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个婚姻杀手跟爱无关,是“寻求重要性而不得”(妈妈必读)

我认识一个女人,近来婚姻出现危机。对此我一点也不意外。

大约两年前,我去她家作客,那会儿就觉得不对。她还很年轻。但是头发枯黄,面容完全不加修饰,穿着家居服屋里屋外忙碌。传统眼光看来,她非常贤惠,一心扑在家庭里,操办各样琐碎家务,操心丈夫孩子的饮食起居。然而,她的老公却找了另外一个女人,拼死拼活要离开现在这个家庭。

她一度就像一只母鸡,以为撑起巨大的翅膀便能保全所在乎的一切。她沉醉于她的“母亲”角色里,不仅直接放弃了自己的个人需求,同时也忽略了身边那个男人希望被妻子、被一个女人看见、认可的需求。

婚姻里,很多矛盾看起来剪不断理还乱,背后可能都源于这样一个理由:关系中的某一个成员,他寻求着自我的重要性而不得。看似突然的婚姻变动,背后一定潜藏着百次千次无效沟通,以及某一方未被看见、听见、认可的失望、无助、及至愤怒、绝望。为了得到满足,他们最终选择通过别的方式、往别处求。

这很容易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而女人们成为这种矛盾里的“受害者”,又尤其多见。之所以是加了引号的受害者,想表达的意思是,施害者往往并非丈夫,而是女人们自己。

为何会这样?我们又该如何避免?今天的文章,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有育儿问题,留言就好。

在开始之前,想跟大家分享两段对话,来自一份心理学报告里,分别是中国和美国母子的对话,孩子都是3岁:

中国母子:

母:那天,妈妈带你乘公交车去公园滑雪。你在滑雪场玩什么呢?玩什么?

子:玩……玩……

母:坐在冰船上了,是不是?

子:对。然后……

母:然后我们两个一起划船对吧?

子:然后……然后……

母:我们划呀划,划了一会儿,对吧?

子:嗯。

母:我们划了一会儿,你说:“不划了。走吧。回家。”对吧?

子:嗯。

母:然后我们就坐公交车回家了,是不是?

子:嗯。

美国母子

母:还记得放假时候我们去奶奶家,还去了她家附近的码头吗?你去游泳了吗?

子:嗯。

母:最有趣的是什么?

子:从码头跳下去。

母:是呀,你以前从来没有过。

子:就像站在跳台上似的。

母:是呀,说得对。那时候妈妈站在哪儿呀?

子:沙地上。

母:对,妈妈说:“等等!等等!等我到了岸边的沙地上再跳!”

子:为什么?

母:因为你记得我告诉过你湖底有很多叶子吗?水有点混浊。那你跳下去又干了什么?

子:游泳。

母:游到……

子:奶奶那儿。

母:对,全靠你身上的什么?

子:游泳圈。

母:对。

可以清楚看到,中国妈妈言语里经常出的一个表达是“我们”,即她关注的是集体而非单独的孩子。相比较,美国妈妈倾向关注事件中的孩子,以及孩子取得的成就。

这种区分,当然来自文化本身的差异。中国妈妈不仅仅是这样引导孩子的,同样也是这样过日子的。她们会倾向于把自己置身于一个群体、一个大家庭当中,并心甘情愿为之付出。或者说,她们更愿意去做“母亲”这个角色,但更少关注自身需求。于是这样,很多问题就来了。

中国女人太过沉浸于“母亲”角色

西方文化里,人们更关注自我;而东方文化里,人们则注重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从心理学角度说,中国人人格更具依赖性。这种依赖是有选择性的,且会排他的。也似乎唯有这样的依赖,或者更通俗地说,叫“抱团”,人们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

譬如“母凭子贵”一词,就生动地凸显这一点。传统中式家庭里,妈妈在孩子的成就下成就自我,在孩子的失败下否定自我。这也许和中国封建社会的一夫多妻制相关。因为丈夫的身边有许多妻子,但女人的身边更可以依靠和信赖的只有孩子,孩子是自己的,而丈夫却是大家的。母亲和孩子紧密融合,以此对抗丈夫和其他家庭成员可能给自己带来的威胁与伤害。

在这样根深蒂固的观念下,虽然如今早已一夫一妻制,但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女人往往孩子更看重亲子关系,而非夫妻关系。这就是孩子出生后,家庭矛盾升级、夫妻关系岌岌可危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中国的家庭中,亲子关系往往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其实夫妻关系才是每个家庭的定海神针,它应该凌驾于亲子关系之上。一个妈妈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欣赏并推崇TA的爸爸。孩子的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否认孩子父母亲的其中一方,等于无意识里也否认了孩子的一半。

做“妻子”和“女人”,不仅是丈夫的需要,更是我们自己的需要

有了孩子以后,女人会快速进入母亲角色里。我听过很多爸爸对此有抱怨。比如一位父亲说:

从二把手降为三把手我是有思想准备的,但我的妻子也不能关注孩子的大便胜过关注我呀——这次竞聘,我没有成功,我希望跟她谈一谈我的感受,但没想到她根本充耳不闻。

孩子的降生虽然看起来对爸爸的生活并没有什么影响,还是和以往一样工作、回家,可是感情生活却发生了变化。妻子的大部分或者全部注意力都在孩子身上,他不得不学着习惯这些,仿佛又回到了单身汉的生活。

所以,妻子需要明白丈夫希望被自己“看见”的渴求。应该多创造一些机会和丈夫单独相处,这样才有机会互相沟通,不仅说说孩子,更多地要像以前“二人世界”时候那样,说说各自的事和感受。如果有孩子在旁边,会经常把话题打断,所以要找机会能够“甩掉”孩子。趁孩子没醒的时候一起吃早餐,或者周末让家人帮忙照顾孩子,夫妻二人溜出去散散步,都是不错的选择。

如果可以,妈妈们还需尽早拥有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有自己的生活圈子,有几个可以闲来聊聊知心话的好友,最好不要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

懂得利用“妻子”和“女人”的角色,去合理使用丈夫很重要。面对丈夫,该夸奖丈夫的就得夸奖,该求助的就得求助,该示弱的就得示弱。譬如,就算我们自己在生活的操磨下早已力大如牛,但在老公在场时,装卸饮水机上的纯净水之类体力活,还是留给丈夫表现吧。丈夫作为男人的尊严恰是在这样的被需要中产生的。女人也因之才能腾出时间和精力收拾自己。

所以,妈妈们须知,拿出一部分精力去做“妻子”,做一个“女人”,不仅是丈夫的需要,更是我们自己的需要。把自己活得美一些,不仅是对丈夫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嘉奖。

我见到太多女人在做久了一个家庭里的“好母亲”以后,会有“付出太多”、“吃亏”的感受。这些感受往往跟自己的丈夫并无关系。也许“付出”本身就是这些妈妈们自己的需要。她们以为只有那么做才能被认可——比如幼时在父母面前,她们就是这么认为的。这类女人,最要紧的就是找到自己,做自我成长,发现自己的内在需求,并学会适当犒劳自己。须知,我们自己都不重视自己的需求,如何期待另一半看到自己的重要性并懂得珍惜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幸福妈妈和不幸福妈妈的区别
家暴,女人一定要有自己的底线!
带娃妈妈猝死三天才被发觉?当下婚姻模式给中国女性敲响警钟
4天没洗碗,十年婚姻完?90%的男人看完此文后失眠了
一个42岁女人的醒悟:婚姻里最不该让自己消耗殆尽
好女人,要有“泼妇”精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