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被裁员后,我如何拿到了年薪50万的offer?
裁员不可怕,可怕的是外面的世界在发生巨变,而你却依然无动于衷。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LinkedIn”(ID:LinkedIn-China),作者:丁路遥,36氪经授权发布。

2020年开局,就让我们挑战了一把“HARD”模式。许多人都操心起自己的饭碗,除了满怀焦虑的中年人,年轻人也开始重新思考职业发展的下一步。

根据领英调研的数据显示,疫情期间有7成职场人表示自身职业发展遭受了影响。

最普遍的影响是发展方向不明(44%);其次是削减薪资福利(35%);第三是工作量骤减及晋升机会受阻(25%);而裁员和失去工作机会的比例也达到了14%。

前几天,我曾经培训过的一位90后学员突然在微信上找我,说公司遇到了危机要裁员,而自己就在名单里,问该怎么办?

我以HR的身份,给他讲述了当年面试时的一件事。

三年前,我们公司新成立了品牌部,需要物色一位品牌总监,年薪最高可以达到50万。

有位28岁的候选人带着简历来应聘,他年龄虽不大,但专业经验丰富,还做过上市公司的品牌经理。

通过面试,我才得知他经历坎坷,毕业不久便遭遇裁员。

我很好奇,面对这样的挫折,他是如何一步步实现职场逆袭的?

候选人告诉我,被劝退那个晚上,他进行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深度思考,考虑的问题主要有两点:

1、为什么裁的人是我,而不是别人?

2、离开公司后,我可以有什么样的发展?

他想明白了一个道理:缺少职业规划,执行力也不强。

于是,他给自己制定了目标,希望先用两年时间深入钻研营销和策划领域,再往管理岗位发展。

找准定位后,他付出了超乎常人的努力,写文案、搞设计、带团队,还一边读MBA,从一个普通职员升到了品牌经理,成为了领域内的佼佼者。

聊起这些年最感恩的是什么,他打趣说,“如果注定要经历裁员,幸好是年轻时被裁!”

他的经历与专业能力打动了所有面试官,最终拿到了offer。

山本耀司说:“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

疫情下,也许有人无法幸免被裁员,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切就此结束。裁员是危机,但也是个人优势重新排列组合的良机,晴耕雨读,看清前方要走的路,命运就能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1 认知差别、思维格局,才是被裁员后无法逆袭的根本原因

20多年前,有位叫李勇的人在深圳找工作时,结识了同样穷困潦倒的潘石屹。

那时候,两人一起在工地搬过砖,也卖过电话机。但凡能挣点小钱,李勇就特别满足;而潘石屹不一样,在他看来那都不是长久之计,他的目标是改变命运。

之后潘石屹带着李勇一起到海口承包砖厂,但没多久便亏光了积蓄。此时李勇退却了,他拒绝了潘石屹继续闯荡的邀请,两人分道扬镳。

再后来,潘石屹在房地产行业找到了新机会,一举赚了300万。他生意越做越大,成为了SOHO董事长,身价数百亿。

而李勇则继续四处漂泊,还曾在SOHO工地上做小工。

两个曾经并肩打拼过的人,为何有如此大的差距?

归根结底,人与人之间最根本的区别,就是思维格局。

同样是摆在地上的几块砖,有人看到的是一堆乱石头;有人看到了它的成分和作用;还有人却看到了它正在构建起的摩天大楼。

电视剧《欢乐颂》里,曲筱绡曾说,“什么是局限?局限就是砍柴的都以为皇帝挑的是金扁担。”

这个世界的模样,取决于你凝视它的目光,你所见到的一切都是思维格局的投射,或刮风下雨,或一米阳光。

不久前我和一位中年朋友聊天,他在行业混迹多年,从没想过自己会失业,但去年底就真的失业了,想创业但又害怕失败。

从他的话语中,我感觉不到当年的那种自信,取而代之的是无限的纠结和迷茫。

我理解他的烦恼,年龄、家庭以及曾经的地位都可能是阻碍他创业的因素。但不放下身上的包袱,没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又怎么能发现新大陆?

换种思维,如果把之前积累的经验、资源能应用到一个新的领域去,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卡罗尔·德韦克在《终身成长》这本书中提出过两种思维模式。

  • 固定型思维的人认为,人的能力是先天的,失败是因为自身能力有限。

  • 另一种成长型思维的人则认为,能力是后天培养的,失败只是自我成长获取经验的一种方式。

而要塑造成长型的思维模式,关键在于语言习惯的转换。比如犯错的时候,“我犯错了”可以换成“犯错能让我变得更好”;遇到困难的时候,“这太难了”可以换成“这可能需要更多时间才能搞定”。

当你因裁员而陷入到消极、颓废状态的时候,不妨用成长型的思维去抵御负能量的堆积,放大格局,才能突破限制,你的人生才会越飞越高。

2 大环境下如何破局?在定局中寻求突破

在这难熬的两个月里,周围有人被裁员或降薪,我听到他们最多的一句话是:“大家都不容易,我实在没办法,只能这样了”。

而我回应最多的一句便是:“这样的大环境下,你是否需要思考该如何破局?”

首先,用“升维思考”来“降维攻击”。

有些时候,我们常常认为自己已足够努力了,却并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甚至会面临裁员、失业。这就像推磨的驴子,因为被蒙住了眼睛,感觉是一直往前走,但事实上,只是在原地打转而已。

爱因斯坦说,在一个意识层面产生的问题,不能在同一层面上得到解决。你需要上升一个维度才行。

例如以下这些职场人面临的问题,如果运用“升维思考”,站在更高的维度来看,会是怎样的?

1. 该不该应聘这份工作?升维思考:长远来看,这份工作对你未来发展的意义是什么?

2. 要不要读MBA?升维思考:内心深处,问问自己读MBA是为了学到更多的管理知识,还是为了逃避现状?

3. 怎么才能获得老板的信任,升职加薪?升维思考:站在老板的角度,你认为升职加薪的标准是什么?

当你在做决策时,加一个思考的维度进去,从更长,更深,更高的维度来看,你的决策就会更有质量。

反过来,当你在做事的时用最接地气,最有执行力的方式去死磕结果,这就是“降维攻击”。

其次,用杠杆撬动你的职场。

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

杠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债券、期货、房贷这些都是杠杆行为。

而职场杠杆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工作收益与投入的成本,我们可以用“收益/成本=杠杆值”这个公式来理解,最理想的模式自然是用极小的成本去撬动极大的资源,从而实现收益最大化。

“收益”除了钱以外,还有职业成就感、社会认同、人脉等无形收益;而“成本”就是你为工作所付出的东西,包括体力、时间、技能、组织能力(管理、创新等)四个要素。

例如张三去某食品加工厂做流水线包装员,月薪7000,听起来很不错。但是杠杆的成本中,可能体力占50%,时间40%,技能10%,组织能力0%。

这种结构暴露出的问题是:

  • 体力与时间占了绝大部分比重,而随着年龄的下滑,这两者可以运用的资源越来越少。

  • 技能占比过低,假如某天流水线的工作都由机器人替代了,包装的技能就发挥不了作用。

  • 组织能力投入为零,就没有任何经验积累,但这却是未来杠杆值最高的资源。

上述场景只是一个比方,对希望走出困境的朋友来说,开展新的事业需综合分析,尽量多使用技术、组织能力这些杠杆特性的资源要素,如此你的职场收益才会持续上扬。

写在最后

曾有位前辈对我说,按照每十年一次寒冬季,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至少要遭遇三到四次职业危机。

如果裁员难以避免,那么晚遇不如早遇,更何况对许多年轻人来说,职业生涯才刚刚开始。

裁员不可怕,可怕的是外面的世界在发生巨变,而你却依然无动于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职场中的升维思考和降维行动
经典哲理句子,经典好句子摘抄赏析【563】
“自知”“他知”“无知”
富人思维,是一剂成功的毒药
明明可以年薪100万,你偏要在10万年薪的行业干一辈子
毕业十年还是一贫如洗,你到底做错了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