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金融业态的变革与前瞻

  郭田勇[微博] 陈澄

  近几十年来,“改革”和“发展”成为了中国经济社会的主旨,中国金融业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质变,金融业态也不断丰富,逐渐形成了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较为齐全的金融体系。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金融改革不断提速,贷款利率管制放开、新三板扩容、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措施的出台,意味着中国金融业将更加开放和市场化。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增速正逐步放缓,未来经济可能长期处于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在新环境下,中国金融业态格局正在发生着的变化,也显现出不同的特征。

  一、中国金融业态格局

  (一)银行业:仍居主导地位,但业内外竞争加剧

  从1979年“大一统”金融体制格局被打破到专业银行体系形成,再到银行股份制改革完成,银行业整体实力得到持续增强,在中国金融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一方面,银行金融机构类别和数量不断扩增:截至2013年底,中国银行业法人机构共有3949家,包括2家政策性银行及国家开发银行、5家大型商业银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45家城市商业银行、468家农村商业银行等。另一方面,银行业资产稳步上升,2013年底银行业资产总额达151.4万亿元,占中国金融机构总资产90%以上。

  但是,2011-2013年银行业总资产增速分别为18.9%、18%和13.3%,增速有所放缓。并且,银行利润增速也开始放缓,2013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税后利润1.74万亿元,同比增长15.4%,增速较2012年下降5.3%;2014年上半年,16家上市银行利润增速集体下滑,其中5家增速低于10%。利率市场化大环境下,资管市场和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导致业间和业外竞争加剧,而民营资本准入放开将使得银行业业内竞争加剧,上述因素是中国银行业利润水平降低的重要原因。

  (二)保险业:发展潜力巨大,经营仍须精细化

  自1979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复业以后,中国保险业开始逐步恢复发展。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颁布,开启了保险业专业化经营的局面。2006年,国务院颁布《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同年,保监会发布中国保险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政策激励推动我国保险业不断发展,截至2013年底,中国保险业总资产规模达8.29万亿元,同比增长12.7%;中国保险业保费规模达1.72万亿元,同比增长11.2%。

  但是,中国保险业规模仍旧过小。2013年保险总资产规模只有银行的5.5%;保险普及率较低,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分别为3%和1265元/人。2014年8月,国务院发称“新国十条”,以顶层设计的形式推进保险业改革和发展,提出“到2020年,保险密度达到3500元/人,保险深度达到5%”的总体目标,旨在激发中国保险业发展潜力。当前中国保险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是保障功能不足,产品理财化、销售误导和理赔困难等问题亟待解决,也即保险业应当准确定位,精细化经营。

  (三)证券业:监管环境放松,业务类型多元化

  自1987年第一家证券公司设立后,资本市场的发展使中国证券业发展迅速。在几轮整顿后,证券业风险得到控制,业务模式也日趋规范。2012年以来,证券业监管持续松绑,资产管理业务、直投业务的放开使我国证券业获得新的业务点。

  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证券公司115家,总资产达2.08万亿元,较2012年增长20.9%,这是证券业近三年业绩下滑以来首次反弹。总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3%,达1590亿元,净利润总额增幅达34%,达440亿元。其中,传统经纪业务仍然是主要收入来源,并取得一定增长,2013年该部分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达48%。证券业新的业务点也在显现。例如,融资融券业务已成为证券公司的重要收入来源,占行业总营业收入的11.59% (2012年为4.05%)。同时,资产管理在业务中也扮演了更重要角色,2013年底证券业受托管理的资管产品为5.2万亿元,较2012年增加近两倍;资产管理业务收入为70.3亿元,占全年总营业收入的4.4%。

  (四)信托业:增长速度放缓,行业风险凸显

  近几年,信托业经历了高速发展,其总资产从2007年底的0.95万亿元增长至2013年底的10.91亿元,跃居为中国第二大金融行业。但是高速发展背后暗藏隐忧。首先,信托业规模增速已明显放缓,2013年信托业总资产同比增长46%,较2012年的55.27%放缓近一成,结束连续4年超50%的同比增长率。2014年二季末,信托业资产总规模为12.5万亿元,环比增长6.4%,较一季度环比增速回落1.1个百分点,延续2013年三季度以来的放缓势头。

  究其原因,信托业主要业务包括面向银行的通道类业务以及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查询信托产品)两类,而这两类业务在新形势下受限较多。2013年3号出台的银监会“8号文”《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对银行理财资金进行规范,2013年10月推出的银行资产管理计划试点也使银行借助信托机构通道的动力大大减弱。此外,信托业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涉足的不少产业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刚性兑付事件频现,信托业收入能力也因之受挫。

  (五)基金业:行业门槛放开,基金公司转型加速

  1997年国务院批准发布《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后,国内基金业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发展。1998-2000年是第一阶段,国内基金业规模很小,基金产品局限于封闭式基金。2001-2007年,基金业规模快速扩张并达到巅峰,并开始进入开放式基金时代。截至2014年5月底,我国共有公募基金管理人94家,管理规模合计5.43万亿元。目前,基金公司已从单一管理公募基金,发展到开展社保基金管理、企业年金管理、投资咨询、海外投资管理、特定客户管理、保险资金管理等综合性管理的资产管理机构。

  2012年以来,资管业管制放松,开始迈入“大资管时代”,基金业将直接面临来自银行、信托、保险、券商等金融机构的竞争,但目前,基金公司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基金业自身定位问题变得尤为迫切。

  二、金融业态发展前瞻

  近年来,中国金融业态的显著特点之一即行业竞争加剧;实质上,我国金融改革的要义之一即引入竞争。如上文所述,各类金融机构数量不断增加,同时中国金融业行业内正放松诸如民营银行设立等资本准入政策,这势必增加业内竞争。行业间,资管等金融业务的放开和各类金融机构业务经营范围的扩大实质上加剧了不同金融行业的业务交叉和竞争。行业外,金融业面临跨界竞争,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对于传统金融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笔者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实质上是一种新型金融业务模式的冲击,互联网、大数据和移动终端技术降低了信息处理成本,应用于小额财富管理、小微金融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更深刻的是,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人们的金融行为。客户更加希望拥有更多自主选择权,开始关注用户体验,对服务的便捷性、易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互联网金融在信息处理技术和服务方式创新等方面不容传统金融业小觑,传统金融业也应借鉴这些经验,反思并加强信息资源利用,降低营业成本,同时提高自身服务能力。

  中国金融业态的另一特征是金融市场的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功能开始被发掘。2012年以来,监管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放松了各类机构在资管业务上的准入限制。这一方面意味着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等金融行业出现新的业务契机,同时又意味着各类金融机构投资范围逐步趋同,正面竞争加强。然而,当前资管行业产品单一、同质,若继续维持这一情况,很可能引发恶性竞争。

  综上所述,在更加自由、开放的金融环境下,我国金融行业面临不同的挑战。竞争加剧对各类金融机构的专业化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各类金融机构应把准自身定位,发挥其专业优势,以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推动自身发展。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  郭田勇[微博] 陈澄

  近几十年来,“改革”和“发展”成为了中国经济社会的主旨,中国金融业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质变,金融业态也不断丰富,逐渐形成了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较为齐全的金融体系。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金融改革不断提速,贷款利率管制放开、新三板扩容、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措施的出台,意味着中国金融业将更加开放和市场化。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增速正逐步放缓,未来经济可能长期处于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在新环境下,中国金融业态格局正在发生着的变化,也显现出不同的特征。

  一、中国金融业态格局

  (一)银行业:仍居主导地位,但业内外竞争加剧

  从1979年“大一统”金融体制格局被打破到专业银行体系形成,再到银行股份制改革完成,银行业整体实力得到持续增强,在中国金融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一方面,银行金融机构类别和数量不断扩增:截至2013年底,中国银行业法人机构共有3949家,包括2家政策性银行及国家开发银行、5家大型商业银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45家城市商业银行、468家农村商业银行等。另一方面,银行业资产稳步上升,2013年底银行业资产总额达151.4万亿元,占中国金融机构总资产90%以上。

  但是,2011-2013年银行业总资产增速分别为18.9%、18%和13.3%,增速有所放缓。并且,银行利润增速也开始放缓,2013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税后利润1.74万亿元,同比增长15.4%,增速较2012年下降5.3%;2014年上半年,16家上市银行利润增速集体下滑,其中5家增速低于10%。利率市场化大环境下,资管市场和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导致业间和业外竞争加剧,而民营资本准入放开将使得银行业业内竞争加剧,上述因素是中国银行业利润水平降低的重要原因。

  (二)保险业:发展潜力巨大,经营仍须精细化

  自1979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复业以后,中国保险业开始逐步恢复发展。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颁布,开启了保险业专业化经营的局面。2006年,国务院颁布《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同年,保监会发布中国保险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政策激励推动我国保险业不断发展,截至2013年底,中国保险业总资产规模达8.29万亿元,同比增长12.7%;中国保险业保费规模达1.72万亿元,同比增长11.2%。

  但是,中国保险业规模仍旧过小。2013年保险总资产规模只有银行的5.5%;保险普及率较低,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分别为3%和1265元/人。2014年8月,国务院发称“新国十条”,以顶层设计的形式推进保险业改革和发展,提出“到2020年,保险密度达到3500元/人,保险深度达到5%”的总体目标,旨在激发中国保险业发展潜力。当前中国保险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是保障功能不足,产品理财化、销售误导和理赔困难等问题亟待解决,也即保险业应当准确定位,精细化经营。

  (三)证券业:监管环境放松,业务类型多元化

  自1987年第一家证券公司设立后,资本市场的发展使中国证券业发展迅速。在几轮整顿后,证券业风险得到控制,业务模式也日趋规范。2012年以来,证券业监管持续松绑,资产管理业务、直投业务的放开使我国证券业获得新的业务点。

  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证券公司115家,总资产达2.08万亿元,较2012年增长20.9%,这是证券业近三年业绩下滑以来首次反弹。总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3%,达1590亿元,净利润总额增幅达34%,达440亿元。其中,传统经纪业务仍然是主要收入来源,并取得一定增长,2013年该部分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达48%。证券业新的业务点也在显现。例如,融资融券业务已成为证券公司的重要收入来源,占行业总营业收入的11.59% (2012年为4.05%)。同时,资产管理在业务中也扮演了更重要角色,2013年底证券业受托管理的资管产品为5.2万亿元,较2012年增加近两倍;资产管理业务收入为70.3亿元,占全年总营业收入的4.4%。

  (四)信托业:增长速度放缓,行业风险凸显

  近几年,信托业经历了高速发展,其总资产从2007年底的0.95万亿元增长至2013年底的10.91亿元,跃居为中国第二大金融行业。但是高速发展背后暗藏隐忧。首先,信托业规模增速已明显放缓,2013年信托业总资产同比增长46%,较2012年的55.27%放缓近一成,结束连续4年超50%的同比增长率。2014年二季末,信托业资产总规模为12.5万亿元,环比增长6.4%,较一季度环比增速回落1.1个百分点,延续2013年三季度以来的放缓势头。

  究其原因,信托业主要业务包括面向银行的通道类业务以及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查询信托产品)两类,而这两类业务在新形势下受限较多。2013年3号出台的银监会“8号文”《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对银行理财资金进行规范,2013年10月推出的银行资产管理计划试点也使银行借助信托机构通道的动力大大减弱。此外,信托业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涉足的不少产业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刚性兑付事件频现,信托业收入能力也因之受挫。

  (五)基金业:行业门槛放开,基金公司转型加速

  1997年国务院批准发布《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后,国内基金业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发展。1998-2000年是第一阶段,国内基金业规模很小,基金产品局限于封闭式基金。2001-2007年,基金业规模快速扩张并达到巅峰,并开始进入开放式基金时代。截至2014年5月底,我国共有公募基金管理人94家,管理规模合计5.43万亿元。目前,基金公司已从单一管理公募基金,发展到开展社保基金管理、企业年金管理、投资咨询、海外投资管理、特定客户管理、保险资金管理等综合性管理的资产管理机构。

  2012年以来,资管业管制放松,开始迈入“大资管时代”,基金业将直接面临来自银行、信托、保险、券商等金融机构的竞争,但目前,基金公司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基金业自身定位问题变得尤为迫切。

  二、金融业态发展前瞻

  近年来,中国金融业态的显著特点之一即行业竞争加剧;实质上,我国金融改革的要义之一即引入竞争。如上文所述,各类金融机构数量不断增加,同时中国金融业行业内正放松诸如民营银行设立等资本准入政策,这势必增加业内竞争。行业间,资管等金融业务的放开和各类金融机构业务经营范围的扩大实质上加剧了不同金融行业的业务交叉和竞争。行业外,金融业面临跨界竞争,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对于传统金融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笔者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实质上是一种新型金融业务模式的冲击,互联网、大数据和移动终端技术降低了信息处理成本,应用于小额财富管理、小微金融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更深刻的是,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人们的金融行为。客户更加希望拥有更多自主选择权,开始关注用户体验,对服务的便捷性、易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互联网金融在信息处理技术和服务方式创新等方面不容传统金融业小觑,传统金融业也应借鉴这些经验,反思并加强信息资源利用,降低营业成本,同时提高自身服务能力。

  中国金融业态的另一特征是金融市场的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功能开始被发掘。2012年以来,监管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放松了各类机构在资管业务上的准入限制。这一方面意味着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等金融行业出现新的业务契机,同时又意味着各类金融机构投资范围逐步趋同,正面竞争加强。然而,当前资管行业产品单一、同质,若继续维持这一情况,很可能引发恶性竞争。

  综上所述,在更加自由、开放的金融环境下,我国金融行业面临不同的挑战。竞争加剧对各类金融机构的专业化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各类金融机构应把准自身定位,发挥其专业优势,以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推动自身发展。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金融机构的定期梳理与周边
银行保险知识
金融学就业六大领域九大通道
中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特点及趋势
中国金融实力榜:银行309万亿,保险21万亿,证券呢?
金融业步入整体高增长 金融舰队成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