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性教育的起点是边界教育

26岁的林奕含带着难以承载的伤痛离开了,留下的是警示世人的呼喊。人们叹息于她花样的年华、悲惨的遭遇和痛心的文字,也反思着如何能减少这样的悲剧。

我并不想称林奕含为美女作家,她不是因为漂亮遭受性侵害,也不是因为有才华出书。她只是一个普通又无助的女孩。如果说,施暴者对林奕含的伤害是难以预料的话,家庭中缺失的性教育和父母不健康的性观念、性态度就是林奕含心头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

外面的世界不只有精彩,也不总是温柔,有时还会带有敌意,家庭应该成为孩子的安全港湾。当今的社会,男孩、女孩都有很可能面对性骚扰甚至性侵犯,难道我们还停留在“需要性的人,才需要性教育”(《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的标准上吗?我们的孩子还没有到需要性的年纪,可社会上有那么多需要性的人,我们怎样才能帮助我们的孩子远离这些潜在的危险呢?

性教育是必要的,也是需要早早进行的。早到我们的孩子第一次对自己的身体感兴趣或者对自己是怎么来的有疑问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需要和节奏,少量多次地告诉他们有关性的知识。但是我想说的是,性教育绝不等同于性知识的传授,更在于父母们的身教——他们自己的性观念和性态度。而性教育的起点,我认为是边界教育。

边界,是一个心理概念。就像国家与国家之间有国界一样,人与人之间也有边界。每个国家有独立的主权,别的国家不能随意出入我的国境,别的国家也不能干预我的内政。同样,别的人不能随意入侵我的边界,不能替我做决定,不能随意触碰我的身体和我其他的隐私。

当我建立了属于我的成熟的边界之后,我可以选择与谁交往,也可以选择拒绝谁;我可以选择分享我的故事,也可以选择闭口不言;我可以选择去做某件事,也可以选择拒绝做某件事……

实际上,建立成熟的自我边界,就是一个人的独立宣言,就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

一个人终于明白了:自己的生命是独特的,不与任何其他生命相同,也不以其他任何生命为存在的前提条件;自己必须也只能为自己的生命负责;自己的生命最终只能是由自己主宰的,最高指挥权(生命权)只属于自己(即,自己做选择,自己承担后果)。

犯罪心理学表明,受到性骚扰、性侵犯的女性不一定是人们认为的长得漂亮的或者穿着暴露的。她们通常是在施暴者眼中好欺负的。“好欺负”就是一个没有边界的状态。

林奕含不止一次受到性骚扰。她在图书馆温习时,有个男生面对着他手淫,最后用自己的生殖器去触碰她。整个过程,林奕含都没有反抗。为什么那个男生如此大胆,步步紧逼?是什么让这个可怜的女孩无力到丧失了呼喊、求助甚至逃离的力量?是边界的丧失。一个没有边界的人会发出一个信号:我是可以被侵入的,我无法保护自己。

在她被她的补习老师侵犯后,没有人看到她的痛,更没有人帮她疗伤。她只能对自己说:“你爱的人,怎么对你都可以。我要爱他,否则我活不下去。”好令人心痛的一句话。而心痛的背后是更残忍的事实——在她的成长过程中,她的边界早已被她爱的人突破。

“你爱的人,怎么对你都可以。”这是一种融合未分化的状态,说明你爱的那个人并没有把你当作一个独立的存在。边界是建立在至少两个独体个体之间的。父母有边界,就会把孩子看做一个独体个体,就能容纳他与父母不一样的情绪、感受、想法和行为。当父母们做任何事都冠以“是为你好”的名义时,孩子的边界已经受到了侵犯。

如何教孩子树立边界,在面对威胁时,敢于发出警告、求助,维护边界?

首先我们要了解边界从何而来。人的成长有融合与分离两个阶段。初生婴儿还不能感知外在的世界,就如同胎儿在母体中与妈妈的融合状态。随着孩子一天天地长大,他开始意识到照顾自己的人和供给奶水的乳房是同一个对象,这个对象叫妈妈。这个时候,孩子已经在心理上完成了第一次分离——我之外,还有妈妈。

当孩子蹒跚学步时,他已经开启了快速分离模式。他能越来越多的感受到自己的力量,感受对自己身体的控制,这是在空间上与妈妈分离。这个独立性与自我意识逐渐发展、不断增强的阶段一直持续到成年。

在从共生到分离的过程中,妈妈与孩子都会感到难过,都需要去适应。如果一个妈妈本身有边界问题,往往难以承受分离的痛。而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在现实中,不得不面对与孩子分离的妈妈,会在潜意识里,在与孩子的心理空间上寻求补偿。

潜意识分析:妈妈的内心最深处渴望孩子能够永远长不大,永远陪在自己身边。但现实中,孩子的身体一天一天长大着,这将引起妈妈的恐慌和焦虑不安。于是,妈妈就会寻求心理层面的补偿:不让自己的孩子在心理上成熟。比如:过度保护孩子、包办替代孩子做事、控制孩子、不允许孩子拥有自己的感受等等……

为什么允许孩子拥有自己的感受如此重要?

有一天,我姑姑喂我只有8个月大的外甥女吃粥。外甥女吃得特别好,一口接一口的,快把整碗粥都吃光了。就只剩下一点点粥了,大约两三口的样子。姑姑非要坚持把粥全喂下去,她认为浪费是可耻的。只见小娃娃紧闭嘴巴,不断扭过头去躲避递上来的勺子。我立刻上前制止了……

当外甥女吃了那么许多粥之后,她的身体(肠胃器官)发出一个讯号——“我饱了”,这个讯号传递到大脑之后,她就有一个感觉——“饱胀感”。姑姑非要硬塞给她最后几口粥,就好像是在传达给她这样一个讯号:“你的饱胀感是错误的,你还没有饱,你还可以吃东西。”甚至,“你不可以相信自己的感觉,你的感觉是错误的,你不可以基于自己的感觉来决定下一步如何行动!”

林奕含说自己在一开始遭受侵犯时,身体是不舒服的。

可是林奕含反抗了吗?林奕含起身离开了吗?不,她并没做出与自己的感觉相一致、相适宜的行为。

或许,她从小也像我的外甥女一样,被“教会”了:你不可以基于自己的感觉来决定下一步如何行动。

允许、尊重孩子自己的感受,是帮助孩子建立边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边界不清的孩子,其实是停滞在了共生的阶段,那个不愿分离的妈妈,也是从前那个停滞在共生阶段的孩子。妈妈和孩子,同样地无力。

其次,我们需要知道父母与孩子的边界表现在哪些地方。其实没有统一标准,如果一定要有一个标准,那就问问你的孩子:你希望我怎样对待你?我相信,生命有照顾自己的本能。比如,孩子的味觉和嗅觉非常敏感,更愿意选择新鲜的食物,拒绝吃看起来不好看或闻起来不舒服的食物,不喜欢亲近陌生人,能敏锐地觉察某些成年人的敌意,不愿意亲近他们。这就是上天给予一个生命的自我保护本能。在我们教育孩子爱惜粮食、讲礼貌的同时,也要记得尊重孩子的感受,保护他们的这种本能。

成年人往往过于依赖语言。语言是比较高级又常常显得乏力的交流工具。非语言信息,能激起更细腻、更丰富的情绪体验,它们同样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越小的孩子,这种能力越强,语言能力却越弱。去感受他们的感受,帮助他们识别这些情绪,不要强迫孩子说清楚,你可以帮助他们给情绪命名,至于一些说不清的感受,也要尊重它们,尽量不要评判。当孩子内心的感受被接纳时,他才能感到自己是真实的存在,他也才有可能会学会依赖自己的力量觉察和远离潜在的危险。

生活中,父母们也要给孩子们示范自己的边界。心情不好的时候,告诉孩子,我需要一点时间处理自己的情绪,请不要打扰我,一会儿我会来找你。身体疲惫的时候,告诉孩子,我需要休息一会儿,请你自己玩一下,十分钟后,我再陪你。有小客人来家里玩,告诉孩子,不要在爸爸妈妈的卧室里做游戏。孩子到朋友家做客,告诉孩子,不可以打开别人家里的柜门和抽屉,不要擅自进入别人的卧室。告诉孩子,你的事,你自己决定,我们支持你。

边界还表现在不把孩子卷入到家庭内成年人之间的矛盾中,不要让孩子成为“法官”或“间谍”;允许你的孩子有自由的时间和空间,比如允许他关上自己房间的门;未经允许,不要随意翻阅孩子的日记本,;不要随意处理孩子儿时的玩具或者用具;不要强迫他们分享私人物品;不要过于细致地安排孩子的生活和学习……

当我们过多地帮助孩子做判断,告诉他应该如何思想、如何行动时,我们就一步步外包了孩子的自我功能,孩子就会逐渐丧失了对外界的感知与判断、以及行为能力。真正的危险在这里。当孩子没有从我们这里获得过尊重,没有学习在最亲爱的人面前树立边界,他又如何敢在外人面前保护自己?

边界是个沉重的话题,因为我们的传统文化就是一种不重视边界的文化,中国的家庭长久以来是一种共生的模式,四世同堂的大家长制固然有利于古代农业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但并不代表着它是最好的。在当今的中国,我们的确要反思文化中共生模式的弊端。今天随意侵入孩子边界的父母,也是曾经那个被野蛮侵入边界的孩子。每个家庭中所有的关系模式,都有代际传承的特点。你见或不见,它都在那里。选择不见,能摆脱暂时的苦恼,却终究是一个家庭的隐痛;选择看见,会使人更痛苦,但也有了改变的可能。

如果你觉得我夸张了,那是因为我想要引起重视;如果你觉得不夸张,你已经具备了直面的勇气。

保护我们的孩子,性教育要从尊重孩子的边界开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那个不被允许吃零食的孩子,后来怎样了?父母需要科学看待零食
看到TA那个样子就够了!
孩子何时开始性教育?不同年龄阶段教些什么?
爱的边界(散文)
5岁女儿遭男孩袭胸:性教育要趁早
陈佩斯外甥女生活奢华让人羡慕,能嫁入豪门,是因为起点就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