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不上学沉迷游戏,原因在哪里?
发布时间:2019-11-03 


01

“时间在1分1秒的走着,我在房间里坐立不安,时间每走一分,就像一把锤子重重的敲在我的心上,撕咬着我的神经,儿子在电脑前玩游戏已经八个小时了,从早晨到现在晚上8点,还没有结束,焦虑担心,孤独无助,我不知道要怎么办才好!……”

 

“孩子已经一周不去学校了,开始的时候说身体不舒服,休息了两天之后就再也不去学校了,关在房间里打游戏,脾气暴躁对我们态度恶劣,我不知道他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之前的他听话、聪明乖巧、学习成绩好……”

 

……

 

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求助家长,焦虑无助痛苦,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不知道怎么和孩子相处?不知道接下来要怎么做?

 

家长究竟做了什么让孩子从天使变成了魔鬼?

 

其实孩子沉迷游戏不去上学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游戏足够的吸引他(游戏对他的吸引超过了一切,);第二,他敢不去上学打游戏。

 

游戏为什么能够吸引孩子呢?

 

游戏带给孩子满足感主要来自于精神层面,心理层面,比如各种情绪情感的体验和表达,高兴、愤怒、悲伤、恐惧……,游戏中可以自由的做各种选择,失败了犯错了可以重来,而不被指责抱怨,成功晋级会有各种奖励,……

 

家长可以自己觉察游戏提供给孩子的这些心理需求,家长是不是一样都没有?不仅没有,而且还都是相反的,

 

以下是游戏孩子家庭素描,家长自画像,请勿对号入座,容易对上。

 

家里人是不能够表达自己真实的情绪体验的,扑克脸是常见的表情,常用的沟通方式是讲道理,指责抱怨,讨好,家长不能够理解和共情孩子的各种情绪,比如孩子的喜怒哀乐,不但不能共情,而且有的家长还禁止孩子表达负面的情绪,不允许孩子哭,不允许孩子愤怒,家长自己也是很理智的,除了指责抱怨之外,通常不会有其他的情绪情感的表达。

整体的家庭氛围让人感觉有一点冷漠疏离,压抑。

 

不允许孩子犯错误,犯错误不仅会被指责抱怨,讲各种道理,还会被严格处罚,虽然处罚很严格,但是家长却往往会替孩子承担犯错的后果,不需要孩子为错误负责。家长这样做之后会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是一个非常负责任的合格的好家长。

 

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是目标非常高的,考第三的话会说,你要争取考第一,我又给你买了很多资料,考第一的话会说你要保持第一,下次争取还要考第一,千万不能掉下来。

还有一种家长嘴上说,我希望你快乐,学习上你尽力就好,可是孩子成绩少一分家长都会焦虑的如临大敌,家长心理上对孩子无形的高期待,孩子是会感受得到的。

 

喜欢控制孩子,替孩子做选择,要求孩子听话,如果孩子在行为上失控,家长就会在情绪上失控,甚至崩溃。

 

游戏和家长恰恰相反,游戏中可以感受和表达各种情绪;错了可以重来,不会被指责和惩罚,但是要自己承担后果,;取得一点成功就会得到各种奖励,不被控制可以自由选择。这就是游戏为什么能够吸引孩子!

 

孩子为什么敢不去上学?

 

可以说所有的孩子都喜欢玩游戏,游戏对孩子的吸引力真的是太大了,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虽然喜欢玩游戏也能去上学,但你的孩子却敢不去上学,只玩游戏,孩子的胆子为什么这么大呢?你究竟做了什么导致的?

 

其实是你没有把孩子放在孩子的位置,孩子在家庭里的位置错了。

 

你可以闭上眼睛深呼吸,感受一下你的内心,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究竟在哪?结果很可能是,要么孩子和家长的位置是平等的,要么孩子的位置是高于家长的,甚至成了家长的家长。

 

我们都知道在权力系统当中,只有领导可以约束和管理下属,同事之间,或者是下属是没有了资格管理和约束领导的。

 

02

家长之所以这样对待孩子,就两个字,创伤!家长在生命的早期没有被疗愈的创伤。

 

家长不能共情孩子,家长自己是小孩的时候,他也不能够表达自己的情绪,他悲伤难过的时候,是不被看见的;他表达愤怒的时候,是不被允许的;他孤独无助的事情,是不被接纳的。

所有这些就让他渐渐学会使用否定、逃避、压抑,隔离这些负面情绪,家长无法正确的感受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导致家长也无法感受共情孩子的情绪。家长和孩子之间无法建立深层亲密的情感关系,往往导致孩子也不会与人交往,缺少好朋友。

 

当家长被这样对待的时候,他认为是自己不够好,家长不接纳自己,所以当家长和孩子相处的时候,他会把觉得不好的那个自己向外投射,他看到的孩子也是不够好,所以对孩子会有很高的要求。

 

这样的家长,他一路走来受过了很多的伤,吃了很多的苦,而不被看父母看到,他的成长经历告诉他理想的父母应该是,不能让孩子吃苦的,一旦自己当了父母,他不会让孩子在吃他吃过的苦,所以他会对孩子过分的溺爱孩子,包办代替孩子做很多事情,替孩子做选择,替孩子承担犯错的后果和责任,导致孩子没有责任感,没有选择权,不能做自己,只好到游戏当中去寻找自由。

 

大师海灵格说过,成瘾孩子的背后往往是因为妈妈给的太多了。从现象学的角度来说,他说的是对的,妈妈给的多,指的是在物质层面上过度满足和行为层面的放纵。

 

妈妈为什么会过多的给予,是因为妈妈想爱孩子又没有爱的能力,一个缺爱的妈妈只能从物质和行为层面上去表达爱,可是爱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心理层面的东西,是无形的。

爱体现在对孩子精神层面的尊重、理解、信任、接纳、欣赏、支持、鼓励、包容等等,一个受过伤的家长连正常的情绪都不能够表达,如何能表达如此丰富的精神层面的内容。

 

溺爱和缺少爱是一样的效果,溺爱只是缺爱的另一个极端表现形式而已。根据阿德勒的补偿理论,对儿童关爱的不足和过度,表面看起来相反,但在本质上,二者正好是互补关系,关爱不足是在心理、精神以及人格层面,关爱过度,主要集中在物质层面或行为层面,所以关爱过度,一定带来另一层面的关爱不足。

 

孩子在家庭关系系统当中为什么会错位?

受过创伤的家长,他的内心会卡(固着)在受创伤的年龄,往往是一个孩子的状态,当家长的内心是孩子的时候,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只能是两种:

要么是平级的两个孩子,配偶替代,真正的配偶被家庭系统边缘化,孩子在心理层面上变成了妻子或丈夫。

要么把孩子投射成家长,依赖共生,孩子反而成了家长的家长在心理层面上要反哺父母,有很多的孩子在家里面是一个小大人,替家长承担很多的负面情绪和其它的责任。

 

孩子年龄小,心理容量有限,家长把孩子放在了一个错误的位置,孩子要承担更多的不属于他的东西,孩子承担不了就会出问题。错误的教育方式,孩子连自己的责任都承担不了,怎么能承担更多的责任?孩子只好选择逃避到游戏中去。

03

 

看到这里家长还是会问,“我要怎么做呢?”,“怎么做孩子才能好?”家长最好的方式就是疗愈自己内心的创伤,你是什么样的人比你做了什么更重要,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做,比做了什么更重要。

孩子的问题是在家庭生活中和家长的互动中形成的,所以重要的还是改变自己的心态,疗愈好自己的创伤。

如果你还是在追求怎么做正确的话,你可能是在演一个好家长,完美家长!心不变的话,即使照着一本完美的育儿书去做孩子依然会出问题,书上教的都是术,家长本身是道,这就是道和术的区别!

文:李丽峰
责任编辑:殷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镜365】到底健康和学习哪个更重要?
明明知道要放下焦虑,可为什么就是做不到
人往往通过躯体化病症的缘由,来掩饰自己的真实心理意识
“妈妈,我不想去上学”,孩子厌学心理背后竟然是父母惹的祸
14岁男孩厌学,沉迷手机游戏,不想上学怎么办?
尊重孩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