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是孩子让你焦虑,而是大脑在欺骗你

孩子的一举一动,总是触动着你每一根神经。

给孩子读个绘本都东张西望,注意力太差了,这可怎么办;走到哪儿,那就一片乱,一点都不爱收拾,该如何是好。

其实这种焦虑只是个主观视角,你眼中的孩子和真实的孩子,很多时候并不是同一个人。你很有可能被自己大脑给欺骗了,孩子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有时会埋在你的「认知偏差」下。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常见的几个认知偏差。只有对焦出更准确的问题,才能给孩子真正需要的帮助。

1、孩子一定在撒谎吗?

有个家长曾抱怨孩子撒谎,问到怎么回事时,才说,老师布置作业十道题,孩子总是抄八道。肯定是不想做作业,孩子品格有问题了。

其实,家长还未深入调查,就先入为主给孩子找到原因。这种为问题找原因的过程,心理学称之为「归因」。

归因分两种:把问题总结为孩子个人因素,属于「内在归因」,比如孩子懒、能力不足、不够努力等等;相比较,把问题总结为孩子所处的环境因素,属于「外在归因」,比如老师没有安排给孩子足够的时间抄题目,或是同桌的小朋友在老师布置作业时打扰到孩子等等。

心理学家罗斯 Ross 研究了一个现象,叫做基本归因错误 (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

我们常常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为内在因素,而低估了外在因素的影响。

正如这个家长一样,孩子漏抄作业题是一种故意欺骗的行为,这正属于父母「内在归因」的体现,容易给孩子贴上「说谎」的标签。

2、退后一步看。

当然了,你也许会反驳,如果偶尔漏抄,也可以理解,可这样的行为被我逮到好几次了!这不是故意骗热人吗?

其实,在急着寻找证据下定论时,第二种认知偏差出现了,即确认偏误  (Confirmation Bias):

当人们在脑海里已经形成一个假设的时候,往往会搜集证据去证明自己的假设,或是选择性回忆对自己的假设有利的事件,并忽略其他对自己假设不利的信息。

孩子为了逃避作业故意骗人,其实只是一个假设。因为孩子漏抄作业可能有无数种原因。但父母一旦相信孩子是故意撒谎的,就会想起好多次孩子漏抄作业的例子。

而事实上,孩子每天都要抄作业,把作业抄完整的次数是多于漏抄次数的。如果父母后退一步,把视野放宽,就会发现孩子漏抄作业的行为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频繁。

这就跟拍照一样,如果我们把焦距拉近到孩子的问题行为上,那么就看不到全景了。一旦把焦距再拉远,才能清晰地看到孩子的真实面貌。

3、莫极端

有些父母发现孩子漏抄作业后,可能会训斥或者打孩子。但通常打骂并没有起到显著的效果,孩子还是出现了同样的行为,父母还是会更焦虑。

所以,这就是又一个认知偏差 — 把问题极端化。在父母眼里,不打骂就等于溺爱,不去纠正孩子的行为,坏行为以后肯定越演越烈。

事实上,不打骂不能和溺爱划等号,可以有其他的方法给孩子提供支持。哪怕最后发现孩子就是故意撒谎逃避作业,也不等于他以后一定会变成一个品格有问题的坏人。

很多时候我们会忘记,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他与他周遭的环境互动的过程。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孩子不断地在积累经验,不断地在改变。

回想你自己的成长过程,不也是如此吗?

4、你该担任什么角色?

现在,我们知道孩子的成长轨迹并非线性的。不过,在孩子身上看到问题时,你通常想到的是去纠正,也就是出了问题才想去解决问题。慢慢地,育儿似乎变成了一个纠错的过程。

心理学家 Elliot 和 Covington 把人的动机分为两种:「趋近动机」和「回避动机」:

趋近动机指行为是以追求一个正面结果为主导的。
回避动机指行为是为了逃避负面的结果为主导的。

上面例子中的家长的动机属于「回避动机」,她的行为是为了避免孩子继续出现漏抄作业。那为何不从培养孩子的学习乐趣和习惯下手呢?

日常生活中,你有和孩子一起阅读的习惯吗?孩子的提问,你有认真对待吗?孩子学习到新的知识时,你有为他感到开心吗?

孩子不听你读绘本,不收拾东西,这些问题都可以换一个更积极的角度去思考:有什么方法可以增进亲子交流?如何帮助孩子养成随手收拾的习惯?

也就是说,父母与其做「纠错者」的角色,不如做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陪伴者」,和孩子一起探索他们身上的潜力。「趋近动机」听上去比「回避动机」更有挑战性,因为它要求的是我们日积月累的高质量陪伴和引导。可是,等到问题出现后再去解决,真的就更容易吗?

所以,孩子再让你感到「焦虑」时,不妨先冷静一下,是不是自己被大脑给欺骗了。通过退后一步你会发现一个「胡乱发脾气」的孩子是累了需要妈妈抱抱,一个「莫名其妙出手打人」的孩子也许只是不想别人抢他玩具但不会表达,一个「故意漏抄作业」的孩子也许只是因为写字太慢,来不及抄,或是题目经常不会做,内心积累了挫败感,想逃避问题。

另外,你还可以写观察笔记,记录孩子的成长。这样慢慢地,孩子在你眼里会变得更立体,你会感觉更了解他们。当你不仅仅纠结于孩子的问题行为,而是能从一个更完整的视觉去看待,你会成为一个优秀的「陪伴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梁冬对话田宏杰: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父母应该如何成为他们学习的助力器?
直到看见孩子磨蹭背后的隐藏剧情,我才意识到自己有多残忍、孩子有多痛苦(附应对策略)
【内力觉醒】帮助孩子提升自我动力的6个方法, 专治拖拉, 不自觉
父母课堂内容回顾(三)|帮孩子打败“小磨蹭”
中山心理咨询机构 孩子叛逆厌学很烦恼?家长们看过来,这里有方法!厌学心理辅导
陪娃写作业成亲子关系的第一杀手?你可能忽略了这些“根基问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