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AT】看建筑大师怎样把"多孔性”玩到极致

来源:非标准建筑工作室(ID:non-standardstudio)


房子怎么拆?资料怎么找?动图怎么画?

 

其实这三个问题反映了大家默认的建筑学习方法,是临摹作品(房子怎么拆)、收集案例(资料怎么找)还是学习软件(动图怎么画)?


今天,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这三个方法都对,但是缺少了一个心法秘诀就是——

误读。

或者说敢于去误读。也就是胆大。


所谓误读并不是说有意的去错误解读,而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合理推断。

说白了,除了原作者本人,其他所有人——甭管多大的腕儿——所谓解读都可以算是误读,都是基于自己知识结构的合理推断,都不等于真理。比如你现在去看民国编的建筑史,会发现连断代都不准确,可是你现在手里这本建筑史,就肯定是准确的吗?还不是现代人的合理推断?

所以在咱们学习界,大家其实都是在通过别人的误读(课本著作)来学习,但既然都是误读,为什么不通过自己的误读来学习呢?起码能吃个新鲜的,而不是二手的知识。


不管原作者本人是不是这样做的,我们只根据建筑最终的呈现状态来推断出我们能用也会用的具体设计手法。

 

比方说就喜欢拿自己的水彩画当效果图的自恋建筑大师——

史蒂夫·霍尔。

要按照现在已有的解读(别人的误读),霍尔设计建筑的理论基础就是:

梅罗·庞蒂的知觉现象学

它对建筑设计的启发意义是“回到事物本身”,重视人类在日常生活中对场所、空间和环境的感知和经验。生活和建筑的经验是由一生来感受和积累的,故而生活和建筑的经验是由记忆和不断变化的瞬时知觉和感受组成的。


要是我们根据这个来拆霍尔的建筑——


最重要的是,现象学指导建筑学这事儿就是个坑,不是一两本书就能填上的。我只想学习设计手法,不想把自己埋了。

所以,还是自己来误读一番吧。

我发现了霍尔总爱提的一个词:

Porosity

有多孔性 孔隙率等意思

 

这个词儿Porosity(多孔性)的第一次出现是在霍尔1999年出版的《视差》一书中。第一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则是在2000年建成的荷兰Sarphatistraat办公室。



根据霍尔的解释,这一概念源自门格海绵,它是分形的一种,因奥地利数学家卡尔·门格在1926年描述而得名。这和现象学一样是个巨大的坑,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填。懒得翻书的同学就和我一样,直接理解成海绵宝宝就可以了。


门格海绵


不管什么现象学还是分形几何,反正我们肉眼可见的就是霍尔设计了好几个全身长孔的海绵宝宝建筑,比如

爱荷华大学视觉艺术馆。

这座建筑,是为艺术史学院设计的新教学楼,专业众多,从的冶金技术到虚拟现实技术、珠宝艺术,雕塑与绘画艺术,平面设计,影视与摄影艺术等等。简单说这座建筑就是很多专业一起用的教学楼。



建筑中间的第1个孔



第一个孔,其实就是中庭,在中庭四周加楼梯,增加了中庭的活力。这就是霍尔所说的垂直孔洞。



这中庭不仅仅是为了采光,其内部的楼梯还可以在这座多专业共用的教学楼中作为垂直的社交中心。这和之前拆过的汤姆·梅恩的库珀学院中庭的想法类似。


汤姆·梅恩的库珀学院


霍尔这种垂直孔洞结构,在MIT学生公寓设计中就应用过。这些垂直的孔洞结构被霍尔称作建筑中的“肺”,不仅想呼吸中枢一般连接起建筑全身,还从外部吸收进自然光和流动的空气。


MIT学生公寓剖面


贯穿建筑的第2个孔


中庭空间能带来很多好处,但也有一些缺点,比方说:它是独立存在于建筑内部,和建筑外部空间没有什么联系。空间就像水一样,与外部有联系流动的水,要比静止的水池活力高。



所以,又在建筑中挖出一条水平的孔洞,使中庭不再是建筑内部一个独立的存在。

相较第一个垂直的孔,第二个则是水平的孔。这种垂直中庭与水平空间相结合的案例也有很多。比如很早以前分析过的埃塞俄比亚 Lideta 商场。水平的孔洞,连接了两条街和中庭空间,引入了人流,提高了建筑活力。


埃塞俄比亚 Lideta 商场


之前说到的梅恩的库珀学院也一样,在垂直中庭中,又加入了一条联通主入口与上层空间的大楼梯。等等类似做法,都可以使原本单一的中庭空间变得多样且具有活力。这些开放空间促进了学院不同艺术学科之间的合作。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开放的区域可以看到这些正在进行的活动并参与其中。


库珀学院剖面


值得一提的是,霍尔 “水平孔洞空间”的代表,便是位于视觉艺术馆南侧的爱荷华大学艺术及艺术史学院。



这个形态源于毕加索的现代雕塑“马奎特吉他”的建筑,霍尔认为其建筑外形这种几何性的消解,可以在建筑的边缘形成更加丰富的空间感受:“这里的空间和周边的自然景观之间,既可以两两相望,又彼此重叠,还能够相互吸引。”

两座建筑在空间上相呼应,新馆水平与垂直孔洞的结合,不仅仅是之前设计的延续,更是一种进化。



建筑四周的第3、4、5、6、7、8个孔


建筑四周的这些孔,其实可以看成是建筑四周没有封闭的边庭。



和中庭被整个建筑共享不同的是,这几处边庭,是被离它最近的功能空间所使用的,所以又进行了一次水平的划分。六个空间又被水平划分为21个空间。这种方式的分割又创建了多个阳台,为户外会议和非正式的外部工作提供了空间,进一步促进四个楼层之间的活动交流。



这些孔,不仅仅增加活动空间,还有一个好处是增加了采光面。那些有竖向条纹的墙面,看似为实墙,实则是半透明的采光板,这样做使得每一个“边庭”都成为一个多重采光中心,和社交活动场所。



透明度不断变化很多个孔


这个好理解,其实就是建筑中各种各样的窗户。这个建筑用窗户玩光的方式,可以说很霍尔了,下面就说至少四种透明度不一样的“孔”

1、玻璃窗(透明度100%)

这种概念源自门格海绵,应用始于荷兰Sarphatistraat办公室的开窗方式,已成为霍尔的标志之一。


2、玻璃窗 穿孔板(透明度70%)

出于遮阳的考虑,这种形式的开窗,只出现在,建筑的东南侧和西南侧。



3、天窗(透明度50%)

4、边庭的采光板(透明度30%)



霍尔不止一次的运用多种多孔材料来改善建筑的光环境:“因为多孔材料具有复合的层次——无论是室内穿孔的胶合板或者铝板还是室外穿孔的铜板——光线跳跃在建筑物不同的层次之间,在室内外形成了不断变幻的多彩空间。在夜间,光线会从厚重的色块之中投射出来”。



最后,再看一遍总过程。



建筑拆完了。霍尔是不是这么想的,我根本不知道。什么现象学、分形几何我也统统没搞懂,但我学会了怎么在建筑里面开孔。

这听起来一点也不高级,但却有可能帮我在投标中脱颖而出。

拆房,拆的是建筑,学的是方法。

 

苦读也好,误读也罢,最重要的要学会一种能用的方法,不是用来忽悠别人而是用来提高自己的方法。

这个方法或许不是全世界的真理,但却是你独门制敌的武器。

有些事,你可以骗全宇宙,却不可以骗你自己。

比如,学习。

本文感谢大师姐林雅楠的修改指导

本文所有分析图与动图全为作者自绘,转载请注明


PS:我们曾在2017年2月刊——“传承与延伸:文化建筑”专题杂志中,对爱荷华大学视觉艺术馆进行过报道,斯蒂芬·霍尔在设计中将“多孔性”发挥到极致,创造出了丰富的公共空间,为校园生活带来了活力。



感兴趣的小伙伴

可以点击下方杂志封面了解本期详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穿孔板 · 如何运用更时尚?
什么是穿孔板?
意境·情境——场所设计思维与实践
享阅读 ▌现象学和身体—霍尔
展+|AA Diploma 毕业展 - RIBA Part II 硕士院作品大集合
圈足上的镂孔:试论商代青铜器的泥芯撑技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