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出生起,父母就该有的一个心理准备(青春期孩子“自我”发展解读)

2-6岁:孩子情绪不稳、爱发脾气、逆反……可能原因是这个!(2-6岁孩子自我发展解读)

6-12岁:厌学的孩子,一般是父母照顾太周到的孩子(学龄孩子“自我”发展解读)

今天,我们继续这个话题,来讲讲青春期孩子的自我发展。也许你的孩子尚在襁褓中,但是,今天我们要谈到的这一点,是所有父母早早都该知道的。打从孩子一出生,每个父母就该做好这个心理准备,那就是逐渐放手,与孩子“分离”。

有育儿问题,留言就好。

龙应台《目送》一书中有段话,应该很多父母都读过:

所谓的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是一段非常动人的话,唯有做了父母的才能明白。想起我的一位老师曾说过的:“几乎所有的心理疾病,都源自父母和孩子的‘未分化’”。简单地说,就是父母未能够在该放手的时候放手,对孩子的人生干预过多,这会给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极大影响。

譬如,下面这位母亲和女儿的故事,就是鲜活的例子。

这位母亲,她的女儿已经三十多岁了。可是,至今,她还在为了女儿各种操心。她常常露出忧虑的神色说:小时候我对女儿有亏欠,我没好好陪她,现在她长大了,我得一一给她补回来,是我欠她的。

与母亲的“仁慈”相反,女儿持续地折腾出一些问题来,比如反复跳槽、离婚、自残等等。每一个问题出现后,她的母亲都会不厌其烦地“收拾残局”,企图要去拯救女儿糟糕的人生。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问题就出在,这个母亲对孩子有着致命的补偿心理。这是对子女心怀愧疚的父母,最容易做错的傻事。

“静观育儿”在跟大量父母们做早期教育科普的过程中,常常会遇见容易自责、内疚的妈妈。这些妈妈没弄明白的一个道理是:过去了的,就是过去了,孩子已然不是最初那个小婴儿,不可能再重新回去过一遍。比如,当初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需要跟父母各种腻歪,而现在,孩子需要的自己的空间,自主权,那么,仍然像对待小宝宝一样对待孩子、迟迟不肯放手的父母,对孩子而言就是坏父母。

这等于是,为了补偿过去,而干扰到了现在。父母最重要的,是尊重当下孩子的成长需求,听取孩子的意见。如果孩子现在有独立的能力和需求,要离开父母,而父母的心态却仍然是“我对不住孩子,我需要多做一点,不然我的孩子就会……”,这个态度一定会干扰到孩子,甚至过多入侵孩子的个人空间,导致界限不清,强化孩子的逆反。孩子的注意力都放在了跟父母的权利争斗上头。严重的,有孩子会为了投入这场争斗,搞砸自己的人生也在所不惜。

就好像前面提到的那对母女。因为母亲的不放手,她的女儿一直没能真正长大。女儿的所作所为,显然还停留在青春期,是一个处处跟妈妈对着干的叛逆少女。母亲过多的干扰、操心,在女儿眼里不过是干扰,是入侵。叛逆的孩子一直在配合母亲上演一出恶性循环的人生大戏:我出问题,你来搞定;我出问题,你再来搞定……彼此处于纠缠不清,没有真正分离的状态。

这样的亲子关系,并不少见。尤其在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因为父母无法真正做到放手、未能尊重孩子自我发展需求,而导致的亲子冲突,俯拾皆是。

青春期是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期

一般从10岁前后开始,孩子们就迈入青春期(10-18岁)的门槛了。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不断成熟。开始把自己既作为一个观察者又把自己作为一个被观察者。他们开始思考下述问题:

现实层面的“我”:“我是谁?”“我需要什么?”……

记忆层面“我”:“我曾经做过什么?”“我以前是怎样的?”“我是如何长大的?”……

理想层面的“我”:“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能为社会做什么贡献?”……

他人眼中的“我”:“我长得好看吗?”“我是否聪明能干?”“别人是否认为我是个好学生?”……

青春期孩子就是在不断尝试、寻找、印证“我”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所以,当孩子表现出更加关注外在(寻找他人眼中的“我”);看上去有点迷茫无措(寻找现实层面的“我”);经常和父母讨论一些曾经成长过程中发生过的事情(寻找记忆层面的“我”)等问题的时候,请接纳孩子的表现,因为这是这个年龄段孩子人格形成过程中必要经历的一个阶段。

同样,在这个特殊的年龄段,孩子也会出现各种令父母头疼和感到棘手的问题。因为各个层面的“我”,会冲突,冲突中又努力寻求着整合。会有挫败感,会有孤独感,会各种拧巴。没错,这个阶段的孩子,会开始跟家长较劲,也跟自己较劲。而根本上,不过是孩子们在努力的探求中,想要找到“长大成人”的感觉,想要在这个世界上找到自己的一个位置,并证明自己的存在。

对此阶段的孩子,父母必须要记住:孩子不主动请求,不额外提供帮助。你的“帮助”很可能被敏感的孩子当做一股需要用力反抗的入侵力量。而此时期,妈妈需要尽量避免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啰嗦,尤其你有一个儿子的话。

青春期孩子叛逆,父母需放权

一位妈妈问:

儿子十二了,一直以来我只要是说他就会哭,有时还会打自己,现在判逆期也到了,越来越严重了,老骂人,跟同学也想处不好了。

青春期的孩子都会有些叛逆,这是孩子成长之路的必经阶段,也是青春期孩子的共性,父母越是管教,就越是朝着相反的方向走,建议家长要学着逐渐放权,给孩子自理、自主的机会,关于学习,往往家长越是监督着、逼迫着孩子用功,效果反而不好,不如把学习的事,交给孩子自己解决,成绩好,孩子自然会获得同学、同伴、家长更多的称赞,孩子都是渴望得到肯定和赞扬的,这就是孩子自我成长的动机。

青春期的孩子切忌说教或打骂,想要打开和孩子沟通的途径,不妨先从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聊起,让孩子逐渐对家长打开心扉。不要将家长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对孩子多鼓励、多称赞。

青春期孩子“早恋”,父母需接纳

常有父母问到下面的问题:

最近发现孩子特别爱打扮,还经常晚回家,我怀疑孩子早恋了。如果孩子就是不愿意坦白自己的情感生活那该怎么办呢?其实最让我担心的是寒假到了孩子有了很多的自由时间而父母年底生意忙怕顾不到孩子的日常活动,担心孩子跟男同学关系会有进一步的发展。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此前的文章《发明“早恋”一词,是中国父母的悲哀!》专门谈到过。针对孩子正常的情感发展和需求,以及表现出来的“早恋”之势,父母能做的,就是科普基本的性教育知识,给出简单明了的提醒,甚至可以跟孩子聊聊自己的恋爱经验等。

客观评价青春期孩子,不对孩子提出超乎时机的期望

青春期孩子自我评价能力虽然有了显著的发展,但总的看来还不成熟。他们最初往往是通过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的,尤其是孩子生活中一些“重要他人”,比如父母、老师及他们所尊重的长辈等对他们的评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此,父母需要了解的是:

可以提出客观评价与期待。比如“我希望你是一个有时间观念的人”,这种理想对他们的一生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成为他们人生的动力。

避免贬低或是一味地不切实际的夸奖。这可能使青春期孩子形成不正确的自我认识,或是成为自卑的人,或是成为自吹自擂、妄自尊大的人。

避免对孩子的期望不切实际。比如“你必须考上**名牌大学”,提出过高或过低的要求都不利于青春期孩子的健康成长。

这一点尤其需要强调。很多父母对青春期孩子的学习要求会增高。而一旦没有达到父母所期望的目标和要求,便会产生气恼、失望,甚至恶语训斥、拳脚相加。尤其是对学习成绩低下或品行有问题的青春期学生更是抱有偏见,认为无可救药,放弃对他们耐心的教育和引导,致使这部分青春期学生看不到自身的希望,从而放弃对理想的追求。这些不切实际的教育方式和手段是青春期学生期心理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因此,父母要真正地了解青春期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能力特点,对他们提出适当的期望和要求,引领他们拓宽人生的通道,而非仅仅盯住孩子的学习成绩。总之,爱孩子,就请及早学会放手。跟孩子保持距离,留给孩子自由呼吸的空间。这一点,是所有父母在孩子一出生就该明白的,并且需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断提醒自己。尊重孩子的成长需求,外加适度引领的教养方式,就能够帮助孩子顺利度过每个特殊的年龄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女孩早恋家长该怎么办 家长如何应对女孩早恋
知心姐姐:孩子早恋父母该怎么做
关爱的力量——早恋
怎么对待孩子的早恋
孩子早恋,是“禁”还是“导”?
杜绝孩子“早恋”要讲策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