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懂周易》其三:蓍草卜筮法详解
(shì)法就是占卜或起卦的方法,《系辞传-上》第九章专门讲筮法,筮法是《周易》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哲学意义上说,它的重要性不亚于卦。
古代不止一种筮法,《周礼-春宫-筮人》提到古有九筮。可惜后来九筮大多数都失传了,现在我们能看到的筮法,只有孔子写进《系辞传》里的这一种,即蓍(shī)草筮法。
先有筮还是先有卦
孔子《说卦传》第一章有云:“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
大意是说,蓍本来是一种草,它本身并不知吉凶,之所以说它知吉凶,称其为神物、神明,是因为圣人(孔子之前的圣人,如伏羲、周文王等)对其进行了“幽赞”,即暗地里对其进行了赞颂和加持。
经过““幽赞”的蓍草,就具有了灵性,再结合天地之数(即天数1、3、5、7、9,地数2、4、6、8、10),按照筮法得出阴阳并观察阴阳变化,这样就可以得出一个卦。
所以是先有筮后有卦,并非把六十四卦放在那里,拿发生过的事来“对号入卦”,而是通过筮法立卦,以预知未来发生的事。
蓍草筮法的原理
蓍草筮法的原理,就是通过“四营三易”得出“6、7、8、9”这四个数。为什么从1至10,非得要得出这四个数,而不是其它数呢?
因为“6、7、8、9”这四个连续的数中,7和9是两个奇数,也叫天数、阳数;6和8是两个偶数,也叫地数、阴数。
“9”是公认的阳极之数,也被称为老阳,阳数都是“以进为进”的,即从小到大成长的,那么9之前的阳数就是7,9是老阳,那7就是少阳。与9一起的阴数8,自然就是少阴。
阴数都是“以退为进”的,8是少阴,从大数到小数逆成长,下一个阴数就是6,那么6就是少阴成长后的老阴。
相对于卜筮而言,与其说我们要得出“6、7、8、9”四个数,不如说我们更是要得到“老阴、少阳、少阴、老阳”这四个爻。
因为老阴和老阳都老了,老了就要变为下一个阶段了,所以称为变爻,也叫动爻。而少阴、少阳,还年少,在成长,阴阳属性还没到质变的时候,所以称为不变爻或静爻。
那么拿到一把蓍草,如何得出“6、7、8、9”这四个数,即得出“老阴、少阳、少阴、老阳”这四个爻呢,这就是咱们这一讲要着重讲的知识,即蓍草筮法。
蓍草筮法的方法步骤
关于蓍草筮法《系辞传-上》第九章原文如下:
“大衍( yǎn)之数五十(有五),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 dié)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jī)于扐(lè)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准备工作:大衍之数五十有五,其用四十有九
周易筮法开始于天地之数,所谓大衍之数,就是由1-10这十个天地之数的总和(天数1+3+5+7+9=25,地数2+4+6+8+10=30)。《系辞传》讲“大衍之数五十”,其实应该是“五十有五”,古书上脱掉了“有五”两个字。此处知道是五十有五即可,以后我们会专门讲大衍之数。
“大衍之数五十有五”,首先我们需要准备55根蓍草棒,当然你找不到,因为现在太稀有了。蓍草、策、筹码等,其实就是筮法中的计数道具,我们用筷子、牙签、火柴、石子等都是可以的。
“其用四十有九”,就是从55根蓍草中,拿出6根放到策筒或笔筒里,只用49根。为什么要拿出去6根只用49根?
原因一,因为六爻,每个卦都是6个爻,古人认为凡事变化不会超过6个阶段,天地之间的事情,无论你怎么变,最多6个阶段,所以拿出6根放在一边,以示神明,也寓意无论你怎么变也逃不出我这个6。
原因二,只有用49根,通过“四营三易”的方法,最后才能得出“6、7、8、9”这四个数,才能得爻立卦。这是古人在数学方面的智慧,也结合了历法知识,应该费了不少功夫。
原因三,七是个很玄妙的数字,七七四十九,有玄之又玄、通达神明的感觉。
第一步:分而为二以象两
两手拿着49根蓍草,这一把蓍草象征大一或太极,然后信手一分,分为两个部分。两只手各分得多少根不一定,最后得6、7、8、9四个数中哪一个数,全在这信手一分上。也就是在这信手一分时,阴阳就已定了。
在分开的两把中,左边一把叫天,右边的一把叫地,总之一分为二,天地或阴阳两仪就有了,谓之象两。
我看有的筮法视频中,包括曾仕强教授演示的视频,把大衍之数当成五十,拿出1根放桌上,用余下49根,并且说这1根就是太极,这显然是不对的,因为太极要分两仪的,你拿出1根放在一边怎么分阴阳。所以太极应该是一把蓍草,未分开时两手共同拿着的一把49根蓍草才是太极。
他们之所以错,首先错在了大衍之数没搞对,把大衍之数当成了50,然后多余的1根蓍草总得有个说法,因为是 “1”,只能说成是太极,算是自圆其说吧。这在研究易经时是常有的事,想不明白,总会找到自圆其说的理由,至少别人听起来也有道理。
第二步:挂一以象三
挂一,从刚才分为两部分的蓍草中拿出1根,左边一部分是天,右边一部分是地,一般拿右边那一把里面的1根,拿出后放一边就行了,也可以放在左手中,因为右手一会还要用来分数。
有的筮者按古法,“挂一”的这1根须夹在左手小指与无名指之间,第三步的“归奇”中的余数须夹在中指与无名指之间。其实拿出来放在哪里都一样,这一套所谓的古法说辞,纯粹是故弄玄虚,至少易经原文没有这些玄虚之辞。
象三,当你从分开的两把中,拿出一根,其实这时候49根蓍草,就从刚才的天地两仪中,分成了三部分,这就是天地人三才。
六爻中上面两个爻是天,下面两个爻是地,中间两个爻是人。人在天地之间而与天地参,说明古人这时已意识到人在天地间的作用,能把人与天地看得一样重要。在古人概念里,天和地都是自然界,人则是指人类社会。
第三步:揲之以四以象四时
揲,动词,数数的意思。“揲之以四”,就是四个四个地数。先前共49根蓍草,“分而为二”,分为两部分,“挂一”就是从一部分里拿出1根放在左手,现在桌上左右两部分共计还有48根。
现在就开始把左右两边的蓍草,按4根一份,分别分开。先分左边的一堆还是右边的一堆都可以,我习惯先分右边的再分左边的,总之两边要依次分,不要混在一起。
这样四根一份分好后,因为总数是48,左边的除以4后,或余1或余2或余3,而右边则或余3或余2或余1。如果整除无余,无余视作余4。所以揲四后的余数,无外乎1、2、3、4四种情况,左右两边余数的和不是4就是8。
比如,左边26根右边22根,左边可分成6份余2,右边可分成5份余2。再如,左边28根右边20根,左边可分成6份余4,右边可分为4份余4。注意无余时视作余4。
以象四时,四时就是春夏秋冬,说明当时已有了自然界四时变化的观念,第四步中还会讲到关于闰月的思想,说明作《易》的人已懂得历法。历法与筮法有关系,没有历法就不会产生筮法,人们认识天即自然界的规律是从历法开始的。
第四步: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奇,这里指每次过揲即除以4的余数。扐,是零余的意思。“归奇于扐”就是把左右其中一边的余数拿出来,可以放在左手或一边。
“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卦”,这句的意思是,因为按古代历法,五年里要置两闰,所以还得“再扐”。“五岁再闰”是“再扐而后挂”的原因。
再扐,就是再把另一边的余数也拿出来,放在左手或与刚才的余数放在一起。其实就是把两边的余数放在一起的意思,因为左边有余数,右边也有余数,所以叫再扐。把两边蓍草余数合在一起是很简单的事情,但古人说这是因为“五岁再闰”才这样做的。
而后挂,是说以上通过“分二、挂一、揲四、归奇”四个步骤(即四营),算做一个回合,叫做“一易”。接着还要从挂一开始,再进行两个回合,即一共要进行“三易”,才能得出一个爻来。
第五步:二易
我们姑且称第二个回合为“二易”吧,就是把前面四步,挂一的那1根和两边的余数全部放到一边个,不再用了。然后把桌上剩下的蓍草再合成一把,两手拿着,然后按照分二、挂一、揲四、归奇四个步骤来一遍。
第六步:三易
这是第三个回合,同样,把二易中挂一和两边余数拿走,放到一边不再用。把此时桌上剩下的蓍草再合成一把,两手拿着,同样再按照分二、挂一、揲四、归奇四个步骤来一遍。
第七步:查数画爻
三易结束,桌上都是4根一份分好的蓍草了,查查左右两边一共有几份,这个份数十分重要,就是爻的代号。份数只有四种可能,或6份,或7份,或8份,或9份。
如果是6份,就写个6,再画个阴爻“- -”,因为6是老阴,是变爻、动爻,所以要做个记号,可以画成“- - x”;
如果是7份,就写个7,再画个阳爻“—”;
如果是8份,就写个8,再画个阴爻“- -”;
如果是9份,就写个9,再画个阳爻“—”,因为9是老阳,是变爻、动爻,所以要做个记号,可以画成“— o”
到此经过三易,一个爻就出来了,一个卦有6个爻,所以得有十八易才可成卦。由此可见,蓍草起卦,要比三个铜钱起卦复杂得多,当然蕴含的道理也多。
就当它是一道文化深奥而算法简单数学题吧,关键是读懂题,算法很简单,尤其是前四步“分二、挂一、揲四、归奇”。
这一讲大家大概熟悉一下蓍草筮法的原理及步骤即可,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按照上面所讲,自行演练几次。下一讲我会通过实例演示,给大家做一下起卦示范,以期大家都能掌握。
《易经》:小过卦中的三大智慧,你真的读懂了吗?
1.雷山小过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中的第六十二卦,卦象为下艮上震,乃是山上有雷之像,艮止而震动,艮者,知止有守而良于行,震者,因势而动而罹于过,动止相违,阴盛于阳而阳失其正,故成其过,此乃上震不能内从于艮而求止,只知徇己之私而干过之灾。
网图
艮为少男,震为长男,犹如兄弟二人,弟弟固然想要敬兄,而兄长却又不欲顺从于弟,而且中间二枚阳爻为重刚之势,志在于外而刚德易躁,六二爻与六五爻虽然都处在中位,但是或者重柔失中,或者不得其正,上下四爻都是阴爻,阴盛阳衰,使下卦之艮止,不足以影响上卦震动之行,时间一长,履霜坚冰至,细行不敏,终累大德,使小过之渐而积累为大过,所以中互卦为大过而藏于其中,实乃圣人谆谆教诲之意。
网图
小过之事,虽然可能于大局无碍,大节无亏,在情有可原之中而不至于罪无可逭,在卦象而言,虽有时位所迫之嫌,所失虽小,但是两阳处在四阴的包围之中,下无其辅,外无其应,内外失正,其过之失,实在是由于柔顺过盛所导致,柔顺过中,便为失德而反成蔽塞之害,虽然不及泽风大过卦之过有害,可是其不中之咎的结果恐怕是差不多的。
2.小过卦的卦辞中说“可小事不可大事”,大抵是因为小事之害常常细小而轻微,其损失也往往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即使有所过失,也能够因为轻微而免于咎害,但是,有些事情宜小不宜大,若是以为宜小者也宜于大,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网图
以小事之道去临于大事,那么利害所关者广而祸福所逮者远,假如稍有差池,那么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即使会有导致败国亡家杀身之祸,也是不足为奇的,所以圣人才会说小过宜惩,大用当审,为什么呢?
所谓小事大事,不过就是影响之大小,关系之巨细,时间之暂久,地理之远近,人物之众寡,万物之稠希,乃至轻重之别,微显之殊,上下之义,善恶之辩……等等,所以有时候,宜于小事者反而不可宜于大事,因为小过小事犹有免咎之可能,若是以此而施之于大事,恐怕其结果就会很难让人免于凶咎之道了,这大概也就是圣人们为什么会贵守中正之道而观过知仁的真意了吧。
网图
3.天高任鸟飞,在天空中翱翔乃是飞鸟之性,飞鸣往来乃是飞鸟之情,小过卦卦象为两阳处在四阴之中,阳志于动而腾飞,就像飞鸟展翼而纵横天下,所以卦辞中才会说飞鸟遗音。
遗音者,也有小过之义藏于其中,为什么呢?鸟飞于空中而以鸣声求友,飞过而鸣,音遗于空中而声闻于地,鸟已他往而音犹遗,是鸟过而留迹之像,若有心人,则能循其音而可以得鸟,使轻忽之徽而有害于己,带来意料之外的风险。
网图
飞鸟之声虽然不是为猎人而鸣,不是为弋射者而飞,可是别人却能循其音声而使伤害降临,难道还不能警醒世人在行止方面要注意细微之道吗?
飞鸟之过,也是因情所致,情之为灾,出于天性,徇情致害,天下还有比这个更过分的吗?假如鸟不飞不鸣,那么即使是天下最厉害的猎人和射手,恐怕也会无所施其技,英雄而失去了用武之地吧。
网图
可是,飞鸟能够不飞不鸣吗?当然不行,关键是要悔而知改,由高而卑,由飞而息,由鸣而噤声,往而知返,飞而宜下,下而得安,知止而免害,戒高远之情,惩慕上之欲,守下知止,不违于位而自安其份,卑人自牧,小过之道的智慧,大概也就可以得个十之八九了,不知大家以为如何?
通变之道:《周易》的“用九”和“用六”,读懂你就通了
《周易》六十四卦中,唯独乾坤二卦比其他卦多了一段繇辞。
分别是乾卦的“用九”和坤卦的“用六”。
《乾(建)》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坤(巛)》用六:利永贞。
那么,这个“用”究竟是什么意思,九和六又要怎么用呢?
不妨细品。
一、通与用
与通行本《周易》不同的是,在帛书本《周易》中,这两个“用”字都写成了“迵”。
“迵”和“用”本互通。迵的古音属定母东部,用的古音也属东部,音近故可相通。
但是,这两个字虽然读音相近,意思却是不一样的。
用,可施行也。—《说文》
迵,达也。—《说文》
作者究竟是想表达哪个意思呢?
综合分析之后,我们认为作者用的本字应该是“迵”。
原因如下。
二、迵与通
第一,在帛书本《建(乾)》卦爻辞中,还有一句“潜龙勿用”,里面的这个也“用”字,写法明显和“用九”和“用六”的用字不同,可见作者写的是不同的两个字。
第二,“迵”的意思,是通达之意。
《玉篇》就说:
迵,通达也。
《太玄经》中也说:
“中独达,迵迵不屈”。註云:
迵,通也。中心冥冥独达,故通而不尽。
“通”的意思明显与乾坤二卦更加吻合,因为这两卦的彖辞一开头都是“元亨”。
亨,同样也是通达,亨通之意。
亨,通也。—《正韵》
第三,易传《系辞》云: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变通配四时。
明确提出《周易》蕴含变通之道。《泰》卦说的“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和《复》卦的“反复其道”,也都明确指出了这个物极必反的道理。
巧的是,《左传》中引用“用九”“用六”这两句繇辞的时候,分别指出《乾》的用九实际上就是《乾》之《坤》,《坤》的用六实际上就是《坤》之《乾》。乾和坤,正好是卦象完全相反的两卦,一个极阳,一个极阴,正合于物极必反,穷则变通之理!
综上所述,《周易》的作者原本说的必然是“迵九”和“迵六”,不是用九和用六!
三、通天下一气耳!
“迵九”和“迵六”,是《周易》变通之道的纲领性总结。
迵,是变通。
九,特指的是阳气。
六,特指的是阴气。
易以道阴阳,阴阳之气,需要往来变通才能通达。
往来不穷谓之通。—《系辞》
《周易》里的“亨”,自古以来就是用来描述天地阴阳之气交通的专用语。
北大汉简《节》就说:
日至卌六日……天将下享(亨)气。——《节》
这是说冬至之后四十六日,正月立春,天气下降,地气上升,故曰“天将下亨气”。
巧的是,《周易》里的《泰》,正是一个正月之卦,上卦为坤,下卦为乾,卦辞曰“小往大来”,地气上升而天气下降,“天地交通而万物合同”,所以彖辞也说“吉,亨!”卦名“泰”,正是通泰,通达之意!
与之卦象完全相反的《否》卦,上卦为乾,下卦为坤,卦辞也恰好相反说“大往小来”,天气上升而地气下降,“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故卦名为“否”,是闭塞不通之意!
《周易》之通,你通了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易筮法
国学易经4|蓍草占卦法
无极残篇之二十四 最原始的蓍草演卦法
论《周易》之“历法”与“筮法”
拟天地成卦(观物93)
观点| 探寻《周易》筮法数学运算中的哲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