的吃零食,父母必须“管”

我女儿很爱吃零食。不买吧,又担心她整天想着,给她买了,又担心她吃多了影响主食,对身体也不好,该怎么办才好?

首先要说,零食当然是可以吃的,但是要和孩子约定好吃的时间和量。比如孩子想吃饼干,妈妈担心孩子吃了饼干不吃饭,那就帮孩子做好排序:吃完饭后再吃饼干,而不是完全拒绝宝宝的要求。

同时,父母对于孩子的管教要少说“不”,而多尝试去用一个句式:“你可以……不过……”前半句认可孩子的需求,后半句提出一个规矩,为孩子的需求做排序。这种句式,比直接说“不”更能让孩子接受。如果孩子按照约定去做了,父母要及时鼓励和称赞孩子的好行为。用鼓励替代惩罚,更有利于孩子建立和巩固好行为。

在静观育儿读书微信群里,一位家长谈及她的孩子爱吃糖果的情况,她就依据上述原则,设计了一个小方法:从一周里拿出一天来,命名为糖果日。这种命名显示了父母对孩子需求的认可和重视,但其实也有效限制了孩子吃糖果的频率。有同样困扰的父母们,也许可以试一试。

另,想要宝宝不吃零食,大人要给孩子做好榜样,如果一边自己吃着零食,一边却拒绝孩子吃零食的要求,效果肯定不好,还会招来孩子的逆反情绪。

3岁以上的孩子经常吃手,父母必须“管”

我的女儿两岁零两个月了,她有个问题一直让我感到纠结矛盾,就是咂手指。她的左手大拇指已经咂的鼓起茧子了。她还是小宝宝的时候,我看很多书里网上都说,不要过多干涉孩子吃手,否则对孩子的某些方面都不利,我就没管她。

但是发展到现在,她咂的越来越严重了,甚至在看巧虎或者听故事机的时候也咂。随着她一天天长大,我就越来越纠结。但是我怕强行制止会对她性格心理都造成伤害、会生病。但是如果不帮她改掉,怕以后越来越大越来越严重,就更难戒了。而且对牙齿也不好。

两岁以内,孩子吃手很常见,也是发展中“问题”。所有的“发展中”问题,不需刻意管,一般孩子的“问题”行为就会消失。然而,很多父母看到孩子“吃手”就会去强制性干预,反倒容易使得“吃手”的行为固化。

父母需知,孩子最早通过吸吮妈妈的乳房获得安全感,而后通过嘴巴的添、咬东西来探索世界。在断奶的时候,或者孩子认为妈妈不在而不安的时候,他们的嘴巴和心都会感到紧张、情绪低落、不安等,于是对妈妈的依恋必然要转移到另一件事物上,比如吮吸自己最容易控制的大拇指。所以,父母在这个时候强制干扰,会侵扰到孩子的自我安慰,带给他们焦虑,并最终使得孩子们更加依赖吮吸去寻求安全依恋。

大龄孩子仍然有吃手行为的话,要么是前期父母过度干预导致,要么源自父母的陪伴质量不够,或者对孩子的关注度不够。对此,父母该如何“管”呢?不是目光盯住孩子的吃手问题不放,而是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同时,在孩子想要吃手的时候,通过玩孩子喜欢的活动,聊孩子喜欢的话题,去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再或者,直接和孩子一起玩动手操作的游戏,把小手占用起来。

如果是习惯睡前会睡眠时吃手,睡前妈妈可以给宝宝讲故事分散孩子注意力,轻抚、按摩孩子的小手等,然后轻拍宝宝继续入睡。

孩子有打人的行为,父母必须“管”

儿子两岁半,最近跟小朋友接触了以后,跟着也就学会了打人。今天我还是很严厉的批评他了,我让他坐在“淘气椅”上好好想想为什么会打人,打人对不对。他哭了,我可能声音很高,吓到他了,虽然我从来不这样用声音喝住孩子,可是今天我有点儿嗓门大了。你说我是不是不对啊,我教他排解情绪用深呼吸,结果我自己还提高嗓门训他了?

最开始孩子“打人”,打得往往是身边的亲人,尤其是经常陪伴他们、抱他们的家人。这个时候的“打”,其实是孩子手部探索的一种方式。不过,一般孩子一有“打”的动作,大人就会大呼小叫,反应过度,或者直接斥责孩子。这种回应,会让孩子“打人”这个事,变成一个“坏游戏”:我一打,他们就会很配合地呼喊,好玩!

大量孩子形成“打人”的习惯,都与上述大人的错误回应有关。当然,也有些偏大的孩子,会通过看电视、玩游戏等中间习得暴力的问题解决办法。

很多父母为此没少教训孩子,所谓教训,往往就是以暴制暴。效果当然微乎其微。那么,父母到底如何管才恰当?

限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要尽量和孩子一起看电视,监督孩子所看的节目内容,尤其是如果你的孩子容易好斗的话。要是电视节目里出现了你认为不好的内容,要和孩子谈一谈:“你看见那个孩子了吗?他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把朋友推开,那样做可不对,是不是?”

杜绝以“打骂”的方式教训孩子,因为孩子一定会依样学样。也有父母会假装打宝宝、咬宝宝去表达疼爱,这无形中给了宝宝一个印象:打人咬人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或者是一种表达喜爱之情的方式。所以,最好也不要有。若宝宝一旦开始通过这种打人的方式去“示好”,记得教会孩子更加正确的人际交往方法。

奖励好行为。不要只在孩子犯错时,才注意他,同时,要尽量关注他表现好的时候,比如,孩子某次在玩滑楼梯的时候表现很好,没有推人。这时,要告诉孩子你为他感到骄傲。让孩子明白,自我控制和解决冲突,比把别人推得老远更让人高兴,带来的结果也更好。在冰箱上或孩子卧室里贴一个特别的日历,当孩子努力控制住了自己的脾气时,就给他贴上一张彩色贴画,作为奖励。

绘本引导。父母可以通过陪宝宝读绘本的方式,引导孩子的好行为,比如《小手不是用来打人的》。另外,一些情绪类绘本也不错,比如《菲菲生气了》等。

多关注和陪伴孩子。有些孩子是在通过一些坏行为,引起父母的注意,这是因为父母平时对孩子的关注和陪伴太少所致,孩子不得不通过犯错误来引起妈妈的关注。

孩子说脏话,父母必须“管”

孩子四岁半。孩子听故事学会了几个脏话,反复告诉他不好听,没礼貌。可他时不时还要说有时是故意的,很挑衅。

孩子的语言都是从外界环境习得而来,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样的话好,什么样的话不好,只是单纯地去模仿他所听到的和见到的。有的父母很严厉,一听见孩子说脏话就认定孩子要学坏了,并给以严厉的批评管教。这样很容易造成孩子逆反,表面顺从,私下却与父母对抗。

最开始听见孩子说脏话,父母完全可以忽略之。如果小孩子觉得好玩,反复说脏话,父母可以通过转移游戏去搞定。比如孩子冲父母说:“你是大蠢蛋!”父母可以回应:“哦,只要你别喊我大萝卜就成!”孩子多半会觉得好玩,忘记掉原来的口头禅,转而配合父母,追着父母玩“你是大萝卜”的游戏。

但是,若孩子把脏话当成了口头禅,用“脏话”去攻击身边的亲人,那么父母就可以直接告诉孩子:“你这样的话让我不舒服,别人也不爱听的。”并告诉孩子怎样说更好。当孩子逐渐用规范语言替代脏话后,父母要及时鼓励和称赞宝宝的正确行为。

孩子没有基本的餐桌礼仪,父母必须管

中国的人传统里,教养=礼仪。比如餐桌上,中国人的礼仪就体现在礼、孝、德、让、教。讲宾客长幼之礼,尊敬长者的孝道,饮食谦让有度且不浪费粮食,在餐桌上是家庭长者和晚辈交流的好时机,给晚辈提出建议指点行为的对错。一位朋友曾用感激的语气这样回忆过自己父母的教导:

我爱人当初告诉我,就是因为一起聚会的时候,觉得我不一样,很有修养的样子才打算跟我交往的。这不得不感谢我老爸。记得很小的时候,我吃饭如果只用一只手拿筷,另一只手放在桌子下面,必然遭来爸爸严厉的批评,即便现在,吃饭忍不住玩手机,被老爸看到,依然会奏起眉头说我吃饭要有吃饭的样子。筷子如果拿得太前也是要被说的。

的确,社会上的餐桌礼仪,并非瞎讲究。餐桌就是一个小社会。座次、菜品拜访、衣着、吃相、交谈敬酒、落座离座,等等,这是文明社会才有的,也是一个文明人必须要习得的基本社会化技巧。

在一张聚会的餐桌上,每个细微的肢体语言都向周边的人泄露着你的信息:身世背景、家教、性格、喜好、人品。身为当事人的你或许并不在意,这些个人数据已经被身边的人收入眼底。

所以,最好从小培养起好的餐桌礼仪习惯,同时父母也要做到言传身教。

管孩子也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找到适合的方式方法

规则意识和自控力的建立、发展,最好是从2岁开始。2岁以前的不恰当行为,通过转移注意力、绘本引导,以及父母以身作则的榜样作用就够了。从2岁开始,我们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教给孩子对与错,以及纠正孩子的偏差行为了。

◆ 教给孩子对与错(适合年龄:2-4岁)

两三岁的孩子能够听懂一些简单的语言了,这时父母就需要预先想到孩子可能会做的行为,并明确告诉孩子“什么是能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并用他们能懂的语言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做”和“应该怎样做”。譬如去饭店吃饭之前,父母就应该跟孩子事先约好不能吵闹,若孩子吵闹,父母应及时制止,并认真地告诉他们:“这不是家里,这里有很多不认识的叔叔阿姨,大家需要谈事情。”让孩子知道在公共场所有的事情是被禁止的。

◆ 纠正孩子的不礼貌行为(适合年龄:4-5岁)

4-5岁的孩子自制力还不是很强,仍需要父母反复向他们强化“礼貌”行为,并告诉他们每种礼节背后的道理,让孩子知道,他们的行为可以带给别人快乐也可能会伤害他人。当然,强化的方式,并非批评指责,而是告知他的不当行为可能会他人带去的不舒服感觉,以及告知孩子如何做是正确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宝宝不肯好好坐在餐桌前吃饭?宝妈分享10个小技巧 亲测有效!
宝宝说脏话了,怎么办?
8个餐桌礼仪,培养高情商孩子
智慧型父母育儿小妙招
家长四问:什么样的教育比较好?
对制脏话宝宝的6步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