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香 | 史铁生《我与地坛》:不能走远路却有辽阔的心。

本期推荐书籍

史铁生《我与地坛》

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著名作家。史铁生年轻时就双腿瘫痪,后又患上尿毒症,需靠透析维持生命。曾自称说“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他对生活、对文学、对他人、对自己、对世界一直都抱着一种虔诚的心态,他可以说是一代人当中少有的真诚的人。

内容简介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史铁生是在双腿残废的沉重打击下,在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的时候“走”进地坛的,从此以后与地坛结下了不解之缘。史铁生似乎从这座历经400多年沧桑的古园那里获得了某种启示,汲取了顽强生活与奋斗的力量。在《我与地坛》一文中,除了我们在节选为课文的部分(第一节和第二节)里所见到的内容外,作者还写了在古园中的见闻和所遇到的人与事,述说了自己的所思所想,而其中更多的还是抒发自己对于命运和生死问题的感悟。

推荐理由

如果你对生命有所怀疑,对存在有所质疑,推荐阅读《我与地坛》。史铁生在文中不但写了自己感受到的母爱,还有老夫妻间的恩爱,兄长对弱智女孩的关爱以及作者对女工程师的敬爱等等,这些丰富的感情足以升华人的心灵,拉近人的距离,温暖社会关系,这些都是生命的意义,都是让人坚强的理由。

书评分享

赵莉莉: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从高中就觉得史铁生这三个字有着别样的吸引力,直到拜读了令我神往已久的大作《我与地坛》,我知道我已经被一种强大的人格魅力所吸引。从《记忆 印象》《史铁生散文选集》到如今的《我与地坛》,我已经无法控制自己的那份崇敬之心---坦言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究竟是地坛造就了史铁生,还是史铁生成就了地坛?我们已经无法再做任何口舌之辩。在那片心灵的僻静处,史铁生悟出了自己的人生哲学,向以痛吻他的世界回报以歌。在人口密集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僻静的去处,去问天,问地,问自己,正如史铁生坦言:这也许是命运的潜心安排。

对于地坛,满院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躁动,细细碎碎片刻不惜。这就是最真实的记录,院子破败但是不荒芜。十五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任谁都不能改变的东西被那个灵魂的使者参透、彻悟然后释怀。他沉淀了作者太多的悲愤与不甘和那绵绵的思念。在这里,他迷失了自己,然而又重新找到了自己。无疑是地坛给了作者重新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我把这归结于命运的苦心安排。地坛的春夏秋冬都带着别样的魅力在作者的凝想中、彻悟中进入一种蝉翼的世界。在这里,作者把自己伪装又把自己释放,去沉思和冥想。形形色色的人都因为地坛被赋予了一种安静与欣喜。在这里,史铁生不断地遇到的一个个熟悉的陌生人,观察他们的故事,彻悟自己的人生。那对已上了岁数的夫妻,那个爱唱歌的青年,那对有情义的兄妹,那个智障的儿童,一个真正的饮者,一个捕鸟的汉子,一位中年女工程师.....他们每天在地坛的未知角落相遇,各自释放自己的心灵。这些不得不说都在作者的笔下有了一种别样的缘分。深味那疼痛的滋味在这里与地坛相拥,在我的意识观里,我自私的认为只有史铁生才配得上如此岑静的地坛。或许把这归咎为我的执拗吧。

提到《地坛》,也就不得不提他的母亲——那个隐忍无私的妈妈。作者在文章中用娓娓道来的口吻让我们感受文章流露出的深深地怀念和遗憾。在最狂妄的年龄失去了双腿,又罹患尿毒症,你可以想象这种悲哀。于是母亲成了他的发泄对象。“出去活动活动,去地坛看看书,我说这挺好。”与其说这是母亲对他的唯一要求,其实倒不如说是请求。许多年以后作者才渐渐听出,母亲这话实际上是自我安慰,是暗自的祷告,是提示,是恳求与嘱咐。在她猝然去世之后,才深刻的体会到那种无言的痛苦与悲哀。其实灾祸承受最大的不是自己,而是母亲。当作者的第一篇小说发表后,来到母亲的墓前,才发现,子欲孝而亲不在。这样的一位母亲,注定是一位苦难的母亲。佛告诉他: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这似乎是一种安慰,但也的确获得了认同。可以说《地坛》不仅仅是作者人生彻悟的结晶,也是自己对母亲的一个交代。

终究没有一个人是一座孤岛。地坛给予作者命运的安排,常让作者感恩于命运。面对生活给予自己的苦难,正如他直言:谁又能把这世界想个明白呢?世上的很多事是不堪说的。你可以抱怨上帝何以要降请多苦难给这人间,你也可以为消灭种种苦难而奋斗,并为此享有崇高与骄傲,但只要你再多想一步你就会坠人深深的迷茫了:假如世界上没有了苦难,世界还能够存在么?要是没有愚钝,机智还有什么光荣呢?要是没了丑陋,漂亮又怎么维系自己的幸运?要是没有了恶劣和卑下,善良与高尚又将如何界定自己又如何成为美德呢?要是没有了残疾,健全会否因其司空见惯而变得腻烦和乏味呢?的确,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不想、不看、不听、不说或许是一种解脱。“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样想过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比如你起早熬夜准备考试的时候,忽然想起有一个长长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会不会觉得轻松一点?并且庆幸并且感激这样的安排?”看到用这样通俗的话语来解释死亡,我心中隐藏的那份崇敬之情再次泛滥开来...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裕,无论你是顽疾还是健康,无论你是什么地位。经历了怎样的坎坷,总有那么一些深处在等着你的填补。我们都是在自我救赎的过程中来参透某些讳莫如深的哲学人生。假若你没有参透,也无需失望。史铁生在地坛里告诉我们:设若智慧的悟性可以引领我们去找到救赎之路,难道所有的人都能够获得这样的智慧和悟性吗?总有一些人被留下来,但没有任何一个人只是独活的如一座无人问津的小岛,多多看看这个世界,总有你想寻找的美好。置身在作者慢慢的倾诉中,我已经无法自拔,被一种文字的魅力所吸引,被一种崇高的人格所震撼。是岁月带给了他坚强。

文章的最后,作者这样来归纳自己:

一天,在某一处山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

当然,那不是我。

但是,那不是我吗?

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

活在物外,超然洒脱,孤岛不孤,自有天意。

遇见你,遇见你和地坛,我们相忘于江湖。

精选书摘

[1] 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2] 人为什么活着是因为人想活着,说到底是这么回事,人真正的名字叫作:欲望。

[3] 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总之,我只好认为这是缘分……我常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4] 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

[5] 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6] 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了。

[7] 母亲生前没有给我留下什么隽永的誓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8] 我常以为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为愚氓举出了智者。我常以为是懦夫衬照了英雄。我常以为是众生度化了佛祖。

[9] 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

[10] 先别去死,再试着活一活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史铁生超越了生死
《我与地坛》:诗性散文的经典文本
《我与地坛》复习练习
郭凯 | 《我与地坛》——“可是太阳,每时每刻也都是旭日也都是夕阳”
“活的透彻,死得明白”——史铁生看透生死
生与死的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