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输不起'的孩子跟'输得起'的孩子差距竟是这么大!


小宝:

最近一个六年级的孩子因为搬桌椅的事情,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跳楼身亡,引起众人唏嘘的同时,孩子的承受能力再次成为网友们的热门话题,“这是未来的接班人吗?如果一点压力都承受不了,指望接什么班?”


或许是这个孩子觉得自尊受到了伤害,“失了面子”,一气之下跳楼,导致这一无法挽回的结局。


每次小宝看到这类新闻,都在想,都还是一个小孩子,怎么可以如此轻易地拿自己的生命不当回事儿?


这个孩子的极端情绪,其实在我们现在不少孩子中并不少见。后台曾有一位老师发来他自己经历的一个令人后怕不已的事情:


有一次班里小测验,考察同学们对新知识的接受程度,结果一个平时成绩一直都不错的孩子考得不是很理想。老师刚把卷子分发完,这个孩子突然情绪失控,当着老师和全班同学的面把卷子撕得粉碎,这还不算,他又抱着自己的头在课桌上拼命地撞。着实把全班的孩子和老师都吓了一跳,老师只好赶紧给孩子家长打电话。 


测验应该是学校里最平常的事了,这个孩子因为一次测验的失败就做出如此自残的行为,确实令人担忧不已,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会越来越“输不起”?




孩子为什么“输不起”?


孩子“输不起”有一定的“社会背景”。


杨澜曾感慨:“中国孩子的压力太大了,输不起啊…”孩子的压力来自哪里呢?那就是不可更改的社会竞争原则。很多父母知道单靠成绩和分数去定义一个孩子,并不表示这个孩子就是优秀或不优秀,更不能代表孩子以后的人生道路。


但这就是目前的社会规则,你不遵守,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将会被淘汰出局,所以必须要抓住一切成功的可能!


这个“社会背景”下,很多父母认为,孩子的竞争意识要从小培养,于是不断地给孩子争第一的心理暗示:成绩争第一、特长争第一、游戏争第一……




父母给孩子灌输的竞争意识,一般会出现两种情况会导致孩子“输不起”:一是孩子竞争意识太强,导致无法接受失败;二是,长期的竞争压力之下,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无法负荷,导致他面对失败会崩溃。


孩子竞争意识太强,无法接受失败

这类孩子的家长要么是自己的事业不如意,把出人头地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要么是自己事业有成,但孩子也绝对不能输。这类家长喜欢给他灌输弱肉强食的道理,对孩子的教育也喜欢计较量化的得失,比如孩子是否考了全校第一、获得了多少证书、将来能否上重点学校等。


还有一种情况是,这类孩子的父母自身的竞争意识非常强烈,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还记得轩轩和杨阳洋真人秀里的输赢表现吗?一场小游戏,邹市明输了,轩轩不依不饶要爸爸“现在就赢”,节目组只好增设一轮游戏让邹市明取胜;杨阳洋更因为在游戏中慢半拍被其他小朋友说“你输了”时,当场爆发,哭喊:“我不喜欢你们了。”相比同期的其他孩子,或许是他们的爸爸运动员的身份之下,输赢意识更强烈,对孩子的输赢心态,影响也更为明显。


孩子心理承受能力不足,面对失败会崩溃

现在孩子独生子女比较多,一个家庭的所有关注点全在一个孩子身上,父母也总是帮孩子打理好生活中的一切事情,竭尽所能为孩子提供尽量好的成长环境。


在这样的“温室”里,孩子没有遭遇挫折、没有经历磨练,一旦面临别人或社会施加的压力时,就会缺乏适应环境的能力和抗挫折的能力,心理也极度脆弱,无法承受失败。


另外,现在又提倡鼓励教育,“你太棒了”、“你真聪明”之类对孩子的赞扬泛滥成灾,父母总是把孩子夸得太强、捧得太高,让孩子产生错觉:我很厉害、什么都难不倒我、我最聪明……久而久之,孩子只爱听表扬、受不了批评。


只能赢、不能输的心态下,一旦不如意,孩子就容易失去心理平衡,导致精神防线崩溃,无法面对失败。




不可否认的是,竞争是必须的,从小培养孩子竞争意识也未尝不可。但我们应该知道,冠军的桂冠只有一个,而过早的强调竞争和无孔不入的竞争意识,从短期看或许有所作用,但长期看更容易让孩子无所适从、迷失自我。


输不起的孩子找借口,输得起的孩子找方法


竞争本身是个中性词,对人具有健康、向上的积极作用的是良性竞争;使人变得自私、狭隘、退缩的就是恶性竞争。


孩子“输不起”就是竞争的消极影响。


输不起的孩子常常是这样的:


情绪化非常明显,甚至伤害自己。输不起的孩子一旦在竞争中失败,容易情绪低落、心里痛苦,常常表现出生气、任性、说谎、攻击等行为,比如那个考试失败、拿自己的头撞桌子的孩子。


拒绝继续加入到竞争中以逃避失败。这种情况的孩子更常见了,赢了就满心欢喜,输了就哭闹不休、拒绝继续参加。经常有家长说,“我们家孩子不会交朋友,做游戏、参加比赛他只能赢、不能输,小朋友都不愿意和他玩了。”家长以为是孩子社交能力差,殊不知是太过争强好胜害了他。


为自己的失败找各种理由。人都擅长为自己的错误找各种借口,小孩子也一样。面对失败的事实,不想让大人知道自己失败而失望,于是学会找各种理由来掩盖事实。有些家长表示,“孩子考试一失败就喜欢发脾气,我们也不敢说他,生怕给他更大压力。”其实这也是孩子找借口的一种,害怕面对失败,企图通过这种方式“蒙混过关”。


输得起的孩子是这样的:


情绪不受输赢的控制,懂得克制自己。这类孩子在竞争的过程中,表面上看嘻嘻哈哈的,但关注输赢,不过也不会对输表现出过激的行为。而且,这类孩子一般都属于“阳光型”的,比较开朗、善于交流,别人也愿意与他竞争和分享。


懂得享受比赛的过程。竞争的结果固然重要,但过程才是竞争中最具价值的地方。比如高考,说它是一项长期竞争不为过吧,但是纵览今年高考的“状元经”,你会发现,几乎每个状元的心态都不是紧绷的,他们兴趣广泛、各有特长,考试取胜不是唯一的竞争目标,可就是他们摘得了桂冠!


即使输了也会吸取经验教训,为下次的成功做准备。在这类孩子的眼中,竞争不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出色,而是为了找到自己的不足。与自己同一水平,往往很难发现问题,一旦跳开这个圈子,与更多的人竞争、比赛,就比较容易发现问题了,这是促使自己进步的一种方式。所以,在竞争中,所谓的“黑马”,往往都是这类孩子。




成王败寇、崇拜胜利者,可能是世界上所有民族的共性,但我们不能因此给孩子这样一个价值标准:只要你能赢,不管是以什么方式方法,都贵为王侯;如果你输了,不管你如何努力,就会被弃之如敝履。


在日本,曾有一匹屡战屡败的赛马深受民众喜爱,这匹叫春丽的赛马在它的“职业生涯”中,从未赢过一场比赛。退出赛场后,按照日本赛马界的规矩,从未获得过冠军的赛马将被屠宰,但民众强烈要求刀下留马,春丽得以破例逃生,并靠捐赠安享晚年。


日本是一个好胜心非常强的民族,他们看不惯弱者,但为什么日本民众却喜爱“吊车尾”春丽?因为这匹从来没有赢过的马每次出场都精神抖擞、尽全力奔跑,从不懈怠。


正是这一点感动了经济不景气的日本,许多人事业失败,每年自杀人数超过三万,而春丽让人们看到了榜样,春丽奋力奔跑的样子使他们找回生活的勇气!


所以,他们不是简单地同情弱者,而是欣赏、鼓励、崇拜奋斗者。在他们看来,春丽的努力奋斗值得尊敬,结果并不重要。




作为教育主体的家长,要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但孩子毕竟是孩子,如果孩子输不起怎么办?


如何让孩子“输得起”?


避免心理暗示,减缓孩子对“输”的焦虑情绪

家长的行为和言语不要给孩子造成心理暗示,比如,孩子哪项行为比其他孩子好,就拼命地表扬他,而孩子哪一项比其他孩子差了,就有意无意地表现出一定的失望,甚至一直在孩子耳边念叨“别人家孩子”——


“你看谁家的谁谁,上过那么多兴趣班,多才多艺”

“你看谁家的谁谁,排名从来都是年级前十名”

“你要是能像你们班某某那样,我得省多少心!”

……


诸如此类的言行,很容易让孩子形成巨大的压力和强烈的自卑感,长此以往会给孩子这样的错觉:爸爸妈妈喜欢“优胜的我”,所以我不能输。


一旦孩子心中形成这样的想法,就会过分在意输赢,导致孩子“输不起”。


所以,家长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对孩子的言行举止,不要过分在意他们的输赢,以免“逼”出一个输不起的孩子。


家长甚至可以淡化对孩子输赢的反应,强化对他“输得起”行为的认可。比如,为了让孩子明白“输得起”也是一种好品质,在竞争性活动中,如果孩子输了,但孩子对此反映并不激烈,家长就可以借机表扬孩子“不仅赢得起,也能输得起,很有担当!”


当然对“输得起”的正强化也不能滥用,以免矫枉过正。


让孩子理解竞争的意义,从而勇于直面失败

乔布斯的成功成为多少人的励志,但却少有人关注乔帮主和他“对头”——比尔·盖茨之间的竞争。他们两个人如同金庸武侠小说中的顶尖高手,既争锋相对又惺惺相惜,一面相互竞争着,一面又因为各自的失败而促使着彼此进步,而他们的共同进步,又促进了人类科技的进步!这才是竞争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家长要让孩子明白,竞争中的失败不是为了打压你,而是让你在失败中汲取宝贵的经验,从而为以后的成功打下基础,所以不要逃避竞争,不要害怕失败。


只有孩子能正确理解竞争的意义,他的竞争意识也就不会过于强烈,从而才能够理性地看待输赢。


利用失败引导孩子换位思考

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利用竞争的失败来引导孩子换位思考。


比如告诉孩子:“要是每次都是你赢,别的小朋友就不愿意再跟你玩了,那怎么办呢?”


“妈妈赢了比赛,你耍赖,妈妈觉得不公平;要是你赢了,妈妈也耍赖,你会怎么想?”


当然,父母和孩子玩游戏时,也不要总是刻意让着孩子,要善于利用游戏让他知道有输有赢是很正常的,锻炼他承受输局带来的心理压力。


等到孩子具有相应的失败心理承受能力,他面对失败时才不会容易崩溃。


让孩子认识到失败并非一无是处

如果孩子已经出现了“输不起”的习惯,家长就要想法设法是孩子明白——失败并不是一无是处。


比如,孩子参加某项非常擅长的竞争活动,本来胜券在握,结果因为游戏机制,导致孩子与冠军失之交臂,这时候孩子非常沮丧和懊恼,甚至不愿意继续参加同类竞争了。这时家长就可以告诉孩子,“游戏有游戏的规则,因为你没有遵守游戏的规则导致失败,不是你不行,而是你没有去参透游戏规则。你看这次输了,长了记性,下次就不会因为没有看比赛机制而输掉,这不是很好嘛!”




不要让“失败是成功之母”成为一句空话,通过竞争中的失败与成功,让孩子真真切切地体验到,没有失败过,也就没有真正成功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感悟人生的黄金悟(5)
作为家长,该给孩子灌输怎样的竞争意识
4岁孩子玩游戏“输不起”,“想赢”是一种天性,爸妈别急发脾气
给孩子灌输怎样的竞争意识
竞争时代,怎样让孩子“输得起”?
竞争时代,怎样让孩子“输得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