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与原生家庭和解|疗愈童年创伤,让爱和温暖传递孩子


  那么多年过去了,我们已经长大。所谓成熟,就是不再责怪那些你父母没做到的事;所谓成熟,就是先理智的爱自己,再智慧的爱孩子。   

--题记

 

文:Cally


我的父亲是军人,制度化影响下的他认可“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器”,任何“不听话、不如意”打了才“成材”,而另一面,他心情好的时候会给我买糖吃,会对我很好,我对他的感情可能很矛盾,一方面心里埋藏着怨气,怒气,一方面又肯定着“爸爸的做法都是为我好”。


精神上的暴力是一生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我们已经忘记了打在我们身上的鞭子多重,伤有多深,流泪了多久,甚至挨打骂的原因也完全记不起来了,只记得那一刻我们“不受信任、不可爱、不被爱”甚至是因为“不值得爱。”



我的宝宝出生后不久一直夜醒频繁,哄睡困难。根本把握不了他喂养的规律,经常大哭,而我一听到哭声就本能的重复当年听到的“哭什么哭,你委屈得很吗?有什么好哭的”或者是”再数三声给我闭嘴“接着一阵阵的冷嘲热疯。婴儿越小的时候越需要拥抱,怎么宠都不过分,而我,却怕去抱,每次看到她就好像看到了婴儿时代的自己。


3岁以前没有记忆吗?并不是,只是海马体发育未完善,神经元依然有记忆,而且是内隐记忆。眼前浮现出一幕幕渴望母亲拥抱的印象,回忆起被遗弃的感觉。那段时间我怕出门,怕见人,怕交际,怕拍照,脾气暴躁。 有时宝宝不睡觉我大吼”你有完没完,还不睡到底闹什么”不言而喻,宝宝被我吓哭了,我仿佛就是当年那个怒吼的养育者 ,语言动作甚至连语气都一模一样。事后之后又陷入深深的自责中,我不是好妈妈,我很差劲,宝宝不爱我,我没有价值,我什么都不好。



其实产后我才记起这些,童年时期紧张的氛围,肉体精神暴力让我很缺乏安全感,加上夜奶一度睡眠剥夺,情绪低落,焦虑烦躁,身体也每况愈下。以前那个快乐的,自恋的我去哪了?


我需要被聆听,但也害怕别人知道我的不如意,怕自己的负面情绪爆棚像个祥林嫂。憋着就向自己攻击,崩溃了会大哭,有时又呆呆的。好久没有发自内心的笑过,找不到快乐的源泉,越来越讨厌自己,否定自己。   

   

我察觉到,我抑郁了。



那条抑郁的黑狗笼罩在我的头顶,一天天的被它吞噬,快窒息了。自己变成了小孩,似乎回到了童年,很渴望爱,压力很大,却找不到疏通的方法,觉得全世界抛弃了我,心眼小,钻牛角尖。


产后抑郁之前了解过,必须赶紧去做心理治疗,做了四次,没有什么进展。内心依然抗拒成长,甚至眼前浮现出一些不良回忆,更加怀疑自己,不相信自己有力量好起来。


有时故意去卫生间,消失在宝宝眼前,我渴望那种被需要的感觉,但又觉得自己似乎在扮演那个曾经我需要却不在我身边的妈妈。我内心涌现出两个孩子,一个是原来的自己,一个是我的宝宝。我一边想去呵护她,另一个“妈妈”的声音又告诉我,不要管她,哭点没什么了不起。




说真的,我竟然爱不起来,也觉得不会爱,宝宝和我在一起估计也不安心难入眠,于是我开始翻阅心理书籍,给大V们发私信,联系心理咨询师。主动去精神科求诊,遵守医嘱,服了一次药,结果副作用极大,我连续腹泻了三四天还心悸头昏,如果再继续服药,估计身体扛不住。这也是我第一次正式意识到我的产后抑郁不是那么简单,心病还需心药医。


既然不能服药,我就只能靠自己,一边观察、体会自己的情绪,一边学习心理学疗愈自己。我有时凶巴巴的像我的父母,脸上没有表情,故意留宝宝一个人在床上,让她看不到我。有时候却很渴望地去找小宝宝腻歪,我抱她亲她,一分钟舍不得离开她。那段时间的痛苦估计只有抑郁过的妈妈们才会有体会,不仅仅不快乐那么简单。



抑郁的背面是失去活力,失去对生活的信心。这种痛苦不能为外人道,但它逼着我找出路,我渐渐意识到,实际上他们本身就是出路。


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的实验表明:看到暴力的孩子学到暴力,看到善意的孩子学到善意。并不是只有挨过打,才知道打了人,别人会疼。人们并不一定要成为参与者,观察者的身份已经足够影响他们了。  

   

家庭暴力的环境下的孩子易怒暴躁也同时有可能会”遗传“暴力,存在代际性的传递。因为在我们大脑认知还没发育成熟的时候潜意识认为暴力才能宣泄情绪,我们变成急躁。而另一面,我们也有深深的自卑,父母的每一次发火,暴力(包含语言暴力)都是对我们极大的否定和不信任。而与父母建立的依恋关系为不安全依恋,成年后恋爱婚姻关系中也很难有安全感,情绪不稳定。




我承认了自己的不安全感、遇事急躁易怒,我需要知道什么时候我的情况会加重。当我们被恐惧和怀疑纠缠的时候,这种意识就会成为一个警铃,提醒我们“这里有情况需要处理”。



关注不良情绪,解决童年的创伤,我们可以试试下面这些办法:



1
想发怒的之前先深呼吸。


在面对“熊孩子”捣蛋,即将崩溃发飙前,妈妈可以自己先离开现场冷静下来,做几个深呼吸,甚至和宝宝沟通“下次再看到妈妈变脸要发火的时候提醒妈妈”或者拿出一些约定好的象征物,一个卡通钥匙之类的,宝宝一出示说明就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了。这也可以是你和宝宝的私房小武器。


可能妈妈会认为,那这样宝宝会不会无视我的权威,经常给我出红牌?我一直认为育儿是尊重与平等,孩子正是我们一面最难得的镜子,在他们面前的顾忌和界限应该跟同事,跟老板一样。你的宝宝其实就是你最好的心理咨询师。



2
原谅过去,感恩我们的原生家庭。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都会说“知道这个道理,但仍无法过好这一生”。我也一样,后来找到了一个办法:给爸爸妈妈写信。这是一个特别好的手段,可以把我们的怨气,甚至“恨”意肆无忌惮的表达出来。可能刚开始伴随着泪水甚至仇恨到咬牙切齿,但写得越多,慢慢你会平静下来,接纳现实。


接纳父母的不足,接纳他们带给我们的伤痛,也接纳他们作为父母给我们提供的环境和资源的局限性和有限性,渐渐的原谅他们的错误行为,你发现你不再恨不再怨,留下的是感恩和爱,一步一步,让过去的事情都过去。



3
接纳自己的全部


承认我们能力的有限,我们也是人不是神,不要陷入完美妈妈的魔咒,越是受过家庭暴力的妈妈们越是想给宝宝们一个“完美无怒吼无暴力”的环境。接纳你不满意的那部分性情和脾气,那些不完美的地方,如同一个并不完美的朋友一般,仍是值得被爱的。看到它们美的一面,是它们组成了你,它们也是精彩的。


相信自己,怜悯自己。拥抱自己的全部,我们都不完美,但并不代表不美,成为母亲,正是一个疗愈自己的机会。承认我们当时的软弱,但我们现在长大了,可以为自己负责。不再是当初那个受伤的小女孩,我们的人生不应该再活在过去,不留恋过去,因为我们知道未来更好。


在闲暇的时候,找个安静的地方冥想,一个人听着轻音乐,渐渐的闭上双眼(我明白过去的那些记忆很痛苦,甚至不愿意去剥开),慢慢在脑海里浮现出一个小孩的样子,现在的你走过去,抱住她,说一句:嘿,我看到你了,我来抱抱你。甚至亲亲她,你可能会想到甚至听到当时争吵打骂的声音,看到孩子抽泣的泪眼,你勇敢走过去抱起那个脑海中的小孩,你的力量可以呵护她,谁也伤害不了她。如果一次你觉得不够,没有关系,每天,每周甚至每个月都可以专门找出一段属于自己的时间来和内心的小孩对话。一次次的给予她力量“抱抱你,你一定会越来越强大的,加油,我会再来看你。”



4
练习自我认同。


如果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受到了来自父母或亲戚的批评,或曾遭受暴力威胁,那么这很可能会沉积在我们心里,就我自己而言,那些指责一直停留在心里,直到这一年我开始面对它们,它们才逐渐消失。但是,它们永远不可能消失殆尽。


如果你意识到自卑,你需要别人的认同,表扬,关注,以及他们的“点赞”和转发,马上打住,用自我认同来代替。你已经很棒,你需要自己给自己打气而不是通过别人的认同来获得力量。 这并不是说你要孤立起来,我们都是社会人,你可以关爱别人,并且在自我认同的同时获得他们的关爱。全盘接受自己,爱自己,这才是你所需要的。



5
不要参加类似豆瓣的“父母皆祸害”的小组。


远离一些总是归因于“你今天的不幸都是由你的父母造成的”这类的组织,内心不够强大的朋友们聚在一起围观吐槽比惨哭得一塌糊涂,会更沉浸在过往无法自拔。这是自我暗示的结果,无法驾驭心理暗示,就会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


大肆宣扬原生家庭的影响,会加重很多真正受原生家庭影响的人的悲观思维。在不知道自己能否具备“疗愈”的能力前,最好不要随便把已经结痂的伤口当众掰开。我们选择面对过去,想改变现状,让自己的余生有质量,更有幸福感。


少重复过去的伤痛,多和一些乐观心态的人交朋友,多加入一些积极的妈妈群,或是一些“不发火”打卡小组,甚至是健身小分队。积极心理学表明,洋溢积极的精神、充满乐观的希望和散发着春天活力的心灵状态是提高生活品质的最有效方法。



6
建立信念。


通过这一系列的练习,开始建立一种自己会越来越好的信念。越来越坚信自己可以做一个好妈妈,能意识到并且不断改变自己本来就是不容易的事情,你已经行动起来,会越来越爱自己,越来越懂得如何爱你眼前的小宝宝,你不再会因为偶尔吼了宝宝一句就彻夜难眠,宝宝哭一下就紧张不安,你越来越确信自己可以胜任母职,而你和宝宝的母婴关系也变得更好。


利用以上这些方法,发现那些你与之纠缠的过去终将过去,宝宝正是给予你机会正视并学习如何与它们相处。明白是什么在羁绊着你,你可以为自己的将来努力和改变,一步步地,使我们更爱自己也更爱别人(包括我们的原生父母)。




人的一生很长,虽然前三年很重要,但亲子关系的建立不仅仅依赖于三岁前的互动。有句话说,最好的种树时间第一个是十年前,第二个就是现在。如果你想改变,就从此刻开始,什么时候都不晚。


 一个孩子的养育本来就是复杂的,面对这个浩瀚的世界我们也还有很未知,育儿路上很多问题并不是非此及彼,但永远保持积极乐观,开放的心态去思考和践行,再和孩子成长一次,不断增加我们的心理营养,收获丰盈和更幸福的自己。




照顾孩子的人,自己必须先心平气和,与这个世界和解,对孩子才会好,爱和温暖才会传递给祂。




作者介绍:

Cally,坐标广州,全职妈妈一枚,曾确诊产后抑郁,靠个人努力找回生活的勇气。目前关注婴幼儿心理发展,新妈妈个人成长等等,想做一名生活艺术家。公众号:Callyisme,愿意和你们一起分享阳光,分担风雨。


大J叨叨叨:


1、昨天的文章不出意料地引起了大家很多不同想法,戳->写字背诗歌 Vs 画画游戏唱歌,这两家幼儿园你选哪个。真的,“寓教于乐”这是个特别美好的概念,但很多时候我们却不得不向大环境屈服。纽约这边幼升小竞争非常激烈,所以当我做出这个选择时,我也准备好了和小D一起面对将来可能遇见的问题。但是,我始终相信,启蒙做好了,培养好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再学任何东西都是水到渠成的。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会继续多学习如何在家进行各方面的启蒙,也会继续和大家分享。


2、这个周末恢复线上讲座了,大家对于辅食喂养的呼声还是很高,很多妈妈都说之前错过了我的线上分享,想让我再讲一次。这次讲座没有名额限制了,有需的妈妈,记得看今天第二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会与原生家庭和解是我们的必修课
暴力家庭长大的我,如今成了施暴者?
妈妈别内疚!
家是根基,是滋养你的源头力量
为何抑郁症患者都恨父母,心理学:原生家庭是抑郁症的重要因素
这7本书告诉你如何和原生家庭和解,好好爱自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