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感于德国禁止学前教育
为什么8200万的德国人获得了世界上一半以上的諾贝尔奖?
    答案竟然是——不要过早过度开发儿童智力。你相信吗?然而,人家真的就是这样做的。
    
德国宪法禁止学前教育。
    1.德国幼儿园没有年级,所有年龄的都混在一起。
    2.德国学校都是半日制的,下午没有课,只有课外活动。
    3.英语3年级才开始学习。
    4.小学4年级毕业,根据老师推荐升学,学习技工,中专或者上以后能上大学的文理中学。上大学的比例还没中国高。
    5.没有本科生(后来根据欧盟要求更改了一些),要么就读到研究生。
    6.重视实践课程,抽象的数学学习进度至少比中国晚2年。
    通过国家介入,禁止对孩子过早开发智力,避免将孩子大脑变成硬盘,留给孩子大脑更多的想象空间。孩子在小学前“唯一任务”就是快乐成长。
    不该过度开发孩子智力
    在德国,不仅幼儿园的孩子不允许学习专业知识,上小学的孩子也不能学习额外的课程,即使这个孩子的智商超过同龄人。
    一位中国移民曾经给儿子学校老师写信:“今年我儿子7岁,能否额外教他一些东西,因为他5-6岁的时候就自己在家学会了基本的阅读、书写和简单的数学计算。
老师表示反对并说:您应该让您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保持同步。
一个星期后他约见老师,出示了孩子高智商的证书,希望得到她的理解和支持,但老师用一种奇怪的眼光看着他,似乎看着外星人一样。
老师进而解释,孩子智力被过度开发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因为必须给孩子的大脑留下想象空间。过多的知识会使孩子的大脑变成了计算机的硬盘,常此下去,孩子的大脑就慢慢地变成了储存器,不会主动思考了。
    联邦德国《基本法》(即宪法)第七条第六款明确规定,禁止设立先修学校(Vorschule)。
教育界普遍认为孩子在小学前的“唯一的任务”就是快乐成长。因为孩子的天性是玩耍,所以要做符合孩子天性的事情,而不应该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
    如果说在上学前对孩子非要进行“教育”的话,那“教育”的重点只有三个方面:
一、基本的社会常识,比如不允许暴力、不大声说话等。
二、孩子的动手能力。在幼儿园期间孩子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手工制作,让他们从小就主动做具体的事情。
三、保护孩子情感胚胎,培养情商,培养领导力。
    别以为只有德国才有如此规定。其实,许多欧洲国家对待小孩子的做法基本上大同小异。
    学前教育破坏想象力
    与欧洲相反,中国的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已经把小学一年级的知识基本上都学完了。
    记得孩子上学前班时,有一次检查孩子作业,发现连“葡萄”笔画那么复杂的字都有。很是担心以后孩子上小学时完全有可能产生厌学情绪,故而立即退出。
    正当中国人为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沾沾自喜,甚至担心欧洲的孩子在起跑线上已经输给了中国的孩子。其实,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
所谓"输在起跑线上"是伪命题,提早读的都是没用的,最多给家长们乐乐,炫耀一下,显得自己孩子比人家能会外语了、会背古诗了等等,没用!
    欧洲人普遍认为,孩子有自身的成长规律,他们在相应的阶段要做相应的事情。表面上看中国的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很扎实,但他们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已经被破坏掉,由此造成了孩子被动接受知识而疏于主动思考的习惯。
    暂且抛开中西教育优劣的争议和评判,还是看看德国教育的成果:
    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德国人(含移民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德裔)获得的诺贝尔奖人数将近总数的一半以上。换句话说,8200万的德国人分享了一半的诺贝尔奖,而全球另外60多亿人口只获得了剩下的一半。
    难道这是种族的问题?恐怕没有这么简单。
    中国的教育体制培养了很多学习机器,而忽略了技能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看看,恢复高考30多年来300多位高考状元走上社会以后的情况,就不难得出结论。培养"硬盘"的后果是大多变成了“存储器”,抑制了创新能力,毁了一切的未来。


    
为什么8200万的德国人获得了世界上一半以上的諾贝尔奖?
    答案竟然是——不要过早过度开发儿童智力。你相信吗?然而,人家真的就是这样做的。
    
德国宪法禁止学前教育。
    1.德国幼儿园没有年级,所有年龄的都混在一起。
    2.德国学校都是半日制的,下午没有课,只有课外活动。
    3.英语3年级才开始学习。
    4.小学4年级毕业,根据老师推荐升学,学习技工,中专或者上以后能上大学的文理中学。上大学的比例还没中国高。
    5.没有本科生(后来根据欧盟要求更改了一些),要么就读到研究生。
    6.重视实践课程,抽象的数学学习进度至少比中国晚2年。
    通过国家介入,禁止对孩子过早开发智力,避免将孩子大脑变成硬盘,留给孩子大脑更多的想象空间。孩子在小学前“唯一任务”就是快乐成长。
    不该过度开发孩子智力
    在德国,不仅幼儿园的孩子不允许学习专业知识,上小学的孩子也不能学习额外的课程,即使这个孩子的智商超过同龄人。
    一位中国移民曾经给儿子学校老师写信:“今年我儿子7岁,能否额外教他一些东西,因为他5-6岁的时候就自己在家学会了基本的阅读、书写和简单的数学计算。
老师表示反对并说:您应该让您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保持同步。
一个星期后他约见老师,出示了孩子高智商的证书,希望得到她的理解和支持,但老师用一种奇怪的眼光看着他,似乎看着外星人一样。
老师进而解释,孩子智力被过度开发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因为必须给孩子的大脑留下想象空间。过多的知识会使孩子的大脑变成了计算机的硬盘,常此下去,孩子的大脑就慢慢地变成了储存器,不会主动思考了。
    联邦德国《基本法》(即宪法)第七条第六款明确规定,禁止设立先修学校(Vorschule)。
教育界普遍认为孩子在小学前的“唯一的任务”就是快乐成长。因为孩子的天性是玩耍,所以要做符合孩子天性的事情,而不应该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
    如果说在上学前对孩子非要进行“教育”的话,那“教育”的重点只有三个方面:
一、基本的社会常识,比如不允许暴力、不大声说话等。
二、孩子的动手能力。在幼儿园期间孩子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手工制作,让他们从小就主动做具体的事情。
三、保护孩子情感胚胎,培养情商,培养领导力。
    别以为只有德国才有如此规定。其实,许多欧洲国家对待小孩子的做法基本上大同小异。
    学前教育破坏想象力
    与欧洲相反,中国的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已经把小学一年级的知识基本上都学完了。
    记得孩子上学前班时,有一次检查孩子作业,发现连“葡萄”笔画那么复杂的字都有。很是担心以后孩子上小学时完全有可能产生厌学情绪,故而立即退出。
    正当中国人为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沾沾自喜,甚至担心欧洲的孩子在起跑线上已经输给了中国的孩子。其实,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
所谓"输在起跑线上"是伪命题,提早读的都是没用的,最多给家长们乐乐,炫耀一下,显得自己孩子比人家能会外语了、会背古诗了等等,没用!
    欧洲人普遍认为,孩子有自身的成长规律,他们在相应的阶段要做相应的事情。表面上看中国的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很扎实,但他们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已经被破坏掉,由此造成了孩子被动接受知识而疏于主动思考的习惯。
    暂且抛开中西教育优劣的争议和评判,还是看看德国教育的成果:
    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德国人(含移民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德裔)获得的诺贝尔奖人数将近总数的一半以上。换句话说,8200万的德国人分享了一半的诺贝尔奖,而全球另外60多亿人口只获得了剩下的一半。
    难道这是种族的问题?恐怕没有这么简单。
    中国的教育体制培养了很多学习机器,而忽略了技能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看看,恢复高考30多年来300多位高考状元走上社会以后的情况,就不难得出结论。培养"硬盘"的后果是大多变成了“存储器”,抑制了创新能力,毁了一切的未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儿童节前的思考(之四)
让孩子输在起跑线
德国的教育,让人震惊,叫人反思 ( 不谋而合)
孩子教育——禁止无序
[转载]为什么德国人故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对中国家长的启发】
德国人获得半数诺贝尔奖,却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微信精选-教育百师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