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越小,越是培养“自我效能感”的好时机

    6岁男孩的爸爸、HR总监

    作者是一个6岁捣蛋鬼Frank小朋友的老爸。思思在Frank爸爸的朋友圈里经常会看到他们父子一起去户外爬山、长跑,那些堆满笑容和汗水的照片深深打动了像我们这样的看客。亲子教育能给Frank的爸爸,或者说其他的父母带来多么奇妙的体验?我们一起来听这位HR爸爸分享他的经历和故事~

    我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面试过诸多应聘的候选人。与他们的沟通中,我不断思考,究竟具备什么素质,这一代的孩子们,才会在未来被企业、被社会所认可呢?父母怎样培养,才能帮孩子们具备这些素质呢?

    为此,我阅读了大量的国内外儿童心理学、教育类的文章和书籍。我发现,儿童成长不只是信息积累,孩子的内在自我极大影响着学习效果,又反过来因学习而改变。关注孩子自我发展的“动力”,远比教会各种“动作”要有效得多。好的理念和方式,会帮助孩子更适应他们的生存环境。

    我们始终相信,困难重重“魔”高一尺,正确认知会帮助我们“道”高一丈。

    勇气,是儿子给我的最深感动

    儿子Frank四岁生日的时候,我们带他去三亚看海。第一次见到大海,他非常兴奋,但就是不敢下水,只肯在沙滩玩沙子。我和太太抱着他走进浪花中,他无论如何也不愿意伸脚接触海水。

    为了引起Frank的兴趣,我走到膝盖深的海水中捞贝壳,想给他一些惊喜。没想到,感人的一幕发生了,Frank看到我站在海水中,弯着腰一动不动,以为我遇到了危险,不顾一切地趟着海水跑过来“救我”,嘴里还喊着:

    “爸爸,你怎么啦?爸爸,你怎么啦?”

    ......

    后来,我们在海里开心得玩了很久。

    这段意外的经历让我至今印象深刻。不止是感动,更是因为孩子的内在成长规律触动了我,让我开始研究孩子成长的动力是什么?怎样才是更有效的教育?

    去做吧,因为我知道你能行

    在我家的育儿实践中,太太是方案的设计者、观察者,我是把规划在落地中持续调整的那个人。

    和所有父母一样,我们也要面对时间不足、水平有限、钱包不够的局面,也需要解决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如何高效育儿,给孩子充分的成长空间。为人父母会碰到的教育难题,我们一样也不少。

    还记得Frank满五岁的时候,探索欲特别强,属于什么地方都要去,什么东西都要拿,什么问题都要问的“三要”状态。


    每个周末,我都会腾出时间和儿子一起在草地上捉虫、在海洋球里蹦跳、在棋盘上厮杀。

    表面上,孩子的种种要求耗费了家长的精力,实际上,是他走出家门、离开怀抱的探索过程,是建立孩子自我效能感的好时机。(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班杜拉对自我效能感的定义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

    但是,有一项运动却一直没有突破,那就是——游泳。

    和学习做朋友,战胜它不如喜欢它

    玩水是最有趣的游戏,这是孩子的天性,对每个孩子都一样。但是,游泳却大不同。深不见底、不能呼吸、视线受阻、没有玩具,这些都给孩子带来了恐惧和不适。

    第一次带Frank进入游泳池时,他只会做一个动作——抱紧我的脖子不松手。我知道,这是可以理解的,对于水深超过自己身高的环境,恐惧是自我保护的心理机制在起作用,这很正常。

    我把这种理解,也体现在言语上:

    “我知道你对在这里游泳有一些害怕,这是对的。如果你没经过指导直接跳下去,那就太危险了。咱们别着急,先看看游泳是怎么回事。”

    “你看,那边有个叔叔可以游那么快;你看,还有个小朋友,他可以像小青蛙一样前进;你看,那个哥哥还会转身哦。”

    我带着儿子在泳池边“巡视”,目的是让他明白,下水不可怕,会游就安全。


    身边的很多朋友都会给孩子报名游泳培训班,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学习。我们没有选择送Frank去游泳培训机构,一方面是因为时间冲突,另一方面,我们认为对于运动、语言这些本能类项目的学习,适当激发孩子的本能就可以产生很好的效果。与我所从事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一样,培训的达成只要做好设定目标、控制进度、及时反馈、灵活调整,就可以接近预期的效果。

    既然不报班,就只有靠自己了。虽然我的游泳还可以,甚至拿过公司比赛的名次,但是因为没有体育专业背景,我不能像游泳教练一样用动作教学的模式教儿子。

    然而,多年的亲子陪伴告诉我,孩子学习一样东西最大的动力,是探索式的游戏模式,是闯关成功后获得的喜悦;最大的障碍,是对危险的恐惧。

    既然要解决学习动力和战胜恐惧两个难点,心理干预就一定是最好的选择。

    所有游泳好的人,都是能和水做朋友的人

    我下定决心,要用儿童心理学的理念,“陪”儿子探索游泳,而不是“教”儿子学会游泳。

    这中间的巨大区别,在于我不是面对儿子开展教学,而是陪儿子一起面对游泳,这个未来的好朋友。

    这个思维的转变,让我和儿子站在了一起,成为同盟军,也把游泳定义成一个朋友的形象。孩子获得了老爸这个同学,又获得了“游泳”这个朋友这件事开始变得有意思了。

    带着Frank“巡视”完游泳池,我说出了对儿子学游泳最重要的一句话:所有游泳好的人,都是能和水玩到一起去。

    我的目的是让儿子先与水建立朋友关系,相信水可以让他感受快乐就像现在泳池里的人们一样。而不是把水当做敌人去“克服”或者“对抗”。

    看着Frank闪亮的目光,我知道,这个开头棒极了。

    突破,你的能力不止如此

    心理学家罗杰斯对“自我”的定义,是一个人在过往时空里一切体验的总和。体验,就是孩子建立自我的乐高积木,帮助他们去填充自己,也建立关系。

    在Frank接受“和水玩到一起去”的价值观以后,我尝试做了三件事,进一步巩固了他的安全感:

    1, 在水中抱着儿子一起把脸伸进水里,用泳镜看水下世界。这样就和水有了浅浅的接触,也体验了憋气的感觉。

    2,我不参与,让儿子拉着我的手,自己去看水下世界,告诉我都有什么。

    3,脱离我的帮助,自己手趴着泳池边看水下,进入独自探索。

    这三件事,可不容易,在孩子的角度,可是一件比一件危险。Frank每做一件,都惊讶得发现,原来自己可以的,对进一步探索游泳这件事的兴趣也越来越浓。真正带来安全感的,不是万无一失的保障,而是小范围尝试后体验到的掌控感。

    有了这样的探索,以后的每次游泳,我又设计了各种水中游戏,一个比一个难,也一个比一个有意思。我们尝试了水中做鬼脸、蹬泳池小鱼雷、漂浮小青蛙等等很多游戏。逐步学会了漂浮、划水、蹬水、抬头、换气等等各种动作。

    为了鼓励他持续突破,我还给每次的游泳时光加入了三个规定动作:

    一个“有点危险的刺激”、一个“好难好难的突破”、一个“最最搞笑的出丑”。

    整个学习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主动设计一个个无害的“小危险”,给Frank尝试。这些尝试的背后都是对新动作的融入。Frank发现“我好厉害”的感觉不断提升,信心暴增,进步飞速。

    孩子对于自我能力的评估,大多时候是模糊的,家长及时给出的反馈,尤其是正面反馈,会为孩子建立坚实的堡垒,极大增强他向下一个目标冲锋的信心。

    不止游泳,在很多方面,我们都尝试发挥权威期待的力量,给Frank信心。

    “你还从来没有做过这样的数学题目呢,我觉得你肯定能行,你想试试吗?”

    “哇,你太厉害了,对你这么大的小孩子来说,这么快记住这么多单词,根本不可能啊。”

    “这次咱们试试,我去忙工作,你自己把这几行字练完,你一定能写得很好,加油。”

    后来的几个月里,我们经历了各种开心、刺激、兴奋、惊喜。Frank能够独自游完一个泳池长度,能够在40秒时间里潜水和我玩闹,能够想出各种好玩的水中游戏。

    最重要的,是他实现了我们的目标:能和水玩到一起去。

    如何建立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一个人知道自己通过努力能够把事情做好。

    家庭教育,父母要在孩子把事情做好时认可他、肯定他;在孩子遭遇挫折时,支持他。让孩子感受到,无论成功失败,都是暂时的,都有自己可以信赖的父母,稳稳地在身边,他很安全。由此,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

    然后,孩子会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需要与外界建立关系。他们还会发现父母是另一个主体,也有情绪起落,也有能力高低,有的时候要靠自己。

    建立自我效能感,我们把精力落实在三件事:

    1. 关注孩子的语言发展

    用信息的输入输出,帮孩子在沟通中建立简单的逻辑思维。鼓励孩子讲出自己的感受,表达情绪,也听懂别人的情绪,为今后与他人建立情感打下基础。Frank参加了英文戏剧表演的课程,课堂上他在表演中学习表达情绪,与人互动,也释放天性。

    2. 重视孩子的个体需求

    没有孩子无理的需求,只有家长错误的理解。看动画片也好,没玩够不想回家也好,要吃巧克力也好,都是孩子毫无保留的真心话。家长要放下一般的规则,看懂看透孩子表达背后的想法。很多次,在我表示出对Frank需求的理解后,他竟然表现出很高的配合度。

    3. 持续的体能锻炼

    我会每天早晨带Frank跑步,周末带他踢球、登山。还经常报名一起参加各种儿童越野跑、儿童斯巴达障碍赛、泥泞跑等竞技类比赛。Frank在竞技比拼中发现自己,树立信心和勇气。

    Frank爸爸手记:

    其实教育就像种树,我们可以浇水、施肥、除虫,但永远不需要、也不能去管理一枝一叶怎样生长。

    我们有义务创造环境,赋予孩子探索的权利,孩子会在安全和爱当中,探索世界,也探索自我的内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儿子游泳记之三:终会憋气
胆小、不敢尝试的孩子,父母可能做错了这件事
殷志斌:惊魂一刻
泪目!无悔照顾2个自闭儿!TVB前男星历尽坎坷,最大心愿是儿子独立生活
怎样让孩子过好双休日
父爱“倒计时”:孩子,我只陪你到16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