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朝为何会有那么多那么牛的太监,他们究竟又是怎么“炼成”的

一说到太监,有人会轻蔑一笑,也有人还会骂一句“死太监”。孰不知,在古代想当个太监真心不容易,尤其是在明代那个“监才林列”的年代。

明朝的太监都很牛,出现了王振、汪直、刘瑾、魏忠贤、冯保等权倾天下的臭名昭著的大太监,那么,他们又是怎么“炼成”的呢?

太监这个职业,可谓历史悠久,中国自从先秦就有记载,秦朝更是出现了指鹿为马、遗臭万年的赵高;历史上对太监的最早记录来自于公元前21世纪的苏美尔人城市“拉加什(Lagash)”。但是,太监最牛的时代不是明朝却是唐朝晚期,他们可以随意废立皇帝。

有鉴于此,明太祖朱元璋唯恐宦官专权,于是在洪武十七年专门铸造了一块铁牌,悬挂在宫门上。上书十一个大字: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

后来这个牌子被明英宗时期明朝第一位专政太监王振(“土木堡之变”罪魁祸首)给摘了下来,这也扫清了后来宦官干政的最后一道障碍。

从此以后明朝太监登堂入室,位高权重者还被奉承为“内相”,堂而皇之地与皇权、相权成鼎立之势。

别看明代太监这么牛,其实一般人混到太监这位置也是很难的。要知道太监是宦官的首领,不是谁割了一刀后都能被称为太监的,被宫前最多只能算是个宦官。

但就是当个普通的宦官也是很难的,这个职业那也是“强手货”。要经过挑选面试,甚至还要层层托关系、送礼,这只不过比起皇帝选秀稍容易点。

说句笑话,你别笑看太监,你要是没有被选上,连挨一刀的资格都没有。明代的宦官有很多级别,刚进宫时,只能当典簿、长随、奉谕等等。

如果表现良好,可升为监丞;再好点就能升为少监,而少监的顶头上司才叫太监。

所以,要想干到太监还是真心不容易。而且宦官还有24个衙门,分别有12监、4局、8司,各有各的分工。

一个宦官今后有没有出息就看他分到哪,要是分到司礼监或者御马监那前途是一片光明。为什么怎么说呢,因为后来那些大太监都是从这里“炼成”的。

这要从明成祖“奉天靖难”时期说起,原本受人不待见的太监却受到朱棣的重视,太监们受宠若惊,充当了他的内线,破城时立了大功。

后来朱棣造反成功,就重用太监们成立东厂,并利用他们杀了一大批反对他的人,其权势超过之前最牛气的锦衣卫。

与祖辈朱元璋、父辈朱棣好战风格不同,无论是儿子朱高炽还是“好世孙”朱瞻基,他们发现连年的征战,民生凋敝,于是他们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

使得国家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这短短的11年(1425年——1435年)在历史上被称为“仁宣之治”。

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无外患必有内忧。没有了外部的战事,内部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为保江山永固,朱元璋与朱棣对开国和“奉天靖难”功臣大肆清洗,很多手握重兵的武将、藩王都相继被杀。

朝中文官异军突起,他们整天以圣人之言对皇帝规劝与挑刺,而且一个人说了后,其他人随身附和。

皇帝一次不听,他们就集体多次上书,直到皇帝对他们做出妥协了才算完。即使皇帝有时一气之下把个别人杀了,他们也无所畏惧,毕竟还可以青史留名,受人敬仰,成全了他的名声,可谓是“一本万利”。

皇帝倒变得可怜了,再也不能一句顶一万句,冲动是魔鬼,杀人后他还有可能留下昏君的骂名。

而且在此之前,朱元璋已经废除了丞相制,明宣宗朱瞻基为减轻自己繁重的政务,于是赋予大臣们“票拟”权,这样一来文官更是如鱼得水,有恃无恐。

“票拟”也就是官员们奏章递上来之后,先由内阁大臣提出初步意见,然后再送皇帝御览参考并“批红”,形成最终处理意见。

正如《明朝那些事儿》书中所说:向来皇帝跟大臣的关系就像是在“拔河比赛”,后来万历皇帝时期出现了马拉松式“拔河比赛”,万历与文官闹意见,他干脆30年不上朝,这就是因为这双方互不妥协的产物。

朱元璋与朱棣临朝的时候是“猛人”,“拔河比赛”时,大臣们根本不他们的对手。但是等到他们的子孙继位后,再也有他们当年的神勇。

“拔河比赛”时经常被大臣们拉得东倒西歪,苦不堪言。于是痛定思痛,皇帝清醒地认识到必须要有得力的帮手。

也就在明宣宗时期,这个问题得到迎刃而解。前面“票拟”这项权力一直为内阁把持,但是“批红”这一特殊权力却后来被太监所掌握。

这一问题的始作俑者便是宣德皇帝朱瞻基,而他最广为令人诟病的地方就是教太监读书。

宣德元年,朱瞻基突然下令设置内书堂,教导宦官读书,给他们扫盲。这是一项“文化启蒙运动”影响深远,谁也没有想到后来炼就了那么多的“极品太监”。

其实,朱瞻基此举有着很强的政治目的,因为文官势力逐渐坐大,皇权受到空前影响。

他于是就想了一个办法:想到跟自己朝夕相处甚至一起长大身边的太监,他们既不会对自己的皇权没有威胁,也不会整天有事没事批评自己,就让他们跟自己一起参加“拔河比赛”.

这样一来皇帝的胜算就大多了。而且他还可以利用太监来制衡文官大臣们,自己来作裁判。

由于每天奏章太多,朱瞻基不是“劳动模范”,也想有自已娱乐时间,比如斗个蛐蛐,于是就让司礼监太监代笔“批红”,这个太监事实上成了皇帝的秘书,这有专门的职位叫司礼监秉笔太监,皇帝自己经常性去查看他们批阅的奏章。

这样一来,能够压制内阁“票拟”权的“批红”权最终落在太监手里,只要皇帝不管朝政,秉笔太监就可以为所欲为。

但是在监秉笔太监还不是最牛的,最牛的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因为无论是“票拟”还“批红”,最后必须要盖上印(皇帝的玉玺)才有效。

试想,如果一个太监既是司礼监秉笔太监又是掌印太监这个权力要有多大,明代有没有这样的太监?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魏忠贤与冯保。

关于他们的“英雄事迹”想必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了,这里我也不必赘述了,更多精彩请参看《明朝那些事儿》。

但是我可提醒的是,明代的太监不同于唐代,他们表面上权力很大,但只不过是“纸老虎”,因为他们再大的权力也来自皇权。

一旦皇帝不喜欢他们了,皇帝就像是捏死只蚂蚁,一道圣旨就让他们灰飞烟灭了。说到底,他们只不过皇帝手中可怜的棋子。

就拿最为不靠谱的明武宗正德皇帝举例来说,当时刘瑾权倾天下,因为太监们争宠不合,另一位太监张永告他谋反。

正德五年(1510年)皇帝朱厚照一纸令下将刘瑾逮捕抄家,从其家中查出金银数百万两,并有伪玺、玉带等违禁物。

经会审,刘瑾被判凌迟3357刀处死,结束了其罪恶的一生。

最后我还要指出,无论明朝太监有多十恶不赦,他们大多原本也是不幸的人,因为生活所迫,他们才选择了这样一条为世人所不齿的不归之路。

也正因为受尽凌辱,他们的心理才变得扭曲,人也变得阴鸷恐怖,一旦得势必将疯狂地报复这个社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明没有专权的太监,只有斗不过文臣的皇帝——大明往事太监篇
宋代为什么就能有效治理宦官?
大明风华:明宣宗朱瞻基和明朝的宦官之祸,或是长辈们种下的因果
朱元璋严禁宦官干政,为何权倾朝野的太监多出于明朝?
太监不可怕,就怕太监有文化!
明英不英(三章)张太后并非真要赐死王振,而是借此敲打三杨内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