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研究显示:老年人为防中风应避免久睡
2019年12月14日 11:09 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网12月14日报道 美国《新闻周刊》网站12月11日刊载题为《研究显示,老年人应保持活跃,避免长时间打盹和睡得太多,以免中风》的报道称,一项新的研究显示,睡眠时间长的人中风风险增加85%。此外,与小睡时间不到30分钟或完全不小睡的人相比,例行小睡90分钟的人中风风险增加25%。研究同时显示,睡眠障碍也会使中风风险增加29%。

报道称,撰写这篇研究论文的团队的负责人、中国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教授张晓敏博士对美联社记者说:“尤其是中老年人应该更多地关注在床上度过的试图入睡和午睡的时间以及睡眠质量,因为适当的睡眠和午睡时间以及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可以对预防中风的其他行为干预措施起到补益作用。”

张晓敏告诫说,这项研究只显示了长时间睡眠与中风之间存在关联,但并不证明打盹和长时间睡眠会导致中风。

其他研究指出,过度睡眠或睡眠不佳与高胆固醇和肥胖——会使中风风险增加——之间存在关联。张博士团队的数据也考虑到了这些风险——包括吸烟和高血压。

报道介绍,张晓敏的研究汇总了生活在中国、平均年龄为62岁的31750人的数据。在6年中,参与者进行后续自行报告和体检。研究人员发现1500名参与者在这段时间内中风。张晓敏指出,这项研究主要涉及老年人,其建议可能只适用于老年人。

美国纽约莱诺克斯希尔医院的神经学家萨勒曼·爱资哈尔博士对美联社记者说:“如果你睡得多,实际上就是减少活动。活动减少会导致一系列问题,增加肥胖、血糖控制能力较差和血压失控的风险。”

报道称,张晓敏的研究数据与2015年发表在《神经学》周刊上的一篇研究论文的数据相符。那项研究对年龄在42岁至81岁之间的1万人进行了将近10年的跟踪研究。在睡眠时间较长的人中,46%的人最终中风的风险高于平均水平。

【延伸阅读】外媒:科学家设计出“传感床” 可在休息时评估睡眠质量

参考消息网12月12日报道 外媒称,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的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床,可以用来评估休息期间的睡眠质量。任何身高和体重的受试者采取任何姿势都能得出可靠的结果,且无需通过设备进行连接。

据埃菲社12月10日报道,格拉纳达大学Ecsens研究小组和心智、大脑与行为研究中心格拉纳达大学-洛莫纳科睡眠研究教研室共同发起名为“传感床”的项目,其目的是开发一套通过集成在床垫中的非侵入式传感器来测量睡眠质量的综合系统。

用户在睡眠期间将不再需要任何附件或连接,因此不会对其睡眠姿势或夜间的肢体动作造成干扰。

人们可以通过手机上的应用程序对系统进行控制,并获取有关睡眠阶段和睡眠时间的信息。

相关信息的获取是通过测量各种生理参数来完成的,并且其过程通过了用于睡眠障碍医学研究的常规临床技术的验证。

报道称,这种床的另一个主要特点是不同体型的受试者采取任何姿势都能得到可靠的结果,因为它可以针对不同的体重和身高自动进行校准,极大地提升系统的通用性。

睡眠质量是幸福感的参数之一,与生活和健康质量的联系非常紧密。

睡眠不足或低质量睡眠是许多身体和心理疾病的诱因,即便不当睡眠的程度较轻,缺乏精力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

格拉纳达大学12月10日称,为了不影响睡眠质量,这套非侵入性监控解决方案是非常有趣的。

在挑选出最适合应用的传感器后,Ecsens研究小组设计了一套便携式电子系统,可将上述集成在床垫中的传感器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模拟和数字处理,从而确定相关参数的数值。(编译/李子健)

(2019-12-12 06:37:01)

【延伸阅读】为什么有人睡眠少身体棒?美媒:秘密在于DNA

参考消息网10月18日报道 为什么有人睡眠少而身体棒?美媒称,秘密就在于DNA。

据《科学美国人》月刊网站10月16日报道,我们都希望自己睡得少一些就行,不过有一对父子确实能够做到这一点,而且不会对健康产生任何不良影响,实际上还能和大多数人一样好地完成记忆测试,甚至表现得更好。

为进一步了解这种罕见的能力,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员首先发现了在父子二人身上都存在的一种基因突变,他们认为或许这一变异是让两人具有这种特殊能力的原因。之后,科学家故意让老鼠身上出现了这种细微的基因拼写错误。根据发表在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老鼠的基因在发生变化后,需要的睡眠也减少了,记忆力更好,而且没有出现其他任何不良后果。

报道称,虽然近期不会出现产生同样效果的药物——而且这一天或许永远不会到来——不过这种想法本身极具吸引力:服用一点让人可以复制父子俩身体状况的药物,然后就可以减少睡眠时间了,而且不会产生负面影响。

这份研究报告的主要作者,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神经学教授傅嫈惠说,这种大胆的设想还为时过早。她感兴趣的是,更好地了解健康睡眠的机制,从而帮助预防从癌症到阿尔茨海默病等多种疾病。

傅嫈惠带领的研究小组所研究的对象生活在美国东海岸,他们是在听说这个团队之前所发表的相关论文后主动与研究人员取得联系的。

新发现的这种基因突变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傅嫈惠和她带领的团队用分子探针分析了那对父子突变的NPSR1基因所生成的蛋白质与正常基因所生成蛋白质之间的区别。他们发现,这种变异让受体变得更加敏感和活跃。  

傅嫈惠说,这一过程的具体情况仍有待确定。

(2019-10-18 11:14:32)

【延伸阅读】喝甘菊茶是否真有助睡眠?美媒:从科学上讲尚无定论

参考消息网8月31日报道 喝甘菊茶是否真的有助于睡眠?美媒称,从科学上讲,尚无定论,但无论临床试验怎么说,可能都有理由继续冲泡。因为简单地相信有某种东西有助于你入眠实际上能够帮助你入睡。

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8月21日报道,英国作家、插画家比阿特丽克斯·波特在1902年写下了《彼得兔的故事》。故事里描写了一个场景:彼得兔在麦格雷戈的花园里度过了艰难的一天。那天晚上,当彼得兔试着入睡时,兔子妈妈知道他需要的是什么。兔子妈妈把他抱上床,给他沏了一杯甘菊茶,然后给彼得兔喝了一些!睡觉时要喝一汤匙。”

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睡眠医学部的教员埃里克·周(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看到人类数百年来,如果不是数千年的话,使用甘菊治疗睡眠的著作和记录。”

周说:“很少有研究分析甘菊茶(对睡眠)的影响。就失眠而言,好处有限。”他这里提到的是2011年对慢性失眠患者进行的一项试验性研究。参与这项为期28天的研究的人们每天服用两次含有甘菊提取物或安慰剂的胶囊。

这项研究并未发现决定性的证据表明甘菊有助于参与者睡得更好。这项研究的首席研究员、密歇根大学家庭医学系研究副教授苏珊娜·齐克说,服用甘菊胶囊的志愿者入睡的时间以及夜里醒来的次数略有改善,但效果并不大。

2016年对新妈妈们的一项研究发现,与不喝甘菊茶的志愿者相比,连续两周每天都喝甘菊茶的志愿者睡眠更好,而且出现的抑郁症状往往较少。

2017年的一项研究发现,服用甘菊提取物的剂量大于2011年研究的老年患者的睡眠状况显著好于没有服用甘菊提取物的研究参与者。

虽然这些互相矛盾的研究结果令科学家们无法就甘菊可能对大脑产生的生化影响给出明确的答案,但这对于喜欢甘菊的人们而言,是一个好消息。简单地相信有某种东西有助于你入眠实际上能够帮助你入睡。

睡眠质量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在家或工作时的压力、睡前数小时看明亮的屏幕,甚至是没有空调的炎热一天所带来的生理压力。正如很多失眠症患者所知道的那样,对睡眠感到担忧会令头脑清醒,甚至让人更加难以入睡。

周说,一杯甘菊茶可以帮助你入睡,如果你相信此事的话。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反馈循环。

在波士顿儿童医院和达纳-法伯癌症研究所任心理学家的周说,如果有人认为他们是在做一些有助于自己睡眠的事情,那么“睡眠的压力就会减轻一些”。而如果睡前喝茶有助于你平静下来,那么这种做法或许也可以帮助你入睡。

齐克说:“甘菊茶非常安全,所以如果它对你有效,那么没有理由停止饮用它。”(编译/殷夏)

(2019-08-31 06:36:01)

【延伸阅读】西媒:研究表明鱼类睡眠早在4.5亿年前就已出现

参考消息网7月12日报道 西媒称,一项发表在英国《自然》周刊上的最新研究显示,鱼类也存在睡眠阶段。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对斑马鱼展开了研究,最终得出的结论是,鱼类和人类一样,早在4.5亿年前就存在睡眠了。

据西班牙《阿贝赛报》7月10日报道,领导此项研究的路易斯·莱昂发表公告称,此项研究成果将睡眠的神经痕迹演化提早了很长时间。

报道称,大约100年前人类通过研究证实,鱼类也存在睡眠状态,但尚不清楚是否类似于陆生动物。如今此项研究显示,鱼类也会经历两个不同的睡眠阶段。

此项研究的主要作者菲利普·穆雷恩对两条年龄不到两周的斑马鱼幼鱼展开研究,持续检测其大脑活动,同时对其眼部运动、肌肉运动情况和心率进行了分析。

由于斑马鱼幼鱼体型较小,因此实验过程困难重重。为此必须设计一个能够获取幼鱼全身图像的荧光显微镜,其分辨率足以测量单个细胞。研究人员将斑马鱼幼鱼放在琼脂水溶液当中,使其无法动弹,进而对其大脑活动进行监控,就像对人类一样对其展开多项睡眠生理检查,但是检查规格是根据鱼类的生理参数设计的。

通过此项实验,研究人员发现了鱼类的睡眠神经痕迹。研究显示,鱼类也存在一个慢波睡眠阶段和一个类似于快相睡眠的阶段。虽然鱼类在此阶段眼部不会运动,因为它们没有眼睑,但是其大脑活动和肌肉活动与人类相似。此外,和哺乳动物一样,在快相睡眠阶段发挥主要作用的是褪黑素。

因此和陆地上的脊椎动物一样,鱼类也以相同的方式睡觉:它们会变得安静,肌肉逐渐放松,心率慢慢放缓,当有物体靠近时也不会做出反应。唯一的区别就是鱼类没有快速眼动。但可以肯定的是,鱼类也存在快相睡眠阶段。

报道称,虽然目前已经知晓包括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在内的所有动物都会睡眠,但尚不清楚其中原因。穆雷恩指出,如果动物无法睡眠就会罹患疾病甚至死亡。睡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尚不清楚具体作用到底是什么。(编译/刘丽菲)

(2019-07-12 06:11:01)

【延伸阅读】英媒:追踪睡眠手机程序或让你失眠

参考消息网6月11日报道 英媒称,一位著名的精神学家称,智能手机睡眠追踪应用程序正在让人们如此焦虑和纠结于睡眠问题,以至于令他们失眠。

据英国《卫报》网站6月7日报道,睡眠问题专家、伦敦盖氏医院医生盖伊·莱施齐纳在切尔滕纳姆科学节上发言说,越来越专注于获得充足的睡眠反而适得其反。

他在发言前说:“许多人由于使用睡眠追踪器或阅读了某些关于睡眠不足对你的危害的文章,而出现了严重的失眠问题。”

他说,在寻求失眠治疗的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带着其睡眠模式的数据来到他的诊所,并且通常不愿删除这种手机应用程序。“说服他们不要使用这种手机应用程序相当困难。”

莱施齐纳说,大多数手机应用程序没有经过临床验证,只是追踪运动情况,因此不能提供深入的睡眠质量信息。

他说:“我对睡眠追踪器持相当怀疑的看法。如果你醒来后感到疲劳,并且夜晚睡眠情况不佳,那你就知道你出现了问题。如果你每天醒来后感到神清气爽,一整天都很清醒,每晚同一时间感到困倦,那你可能获得了足够的睡眠,并不需要手机应用程序来告诉你这一点。”

研究显示,对大多数人而言,最适宜的睡眠时间是八小时左右,但这因人而异。对天生睡眠少的人来说,对他们睡眠“不足”情况的警惕可能导致反安慰剂效应,即对负面症状的预期导致人们真的感到不适。

睡眠心理学家斯蒂芬妮·罗米谢夫斯基在科学节同一个环节中发言说:“每个人的睡眠都不同,持续时间也可能不同。因此,如果你使用一般的睡眠追踪器,它(会说)你的睡眠时间不合适,那可能会开始令你感到担忧。”

但是,人们发现,一些认知行为疗法手机应用程序在试验中对于治疗失眠是有效的。

(2019-06-11 15:10:4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科学家在鱼类睡眠中发现的复杂神经模式 有助于揭示睡眠起源
50 个基于科学的睡眠技巧,总有一种适合你
失眠的素食调理法
老年中年失眠
失眠别慌,6种最佳睡前茶帮你入睡
睡前最好的几种食物和饮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