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儿童教育心理学,如何关注并引导儿童的发展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儿童的教育问题与成人一样,都可以归结为自我认知和自我引导这两个问题。但不同的是,成人有一定的自我引导能力,而儿童还不够成熟,因此成人对儿童的引导至关重要。如果条件允许,我们可以任由儿童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自行发展,经过两万年的时间,他们最终可能会达到一个成年人的文明标准。但如此良好的环境和如此长的时间当然是不现实的,因此成人必须关注并引导儿童的发展。

这里最大的问题在于人们不懂如何正确引导儿童。对于成人而言,要了解自己的爱憎悲喜已经够难的了。要了解儿童并用正确的知识引导他们,更是难上加难。

人类的发展存在一个基本现象,那就是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充满活力的、有目的的追求。自婴儿时期起,儿童便开始朝着一个无意识形成但又无时不在的目标奋力成长,以使自己变得伟大、完美和卓越。

个体心理学提出另一个重要的理论假设:自卑感。所有的儿童都有着与生俱来的自卑感,它会激发儿童的想象,刺激他们通过改善现状来消除自卑感。个体处境的改善会减少自卑感,心理学认为这是一种补偿机制。

可以将儿童划分为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的儿童都发展出明显的补偿性人格。第一种儿童天生体质较弱或者存在先天缺陷;第二种儿童受到的教育非常严厉,他们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第三种儿童集宠爱于一身,受到过度溺爱。

以上三种类型的儿童都会产生缺失感和自卑感,作为一种补偿,这种处境的儿童会产生追求卓越的进取心(Ambition)。自卑感和追求卓越是同一基本事实的两个方面,两者密不可分。就儿童而言,我们发现强烈的自卑感唤起了他们过度的进取心,就如同为灵魂注入了毒药,儿童会一直感觉不到满足。

个体如何看待以下三个关于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基本问题,要比其他内容更能体现真实的自我。

第一个基本问题关于社会关系,这个任务是结交朋友和学会与人相处。个体如何面对这个问题?他的答案会是什么?

第二个基本问题关于个体想如何度过他的一生,也就是他想在社会劳动分工中担任什么角色?成功不由我们的个人意志所决定,它取决于客观现实。

第三个基本问题关于如何处理两性关系。无法正确处理好爱情和婚姻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个体的人格缺陷。我们能够从个体回答这三个问题的方式中发现他的生活风格及个人特定目标。任何背离社会准则的事情都站在“正确”的对立面,与客观规律和客观现实相冲突,并带来很多不良后果。

人格具有统一性和整体性

解读儿童行为的前提是了解他的整体人格。行为和表达协调发展并逐渐形成单一模式,这就是人格统一性的发展。某种意义上来说,惩罚理论确实考虑了儿童人格的整体印象,但是惩罚对儿童来说仍是弊大于利。

有时我们会问孩子:“为什么这么懒惰?”虽然了解原因对我们来说很重要,但我们不要期待孩子真的知道原因。同样道理,当我们问孩子为什么撒谎时,也不要期待他告诉我们原因,他很难说出个所以然来。当儿童出现不良行为或者出现某些令人不愉快的迹象时,我们一定要考虑首次出现问题的时间点,以及诱发问题的原因。

决定行动方向的是观点而不是客观事实。这一点很重要,因为看待事物的观点是行为和人格形成的基础。事实与行为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事件如何产生影响与个体的人格有关,结构化、良好整合的人格决定了事件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当儿童对新情境没有任何心理准备,也没有人对他进行指导,他只能孤军奋战,这时敌意才会出现。

儿童设定的目标决定了行为的方向,他的整个人格系统只由这一目标所指引,除此以外别无他物。但另一方面,学校希望每个孩子都有正常的生活模式。因而两者冲突不可避免,但是学校不了解个体的心理特点,没有体现出教育和管理的宽容,也没有相应的化解措施。

当我们了解事实的真相,我们必须承认采取惩罚措施毫无用处。每个人的个人目标、对生活的理解很难与既定的传统社会准则完全保持一致。

社会制度为了个体利益而存在,并非个体为了社会制度而存在。的确,社会意识使个体获得了心灵的救赎,但是社会意识并不意味着强迫个体接受千篇一律的社会模式。

儿童都有对卓越和成功的追求

如果不是有自卑感的存在,超越现状的欲望也不会产生。实际上,追求卓越和自卑感是同一心理现象的两个不同面,人类天性与追求卓越的发展密切相关,但不存在因果关系。堕落感、贬低感、不确定感和自卑感都会唤起个体想要超越现状的渴望,以获得补偿和达到圆满。

如果个体强烈渴望获得自我肯定,这会导致儿童产生嫉妒心理。这种类型的孩子倾向于希望自己的竞争对手遭遇厄运。为了超越他人而只专注于学习的方式不利于儿童成长。我们要适时地提醒他不要在书本上花费太多时间,要多参加户外活动,与朋友们一起玩耍,让自己的生活更丰富。

面对困难仍能保持内心的平衡要比立刻解决问题更重要。

自卑感和优越感要维持基本平衡

在当今的社会文化中,人们更关心表面的成功而不是全面的教育。可以轻易获得的成功只会昙花一现,因而培养一个野心勃勃的孩子毫无好处。更重要的品质是勇敢、坚持和自信,遭遇失败也不会气馁,反而把失败当成新问题加以处理。

学校教育是孩子从家庭生活过渡到社会生活的桥梁。恰当的学校教育可以纠正个体在家庭中形成的错误生活模式,也可以帮助孩子为适应社会生活做准备,确保个体能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就如同在交响乐团中担任一名合格的演奏者,与人合力奏出优美的乐章。

任何儿童都有对优越感的追求

学校如同一面镜子,个体的心理表现和行为偏差在学校得以现形,但问题的根源不能完全归结于学校。尽管学校的教育活动和教育使命有着积极意义,但从消极的角度来看,学校是检验家庭教育缺陷的场所。

自负与进取心有着相同的根源,它迫使儿童用不同方式凸显自己的与众不同,以此获得优越感。一旦儿童不能通过积极有用的活动找到自我,他会通过消极的行为来证实自己的能力。

在教育者的家庭里,儿童的重要观点要么被完全忽略,要么得不到理解,部分原因源自严厉的规定。身为教育者的家长制定了这些规定,他自认为很权威并迫使家庭成员遵守这些规定。他对孩子过于严厉,导致儿童无法发展独立性,实际上他经常剥夺儿童的独立性。

刻意教育的后果使孩子总想成为他人关注的焦点。他们把自己看成一件陈列的试验品,父母是他们的负责人,照顾他的饮食起居,解决他的各种困难。而儿童只管展现自己,不用负任何责任。

最卓越的教育:培养儿童的社会情感

那些伟大、崇高和有价值的壮举,不仅体现了个人价值,也体现了一定的社会价值。因而科学合理的教育任务是帮助儿童习得社会意识和集体意识。缺乏社会情感的儿童追求卓越的方向偏离了社会价值,容易成为问题儿童。个体要逻辑客观地看待自己的生活,才能认识到自己行为模式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我们有必要教会孩子了解人格的统一性,了解生活的整体连贯性。生活事件如同串在一根线上的珠子,彼此关联。生活并不是由一系列无关的事件堆砌而成。我们不能把事件从整体生活中抽取出来单独进行讨论,我们必须联系过去的事件对它进行解释。当儿童了解这一点后,他就会明白为什么自己会误入歧途了。

追求卓越的错误方向一:懒惰行为

个体心理学认为所有儿童都天生具有追求卓越的内部动机。

懒惰的儿童因懒惰所得到的好处可不少。他不用承受他人的期待,即使没什么成就,人们也觉得很正常。他不愿意努力,所以总是漫不经心,非常懒散。但他的懒惰反而吸引了很多关注,因为父母需要时刻对他进行监督。多少孩子千方百计想要获得别人关注,这样我们就明白为何有孩子通过懒惰赢得关注了。

“如果他不这么懒的话,有什么是他做不了的?”儿童误以为自己不懒惰就真的可以做任何事情,他为此沾沾自喜。这种说法对于缺乏自信的儿童来说是一剂安慰剂。这是一种变相的表扬,这句话对于儿童和成人来说都相当受用。“如果我不懒的话,有什么我干不了?”这种带有欺骗性的“如果”句式,平复了他们的失败感。

简而言之,懒惰为缺乏自信的儿童筑起一道屏障,也成了他们逃避问题的借口。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个体可能突然由懒惰变为积极。所以有些儿童在入学第一年非常消极,但是换了一个新环境后变得非常勤奋,这是因为外在环境改变了。

追求卓越的错误方向二:口吃行为

有着口吃等缺陷的孩子也希望借自身缺陷获得额外的关注。语言是儿童追求卓越及追求方向的体现,他必须用语言来取悦家人或者满足自己的日常需求。儿童长大后一般都不会口吃,只有一小部分儿童需要接受治疗。造成口吃的原因不是外界环境,而是口吃者感知环境的方式。

急躁和其他软弱个性一样,是追求他人肯定和追求卓越的表现。

虽然在生活中有意识的控制很重要,但试图对每种行为都进行有意识的控制则百害无一利。

我们应该善待口吃者,尽管他们将口吃作为一种手段,以此赢得时间或者让别人等待。我们应该鼓励口吃的儿童,温柔地对待他们。只有通过友善的启迪和鼓励,我们才能成功矫正他们的问题。

儿童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

难以忍受的自卑会形成自卑情结,这是一种不正常的自卑感,它使个体希望通过轻松的捷径对自卑进行补偿,只追求表面的满足感,过分夸大困难以及削弱对抗困难的勇气,阻碍了通往成功之路。如果儿童不相信凭借自己的能力可以获得成功,这些灰心丧气的儿童会借助其他手段获得所谓成功,而口吃只是诸多手段之一。

言语羞辱和奚落只会使儿童更加怯懦

家长或教育者最严重的错误就是对于误入歧途的儿童恶言相向,咒骂他们没有前途。这种愚蠢的断言会使状况越发糟糕,它只会使孩子更加怯懦。永远不要相信通过羞辱或者奚落能改善儿童的行为。

怯懦的人为了挽回面子,会通过一些行为显示自己的勇敢,但往往事与愿违。一个过于担心自己言行的儿童无暇考虑别人,甚至他会牺牲他人的利益来获得声望。因而怯懦会带来自私和好斗的态度,但这种态度不足以消除个体对他人评价的恐惧,只是削弱了个体的社会情感。个体超越别人的方式是贬低别人而不是成就自己,这就体现了个体的怯懦。

教育者的主要任务和神圣职责是确保孩子在学校中不会感到灰心,以及帮助入学前就已经灰心丧气的孩子重获自信。这是教育者的天职,因为只有教育出来的孩子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快乐,教育才有意义和效果。如果结合个体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对整个过程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个体所有的问题都源自自信的缺失,他们对自己评价过低。

自卑外露或过度追求卓越的表现形式

追求卓越的错误方向特征很明显——完全以自我为中心,这样的个体在社会上是个异类,他不为社会所接纳。身体比语言更诚实,儿童嘴上说喜欢并不一定反映他的内心,只有他们愿意用身体靠近的人才真正重要。

对儿童的发展来说,家庭氛围及父母性格最重要。在学校中独来独往的儿童通常来自很少与人交往的家庭。

因为儿童与成人的体型和力量对比悬殊,所有的儿童都会由此产生自卑感。如果大人经常命令儿童“大人说话,小孩别插嘴”,对儿童的意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儿童因自己的弱小而自卑的感觉很容易得到强化。

教育的天职:不要让儿童丧失勇气

一个充满信心的孩子有能力改善任何不足。能力不足或者看起来迟钝、笨拙和冷漠都不能充分证明儿童智力低下,一定要有大脑发育不良的生理指标才能证明儿童智力低下。

自卑和自我为中心等问题可能是由错误的养育方法或者缺乏关爱、严厉的教育方式造成的。

这些心怀怨恨的儿童具有破坏性。他们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所以他们对弱者进行压迫,以补偿自己的无力感。他们还会通过表面对人友好来获得优越感,但只有别人对他言听计从时,他才会继续保持友好。

当自卑感走向了自卑情结

儿童的认知存在差异,他们不具备足够的智慧,还不能正确判断自己的处境。决定儿童发展的既不是内在能力,也不是客观环境,而是他对客观现实的解释,以及他对自己与客观现实之间关系的解释,这一点很重要。

健康的身体不一定有健康的心灵。有身体缺陷的儿童如果能勇敢地面对生活,那么患病的身体也可能拥有健康的心灵。有运动障碍的儿童有时也伴随语言障碍。当然这两者没有实质性的关系,父母的养育方式和家庭环境却对这两方面有深远的影响。

另外受到过度溺爱的孩子说话也比较晚,因为父母没有给孩子自我表达的机会,他们在孩子开口前已经替孩子把话说了出来。这样的孩子学说话的时间特别长,以至于人们怀疑他有听力障碍。

儿童是否能熟练运用数字相当重要。能给人带来安全感的学科为数不多,数学就是其中之一。这是一种思维操作,它可以通过数字将周围的无序感消除。一般缺乏安全感的个体计算都不太好。

儿童学习游泳比较困难是自卑感的显著表现。如果儿童学习游泳比较顺利,这是一个很好的迹象,表明他也能顺利克服其他困难。

在儿童的发展中,祖父母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通常扮演溺爱的角色,原因是老人担心自己得不到别人的重视,他们想在孩子心里占有一席之地。他们有着强烈的自卑感,结果一部分老人变得唠叨挑剔、吹毛求疵,另外一部分老人变得心肠特别软、脾气特别好,为了得到儿童的欢心,他们从来不拒绝儿童的要求。

关注儿童问题行为背后的意义

如果儿童确实制造了太多麻烦,可以肯定的是,他的妈妈与他的依恋关系太过紧密,她没有成功建立起孩子的自信。症状一个接一个地出现,就如同儿童在寻觅一件又一件与成人战斗的武器,以此对家长进行控制。

一般来说,智力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环境。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儿童发展,身体发展良好的儿童通常心理发展也相对较好。

冷酷、残忍的背后都隐藏着个体的脆弱,真正强大的人不会变得残忍。如果儿童不断批评以及羞辱同学,这种刻意贬低他人的行为其实是缺乏自信的表现。他们很自大、挑剔、自以为是,以此掩盖自己的弱点。

帮助孩子为成年角色做好准备,在童年早期培养好孩子的性别意识,父母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家庭的物质条件会影响儿童的人生观,这是不容忽视的事实。与优越的家庭环境相比,贫穷容易激起儿童的匮乏感。

教育儿童最好的方法是让他在实践中学习,在情理中做事,使儿童的行为遵循逻辑事实,而不是他人的种种限制。如果儿童在画画或音乐等科目上取得成功,我们一定要在此基础上对他进行鼓励,提高他在其他科目上的兴趣。

如果儿童到了15岁还不知道自己将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可以认为他们彻底失去了勇气和信心,他们应该得到相应的帮助和治疗。

培养具有社会情感的儿童

儿童和成人都有一种与他人产生联系的倾向,他们乐意与别人一起合作完成任务,然后让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个人追求卓越隐含的人性假设是:个人可以离开群体行事。而社会情感隐含的假设是:个人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群体。正如达尔文所说,如果大自然忽略了某个物种,没有赋予它们单独行动的防御装备,例如爪子、尖牙、翅膀等,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他们就会形成群体一起生活以抵御外界伤害。

群体的形成不仅可以弥补个体能力的不足,还可以使他们发现保护自己、改善环境的新方法。

培养社会情感的最佳阶段应该是婴儿期以及其他儿童期,因为这一阶段的儿童最弱小、最无助,发展也比较缓慢。儿童在生理上不够强大,这促成了教育和社会情感的结合,我们要通过教育使儿童习得社会情感,依赖社会群体来克服自己的不成熟。我们必须在教育规则和教育方法中融入社会生活和社会适应的观念。

社会情感直接影响儿童的语言和逻辑能力

以语言为例,独立生活的人不需要语言。人们普遍认为表达能力好的儿童是因为有语言天赋,其实不然。沟通困难的儿童往往社会情感强度都不高。用较长时间才学会说话的儿童往往受到了过度的溺爱,他们被照顾得妥妥帖帖,不需要开口,大人已经知晓他们所有的要求。他们因此失去了与人沟通交流的机会,缺乏社会适应能力。

不断纠正和挑剔儿童的说话似乎是儿童教育中很常见的错误做法。这使得儿童长年背负着挫败和自卑的感觉,令人悲叹。

与社会保持密切联系的人在交往中必然离不开语言、逻辑和常识,从而获得社会情感并使其得以发展,这是所有逻辑思维的最终目标。

当缺乏安全感的儿童需要与人接触或者不得不独立完成某项任务时,我们就可以发现他们在安全感上的欠缺。

人类在儿童时期建立的概念(如道德情感、伦理等)一般都是片面的。对于离群索居的人来说,谈论伦理道德毫无意义。只有我们在群体生活中顾及社会和他人的权利时,道德才会出现。

如果我们不断地提醒儿童他很坏或者他很笨,他很快信以为真,从此再没有信心和勇气面对任何任务。

出生顺序对儿童的人格塑造很关键

每个孩子被父母关注的程度不尽相同,他们都曾经受到父母的忽视或者误解。因而,家庭排行不同的孩子境遇各不相同。因而,确定儿童在家庭中的排行很重要,只有我们了解儿童在家庭中的位置,才能完全理解儿童的行为。

我们不能对所有的孩子都使用千篇一律的教育方法。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如果我们想根据某种标准对儿童进行分类时,我们要很谨慎,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因为学生众多,学校很难实现个性化教育,但是家庭可以做到这一点。

家里最小的孩子永远都希望成为焦点,就如同拍照时他总是占领最耀眼的C位,很多情况下他能成功达到目的。家庭排行最大的孩子也有着很多共同特征,我们可以将他们划分为两到三种主要类型。

正视儿童思维和行为上的偏差

随着儿童的成长,他最终会发展出一套管理自己行为的规则,这一规则指导他根据不同的情景做出相应的反应。当第一个出生的孩子无法通过良好的行为超越他的弟弟、妹妹时,他会朝着相反的方向努力,尽可能地调皮捣蛋。儿童会通过好行为来达到追求卓越的目的,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很难说这样的好行为是否会继续。

儿童倾向于非黑即白地看待所有问题。人们不可能只有“全或无”两种状态,两个极端之间存在着许许多多渐变的过程。严重自卑的儿童最喜欢使用“全或无”的公式,他们有着过度的进取心,以此作为对自卑的补偿。

对于懒惰的儿童,如果他们不能如愿达到自己的目标,他们会越来越退缩,最后沉浸于虚无的白日梦、幻想和空中楼阁之中。我们不能粗暴地对待孩子,我们要一直鼓励他们,尝试给他们解释现实生活的重要,这样他们才不会在自己的幻想和真实世界中筑起一道鸿沟。

人格具有发展的联系性

除非我们尽情展示自己的能力,否则我们不可能了解自己全部的潜能。当儿童处于一个变化的情境,他的性格局限会清楚地显露出来,如同经过化学处理后底片的图像会清晰呈现在相纸上一样。重要的是我们要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也就是说他如何解释自己的处境而不是父母如何看待他的处境。

如果人们因为孩子的过失采取惩罚措施,那惩罚就成了他继续叛逆的极佳理由。

对新环境的不适和紧张会让儿童产生自卑感。儿童对自己逐渐失去信心的第一个表现通常是无法适应学校生活。如果孩子第一次感受到的挫败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对孩子来说可能意味着一场灾难。

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赢得孩子的心,然后培养他的勇气和信心。

我们不能忽略男性和女性之间的生理差异,否则会导致儿童误以为性别是可以改变的。如果我们没有协助儿童为将来做好准备,但又因为他们表现不好对他们进行批评打击,这种做法缺乏长远目光。

儿童应该尽早了解自己的性别角色,而且要了解自己的性别不可改变。与女性相比,人们更容易注意到男性生理上的不成熟,导致人们容易发现男性身上具有女性特质。其实不是因为他们具有女性特质,而是因为他们的行为表现还像个孩子。

儿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应该对性有不同程度的理解。一旦儿童要求我们对性知识进行解释,我们应该结合当时儿童的情况,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再给出回答。最好不要给出不成熟的答案,尽管它并不一定会产生不良后果。

学校教育是纠正家庭教育失误的关键场所

当儿童进入幼儿园和小学时,我们很少记录儿童的心理准备状态。但如果我们做了记录,这些记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儿童成年后的行为。这样的“新环境测试”要比普通的学业测试更能说明问题。

通过研究儿童的态度、姿态和眼神、聆听别人说话的方式与教师是友好亲近还是保持距离等情况,我们可以了解儿童对新环境的反应。

儿童能否专注于学校科目的学习,很大程度取决于他对教师的兴趣。使学生保持专注、发现学生何时无法保持专注,是教师应该掌握的一门艺术。很

糟糕的准备背后总有母亲的影响。我们知道母亲是第一个激发儿童兴趣的人,她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也就是将儿童的兴趣引导到健康的道路上来。

引导儿童正确看待成绩分数

教师应该注意把儿童的相互竞争和个人进取心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儿童最大的问题是进行自我贬低,他们相信:“我永远也赶不上了。”这是错误的信念,实际上他们可以赶上。我们必须指出他们的错误判断,否则这将会成为他们人生中牢不可破的观念。有着这种观念的儿童难以取得进步,只会停滞不前

遗传容易成为父母、教师和儿童的借口,每当人们需要付出努力和克服困难时,他们总是把遗传论搬出来,以减轻自己做事的责任。但我们没有权利逃避责任,对于任何旨在帮助我们推卸责任的观点,我们应该始终抱有怀疑态度。

个体的心理会体验到身体拥有的能力水平,并不得不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除了遗传决定论的观点,给儿童带来最大影响的问题是惩罚。父母会因为儿童成绩不好而采取惩罚措施,教师也不待见成绩不好的儿童。这样成绩不好的孩子既要在学校受苦,回到家后还要面对父母的责罚。

如果学生总拿到糟糕的成绩单,不断地被告知自己是最差的学生,他们最后会信以为真,从此背负上沉重的心理负担。个体心理学认为,没有孩子会真的无药可救。我们相信总可以找到帮助孩子的方法。即使遇到最糟糕的情况也是如此,当然我们需要花心思才能找到合适的方法。

特殊教学现象:留级、跳级、优差班问题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最好不要每年都换教师,更不要半年换一次教师,有些学校就是这么做的。

让教师跟着学生一起升班,如果教师可以跟着同一批孩子两年、三年或者四年,这在各方面都有很大好处。这样教师就有机会熟悉所有孩子,有机会了解每个孩子生活模式的错误,并且对此进行纠正。

学校不是传授性知识的好地方,因为当着全班的面进行讲授,教师难以了解儿童的理解程度和接受能力。如果儿童私下向教师询问,情况又有所不同。如果女孩向教师询问性知识,教师应该如实回答。

理想的教师承担着神圣而令人陶醉的使命。他塑造了儿童的心灵,掌握着人类的未来。

外在环境对儿童的影响不容忽视

家庭经济状况是影响儿童成长的重要因素

父母或教师都不应该将自己视为唯一对儿童产生影响的教育者。外界影响会波及儿童的内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儿童。

教育者要考虑的因素是家庭的经济状况。例如,我们要记住,有些家庭世世代代生活在窘迫的环境中,他们带着痛苦和悲伤一代代继续挣扎。这种痛苦和悲伤对他们影响至深,以至于他们无法教育孩子树立健康、合作的态度。

除了经济状况对儿童发展的影响,还有父母因不了解生理卫生知识给儿童带来的影响。这种不了解和父母的羞怯、溺爱有很大关系。所有疾病都是滋生心理问题的“危险角落”,要尽可能避免。

儿童在生病期间备受关爱,这让他感受到自己拥有可以掌控家人的力量。生病时,他看到了父母的害怕和焦虑,知道他们的情绪都是因为自己。病好之后,为了继续成为关注的焦点,他想方设法用自己的想法和要求来控制父母。

因而父母要留意,不要让童年的疾病对孩子心理产生太大影响。他们应该给孩子传导这样的理念:生命有限,但是足够我们活得精彩、有价值。

儿童生活的另一个“危险角落”就是与祖父母、亲戚和陌生人会面。这里容易出现问题的原因是这些人并不是真正对孩子感兴趣。他们只是想在短时间内逗孩子开心或者吸引孩子的注意。他们拼命表扬孩子,导致孩子变得自负起来。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他们设法骄纵孩子,给平时照顾和管教孩子的人带来麻烦。这些情况都应该被避免。任何陌生人都不应该干涉父母的教育方式。

祖父母总是试图证明自己还有存在的价值,其实他们根本就不需要证明。但为了证明这一点,他们总是干涉孙辈的教育,他们极度溺爱孩子。儿童不应该成为家庭纷争的牺牲品,如果老人和孩子的父母发生了争执,无论输赢,都不要让孩子卷进来。

缺乏人际交往的家庭生活难以促进儿童社会关系的建立,它会使儿童变得疑心重重,只关心自己的利益,阻碍了儿童的社会意识发展。神经症和精神错乱只出现在不与人交往的人身上,他们对别人不感兴趣,没有习得与人合作的正确技巧。

父母的责任不仅仅是为孩子提供阅读、写作和算术等受教育的机会,他们还有责任为孩子的心理发展提供适当的环境,这样孩子才不用比其他孩子承受更多的困难。如果家庭婚姻不幸福,丈夫和妻子经常吵架,那么承受后果的还是孩子。

帮助儿童选择合适的玩具和读物

说到如何选择合适的玩具,可说的有很多,但主要原则就是我们应该选择可以刺激儿童进行合作和有教育意义的玩具。

我们需要给童话故事附上评论和解释,这样孩子才能了解故事原来的意图,而不是任凭儿童自己主观想象、胡乱猜测。

如果我们给童话故事配上正确的解读,它可以成为培养儿童合作意识、扩大儿童视野的媒介。很多孩子不能正确理解电影的主题,他们常常以偏概全。所以要由父母给孩子进行解释,直到父母确认孩子已经正确理解为止。

至关重要的青春期和性教育

青春期只是每个个体必经的发展阶段。我们认为任何一个发展阶段或者任何一个情境都不可能改变一个人。但青春期也同样是块试金石,跟新环境一样,它可以揭示个体在童年发展出来的性格特征。

在青春期,我们可以比以往任何阶段更能看清个体的生活风格,因为青春期比儿童期更接近真实的生活。我们可以更好地看到他对待科学的态度,他是否容易结交朋友,是否对社交感兴趣。

我们知道,如果个体真的对别人感兴趣,想为民众做事,他首先要照顾好自己。如果他真的想为社会做贡献,首先他自己要有可贡献的东西。

个体青春期的人格表现可以帮助我们对他们将来的行为做出可靠的判断。如果我们希望改变个体将来的生活,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

青春期的孩子通常渴望远离家门。这可能因为孩子对自己的家庭环境从来没有满意过,他渴望得到首次打破家庭枷锁的机会。预防青春期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培养友谊。孩子们应该与别人成为好朋友、好伙伴。

个体心理学认为2岁的孩子就应该了解自己的性别。我们要避免在性别讨论中贬低女性、抬高男性。我们应该让儿童明白男女平等,两者都有存在的价值。这点很重要,这不仅可以防止被贬低的女性产生自卑情结,还可以防止对男孩产生不好的影响。

换言之,性教育的真正问题不单单包括向儿童解释两性关系的生理知识,它还包括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恋爱态度和婚姻态度,这与社会适应问题密切相关。

关心和了解孩子的父母也会知道何时大人该主动提起。如果孩子把父母当成朋友,他自己也会提问,这时父母应该以孩子能理解的恰当方式给出答案。我们不应该过多地亲吻和抚摸儿童,对他们的身体产生刺激。

最重要的是,如果我们想一直赢得儿童的信任,我们永远也不要对他们撒谎。如果儿童信任父母,他们会选择相信父母的解释,他从同伴那里听来的解释就会大打折扣,要知道人们大概90%的性知识都是来自同伴。父母在回答关于性方面的问题时,合作、友好的方式要比百般推托、闪烁其词的做法重要得多。

如果儿童有过多的性经历,或者过早有性经历,他们长大后往往会回避性生活。所以最好避免让儿童看到父母做爱。如果有可能的话,孩子和父母不应该睡在同一个房间里,当然也不应该睡在同一张床上。同理,兄妹或者姐弟也不应该睡在同一个房间里。父母要随时留心观察儿童的行为是否得当,也要留意外界的影响。

父母陪孩子一起成长

非暴力合作:不武断、不批评、不指责

只要儿童得到恰当的教育,那这主要由父母帮助完成还是主要由教师帮助完成,其实并不重要。当然我们指的是学科外的教育,是指导儿童人格的发展,而不是讲授学科知识,人格发展才是教育最重要的内容。

教师在教育工作过程中,难免会与父母发生冲突。教师的纠正性工作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家长教育的失败,因而冲突不可避免。

教师采取的所有措施都要基于以下假设:儿童的不良表现不是父母的责任。毕竟父母不是有教育技巧的教育工作者,他们通常只能按照传统方法来教育孩子。每当他们因为孩子的问题被叫到学校去,他们感觉自己就像被指控的罪犯。这种心情代表他们内心有内疚感,这需要教师采取更加委婉的处理策略。

实际上,没有任何一种本能的情感比骄傲更难压制。随你掩饰它、压制它、打败它、扼杀它、约束它,它依然存在,时不时跳起来展现一下自己,我也经常存在这种情况,尽管我认为我已经完全克服了骄傲的表现,但我仍为我的谦虚感到骄傲。”

重塑教育建立在理解人格之上

证明谁的观点更正确或者谁的地位更优越毫无意义。重要的是我们要想好如何帮助这个孩子,我们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

要父母发生转变是很困难的事,即使受过教育的人也不例外。教师要尽量运用艺术的外交辞令和委婉的措辞来和父母沟通。

我们要注意,处于底层社会的家长习惯于用打骂来教育孩子。这些孩子在教师那里接受了一番教育之后,家里还有父母的一顿打继续等着他们。一想起我们在教育上所做的努力常常因为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付诸东流,我们就心生悲凉。在这种情况下,儿童经常为同一错误受到两次惩罚,我们认为一次就已经足矣。

在对儿童的教育和重塑教育中,只有经过深思熟虑和客观判断才开始行动的人,才能更加准确地对效果进行预测。脱离整体人格,单独考虑某一行为表现毫无意义,只有将行为与人格统一性联系在一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行为的意义。

       关注大脑帮(Brainlearning),与你共成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儿童教育中,一个最为严重的错误就是......
教育始于了解——《儿童教育心理学》读后
阿德勒个体心理学对家庭教育的启示
《儿童教育心理学》学习笔记(一):帮助你更加了解孩子行为
如何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改变教育的十二个关键词》啃读记6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