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不知感恩的心理分析

父母一边吐槽孩子不知感恩,一边乐此不疲鞍前马后,到底谁有问题?先别讲什么爱与不爱,先来看看家里家外有何区别?禾沐和你逐个分析。

01

内外有别?

这个家长说出了很多家长的心声,觉得自己为了孩子付出了一切、牺牲了很多,可是孩子还觉得不满足,甚至根本就不领情,就是所谓的不感恩。有的时候最基本的认可都谈不上,更不用说感恩这件事儿了。

在问题的描述中有一个明显的对比,那就是孩子在外面表现一切正常,可是回到家里边就对爸爸妈妈态度不好,不愿意沟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差呢?我们可以思考一下,外人和家人对于孩子来讲,最大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呢?

仔细分析一下,可能有以下三点:

第一,外面所有的人做事情都是有成本,不会平白无故的为你付出;

第二,外面的人不管做任何事情都会跟他讲对应的原则;

第三,如果你在外边不遵守某些固定的规则的话,就会接受一定的惩罚。

但是孩子在家庭中,这些事情就都不存在了。父母为他做的事情都是天经地义的,应该的。他可以去享受这一切,也是天经地义的、坦然的,没有必要为此付出任何东西。关键是父母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一方面在吐槽孩子不够感恩、不够理解,另外一方面在乐此不疲的重复这样的事情。

当我们对一个事情是坦然与自然的时候,就没有必要为此感激什么了。

这里就涉及到我们接人待物的一个基本规则,也是我们做人做事跟人交互必然遵循的一个基本规则。你做初一我做十五;你尊重我,我就尊重你;你不尊重我,我就不尊重你。镜像效应,这是人与人之间最原始的规则,也是最基本的规则。遗憾的是,在很多的家庭养育模式中,这个基本规则并不存在。只要孩子把学习搞定,其他的事情他都不需要关心、不需要考虑,父母会全部帮他搞定。

按照这个逻辑来思考的话,孩子可以通过学习成绩来回报你做的一切。既然我已经通过学习成绩来回报了你的付出,那咱们就扯平了,不存在我有必要对你的付出进行认可和感恩这码事儿。这就有点儿像我们去买东西,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钱货两清,谁也不欠谁互不相欠。也许这种模式听起来有点儿匪夷所思,但是在很多的家庭当中,在很多的孩子思维认知模式当中,却真实客观存在。

当然,至于这个学习成绩能否达到你预期的要求,是否能够让你满意,就是另外一码事儿了。很可能从孩子的角度来看,这个成绩OK不OK,那是他个人的主观感受问题,他觉得可以就可以了。

在外面,如果他不遵守某些规则的时候,必然会接受对应的惩罚。比如说老师让他按时上课完成作业,如果他没有做到这一点,可能罚站或是留校,不管怎么样都会接受一些惩罚和后果。到了社会上,如果他为所欲为,自然也会有法律和公序良德来制约。

规则不一致,可能这就是内、外对于孩子来讲最本质区别了吧!

02

父母的角色

就像我一直强调的那样,“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这个规矩又是如何建立的呢?

这就需要我们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逐渐协助孩子建立起对应的规则。孩子赤条条来到这个世界,就像一张白纸。最初没有任何想法,也不存在善恶之分,这些内容都是我们后天给他灌输的。当他被灌输成——“你只需要学习,其他的都不需要去关注”的时候,孩子原本可能存在的一点感恩之心,也会被这种养育模式逐渐的磨灭。

正所谓“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家庭是孩子最基础世界模型的塑造者。

同时,如果我们跟孩子的交互只维系在学习成绩上面,就会给孩子一种感觉,你就是个保姆,你就是一个定时闹钟,你就是一个不断提醒我写作业学习的角色。如果父母一旦沦为这样的角色定位,对于孩子而言,最大的价值又是什么呢?

在我实际咨询工作中接触过很多的孩子,有时他们会跟我吐槽,之所以不愿意跟父母进行过多的交流,很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双方不在一个平台上面。因为只要提到学习之外的事情,父母基本上都会给出否定,或者根本就无所谓不在意的回应。这就会给孩子一种感觉,他所关注的事情、开心的事情,都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会觉得和父母缺乏沟通最基础的前提——共同语言。同时还会给孩子一种感觉,他除了学习以外不存在任何价值,它就是一个学习机器而已。

与父母沟通缺乏“有营养”的感觉,很难从中获取更多的收益,也是很多孩子不愿意和父母进行深入交流的一个原因。孩子为什么愿意和同龄人交流?愿意在网络上和陌生人交流?很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彼此没有压力,沟通过程是在一个同等的水平线上进行的。这种模式会给孩子一种被认可、包容、接纳的感觉,这种感觉有利于大家后面形成良性的互动循环。

就像我们在生活当中,如果你和一个人聊天,对方只是说他想说的内容,对你所提出的任何内容都是否定与忽视,那你会有多大的概率愿意继续和对方聊天儿呢?如果我们不会继续的话,孩子自然也不会做这样的事情。他们只是年龄小而已,并不代表他不具备一个独立人的基础心理感受。

当然有一些家长朋友可能会说,我平时工作非常忙,没有时间过多的关注孩子;或者说是因为个人文化水平、知识层级的原因,我真的没有办法给孩子更多的引导。其实我所说的引导并不一定是文化知识层级的,还包括我们的为人处事,我们对社会的认知态度等内容。这些沟通内容,都可以成为孩子成长过程当中的收益。

所谓的言传身教,其实就是这个意思。

甚至说,如果我们能够静下心来听孩子在说什么,并给出对应的积极回应,让孩子有一种被关注、被了解的感觉,对孩子来讲,这种沟通都有存在的价值。毕竟对于孩子来讲,父母这个角色在他所有的社会交往人群当中,还是一个非常独特的角色。不管怎么样,这个角色是其他人无法替代的。而这个角色所能给予孩子的感受,也是其他人无法替代的。

在我的咨询工作当中,常常会遇到很多人因为原生家庭的缺失,而导致他在整个人生发展轨迹中,不断的给自己制造各种各样的难题,徒增人生磨难。

03

可怜天下父母心

这位家长在问题的最后询问,我还到底要不要继续给孩子送饭。

就像我前面分析的那样,我们的付出是有成本的,但这种成本却被我们的日常行为和语言抹杀了。这个抹杀的过程不是被动的,是我们主动操作的。所以让孩子学会感恩之前,是父母需要懂得自己的价值,并学会正确表达。每一个父母都希望给孩子最完美的生活,这原本无可厚非。可是我们的这种诉求一旦在生活当中变得无条件、无原则的时候,那就变成了一种灾难。这种灾难,不是简单的在抹杀我们所付出一切的价值,而且在毁灭孩子将来的成长空间。

既然希望孩子好,我们就需要建立出一个好的原则出来,怎么才算好呢?无条件的付出无条件的接受,肯定不算好。因为在现实生活当中,不存在这样的原则。按照佛家的说法,叫做因果循环,按照物理学的角度叫做能量守恒。没有哪一种能量会凭空出现,同样也不会有哪一种能量凭空消失,他都遵循着一个最基本的循环原则。如果孩子不明白这样的一个基础原则,只是沉浸在父母的庇护当中,最后的结果就是在不久的将来,他没有办法很好的融入社会。

所以当我们对孩子进行任何操作的时候,我们都需要思考这三个问题。

首先,我这样做的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

其次,我所进行的操作又是否能够达到我预期的目标?

最后,如果不能达到的话,我又应该做哪些调整?

我们需要动态灵活的去应用各种问题解决方案,而不是简单固执的坚持某一个莫名其妙的理论。所有的理论都是为了应用而存在的,如果在现实应用当中无法获取正面积极的收益,那这个理论也就没有太多存在下去的必要性了,更没有必要固执的去坚持它。

毕竟我们的亲子教育是真实的人生,而不是虚无缥缈的信仰。

如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可以在交流群里面留言讨论。需要进一步有针对性详尽指导,也可以预约一对一辅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亲子】孩子进入青春期 父母最好当“教练”
没有原则的父母,难养出有规则的孩子
教育孩子不想走弯路, 三不惯原则要谨记
没有原则的父母,教不出有规矩的孩子,如何给孩子立规矩?
董卿一语惊人:不要指望孩子自觉!学会这6点,教好孩子自律!
为什么弑母案频发?因为六岁前,家长没做这件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