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MoMA的罐头浓汤

2016-06-14 12:00 | 豆瓣:kiya

MoMA最好的打开方式是从纽约金碧辉煌的中央车站(Grand Central Terminal)出来,从车站的四十七街沿第五大道走到MoMA所在的五十三街,买了票一楼转角押上ID领一个解说器,然后电梯直奔五楼,进入展厅看到塞尚画的洗澡的年轻男子,一面墙的安迪霍尔的罐头浓汤系列,绕转个身直对的就是展厅外过墙,背面就是梵高的旋转的星空。

中央火车站的候车大厅拱顶是法国艺术家Paul Helleu 绘的黄道十二宫图,巨大的蓝色穹顶上有两千多颗电灯点亮的星星,大厅各处华丽的台阶楼梯据说是袭承了巴黎歌剧院的风格。站在恢弘的候车大厅里,时光马上穿越到一百年前那个纽约和巴黎最繁华的时代。中央火车站建成于1913年,前后各推三十年,这段时期正是《午夜巴黎》里你会遇到的所有大咖活动在巴黎和纽约的时期,在这部伍迪艾伍迪艾伦伦电影里出现的很多人物——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i),曼雷(Man Ray),亨利·马蒂斯 (Henri Matisse),保罗·高更(Paul Gauguin),埃德加·德加(Edgar Degas),我们会在MoMA遇见他们。关于那个年代纽约的辉煌,小李子演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描写的也是1920那个时代的故事,而原著作者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Scott Fitzgerald)也携他神奇的老婆出现在《午夜巴黎》里,还有同时代另一位伟大的美国作家海明威也在这部电影里,我们之前在《海明威的六爪猫》讲过他。这一段时期可以大概理解为一战前后的繁华和失落,MoMA五楼的展厅展现的就是从1880开始到1940这段时间几乎所有重要现代艺术流派的代表大作。

如果不知道这些名字和他们的作品,看《午夜巴黎》的时候恐怕有点费解,然后错过一个又一个的包袱,在别人会心一笑的时候呆若木鸡,就像当时看了这部电影的我。不过,遇到这样的例子,我们永远是迎难而上,管他三七二十一,先看了再说,然后再谷歌豆瓣一番。后来的体验基本上就是,突然在某年某月某日,你以某种方式遇上了他们,然后这次你心里会“哦”的一下。这几年漫威,DC系列的超级英雄电影,我们采取一样的方式,先去电影院里硬看,等彩蛋,然后整个超级英雄世界的多个平行宇宙逐渐在脑海中浮现起来,加之总是有好心人写上好多周边分析解释文章不小心出现在朋友圈或者被你有意找到,于是对于在美国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超级英雄的梗也开始一知半解。

现代艺术啊,我不知道怎么看啊,这都是啥啊,好像五岁的小孩子也可以画出来的样子。这些关于现代艺术的老梗问题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一个知识体系的还没有建立的问题。知识体系还没有建立——听起来好恐怖,不过这种问题也可深可浅。往深了说,这就是要逼迫自家小孩子从小熟读《唐诗三百首》,然后四大名著,琴棋书画,学好中文,学好历史这样的整套文化修养体系的建立;是在大学里学习某个专业,往上再念研究所的关于某个领域知识体系,工具方法,继承创新的数年用功;往浅了说,也就是跟我走上这一遭,看下这篇文章,还有兴趣再网上读几篇文章,自己再遇见一些其中的作品人物,知道一些名词概念,获得一些启发的有趣经历而已。好比我先看了《午夜巴黎》,模糊有了概念,后来有了机会也去过巴黎,又来到了纽约,旅行时的解读和快感就可以多那么一点点。下面我就开始乱说了啊,有些是来自专家解读,大部分不过是我自己瞎逛时的念想。

把塞尚的作品放在入口处的墙壁作为开篇是有深意的,虽然我并没有看出这幅Bather美在哪里——但是,我知道塞尚作为现代艺术之父的原因。基于他在当代艺术史上的地位,由他的这幅看上去灰暗,甚至有点尴尬的作品开启我们现代艺术之旅是十分恰当的吧。塞尚绘画生涯的重点是用两只眼睛看东西,用两只眼睛看东西?这不是废话么。其实不是,在上一集《在国家美术馆走马观花西方美术简史》我们看到的那些古典时期的大作基本上都是单点透视的。在本展厅还有他有名的那个改变了西方艺术的苹果静物作品。因为这幅作品画的不是从一个角度看到的景象,而是你平看,俯视的角度,然后塞尚自己合成的景象,实际的我们用眼睛观察东西是这样的吧,左右眼看到的不一样,然后我们移动眼珠,甚至走动,移动视角,最后图像传递到我们的大脑中是合成的印象。探索三维物体和二维平面的关系,还有图像怎么在我们眼中生成,大脑如何理解,这一系列衍生的问题激发促成了后面一系列现代艺术的各种运动,立体主义,未来主义,抽象主义……开端和灵感,来自塞尚,由此开始画家从表现型选手变为了分析型选手。再看他这幅Bather,不同于古典时期完美的男性肉体,深邃聚焦的背景,苍白甚至有点孱弱的男子,灰紫没有什么重点的背景构图,这样一幅和传统决裂的绘画,自然也可以看做是现代艺术不断反叛前辈,决裂,扩大艺术疆域,题材,意义这样一脉相承的象征开始了。


(Paul Cezanne) 左:The Bather c. 1885 右:Still Life with Apples 1895-98

这个展厅完全是关于后印象派(Post-Impressionism)四大神兽的作品,其他三大神兽是梵高(Vincent van Gogh),高更(Paul Gauguin),修拉(Georges Seurat)。他们其实各自发展出了自己的风格和技法,梵高和修拉一度被冠与新印象主义画家的头衔(Neo-Impressionist),塞尚早期其实走的就是印象派路线,而高更则更多的和象征主义运动(Symbolist movement)有关系,只是当年策展人Roger Fry在展览的时候为了一同展示这个时期的艺术史和商业目的,为了把他们和马奈放在一起取了这样的名字 Manet and the Post-Impressionists。

神兽梵高大家都知道,他的精神病,割掉的耳朵,自杀,向日葵。他的画和原来我们见过的所有画作都不同,用厚厚的笔触在画作上直接增加立体感(叫做Impasto Painting);从见到的日本木刻版画被启发的“不正确”的透视角度(想当年他们没有见过我天朝散点透视的大作《清明上河图》吧);基于自己情感而不是完全真实的色彩和线条,从梵高开始,艺术家不再是外部的观察还原家,历史宗教的表述者,艺术可以关于自己,画自己眼中的带着强烈个人色彩的世界……

高更和梵高一样,也是半路出家的画家,自修自学,还和梵高在一起比赛画画了一段时间,两人决裂后,高更就跑到了大溪地去了。梵高用色彩表现自己的感情,高更则用色彩讲故事,作为象征和叙述的工具,比如在早期的作品Vision after the sermon jacob wrestling with the angel里把草地画成红的,用一个对角线的树杈在构图上区分现实和幻觉,超现实主义关于梦幻和符号描绘在高更这里就初有了形态。这里有他后期的大溪地题材的女人,强烈的平面装饰风格和异域原始题材应该激发了后来的原始主义的不少画家(西方的采风家们后面会提到,看到他我总是想起去我们当年上山下乡在云南采风,最后形成了自己少数民族国画风的程十发,和我们云南画派的各种浓墨重彩的装饰画。)

最后一位是点点画(Pointillism)的修拉。如果说印象派的莫奈随意而生动的线条要捕捉的是动态的光影瞬间,点点点的修拉要追求的就是静态简单有序的完美。河床,河流都是有序有边界的几何形态,近看也不是无序的笔触,而是像机器打上去一般的完美纯净的红,绿,蓝,白的圆点(现在的各种十字绣应该是修拉点点画的大规模工业化的实践作品吧……)


左:(Vincent van Gogh) The Starry Night June 1889 中:(Paul Gauguin) The Seed of the Areoi 1892 右:(Georges-Pierre Seurat) Evening, Honfleur 1886

本展厅右拐就到了立体主义(Cubism)的展厅。首先没法移开视线的自然是墙壁上的大画,毕加索的《亚维农的少女》,这幅画是原始立体主义的发端之一。没有透视的平面手法——之前的画作追求都是为了在二维的纸上展现三维的深度,立体主义则是承认纸的本质,二维,从不同的角度看三维的物体,然后把它们分析还原平面化;原始主义,从过去的历史中吸收灵感,展现生命本身的野心的生命力。这幅画其实也没有什么审美上的愉悦性,不过承载了绘画理论的发展实验的重要的转折点,毕加索把描绘的对象平面化,几何化,这条路再向下走就是立体主义,抽象主义。而画作据说是毕加索去博物馆看了非洲雕塑展激发的灵感,右边两个女子带着非洲面具,左边的三位则是埃及壁画一样的眼线角度的人物,这一路下去就是原始主义,野兽派的生命力的展现。


(Pablo Picasso) Les Demoiselles d'Avignon Paris, June-July 1907

展厅有趣的把这三幅立体主义的画作排在了一起,从左到右,越来越抽象,不过由于左边画作的视觉残影,右边画作的还原和细节也丰富了起来。从拿着提琴的女子,到女子,到拿着吉他的男人。


(Pablo Picasso) 左:Girl with a Mandolin (Fanny Tellier) Paris, late spring 1910 中: "Ma Jolie" Paris, winter 1911-12 右: (Georges Braque) Man with a Guitar Céret, summer 1911-early 1912

再上原始主义(Primitivism)和异域风情的几个代表。左边是有名的喜欢在画上贴金箔的Gustav Klimt的《希望II》,右间是该派代表Constantin Brancusi 的作品,风格简化,几何形状的圆润美,由此可以联想到后来那些公共空间里的抽象几何雕塑的开始都是从哪里挑起的源头的了。


左:(Gustav Klimt) Hope, II 1907-08 右: (Constantin Brancusi) Mlle Pogany version I, 1913

和原始主义一脉相承,再进一步狂野下去,释放原始的生命张力的是马蒂斯的野兽派(Fauvism),有一个展厅都是他的作品。左边是他最著名的跳舞,感觉和毕加索的《亚维农的少女》有得一拼,另外马上吸引人眼球的就是这幅他的红红的画室,各处摆放了他不同时期的重要画作。作品前面就是他画作里的盘子。


(Henri Matisse) 左:Dance (I) Paris, Boulevard des Invalides, early 1909 右: The Red Studio Issy-les-Moulineaux, fall 1911


立体主义后面就是几何抽象画派,新造型主义(Neoplasticism)了,就是那些我们开始基本上看不懂得各种基本几何形状的排列组合的开始。在MoMA之行中我觉得最有意思的体验是带着耳机,走到Piet Mondrian最有名的这样系列格子画前,这次解说不是语言了,而是长达七分钟的爵士乐。Piet Mondrian画的不仅仅是格子,而是把色彩,形状,线条这些看作是绘画的基本音符,在画面上组合排列平衡,给观者自己的理解空间,就像听音乐一样,视线可以在不同的节点停留,每次阅读都是不同的移动的体验。我非常喜欢右边这幅《Broadway Boogie Woogie》,来源也是一首美国爵士歌的名字,又是好看的抽象地图,有停留的车,红绿灯,路线。如今的格子分割图案出现在我们的各种衣服,本子上,细节的地图拼贴画也经常在商店里作为城市标志的装饰图售卖,而那些简单完美的几何形态,则映射在各种简洁的工业设计中——墙上乍一看不能欣赏的抽象画,其实已经融入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Lozenge with Four Lines and Gray 1926 3. Composition No. II, with Red and Blue 1929 4. Composition in Red, Blue, and Yellow 1937-42 右: Broadway Boogie Woogie 1942-43

这条线再进一步,就是美国四十年代兴起的抽象主义(Abstract expressionism)了。抽象主义更进一步分离绘画的基本元素,回到线条,形状,色彩,空间这些基本元素,不再描述具体的事物,而是由空间里基本的要素来激发人们的情绪和幻想。比如这幅占了一面墙的本派代表作Jackson Pollock的一团神经质的紧张压抑的乱线,还有好像是中国水墨技法的右边这幅。前几天回国在上海的时候,我去参观了中华艺术宫,有一楼是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的特展,其中就提到了他们技法的细节和美国现代抽象艺术的相似之处。而馆藏吴冠中有一副神似本图的乱线的作品,但是吴的画作表达的情感却完全不同,有春意昂然之感,非常漂亮。


Number 31, 1950 右:(Franz Kline) Painting Number 2 1954

讲完了从地域和技法理论上扩展艺术的疆域的这些流派,我们再来看从概念上扩展的流派们。这些流派兴起的运动大部分喜欢来个宣言(Manifesto)发表在报纸媒体上,和过去决裂什么的。未来主义(Futurism),说我们憎恶旧的艺术思想和形式对象,我们要拥抱现代的元素,描绘速度,科技,工业化。成品好像也没有什么太惊人的划时代作品,贴几个代表,给人的感觉是为了描绘而描绘。把影像叠一叠变下形就表现了速度感,把火车,汽车飞机抽象画进去之类。贴两个未来主义展厅里的代表作。


The Farewells 1911

再要介绍的就是达达主义(Dadaism),一战后大家普遍产生了悲观厌世情绪,追求无序,随机,幻灭,达达不是艺术,是反艺术的意思。总之就是砸破那个旧世界,无政府主义的思潮。左边是库尔特的废铜烂铁组织起来的《旋转》,他说采用废铜烂铁是想反映一战后我们这个支离破碎碎片组成的的世界;右边则是本派另外一个代表杜尚的经典作品,把一个旋转的轮子装在椅子上就成了雕塑。他的观点是什么都可以用来制造艺术品。艺术家们从材料的局限性中解放了自己。杜尚更有名的是他的在小便器上签了“R. Mutt 1917”的作品《喷泉》,和给蒙娜丽莎明信片化了胡子的《L.H.O.O.Q.》。在这两件作品中,他都在文字上玩了暗示和双关,加上戏谑的幽默荒诞感,成了争议和经典。第一批这样玩的人作品留在了博物馆里成了经典,后来前赴后继的受启发者或者不知所云的模仿者们就不会再有这样的好运气了。


左: (Kurt Schwitters) Revolving 1919 右: (Marcel Duchamp) Bicycle Wheel New York, 1951

光破坏,低门槛的达达主义思潮没有持续多久,下一个登上舞台后继达达的是超现实主义(Surrealism),放张前面我们在《达利在佛罗里达的梦境之地》提过的本派代表画作的实拍。


穿过超现实主义的展厅,我们会到印象派莫奈的一屋子的睡莲的屋里。


逛完整个五楼展厅,出来是波普艺术的代表(Pop Art),金宝浓汤罐头。浓汤罐头系列不过是海报罢了,但是摆在博物馆里,让人不禁从另外一个角度审视这为什么是艺术品?波普艺术兴起于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坐电梯下到四楼,就是美国的六十年代。


霓虹灯,海报,广告,服装,家具,乐队,汽车……这个年代开始,艺术包罗万象。


从这个年代开始,艺术和设计离大众越来越近。到底什么是今天定义的艺术品?艺术化的设计如今遍及我们身边,有了智能手机和分享照片的网站App,人人拍下的照片都可以有机会让别人“哇”一下,从做饭摆盘,房间整理,到服装搭配,到旅游摄影,人人希望是自己朋友圈的艺术家。艺术就这样从一罐罐金宝浓汤罐头开始,被我们一口口饮下,成为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就像来路上走过的第五大道上那些美丽的橱窗展示,那些巨大的深入人心的Logo,那些我们熟知的品牌,现当代艺术无时无刻不在的存在于我们身边。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MoMA官网

查看原文  ? 版权属于作者  商业转载联系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话说MoMA(5)
MoMA西格玛·珀尔克(Sigmar Polke)回顾展 Pt.1
德·库宁:创意泛滥的一生
现代艺术品很难靠常识理解,为啥这家博物馆还要收藏?
保安画了一幅空白油画,价值1个亿,网友:不值,专家:太值了
艺术到底美在哪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