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构建和谐心灵!


  

铁笔铁肩担道义,悬壶济世度苍生!

欢迎订阅,感知正义,与我们携手前行!

一、怎样看待传统文化

      今天聊聊传统文化和我们心灵构建的问题。首先,怎么来看待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文化历史足够漫长当很多民族还没有起源的时候,我们的这个民族已经在书写文明这么长的历史中精华与糟粕肯定是成正比的。就像一个人的年纪年纪是一种承载,有这个人的经验、阅历、功勋、荣耀,也一定有这个人所经历的很多痛楚甚至很多的不幸。文化的载体也是一样的。我们怎么来看待中国文化?文化有它的社会属性,也有针对每一个生命的个体属性。

      我们就来说儒家,历史上功过是非评价莫衷一是。比如说儒家,最早在先秦的时候,大家知道一个词叫做诸子百家,孔子的儒学在当时也并不是说被全民至尊奉为显学的,孔子这个人一生穷困潦倒,率领他的学生到处游学碰壁,到各个诸侯国他的思想理论不被接受,所以他惶惶然如丧家之犬,他就是过着那样的日子。

      但是他的思想是什么呢?它并不是一个条分缕析的思想理论体系,也不是一开始就被作为统治术推出。大家今天看到的薄薄的一万多字的《论语》,不过是他学生整理的二十篇课堂笔记而已,孔子和学生之间有长篇大论吗?我们翻一翻,全是只言片语,所以孔子有一个观点叫做述而不作。他不像庄子、孟子、荀子都是自己来撰写文章,他只不过是讲述、阐发自己个人的心灵体验,这样的东西整理出来成了《论语》,但《论语》后来为什么被主流的意识形态强加给它一个不可企及的位置呢?那就是经过秦代的大一统,这个封建需要稳定下来·秦代并不稳定.两代而亡到汉代。汉代从制度上承秦制稳定下来,从制度上总要找到一个基础让全民去信任。所以在汉代达到最为勃兴盛世9时候汉武帝就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八个字很有意思。它独尊懦术的前提是罢黑百家。什么叫罢黜?我们听说过皇帝把哪个官员的乌纱帽拿走那叫罢黜,种思想可以被罢黜吗?当诸子百家健康争鸣的多元思想被一种行政手段像摘乌纱帽一样给罢黜了,而有一家被主流意识形态封为惟我独尊了。这个儒家文化其实从那个时候已经改变了它的质地。可以说从那个时候开始它强大了,但它不健康了。

       一种社会文明真正的健康,一定有一个标志就是它的包容性包容异端,多元争鸣,这说明这个文化自信、健康、有建设性,当一种文化必须以打压其它文化为前提才能生存下来的时候,这里面的主流意识、皇权的扶持使得这种文化离它的初衷越来越远。中国的儒家曾经当作儒术存在,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这是统治术;它还曾经被当作儒教存在,背离学术思想的初衷。今天我们在这里拿出一个宝贵的时间讨论,什么呢?我的初衷和这些都不一样的,我只是想站在一个普通中国人的角度,去看中国的思想体系中还有哪些是健康的,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是有价值的,能够被我们的心灵体验、反省,对我们当下起到 积极建设作用的元素;它可以不是全部,我们可以不选择我们的文化成为酱缸。也就是说一件事情,它是什么样子,不是它绑架你,只是你自己去认同,你可以把文化想象得很清澈,也可以把它想象得很污浊,关键在于我们看到了它什么。中国文化中一定是良莠并齐的,但是你可以选择去发现它的精华,这是我们每一个 人的态度,用我们的态度去发现我们自己的答案。

      那么在这样的态度下,中国文化能给我们什么样的一些内容呢?比如说儒家,它到底能给我们什么呢?儒家的文化从内涵上是讲究一个人的心灵反省的,也就是说要经常扣问内心,看看心灵生活有哪些是有意味的,它今天还依然活着的东西。中国文化一方面提倡我们担当天下,拥有远大理想,《论语》说“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但另一方面,孔子的学生曾经问他说,老师您一天到晚讲君子,那君子的定义是什么啊?孔子淡淡地回答四个字“不忧不惧”。学生听后很不以为然,认为太简单了,君子难道不该为社会多做点事,不需要多承担一些责任?孔子反问道:“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一个人扣问内心,反躬自省,觉得自己了无愧疚,这个人何来那么多的忧伤恐惧?这句话说得非常好,也适合我们今天的每个人。比如说一个干部,他觉得我今天一天的行径坦坦荡荡,我不怕纪委来经常查我。如果每个人每件事情都能做到不贪小便宜不耍小聪明,内心坦荡光明,哪来那么多忧思和恐惧啊?我们今天说有人睡眠障碍,亚健康,怎么形成的?不就是内心的忧思恐惧太多吗!我们都知道外在的世界匆忙变化、动荡不安加给我们太多的压力,那么有些压力要怎样去消解,让我们坦然的生活呢?这就需要我们内心有一种定力,有一种辽阔的从容,去化解这一切。这就是中国文化告诉我们做人的信条。从这个意义来说"孔子讲一个真君子做到不忧不惧,就很难得。那怎么才能做到呢?学生又接着问老师君子都有哪些道德。孔子说“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仁者不忧”就是一个仁爱的人可以少掉一些忧伤“智者不感”就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能够用理性去判明是非,少掉很多迷感 "勇者不惧”一个内心勇敢坦荡真诚的人,会少恐惧之心。忧惑、恐惧都是我们今天身处世界当中不可避免的负面情绪。我们今天有多少忧思、忧恐、忧徨,有多少迷感诱惑困惑有多少恐惧、畏惧、惧怕,这就需要内心的一种力量去进行制衡,就是让你的仁、智、勇更多一点。这种东西多了,跟外在就平衡了。

二、构建和谐心灵之---“仁者不忧”

       儒家是个实践哲学。也就是儒家讲的东西绝不单纯是种思想的力量,更重要的是转化为行为。我们都说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学习的社会,那么什么是好的学习?好的学习导致行为的改变,儒家从一开始就具备这个特征,就是说它是偏于实践的。什么叫做“仁者不忧”呢?“仁”字有个特点,它只有四画,中国民间的解字方法叫做二人成仁,两个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就能看出一个人是否仁爱,一个人发奋苦读或者做什么,再多的思想也不构成仁爱。仁爱一定是你和他人之间的关系,怎么样去看这种关系?仁爱是什么?学生就问老师:“何为仁爱?”孔子回答就两个字:“爱人”。学生听了觉得太抽象,于是他举个例子,“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即把自己的仁爱广博施于人民而能去接济众人百姓,这足够仁爱了吧?孔子摇摇头不以为然,说这哪是仁呢,这叫圣啊。圣贤境界谁能做得到啊?仁爱不需要做那么复杂,根本不需要那么难,仁爱需要做的是什么呢?孔子接着说了这么一段话:“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仁爱说白了就是这么点事,就是你认为好的事情你就这样对别人,你认为不好的事情你就不要强加于人,就是眼前人、身边事,当下就做,这就够了。

        那么具体怎么去做呢?孔子说,有五者行于天下:恭、宽、信、敏、惠。

        首先是“恭”,“恭则不侮”。就是说你对别人越是毕恭毕敬,你自己的生活就越不招致侮辱。我们对别人的恭敬不是我们现在拿到手上厚厚的书教你怎么握手、怎么敬酒的社交礼仪;恭敬是内敬外恭,内心对人有真正的敬意,表面做出来才会有真正的谦恭,恭则不侮,就是你想保持你生命的尊严,你先去尊敬别人,因为你的脸就是别人的表情镜子,你什么样子对人,别人就什么样子对你,在汶川地震的照片中大家都会记得一幅敬礼的照后,一个三岁的核子从废墟里被挖出来他在担架上举手敬礼。这个照片让我看的时候感慨万下,我们大都里有多少人跑进电梯就赶紧关门,不管别人,觉得自己时间紧在马路上问路人说到一半就说知道了便一脚油门走了,没有感谢,我们已经有太长时间不习惯去帮助别人或受助后去感恩。我们今天就是太匆忙太自以为是了,你看有很多团队。还有你们的邻居里,会遇到那种自尊心特强的人,成天剑拔弩张,到哪都说哎呀,这件事怎么不征求我意见啊”“这件事你太伤我的自尊心了”"你们怎么这么说话啊你有没有考虑我的感受啊”....越是把这些话挂在嘴上的人,这个人受伤害越大,为什么呢?因为它忽略了一个前提:不是真诚地恭敬别人。一个人的内心是丰富的、博大的、松弛的,他表面就越不那么富有攻击性。那些极富攻击性、天天把自尊挂在嘴上的人,剑拔弩张、永远强调自我中心的人,不恭敬别人,这个人自身是最容易自取欺辱的。这就是儒家说仁爱的起点从自爱开始,爱自己爱他人,恭敬他人,保有尊严,叫“恭则不侮”,这是第一点。

       其次是“宽”,“宽则得众”。也就是说谁对别人宽容就能得到大家的爱戴。“宽”其实是我们的一种价值判断,就是你看见什么样的世界。有一句谚语说的好,“比大海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辽阔的是人心”,但是,人心也可以很窄很窄。禅宗有句诗叫“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眼睛要被尘埃蒙住了,那三界为窄;心里要是没什么事的话,坐在自己家的床沿也觉得天宽地阔。所以宽与窄是我们对世界的看法,简单地说就比如悲观与乐观,像半瓶葡萄酒,悲观者认为这么好的酒怎么只有半瓶了,乐观者认为这么好的酒还有半瓶呢。我们的生活就像半瓶葡萄酒,没有人会一辈子空瓶也不会有人一辈子满瓶。一个人看到的生活是放大了他心里想看到的那部分。大家从事纪检工作会接触各式各样的人,比如说一些贪污的官员,这些人为什么疯狂地聚敛钱财,为什么会触犯法律,因为他们对自己的生命不自信,他们要靠权力、靠金钱的膨胀,甚至就靠当下,连长远都等不到,靠眼前的东西把自己撑起来。也就是说,如果失去了心灵生活,失去了真正的自我,这个生命太悲凉了,他有什么外在的支撑都没有意味。这就是有些人为什么拥有了那么多仍然不幸福,因为他不管拥有再多的东西,他看世界还是不善良,还是不美好,还是充满了抱怨,还是觉得自己处于一种疯狂的掠夺状态之中他才是有意味的。人心可以有宽有窄,但永远是心胸宽广、包容世界的人能够得到众人爱戴,没人会喜欢小心眼的人。所以说孔子说“宽则得众”,这就是仁爱的第二点。 

       第三点是"信”信则人任焉”用今天的话来讲,叫做谁守信用,就不断有人来任用他,他的职业生涯就比别人要宽广。大家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信用的人就不断有领导上级提拔,给他的事情他能办到。谁都喜欢任用这样的人今天我们都在说公民社会的信誉度问题,什么是“信”?孔子有句话说的好“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他说一个人要是连信誉都没有了的话,那你真不知道他在世界上还凭什么活着。信誉是人生的一个根本。子路曾经问过老师,说“老师你给我讲讲政治真要做政治需要那几个元素?”这个问题很大,但孔子很简单地告诉他有三条就够:“足兵、足食。民信之矣”。足兵,有国家机器:足食,有物质基础:民信之矣老百姓内心有信仰,外在有信誉,要有“信”。子路听了,说三条也多,去掉一个孔子说,那就去"兵”,不要国家机器了。子路想想,说两条还多。再去一条孔子说,那去“食”不要物质基础了。最后不能去掉的是什么呢?就是这个”民信之矣”。所以孔子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这句话说得好。没有兵没有食不就是一死嘛,自古以来人还能躲过一死。但是“民无信不立”,如果要是没了这个“信”字的话,是没法聚集整个社会的凝聚力的。“信”是我们今天真正缺的。这是种恒定的精神价值,谁守信誉,谁就有自己未来的人生。“信则人任焉”,这是孔子说的第三点。

        第四点是“敏”,“敏则有功”。用今天的话说,谁敏锐,谁能建功立业。我们做事不能做无用功,都想做有用功,那怎么办?多用点脑子,多用点智慧,“敏则有功”。这个“敏”可不容易,孔子说“君子敏于行而讷于言”,就说一个真君子言语上木讷点儿没关系,但是他的行为要特别敏锐,要能够真正的做事。那么,怎么样保持这种敏锐呢?怎么样把很多事情真正的做成做好呢?这种“敏于行”就是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要从现在看到未来,有一种突破性的思维,能够抓住机遇。它意味着一种永不衰老的思维方式,意味着一种挑战,意味着一种逆向的创新,意味着你永远能发现和整合一些属于未来的元素。一个人只要有这样的态度,是能够建功立业的。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说有弟兄两个人,他们是做手工陶艺罐子的,两个人辛辛苦苦,兢兢业业,每年花费很多的心血,才能够把这个手工陶艺罐子做出100来个,绘满了各式各样彩色的花纹,然后他们就要漂洋过海,到海对岸一个大都市去卖这些罐子。有一年他们正好在漂洋过海的时候赶上狂风暴雨,他们人是挣扎着滑到对岸了,但回头一看,罐子打得稀烂,一个完整的都没有,弟兄两个非常沮丧,哥哥当下就嚎啕大哭起来,他说,“这么一个发达大都市谁要烂罐子啊,我们一年的心血全都白费了”,这就意味着他接受了这个结果,面对结果哭泣,但弟弟想了想就上岸考察去了,他去城市转了一圈,发现这个城市比他起象的还要发达,房地产业蒸蒸日上,都在忙着装修房子,他回来的时候手里拎着个大锤子。一上船就把所有的罐子砸得稀烂,他哥哥说,你受刺激了吧?怎么回来还砸呀”他弟弟说"我们不卖罐子了,改卖马赛克了。大家想想一个正在繁荣兴起的装修市场,这样绘满了彩绘的罐子,如果砸成不规则大大小小碎片,那不就是一种最好的装饰材料吗?所以他就要把碎罐子砸到更碎,这也是一种思维方式,这就意味着你不接受失败。你向前走。这个事情还有其他的可能。在今天的生活里,敏锐的智慧是一种救赎啊,只有依赖自己的智慧才会让生活中各种不如意呈现出另外一种价值。所以,“敏则有功”这是第四点。

         第五点是惠”“惠则足以使人”。如果做到“敏”,就是你在世界上越来越重要的时候,就不单纯是你个人努力,你就要带团队了。这就要用到第五个字,"惠”。“惠则足以使人”。“足以使人”就是说你一个领导有恩惠之心,才足以调动别人的积极性,使得动别人。什么是真正的恩惠?你做到在物质层面上有什么东西都跟下属分享,这只是一个浅层次的恩惠,真正深层次的,是你能够看见每一个下属的精神价值,而且你能够用人得当,鼓励他。“惠则足以使人”,谁有恩惠之心,谁就足以调动、使用别人的积极性。

         大家可以想一想,“恭”、宽”、“信”、“敏”、“惠”,跟我们今天到底有没有关联,有多大的关联?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想,“恭则不侮”、“宽则得众”,对他人毕恭毕敬,而且个人很宽容,这两点是讲怎么做人的修养。“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有信誉、有智慧,这是讲怎么做事的方法。第三,“惠则足以使人”,讲的是做官的态度。做人、做事、做官,其实我们的古圣先贤都说到了,关键是我们能不能站在他的角度去重新思考,去整合。如果你能够抓住这些与自己的生活有一些关联的话,你会发现有很多道理在我们当下是可以被激活的,这就是所谓的“仁爱”。

三、构建和谐心灵之二--“智者不惑”

       那么,第二句话,叫“智者不惑”。一个智慧的人他可以少一些迷惑吧?什么是真正的智慧?孔子的学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了两个字“爱人”,学生问“老师,什么是智?”孔子又说了两个字“知人”。这很难啊,这世界上的大智慧是知人、了解人心,容易吗?作为纪检干部,知人的功夫要特别高超,你才能知道一个人他全部的历史与动机,知道他的人品与他最大的梦想,知道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怎么去看一个人?大家都知道扁鹊这个人。魏文王有一天跟他说“我听说你名动天下,你两个哥哥跟你学医,为什么他们就不出名呢?腐鹊说,“我们三今人中,大哥医术是最高的,我二哥其次,我才是最差的“魏文王说“那不可能啊,扁鹊说“因为我大哥他的学问之好,医术之高,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一个人病未起之时,他光是看气色,就了解会有什么毛病,他就用气用药给调理好,所以天下人都认为他根本不会治病,所以他就一点名气都没有。我二哥呢,能治人病初起之时,就是说以后会酿成大病但在刚刚有一点征兆·,就能会调理好了,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个能治小病的大夫,所以他名气也就仅仅“闻于乡里”至于我自己呢,就是因为比他们俩学的都差,我要是看一个得病,眼睁睁看着病都发出来得看着他病入膏肓奄奄一息,我才下虎狼之药。别人认为我起死回生妙手回春。其实像我大哥治病,病人元气丝毫不伤,像我二哥治病元气一破损马上就补回来,像我这么治病就是命捞回来了也得元气大伤过半。您说我们三个人谁医术更高呢?"

       这是一个很好的故事,这就叫“知人”。要知道别人得先从知道自己开始,得知道自己半斤八两,知道自己的地位、身份、拥有多少的偶然和必然,所以“知人”太难了,真正想“知人”,就是从分析自己这个起点上开始,老子有四句话叫“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这四句话说得非常好,“知人者智”。知道别人就是有智慧了;“自知者明”,知道自己的人才是内心真正有大智慧“胜人者力”,能战胜别人说明有力量;“自胜者强”,只有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自知之明是战胜自己的前提,你要不知道自己怎么能胜自己?

       那“自知”之后,还要有第二步,你还得了解别人,且不说了解你的团队,就说你身边的亲人朋友,你最贴近的几个人你就真正了解他们吗?你可以说你很爱这些人,但你不一定很了解他们。我看到过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说有一对渔村的夫妇,两个人少年结发,相亲相爱,举案齐眉,妻子非常贤惠,每天从丈夫打回来的鱼里面挑出来最大的一条,斩去头尾,把鱼的中段收拾得干干净净,或红烧、或清蒸,装在盘子里,给丈夫端上餐桌,她自己却在厨房里挑一点鱼头尾吃。这一过几十年,两个人一辈子不红脸不吵架,彼此不提任何要求,就这样一直到了暮年,儿女长成,老夫妻相对,有一天这个老先生特别惆怅地叹了口气,“哎,你看这一辈子我也没对你提过任何要求,现在我要是再不提就太晚了,你什么时候能给我做顿红烧鱼头吃啊。你看我从小啊最爱吃鱼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自从娶了你一辈子就没见着过鱼头。”他太太一听眼泪就下来了,说,“我从当姑娘的时候就最爱吃鱼肉,我就认为这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就是鱼肉,我就是因为爱你我这辈子把最好的都做给你了,我吃了一辈子不爱吃的鱼头,我也从来没想过你吃鱼头的。我们大家听了都笑,但大家可以问自已一个问题就笑不出来了,想想是不是我们每个人都曾经给自己最爱最在乎的人买错过礼物,办错过事,想这种经验应该是很普遍的。也就是说我们越用心越错,伤了别人也伤了自还特别懊悔。其实想一想“知人”为什么很重要,有的时候这个世界上缺少的并不是爱而是懂得。最大的误区也不是不爱,而是以自己的方式爱别人。我们有多少爱是强加于人的啊。父母对孩子孩子对父母、太太对先生、男朋友对女朋友这样的事情太多了,就是我认为这样是好的,我对你好你就得接受,这里缺的是什么呢?就是“知人”。

      我想“知人”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像扁鹊那样了解自己,第二个层次像渔夫和渔妇的故事那样去真正地了解你身边的爱人和亲人,第三个层次才可以了解你的团队。如果你连自己和亲人都不懂得,你怎么去管理团队?面对一个团队你去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你看孔子很有意思,他主张是君子可以用,小人也可以用关键是要用对了地方。论语里就有原话说“君子可大授而不可小智”,意思是你可以授给君子一个大任务,比如说千里之外你托付他一件事。他会用生命给你承担的;但不可以“小智”,他玩不了小聪明,要他逢年过节给客户送个红包,请客敬个酒,伶牙俐齿说点漂亮话,他真说不了,那怎么办?反过来孔子说得也很有意思,他说“小人可小智而不可大授”,他说小人不可“大授”,你可不能交给他大事,但是他可以“小智”。用人的前提是“知人”,你看得见他的不可替代性,现在来讲这叫“核心竞争力”。你只有看到了这一点,你能把它摆对位置,这就是儒家为什么告诉你“智者不惑”。知道人是最高的智慧,连人都知道了,你哪还有那么多的迷惑呢?

四、构建和谐心灵之三--“勇者不惧”

       孔子说的第三点叫做“勇者不惧”。什么是真正的勇敢啊?在今天这个如此纷纭忙碌,匆匆嚷嚷的世界,勇敢是什么?

       孔子有一次带他的学生出去游学,然后一下被一帮宋人给包围在屋子里了,子路就进来慌慌张张地跟老师说,“老师你还弹琴唱歌干什么,外边那么多人围着咱们”,孔子就抬起头来,很淡然地跟子路说了这么一段话“子路啊,这个世界有不同的勇敢,在水中穿行不避蛟龙者,那是渔夫的勇敢;在陆地行走不避犀牛猛兽者,那是猎人的勇敢;当白刃相交于前,视死若生、大义凛然者,是烈士的勇敢;还有一种勇敢,就是从容坦荡,每临大事有静气,波澜不惊,面对一件事情,泰山崩于前而不瞬,用自己的内心去分析, 穿越风接一个光明结局。这种勇敢叫做君子的勇敢。”所以他跟子路说、你自已在一边呆着稍安勿躁,我的命运什么样我自己知道,言外之意我又没有得罪什么人,我一个不忧不惧的人能怎么样呢?果不其然。没过一会儿,那帮宋人敲门。进来作了个揖。说“哎呀,对不起,我们的仇人是阳虎,他跟你长得太像了,我们围错人了,我们现在就撤兵找他去了”。这些人就撤了。

      看这个故事我在想,子路勇敢吧?以子路那种匹夫之勇。一看老师被围住了,不问青红皂白拔出剑来,先杀他十个八个,最后一问,说“哦,围错了”,那你说会是什么结局?

      什么是勇敢?可以说在今天21世纪如此纷纭复杂的社会里,我们真正需要的勇敢就是四个字“君子之勇”。也就是说他必须有大仁爱大智慧在内,你才能够坦然面对,你的心才镇定、从容。孔子还有一句话说得好:“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他说了仁爱和勇敢之间的关系。“仁者必有勇”,就是一个有仁爱、大胸怀的人,他必定是勇敢的,因为他都以天下己任了,爱他人、爱社会、爱生活,他怎么能够不勇敢去面对呢?他一定是勇敢的。

       但反过来,“勇者不必有仁”,一个特别莽撞勇敢的人,你可不能说他一定就是仁爱的。这就说明没有孤立的勇敢,仁、智、勇这三点其实是不能分开的。所以学生问老师什么是君子之德,孔子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站在这样一个角度我们去解读,你觉得他跟我们现代人,跟我们今天的生活真得很远吗?所有历史的阅读,都是当下的阅读,我们所有的阅读实际上都是为了完成一种心灵的回归。看见我们的历史,以及从历史我们能走向什么样的未来,也就是说,我们会找到中国人的精神坐标。

      文化的意义是什么呢?

      中国文化不应该是僵死的,不应该仅仅是膜拜或被批判的,他不是我们背下来的几个信条,也不是我们拿在手里头的一种文化的字句,他是我们的生活方式,生生不息。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可以这样去运用它,关键是让它活着,他是我们心灵上的引导,让我们以中国人的方式缔结在一起、找到自己面向未来的依据。

      我曾经看到过一个有意思的故事,说一个哲学家每天的研究都在追问一个问题“人跟世界是什么关系?”究竟是世界绑架了人的意志还是人改变了世界,怎么研究也没有答案。有一天他正在写论文,他的小儿子在旁边捣乱,他就想打发这个孩子,看见手边有一本旧杂志,封底是一幅世界地图,他就顺手把地图撕下来扯成好多碎片,拿了一卷透明胶带给小男孩,说你去旁边那个房间把这个地图给拼好,你要都拼对了爸爸就给你5块钱,这小男孩就拿了一堆碎片儿乐颠颠地走了。他想着孩子能安静2个钟头,没想到还不过20分钟,这小男孩就拎着一幅粘得破破烂烂的地图回来了,“爸爸你看我全粘好了”。这个哲学家大吃一惊,小孩全都粘对了,他说:“你怎么这么聪明呢?我把这个地图撕得那么烂,你怎么能把它们拼在一起呢?”小男孩就笑了,他说:“爸爸,我发现了一个秘密,你这个地图的背面是一个人的头像。你把世界撕得这么烂,我当然不知道哪个山挨着哪个海,哪个洋靠着哪个洲,但起码我知道一个人长成什么样的吧?我是把它翻过来按照人的样子把它粘好的。我想,当一个人是正确的时候,他的世界应该也是正确的。”

        我想这句话给了我们关于文化最好的答案,这个世界很复杂,如果按照世界的坐标去摆、去拼,我们都说不准哪个山靠着哪个海,哪个洋挨着哪个洲,但大家要知道,这个背面都有个人的头像,那就是我们自己,发现心灵的意义就在于此。

       让我们按照这种文化的指引,在当下的坐标中,能够真正把我们自己的头像拼正确,那么,翻过来,你的世界也应该是正确的。

初闻不知曲中意, 再闻已是曲中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华名句300句4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于丹来枣庄讲论语
于丹:阅读经典,感悟成长
试论儒家的勇
儒学的勇
鲁迅故居的三幅对联——对儒家理想人格的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