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哪些软技能可以帮助孩子提高社交能力?

育儿共成长: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每个孩子也有属于他自己的社交圈子和交往方式。孩子的交往潜力很大,就看您有没有用对培养的方式。

当孩子们渐渐长大, 交往能力不断发展, 矛盾就如影子般尾随而来。此时, 作为家长, 要及时发现并很好地引导孩子面对和解决交往过程中的矛盾, 帮助他们在矛盾中成长起来, 在磕磕碰碰的攀爬中通往成熟.

(图片来源:陌陌)

孩子们的矛盾主要表现

随性而为

常有这样的事:一个孩子想要把椅子放进两个孩子的椅子中间,因为这本来就是她的座位,可是,那两个孩子就是不让开,弄得放不进椅子的孩子哭了。问其他两个孩子原因, 说:“我不喜欢他坐在我边上。”——瞧,一点也不迂回,不喜欢就是不喜欢,随性而为。

角色游戏时,两个孩子都想做娃娃家的妈妈,虽然知道这是不可以的,要插插牌的,慢了就只能等下一次,要忍耐,但是,对于控制能力、是非观念刚刚起步的孩子,诱人的玩具和角色确实难以抗拒,于是,随性而为,将别人的卡拔掉——矛盾又来了!

动手不动口

虽然,“动手不动口”地在键盘上敲击已经成为当下另一种流行的交流方式。但是,孩子们的“动手不动口”却是产生矛盾的导火索。常听到:老师,某某打我了,某某在欺负谁了,某某抢我的东西了 ……这样的告状。

这一时期的孩子的词语积累、组织成句子并完整表达自己的想法还欠火候,或者大部分的男生,思维前置,语言滞后。于是,想要某样东西,费口舌讲,太麻烦,索性先拿到手,或者边动手边动口表示需要这样东西,争抢之间,矛盾就产生了。

措手不及

自己好心给好朋友的玩具被弄坏了,措手不及,反目成仇;想摸一下好朋友,洗完手甩一下好朋友闹着玩儿,却被朋友误解,升级为 “老师,他打我……”——这样的矛盾,太委屈了!

(图片来源:陌陌)

重新认识孩子的社交能力

误区一:朋友越多越好

没有朋友固然不是良好的交往状态,但如果孩子有很多朋友,但友谊却不能持久,您也要反省孩子是不是在交往上出了问题。能够维系较长时间的友谊, 即使您的孩子只有一个朋友, 您也不必太担心。

误区二:孩子大声说话就是“会交际”

大声嚷嚷并不比用温和的口吻说话更有说服力。在孩子的交往中,能不能维系友谊才是问题的关键。

误区三孩子还小,礼貌不周不要紧

讲礼貌的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从小培养起来的。您的孩子越早拥有礼貌的态度,他就越容易被别人接受。

误区四:认识新朋友才是“交际”

认识新朋友固然可以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孩子大部分的时间是和家人在一起的,和家人的和谐相处也可以看出孩子的交往能力。

误区五:孩子应该和“聪明”的孩子交往

这些父母认为“聪明”就是学习好,他们希望孩子结交“聪明”的小朋友。他们在无意中也给孩子灌输了这样的思想,“聪明”就是学习好,不值得和那些在学习上比自己弱的人交往,也不值得对别人付出同情心。

父母应该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项和强项。即使孩子的小伙伴在某个方面不如您的孩子,但别人的长处仍是值得去学习的 。除了学习上“聪明”,对人有礼貌、能替别人着想等好的品质也应该学习。孩子也应该对处于弱势的人(如乞丐、流浪汉)表示应有的尊重,一个从小就懂得尊重,懂得对弱者付出爱心的孩子,更容易被别人接受。

误区六:父母代替孩子交往

一些父母在孩子交往问题上表现得比较好面子,有时会担心孩子不会交往不好,就索性代替孩子交往。

例如,有个妈妈虚荣心很重,每当她带着孩子见到熟人,孩子还没有说话,妈妈就先开了口:“我们家孩子胆子比较小, 内向, 羞怯。” 其实, 妈妈就是担心孩子说话笨嘴笨舌, 说得不得体而让她没面子。这样一来,孩子本来想要说的话也不敢讲出口了。

当父母代替孩子交往的时候,实际上是在保全自己所谓的“尊严” 和“面子”。这样做,父母虽然保全了“面子”,孩子却损失了可贵的交往机会。

(图片来源:陌陌)

哪些软技能可以帮助孩子

软技能包括很多,社交技能、自我控制力、合作能力等。即便最认真的爸妈也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所以,我们要抓住最重要的技能去培养。

研究人员发现,孩子在6岁到11岁这6年间学到的社交技能和自我控制能力,将能决定他们未来是否会出现不良行为。

自我控制能力,也称为自律

不用说你也能明白它的重要性,自律能力是一个贯穿一生的能力,却在6-11岁期间形成。一个不能完成自己家庭作业的小孩,还真不能指望他以后会勤勤恳恳做事业,因为他很难在无监督的情况下,自觉完成本职工作。

合作能力

这个能力常常是孩子们通过一起玩游戏形成的。不要小看孩子们的游戏,小孩子玩的游戏,也许就是在模仿成年人的商战。问问你身边那些人见人爱的人,他们小时候是不是也是备受欢迎的孩子?

判断自己行为后果的能力

很多罪犯在陈述罪行的时候都会说:“我不知道会变成这样。”也许,他们当时真的不知道,他们没有在恰当的时候,培养出判断自己行为会引起何种后果的能力。

同理心

什么是同理心,同理心就是体会别人感受的能力。当一个人具备同理心得时候,他不太可能伤害别人的身体或者感情,有同理心的孩子参与暴力活动可能性很小。

(图片来源:陌陌)

虽然对于孩子的“软技能”训练是学校和家庭共同的责任,但是现实却是,学校的焦点主要在培养孩子的“硬能力”——知识性的能力。既然学校已不可指望,爸爸妈妈们就更要努力,毕竟,孩子是你的孩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让孩子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影响孩子交往能力的六大误区
孩子有4个“特征”,多半是智商高的“信号”,家长别误解了
孩子社交能力差?主要是家长没做好4件事,希望你没中招
最失败的家教,就是最终把孩子养成了巨婴
父母在教育孩子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若干误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