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美军野外生存手册》—美军在野外遇到雪崩如何规避风险?
雪崩

文:格雷格·达文波特

图:斯蒂文·达文波特

有统计数字表明,在事故发生后5分钟之内得到营救的雪崩受害者,90%都能幸存下来;但30分钟之后得到营救的,生存率不到50%。这些统计数字对于使用雪崩呼吸器的人员更加有利。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并且了解雪崩营救基本知识,对自己是否能够生存非常重要,因为在那个时候,分分秒秒都至关重要,所以一定要大量阅读这方面的书籍,并经常参加有关雪崩的培训。对你要去的地方,要充分了解它的情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要了解:当地有没有雪山滑动、檐口或者裂缝等危险,其天气状况如何以及与之有关的发生雪崩的可能。要保证所有小组成员的照明灯都相互协调。只要做好充分准备,很多事故都可以避免,所以一定要多花时间做准备,如果当地的情况可疑,那就改天再去。

雪崩的种类单点雪崩

这种雪崩从某一个单独的地方开始,往下移动的过程中积雪会越滚越多,体积越来越大。它通常发生于春天,新雪落在平坦的地面上时,地面上的积雪不断融化、结冰,再加上雨水的侵蚀,新雪降落,增加其重量,就很容易造成雪崩,尤其是大雪(总降雪量达到10~12英寸,或者每小时的降雪量达到1英寸)过后,危险更大。

厚板雪崩

厚板雪崩是指牢固的、紧紧粘在一起的一层雪与下面的雪层分离,然后逐渐往下滑动。大部分雪崩受害者都是死在这种雪崩之下。这种雪崩一般发生在冬天暴风雪肆虐的时候,通常由于人类的踩踏而引起。

引发雪崩的因素

雪崩通常由人类或者天气变化所引起,大多数荒野地区都存在雪崩的危险,它们从内在决定着冰山是否移动。为了让到荒郊野外旅游的游客们都了解到这个信息,《美国雪崩危险指南》出版问世了。这本书以彩页的形式描绘了冰山的情况,你在野外旅行时,除了依靠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判断力之外,还可以参考一下这本书。

如何辨认雪崩的危险

在判断雪崩可能存在的危险时,有4个因素需要考虑在内,那就是:地形、雪堆、天气状况以及人类因素。

单点雪崩厚板雪崩

地形

地形对雪崩的危险主要基于山坡的倾斜度、方向和构造。

山坡的倾斜度

倾斜度在25~60度的山坡很可能存在雪崩的危险,大部分雪崩都发生在倾斜度为30~45度的山坡上,比这个角度更陡峭的山坡很难留住积雪,而较缓的山坡又不会产生足够的动力让积雪滑动。除非你在测量角度方面很有经验,否则的话,还是尽量使用测角仪来测量。

山坡走势

山坡走势是指它所在的位置与太阳和风向呈什么样的角度。如果山坡朝阳,那么你遇见雪崩的概率会小一些,因为那里的积雪沉积较快,比较稳定,不过在春季和夏季,朝阳的山坡就不太稳定了,而冬天,接受阳光较少的山坡则是雪崩暴发的高发期。迎风的山坡比背风的山坡要安全一些,因为风会把新下的雪都刮走,或者把原来的雪都沉积下来,而在背风的山坡,风刮来的雪都沉在这里,很容易形成檐口,或者是很深的松散积雪或一层层的厚板积雪。

山坡构造

山坡有一定的凸凹形状吗?凸状山坡上的积雪压力会比较大,比凹状山坡上的积雪更容易发生雪崩。显而易见,直线形的、开阔的陡峭山坡很容易发生危险。如果树木朝着山下的方向弯曲,且山顶方向的树枝已经不见,这种现象表明一场大的雪崩已经发生。

雪堆

雪堆是由于断断续续的暴风雪、天气变化以及气温起伏造成的,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了一层层结实的积雪,上面一层和下面一层有时会粘在一起,有时则不会。如果上面一层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积雪和下面一层薄而松脆的雪不相融合,这样就形成了厚板雪层。雪堆的稳定性可以通过Rutschblock实验来估计,同时还要密切关注大自然母亲提供的一些线索。不过,与潜在雪崩危险有关的所有因素都要考虑在内。

Rutschblock实验

实验

Rutschblock实验可以用于估计山坡的稳定性以及它滑动的潜在危险有多大。在这个实验中,带滑雪板或者穿滑雪鞋的旅行者要站在一大块雪上,看雪块能否支撑他的重量。但是这个实验必须要在山坡上才能做,而且这个山坡和旅行者要去的山坡情况完全相似才行。用一个雪铲或者雪锯(这两者都没有的话,可以自己制造一个)把一个大雪块的三边(前边和两侧)都铲掉,形成一个约6英尺长、3英尺深的方形,或者一直铲到露出下面松软的雪层为止。接下来,用雪锯、滑雪板或者其他你制造的工具,把大雪块的后部铲开,与山坡分离,其深度应和另外三个面一样。这时站上去,那么这个雪块能承受得了你的重量吗?如果能,试着在上面跳几次,看一下雪块相对下面一层松软的雪层有没有往下滑。如果你靠近那个雪块时,或者你在制造这个雪块的时候,也或者刚一站上去它就开始往下滑,那说明这个山坡非常危险;如果你刚刚准备好做第一次跳跃动作时,或者第一次跳跃期间,雪块就开始滑动,那么这个山坡的危险性还是挺大的;如果你连着跳了好几次,雪块才开始滑动,这说明山坡还是相对稳定的;如果你跳了好几次之后,雪块都没有移动,这说明山坡是最稳定的。当然,你也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来估计坡度的稳定性,不过那些方法都没有Rutschblock实验可靠,而且那些方法得来的结果是否可以信赖也很难说。如果你很关心一个山坡的稳定性,那就一定要花点儿时间去做一下Rutschblock实验。

大自然的线索

雪堆是否稳定,大自然母亲会提供一定的线索,一定要密切关注这些线索,它们会让你更加了解目前情况下面临的潜在危险。

在类似山坡上最近有没有发生雪崩

这可能是你所能得到的最好的线索了,建议大家一定要避免同样的山坡。

拍摄裂纹

拍摄裂纹是厚板雪崩的前兆,如果是冰雪的情况造成了这种结果,一定要避免雪崩地形。

撞击的声音

雪堆里松软的雪层崩溃时,就会发出撞击的声音。如果你听到这种声音,一定不要靠近雪崩地带。

空洞的声音

雪堆内发出空洞的击鼓一样的声音有可能表明结合紧密的厚板雪层下面有一层松软的雪层。如果你听到这种声音,千万不要靠近这种雪崩地形。

天气状况

下雪、下雨、刮风以及气温变化都会影响雪层之间的黏合力。

最近有没有降雪或者降雨

一场大雪(总降雪量达10~12英寸,或者开始降雪以后,每小时降雪量达到1英尺)之后,雪崩的危险最大。雨水则会浸入雪层,从而削弱雪层之间的黏合状态,这样厚板雪层更容易滑动。

风力

强劲风力带来的雪花会在山坡背风面形成厚板雪层,从而形成潜在的雪崩危险,所以一定要避免这样的地方(见上面山坡走势段落)。

气温变化

气温变暖或变冷会产生不同的情况,从而引起雪崩。

山坡倾斜度山坡构造

气温变暖

如果气温变暖的速度较慢,它会增加雪堆的密度,以及雪层之间的黏合力,从而减小雪崩的危险。但是相反,如果气温迅速升高,会使积雪松软,雪层之间的黏合力减小,一旦有人类活动,就更容易发生厚板雪崩。

深层霜

深层霜其实就是靠近斜面的一层积雪,其温度和积雪表面以及地面的温度都不相同,它由一些多面的雪花晶体组成,支撑不了多少重量,又不能和其他层的积雪黏合在一起,所以这一层积雪相当危险,尤其在早春时节是最危险的。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那么发生雪崩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表面霜

表面霜和露珠相似,通常在寒冷、无云的静夜里出现在积雪的表面。和深层霜相似,它和其他层的积雪也不黏合,同样也会有造成雪崩的可能。

人类因素

人类总是过于自负,他们不相信自己会发生危险,他们没有意识到这样的态度已经导致很多人死亡。决定要出去旅行时要考虑很多因素,我们以上所讨论的一切都要考虑在内。整个团队对于当时情况的态度,他们的目标,以及其中存在的危险都要考虑,同时还要考虑到团队成员的技能、体力及装备等,你需要花时间把所有的事情都考虑清楚。毕竟,到野外去旅行的本意是为了乐趣,而不是拿生命去冒险。

美国雪崩危险指标危险等级(颜色)雪崩可能性及雪崩原因雪崩危险等级及分布建议采取的行动whatwhywhereWhat to do低(绿色)自然雪崩及人类引发的雪崩都不可能发生积雪状况整体稳定,偶尔有不稳定的地方通行安全,建议普通等级防范中(黄色)自然雪崩不可能,人类引发的雪崩可能发生在陡峭的山坡上,厚板积雪可能不稳定在一定走势的陡峭山坡上,采用防范措施危险(橙色)自然雪崩可能发生,人类引发的雪崩可能性更大在陡峭的山坡上,厚板积雪的不稳定性增大在陡峭的山坡上,加强防范措施非常危险(红色)自然雪崩和人类引发的雪崩都可能发生在倾斜度和走势不同的山坡上,厚板积雪都可能不稳定不建议在此种地形上旅行。在较缓山坡的迎风山脊上行走最为安全极端危险(黑色)自然雪崩发生的概率很大,人类活动一定会引起雪崩在倾斜度和走势不同的山坡上,厚板积雪都不稳定,很可能发生毁灭性很强的大型雪崩应避免在此种情况下旅行。仅可以在远离雪崩地区的较缓山坡上行走雪崩地区安全旅行的基本原则雪崩的发生并非偶然,人类在这里活动不是一种机会,而是一种选择。大部分雪崩都是由于厚板雪层的滑动而且大都是由于受害人或者受害人的队友引起的。任何一次雪崩都会给人们带来一定的伤害甚至死亡,雪层的轻微移动都相当危险,所以,要学会寻找安全的路线,留心情况的变化,并携带有雪崩营救设备。要学会并运用雪崩地下分析以及积雪稳定性估计技巧,以帮助减少你面临的危险。要知道,雪崩危险等级手册只是一般性的指导原则,地理地形、高度、山坡走向和倾斜度等的区分也都是大致说明,过渡区间的危险仍然存在。不管眼前的雪崩危险有多大,整个山区总有安全的地方。

路线选择

有时你必须要通过有一定雪崩危险的地区,如果是这样,那就要避免经过巨大、陡峭的背风口、溪谷或者檐口等处。要选择安全的路线,比如山脊顶部、山谷、树木茂密的地方,以及坡度较缓的山坡。在出发之前,先把滑雪杆的带子去掉,背包的搭扣解开,这样紧急时刻可以赶快把这些东西扔掉;把衣服上和设备上的拉链、所有的开口都要拉好;保证你的雪崩信号灯工作,并

且处于发送信号的模式;看看路上有没有什么安全岛屿,比如岩石或者树木之类;最后要找到一条退路。一旦准备工作做好,一次先通过一个队员,其他的队员要密切关注。尽量从山坡的顶端或者底端通过,千万不要走半山坡,因为那里根本无法逃跑。

雪崩逃生必备用品雪崩收发器

小组里所有队员要人手一个雪崩收发器,同时要保证电量充足。出发之前,要先在旁边走走,试验一下你的信号灯是否工作,也就是说,一个队员的信号灯调到接受模式,而其他队员的信号灯都调到发送信号的模式,依次从他旁边走过,每个队员走近他时,他的信号灯应该声音突然增大,可见信号也应该增强。最后,不要忘记检查一下那个接收信号的信号灯。一旦你们确定所有的收发器都正常工作,就把它们统一调成发送信号的模式。如果有人被埋在雪下,其他队员就调到接收模式以确定受害人的位置。

其他的必需设备

到雪崩易发地区旅行的所有成员都要带上一个探测仪、雪铲以及雪崩呼吸器(以上曾有详细描述)。

如何在雪崩时生存

一定要尽量避免雪崩地带和雪崩危险。不过,如果你决定要进入雪崩易发地带,那就一定要保证自己携带了所有必需的设备,而且设备都处于工作状态。信号灯要事先检查一下,装上新电池,然后调成发送信息模式;而呼吸器的插嘴儿要放在离你嘴巴只有几英尺的地方,如有需要,你可以很快就把嘴巴伸过去。一旦发生雪崩,要大声呼喊,让大家都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把你呼吸器的插嘴儿按好,把滑雪板和滑雪杆等东西扔掉。但是如果你可以滑雪通过危险地带,或者你穿着雪鞋之类不能马上脱掉的东西时,可以不用扔掉滑雪板或者雪鞋。如果能到达一个安全的区域,就一定要过去。如果你被重物击倒,尽量不要让自己被埋在里面,你可以利用游泳的动作,头朝着雪崩的方向。如果实在无法逃脱,一旦等到雪山滑动的速度有所减缓,一定要把一只手伸到雪堆表面,让别人看到,并用另一只胳膊在脸部前面掏出一个透气孔。呼吸器能极大地提高你生存下来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有一个呼吸器,那你就可以放松一下,保存能量了。

雪崩营救

一旦发生雪崩,小队里最有经验的成员要立即负起责任,组织搜救。不过,在进行营救之前,要先保证没有另一次雪崩的危险,然后选择好逃生路线,并分配好警戒人员。接下来,让所有参加营救的人员都把信号灯调成接收的模式,要是还有人的信号灯是发送信号的模式,那你们就得浪费时间寻找这个人的踪迹。要记下来受害者最后所在的位置,并把这个位置当作你们的出发点开始搜寻。这个时候是分秒必争,一分钟都不能浪费。这时绝对不能派人去求救,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待在这里做搜救工作。

信号灯发出的信号有一个锥形沉寂区

利用雪崩营救信号灯搜索

雪崩搜救有三个阶段:大致搜索、仔细搜索和重点搜索。每一阶段都建立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

大致搜索

大致搜索首先要快速观察积雪表面有没有露出来的物体,比如受害者扔掉的设备以及表明他旅行路线或休息地点的地形特征。把受害者最后所在的位置,还有其他一些线索标记出来。在雪崩时,人们通常会被困在有树木或者岩石的地方,所以一定要仔细搜索受害者经过路线上的树木或者岩石。所有这些都需要快速、有条不紊地进行。接下来,从受害者最后所在的位置出发,让队员们排好队,两人之间的距离约为50英尺,且脸朝着山下的方向。让所有的队员都把他们的信号灯音量调大,并形成一种平行的下山搜索模式。

营救人员一边走一边把信号灯往前后左右调整,以方便天线接收信号。根据营救人员的信号灯和受难者的信号灯距离远近,信号的强度也有弱有强。如果一个人被困在雪堆里,一旦收到信号,两个营救人员就要开始细致搜索了,而其他队员则要准备好他们的挖掘设备。如果被困在雪堆里的不止一个人,那么一个营救人员开始细致搜索就可以了,而其他队员则需要继续大致搜索另外一个受难者,此时,一旦找到一个受难者,要立刻关掉他的发送信号模式。

用括号法仔细搜索

收到信号以后,把信号灯的天线前后左右移动,调向信号最强的方向,一旦找到信号最强的方向,整个搜索过程中都要朝着这个方向。大家要朝着越来越强的信号直线行走,并逐渐把信号灯的音量调到最低,能听见就可以了。信号灯朝着那个方向,继续沿着直线向前走,直到最后信号消失,在这里做个标记。接下来,扭过头朝着来时的方向回去,不要改变信号灯的方向,等信号消失不见时,在那里做个记号。然后来到这个括号的中间,90度转身,沿直线前行,一路走一路减小音量,和之前一样,一旦信号消失,就在那里做个标记,然后再回头,沿原路返回,在信号消失不见的地方做标记。在整个过程中,信号灯的方向都不要变。现在你有了4个信号消失不见的点,接下来,移到第二条线的中间,90度转身,然后重复这个过程。继续回到这条线的中间地带,90度转身,在信号不见的地方做标记,最后直至这些标记之间的距离相隔不到6英尺,这时你就可以进行重点搜索了。

雪崩遇难人员大致搜索和仔细搜索

锥形沉寂区

信号灯会发出椭圆形的信号,辐射在天线的两侧,在灯的周围形成一个椭圆形。这种在中心连接起来的信号会在天线上下产生一个锥形的沉寂区,如果你在这个区间移动,你的信号会被它强烈的信号干扰,但是如果你移到其他的地方,信号会重新变强,因此,在进行括号法搜索时,你要来到信号盲区外几英尺的地方,以保证信号不会再增强。如果信号增强,那么你应该在这个地方做好标记。然后你从那里转过身子,沿原路返回,在信号由弱变强的地方做好标记。然后来到这条线的中间,和之前一样重新开始搜索,把这条线两个信号最弱的地方标记出来。如果是新式的双重天线信号灯,这个问题就不算问题了;不过目前,这个问题仍很重要。

利用外围方式仔细搜索

外围方式是除括号方式外的另一种选择,只要你经过培训,使用这种方法会更加快捷。不过这种方法并不会每次都成功,所以,它并不能代替括号方式,只能算是一种变通方式。要使用这种方法,要先把信号灯的天线前后左右旋转,找到信号最强的方向,然后整个搜救过程中都要把信号灯朝着这个方向。接下来,朝着信号最强的方向前进,如果你还没走到15英尺,最初的信号就变得很微弱,那就转过身去,向相反的方向行走,大约15英尺以后,再把信号灯调整至信号最强的方向,把信号灯的音量调到最低,听得到即可,朝着信号最强的方向走约15英尺。就这样,每走15英尺就重复这个过程。因为落难者信号灯的信号有一个弧线(也就是锥形沉寂区),所以你的搜索必须沿着这个弧线进行。

重点搜索

信号灯找到了方向并放在靠近积雪表面的位置,你就可以从一边到另一边,从前到后去寻找落难者的地点了。在这个过程中,你把信号灯的音量调到最小,然后就可以判断出信号灯发送出强烈信号的地点了。信号灯的信号彼此重叠时,其声音通常会有所变化,这时,要赶快探测那个位置,快速但动作要轻,要小心不能伤到下面埋着的落难者。

把落难者挖出并治疗

一旦探测仪找到了落难者的位置,就不要再去挪动探测仪了,要把它留在那里作为一个向导,然后赶快动手去挖那个落难者。在挖掘的过程中,一定小心不要伤到落难者,然后把落难者嘴里的雪掏出来,看看他的情况如何,如果有营救呼吸器或者CPR,那就立刻让它们派上用场。对体温过低或者暂时休克的,以及头部或者脊柱受伤的落难者要赶紧进行初步治疗。

探测仪搜索

如果当时没有营救信号灯,那就要采用探测仪搜索的方式了。把探测仪轻轻安置在落难者最后所在的位置,以及发现他物品的位置(尤其是地势较低的地方),或者其他一些可能的地方,小心不要伤到落难者。如果你们也没有探测仪,那就用滑雪杆或者树枝来探测。把可能的位置都搜索之后,从发现碎片的地方开始,沿着最可能发现落难者的地方画上一条探索线。


引发雪崩的原因

美国陆军

引发雪崩的原因多种多样。

  • 气温。气温非常低的时候,积雪的沉积和黏合都非常慢,在严寒天气下发生的雪崩通常是在暴风雪肆虐的时候,或者暴风雪刚刚过去。如果气温刚好在冰点以下,雪堆稳定得非常快,而气温在冰点以上时,尤其是升温很快的时候,雪崩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升温时的暴风雪会很早就贮存干雪,而这层干雪与之后沉重的湿雪很难黏合。大部分的雪崩都发生在温暖的正午。
  • 降雨量。90%的雪崩都发生在暴风雪时或者之后的24小时内。同时降雪的速度也很重要,降雪量每小时在2.5厘米或者以上时,尤其同时还伴有大风的时候,通常会发生严重的雪崩。降落在积雪上的雨水也会增加积雪的重量,并减弱雪层之间的黏合性。
  • 风力。风速为每小时15公里的劲风刮过积雪,会在山坡的背风面形成厚板雪层。
  • 重量。大多数雪崩受害者都是自己的体重引发了雪崩,从而死亡。
  • 震动。山顶飞过的直升机、沉重的设备、爆炸以及地震等都会引发雪崩。

——摘自《军事登山:陆军战地参考便览3~97.61》


雪崩求生技巧

美国陆军

  • 防护措施。避开那些已知的或者疑似的雪崩爆发区是最简单的保护方式。其他一些保护方式还有:
  • 个人安全。把滑雪杆的腕带从你的手上取下来,滑雪板上的索线也解开,事先准备好要把这些设备扔掉。带上兜帽、把衣服裹严实以避免过低温。有效利用雪崩绳,准备好雪崩探测仪和雪铲。身上的背包要随时准备好——千万不要丢弃,因为它可以当作一个漂浮设备,并能保护你的脊柱。
  • 集体安全。先派一个人通过不安全的山坡,其他的队员密切关注。所有队员都要沿着同一条路从一个安全的地方走向另外一个安全的地方。
  • 道路选择。挑选正确的道路会让你避开雪崩易发的地区,这无论何时都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任何时候做决定时,都要留下充分的回旋余地。

山脊顶端稍微靠近迎风面的地方是最安全的,第二安全的地方是在山谷里、远离山坡底部的地方。

一定要避免檐口的上面或者下面,要是你遇见很危险的山坡,那就爬到山坡顶部或者下到最底部,总之要远离出口地带,要是你必须从那里横穿经过,那就选择一条能很快横穿到山底的路线。要是你必须攀上一个危险的山坡,那就尽量选择雪崩路线一旁的道路,而不要走到雪崩中心。

要把茂密的林木、山脊以及突出的岩石当作安全岛,在那些地方吃饭或者休息。尽量不要在开阔的山坡上花费太多时间。

由于大部分雪崩都发生在暴风雪之后的24小时或者在正午时分,所以一定要避免在这个时段走路,在夜里赶路是正确的策略,那样要安全得多。

稳定性分析。要仔细观察和你所去的地方相似的山坡,有没有什么突出的特征。

雪崩的迹象。观察一下最近的雪崩有没有什么被风侵蚀的迹象,以及厚板积雪的情况。

断裂线。要避开任何一个上面有裂纹的山坡。

声音。要小心那种空洞的“嗡嗡”声,它们可能表明雪堆在快速沉积。

如何求生。通常都是人类自己引起了雪崩,如果这些人意识到危险的存在,并选择了别的路线,就有可能会避开雪崩。如果真的遇到了雪崩危险,可以采取以下步骤求生。

  1. 扔掉设备。设备有可能会伤到你或者成为你的负担,同时扔掉的物品还会向营救人员表明你的位置。
  2. 尽量爬到积雪表层来。一定要争取活下来。想办法爬到雪崩的边缘。如果你觉得自己的脚触到了地面,那就用力猛蹬地面,尽力把自己顶到积雪表层来。
  3. 要是你的头部也埋到了雪地,那就紧闭嘴巴,屏住呼吸,用胳膊和手在脸部前面的雪地上弄出一个透气的地方来。很多雪崩的落难者都是因为嘴巴和鼻子填满了雪,从而窒息致死。
  4. 一旦你感到雪崩的速度变缓,就一定要尽量爬到积雪表面上来。有一些落难者很快就被找到了,因为他们有一只手或者脚伸到了外面。
  5. 一旦积雪变稳定以后,它就像水泥一样结实沉重,即便你只有一半身体被埋在里边,也很难把自己拔出来。在听到营救人员的声音之前,不要大声喊叫,因为你在雪地下面,没人能听到你的叫声。也不要拼命挣扎想要出来——那样你只是在浪费你的精力和氧气。
  6. 尽量放松。如果你觉得自己想要昏厥,顺其自然就行了,因为昏迷的人呼吸更浅,脉搏也跳动很慢,体温也会降低,所有这些都会帮助减少你所需要的氧气。

——摘自《军事登山:陆军战地参考便览3~97.61》


求生技巧尽量不要冒险

千万不要逞能,那样你会死的!一定要花时间估计一下眼前的情况,如果有危险存在,一定要留心那些预兆。

只要有可能,一定要避开雪崩易发地带

如果你必须要到这些地方去,要提前学习一些关于雪崩的知识,并练习一下如何利用信号灯去营救落难者。

要保证你的信号灯没有任何问题

信号灯是依靠电池工作的,很容易因受冷而出现异常,并且它有一定的寿命。为了避免信号灯受冷,要记得把它放在几层衣服中间,关于使用寿命的问题,要确保在每次旅行前都更换电池。

——摘自《寒冷天气生存指南:陆军战地参考便览31~7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是雪崩?
雪崩惊魂
雪崩中逃生技巧
探险者雪山露营突遇雪崩:慌乱逃离还不忘拍下绝美瞬间
有点暧昧
地理 | 喜欢玩滑雪,先教你躲避雪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