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之主观题型汇编

1、学校将在展窗进行以“《红楼梦》中的女性”为主题的海报展出,如果请你从《红楼梦》中选择一个女性人物,以某个特定情境为背景,为她设计一张海报以突显她的某一方面人物形象特点,你将会怎样设计?要求:①描述海报中的场景、人物情形。②说明你想通过这张海报反映该人物的哪个形象特点,并简述理由。③不少于180字。

【答案】史湘云醉卧于花园山石僻处一个石磴子上,已经甜甜入睡,进入梦乡,头上枕着一包用鲛帕包着的芍药花瓣。微风轻拂,身旁的芍药花瓣儿在风中轻轻地飘落,落在史湘云的脸上、头上,衣服上,花瓣儿映衬着湘云年轻的脸庞、靓丽的衣衫。那一刻,她安静、祥和、俊美的脸庞在鲜花的映衬下,更显得娇嫩欲滴,娇媚无限。她手中的圆扇掉在了地上,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好事的蜜蜂蝴蝶也闹嚷嚷的围着,好像在守卫着美人……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微写作的能力。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①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②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③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④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本题先明确要求“描述海报中的场景、人物情形”;“通过这张海报反映该人物的形象特点,不少于180字。场景和人物依据《红楼梦》原著湘云醉酒即可。实际上这道题也可理解为考查对《红楼梦》中人物性格的理解和把握。

【点睛】

微写作的考查要求常常与表达方式、修辞、句式、人称、角度等语言表达联系起来。从本质上说,微写作是语言综合运用题。微写作的形式多样化,可以改写、扩写、缩写、仿写以及种种片段性写作。

2、文学评论中有“性格即命运”的说法,你同意这个说法吗?请从《红楼梦》中任选一个人物,谈谈你的理解。要求观点明确,结合作品内容,自圆其说,不少于150字。

【答案】林黛玉在《红楼梦》里是个异数,既孤芳自赏又自伤自怜,这样复杂的性格却完美地统一于一身,所谓“性格即命运”,这话在林妹妹身上格外适合。人的命运和性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黛玉的悲剧命运与她尚性使气的性格有着必然的关系。 林黛玉在《红楼梦》里是个异数,既孤芳自赏又自伤自怜,这样复杂的性格却完美地统一于一身,所谓“性格即命运”,这在林黛玉身上格外适合。林黛玉初进贾府,曾经告诫自己“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但后来黛玉在贾府并没有谨言慎行,还常常因为心直口快于无形中为自己树敌,以至于我们现在提到“林黛玉”三字,就会想到一个孤芳自赏、目无下尘的泪美人

3、《红楼梦》“王熙凤毒设相思局”一回,曹雪芹用一个“毒”字把对王熙凤的评价和情感充分表达了出来。请你从《红楼梦》中选择一个人物(王熙凤除外),在其名字前加上一个字,对其进行评价,如“毒”熙凤、“俏”平儿……并写一段文字谈谈你这样评价的原因。要求:符合原著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150—200字。(结合“模拟三”微写作)

【答案】““敏探春”,①明敏干练:如代凤姐治理荣国府时,兴利除弊,十分果断;揭穿吴新登老婆的存心刁难,大杀其锋芒;取消宝玉等人上学的点心、纸笔的月钱等举动,精细处不让凤姐。②目光敏锐:如敏锐地察觉到家族衰败的原因,说出“这样的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这样精辟的话。③动作敏捷:如“抄检大观园”时,面对带有侮辱性搜身,不可轻侮的探春迅速出手,很掴了王善保家的一记耳光,维护了人格的尊严。④为人敏感:由于生母的地位,探春对赵姨娘的态度异常偏激严峻,甚至不近人情,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

【详解】

写作时,先要选择好要写的人物,对这个人物要非常熟悉,先要用一个字(一个形容词)概括该人物的特点,如,用一个“憨”字概括史湘云;用“俏”字分析平儿,用“痴”字评价香菱,等等;即抓住人物的形象特点,展示人物的个性。然后围绕这一特点,结合《红楼梦》原著里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表达出对所选人物的评价和情感。注意字数用限制。

4、“环境可以造就人。”请从《红楼梦》中任选一个人物,以该人物为例,谈谈你对这个观点的认识。要求: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不少于180字。

【答案】环境可以造就人,这话一点不假。薛宝钗,一个标准的封建时代的大家闺秀;她举止端庄,谈吐大方;可是到了贾府,贾府的环境改变了她,造就了她。她一进贾府,便处心积虑,处处投老太太的喜好胃口,想尽办法取悦王夫人。在生活中,宝钗深隐心机。她表面上“随分从时”“装愚守拙”“罕言寡语”,一举一动显得“端庄贤淑”完全符合封建“淑女”风范。但实际上她期望着“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温柔敦厚的仪范中掩盖的是“欲偿白帝”的野心。她熟谙世故,城府极深。在贾府几年,虽然表面不言不语,安分守已,实则“留心观察”,因此即使是在荣国府这个人事复杂,矛盾交错的环境里,也生活得左右逢源,如鱼得水。是贾府的环境造就了薛宝钗熟谙世故,极深城府。

4、在《红楼梦》中,谁是“心清如水”的人?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赞美他(她)。要求:写出赞美对象的姓名和特点,不超过150字。

【答案】(示例)《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凡事多留意,步步加小心,你在荣国府里是寄人篱下的孤女;似娇花照水,如弱柳扶风,你在宝玉的眼中是美如西子的仙女;前世的仙草,今生的眼泪,你与宝玉的初见是木石前盟的浪漫;鄙弃功名利禄,崇尚个性自由,你在大观园里是最懂宝玉的红颜知己;心中藏书卷,笔下自生花,你在诗酒欢宴时的诗句常常语惊四座;爱花惜花落,葬花人笑痴,你在《葬花吟》里留下质本洁来还洁去的灵魂之歌。黛玉,你是《红楼梦》里心清如水的女子。

5、文学评论中有“性格即命运”的说法,你同意这个说法吗?请从《红楼梦》中任选一个人物,谈谈你的理解。要求观点明确,结合作品内容,自圆其说,不少于150字。

【答案】林黛玉在《红楼梦》里是个异数,既孤芳自赏又自伤自怜,这样复杂的性格却完美地统一于一身,所谓“性格即命运”,这话在林妹妹身上格外适合。人的命运和性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黛玉的悲剧命运与她尚性使气的性格有着必然的关系。林黛玉在《红楼梦》里是个异数,既孤芳自赏又自伤自怜,这样复杂的性格却完美地统一于一身,所谓“性格即命运”,这在林黛玉身上格外适合。林黛玉初进贾府,曾经告诫自己“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但后来黛玉在贾府并没有谨言慎行,还常常因为心直口快于无形中为自己树敌,以至于我们现在提到“林黛玉”三字,就会想到一个孤芳自赏、目无下尘的泪美人

点睛: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①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②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③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④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

6、请在《红楼梦》(曹雪芹)中,选择你喜欢的一位人物,为他(或她)写一段评语。要求:符合原著内容,注重文采,至少使用2种修辞手法,120-150字(含标点符号)。

【答案】答案示例:我喜欢贾宝玉,他让我又爱又恨又怜。爱他反抗叛逆,视功名为粪土,视爱情为至上,是在封闭的环境中开出的一朵自由的花;爱他聪颖智慧,尊重女性,说过"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儿是泥做的骨肉";恨他也是一位薄情的主子,在自己无心之过下毁了金钏儿的性命;怜他追求平等和自由一生,却换来了一场”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7、假如名著中的人物能够和读者倾心交谈,他们最想讲述的会是哪一个场景呢?请从《红楼梦》中选择一位,以该人物的身份,讲述他(她)自己经历过的一个难忘的场景。要求:依据原著,符合讲述者身份,语言生动。120字左右。

8、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150字。

①语文老师请同学们推荐《红楼梦》中的章节或片段供课上研读。你会选择哪个章节或片段?请用一句话表述推荐内容,并简要陈述推荐理由。

②在文学经典中,经典人物往往呈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令人难忘。请从《红楼梦》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几个人物中选择一位,描绘最能突出其特点的一个场景。要求:有细节,有描写。

【答案】1、推荐内容:《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进贾府

推荐理由: 本回仅七千余字,作者不但为我们勾画了林黛玉未来的生活环境贾府,而且向我们介绍了林黛玉和贾府的主要人物。 作者始终让我们随着黛玉的脚步走,借助黛玉的眼睛观察,虽然处所多,场面多,人物多,我们并不感到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同时由于作者着墨浓淡相宜,行文详略得当,因此,不但线索清楚,而且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无论写景,定物,还是写人,作者都是根据需要精心安排,或轻描淡写,或精雕细刻,值得推荐阅读。

2、《红楼梦》中关于王熙凤出场的描写:

一语未完,只听后院中有笑语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林黛玉思忖道:“这些人个个皆屏气如此,这来者是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着,只见一群媳妇丫鬟拥着一个丽人,从后房进来。

这个人打扮与姑娘们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仙妃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蛎螭璎珞圈;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掉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分析:《红楼梦》用极浓笔调写了王熙凤的出场,文章先写她爽朗的笑声与不受约束的语言,后才写她满身锦绣,珠光宝气,“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恍若神妃仙子”,这样强调了王熙凤在贾府的地位,又刻画了一个笑里藏刀、极有计谋的凤姐形象。这样一来,王熙凤第一次出场,马上就被活生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叫人再也不会忘却。

9、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80字左右。

请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香菱之中选择一人,用一种花来比喻她,并简要陈述这样比喻的理由。要求:依据原著,自圆其说。

【答案】

周敦颐的《爱莲说》写道:“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几句话恰如其分地写出了林黛玉的“孤标傲世偕谁隐”的精神世界。曹公在创造黛玉形象的时候,赋予了她特别的精华灵秀:钟鼎之家加上书香门第的家世,才华横溢,学识渊博而且绝顶聪慧,以及叛逆的悲剧性格。最出彩的是她独特的诗人气质:出类拔萃、独树一帜。而荷花也大都是一茎一花,当单株荷花在风中婀娜摇曳,也是孤芳自赏,落落不群。

【解析】

选择②,请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香菱之中选择一人,用一种花来比喻她,并简要陈述这样比喻的理由。要求:依据原著,自圆其说。解答此题时,要注意在了解人物经历、性格等方面后合理使用比喻手法,本体和喻体特征要一致。林黛玉如兰花之深幽静默,薛宝钗如木棉之自强,史湘云如野菊狂野与奔放。写作时要注意三点:一是选择的一种花应依据原著,体现人物的性格、性情、命运遭际等;二是比喻的形式应恰当;三是写作时应按照命题相关形式要求,什么花比什么人,为什么要以这种花来比这个人。

10、假如你是一名导演,准备从《红楼梦》中选一部名著翻拍成电影,现在要设计片尾的一个镜头,以求通过这个画面给整部电影“画龙点晴”,你会怎样设计?要求:描绘镜头画面并简述其立意;设计要能体现原著内涵。180字左右。

【答案】

大地一片银白,一片洁净,而雪花仍如柳絮,如棉花,如鹅毛从天空飘飘洒洒落向大地,遮住了野草,掩盖了泥土;原野一片空旷,一只不知名的鸟儿扑扇着翅膀越飞越远。一位披头散发的青年公子在雪地上踽踽独行,眼神如一潭枯井,泛不起一丝波澜;破旧的大氅扫平了他留下的足印,他渐行渐远,直至消失在天的尽头……

立意:红楼一梦醒来终是一场空,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散尽金银,痴迷的枉送性命,看破的遁入空门,最终只落下“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比如《红楼梦》,“梦”说明这一故事到头应是梦醒一场空,那么设计结尾的时候可以凸显这一内容;因为是“镜头”“画面”,所以要思考这画面应包含哪些景物、哪些人,景应该是什么特点,人应该是什么状态,合到一起凸显什么氛围。《红楼梦》十二支曲最后一首《收尾·飞鸟各投林》中已经寓意贾府终将家败人散各奔东西,书中写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等的不幸结局和贾府最终“树倒瑚狲散”的衰败景象,如贾府“事败抄没”后,“子孙流散”,“一败涂地”,贾宝玉“弃而为僧”,叛离了封建家庭,故可以设计一个“雪天”的场景。

11、请从《红楼梦》中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人物,对他(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写一段赏析文字。要求:结合相关情节进行赏析。

【答案】林黛玉:敢于反抗封建礼教。薜宝钗曾经一本正经地向她宣扬:“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信条,她丝毫没有放在心上,她才华横溢,写诗做赋不让须眉。而且她还和宝玉有着同样的爱好,最爱看诸如《西厢记》、《牡丹亭》这类“移人心性”的“杂书”。她的这种蔑视封建礼教的庸俗,诅咒八股功名的虚伪,从来不劝宝玉为官做宦,从来不用“仕途经济”一类的“混帐话”去劝说宝玉,因而深得宝玉敬重,被宝玉视为“知已”。他们的这种共通点也成了他们爱情的共同基础。

12、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名字往往有丰富的寓意,或体现性格,或暗示命运……请从《红楼梦》中任选一个人名进行解读。要求:符合原著,写出寓意,180字左右。

香菱原名叫英莲,取“应怜”的谐音,暗示她命运凄惨,应该可怜。她自幼被拐子抱走,转卖于各处,然后被薛蟠抢去,做了小妾,后又被迫害至死,命运非常凄惨可怜。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熟记能力。本题要求写出你熟悉的一个人物及其谐音,并结合生平简要分析。《红楼梦》一书中很多人物的名字,其谐音都有特殊的含义,或讽刺,或感叹,是为红楼梦的艺术之一。红楼梦的人名从甄士隐(真事隐)以及贾雨村(假语村)开始,都有其含义。其他的人名如果细细琢磨,有不少预示人物的人品或者人物的命运。如甄费,字士隐。他家的丫头娇杏,"偶因一回首,便为人上人",雨村发迹后成了他的夫人,后来又成为正室夫人,实乃"侥幸"。士隐的女儿英莲,是甄家的掌上明珠,元宵夜被佣人霍启抱去看灯,被拐子拐卖。从此"祸起(霍启)":房子被烧了,士隐出家了,英莲长到十二三岁时被拐子卖给了冯渊,接着又被拐子卖给了薛蟠,一女二卖,各不相让,薛蟠打死冯渊,贾雨村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案子,冯渊永远"逢冤"。英莲被薛蟠买去,成了薛蟠的侍妾后更名"香菱",后来又被夏金桂改名"秋菱"。用肃杀之秋易温润之香,完成了判词里的"水涸泥干,莲枯藕败"的画境,走上了不可避免的"真应(可)怜"的悲剧结局。连自己的女儿都不能保护,英莲的父亲甄费"真(是)废(物)"。

13.《红楼梦》作者以“悼红轩”为书室名所提示的,是写了一场由女性的光彩所映照着的人生幻梦。从《红楼梦》中选择一个令你同情的女性人物,简述这个人物形象。要求:符合原著故事情节。400-500字。

【答案】示例:

在大观园的女性当中,薛宝钗几乎是个最完美无瑕的人。论才能,她不输给王熙风贾探春;论美貌,她比黛玉有过之而无不及;论学识,与黛玉仅有诗才相比,她可谓“全才”:惜春画画,她能讲出一套画画的理论,湘云作诗,她能讲出一套吟诗的道理。至于一般常识的丰富,事理的通达,更是无人能及。她似乎集众人的优点于一身,但又不是优点与优点的相加,她还有自己的独特个性。

论才干,她与王熙风贾探春都可属于“补天派”。但王熙风在补天的同时也在腐蚀着支撑大厦的柱子,探春是一个改革者实干家,而薛宝钗却只是一个理论家。她清楚的知道贾府院子里的一个破荷叶,一根枯草都是值钱的,她也知道贾府的内囊怕是尽上来了,但是当王夫人派她管理园子的时候,她却只是“小惠全大体”,在尽量不得罪人的条件下,给众人分派点小利润以博得好名声,她真正关心的只是她个人的私利。她所作的是努力顺应这个社会,在这行将倒塌的封建大厦里努力维持住自己的既得利益,是一个“有才”也不去“补天”的人。

14.蒋勋在《微尘众——红楼梦小人物》中写道:“很少有一本书像《红楼梦》,可以包容每一个书中即使最卑微的角色。” 他设身处地地对这些卑微的存在进行打量,认为这些人物都是“正邪两赋”之人,没有截然的好,也没有截然的坏,所以不必苛求。请选择《红楼梦》中的一个小人物,结合相关情节,阐述这种“正邪两赋”的具体表现。

要求:写出人物名字,结合人物言行事迹加以分析,语句通顺,100字以上。

【答案】示例一:

贾府的仆役焦大。他跟过太爷打仗,曾经救过太爷的命,在贾府劳苦功高,让人敬重。但他靠着曾有过的功劳无视主子,因怕被人遗忘而过度努力。耍酒疯,说疯话,总想办法强调自己的重要性终归让人讨厌。

示例二:

刘姥姥。她身居山野,孤陋寡闻,有些爱占小便宜,初进荣国荣,将自己作为笑料,供贾府众人玩乐;同时她有计有谋,知恩图报,受王熙凤托付,义无反顾拯救巧姐。

【详解】

本题考查微写作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①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②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③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④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

本题中,要求分析《红楼梦》中一个小人物“正邪两赋”的具体表现。依据题干中对“正邪两赋”的阐释,可知要同时写出这个小人物“正”的言行事迹和“邪”的言行事迹,不能只写一面。《红楼梦》中的诸多人物都具有这样的特征,答题时,可以挑选自己熟悉的人物进行分析,要注意字数的限制。例如挑选尤二姐这个人物来阐释“正邪两赋”,就要找到她“邪”的表现:少年时期不太检点,名声很不好;但同时也要看到,她在遇到贾琏后,真心改过,表现出了温柔敦厚、善良隐忍的性格特点,对自己的过往抱有愧意,对他人的冷落不作计较。这些都是她身上“正”的一面。又如选择焦大这个人物,他“正”的一面表现在他跟过太爷打仗,在贾府劳苦功高,让人敬重;但他“邪”的一面却是他靠着曾有过的功劳无视主子,总想办法强调自己的重要性终归让人讨厌。

15.学校组织即将升入高二的学生为高一同学推荐《红楼梦》的阅读,请结合自己的阅读过程,为《红楼梦》写一段推荐语,以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正确阅读。150字左右。

【答案】①学弟学妹们,我向你们推荐《红楼梦》这本经典名著。我认为,《红楼梦》最令人惊叹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人物的塑造上,它创造了众多个性鲜明内涵丰富的人物形象:黛玉的孤高灵秀,宝玉的叛逆反抗,熙凤的聪明奸猾,宝钗的得体稳重,他们性格各异,却又异彩纷呈。一场红楼梦中事,写进人间悲欢情。《红楼梦》,值得一读。

【详解】

本题属于微写作,考查综合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审清题干要求,尤其是字数、修辞等一些细节的限制;其次要注意这是考查语言表达能力,注意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和鲜明生动等。

①是写推荐词。推荐语:重在“推介”,目的在于让人喜欢。一般写法:读懂文章,把握文章体裁类型及主题。要向读者介绍一篇文章,首先应该告诉大家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应该介绍这篇文章值得推荐的地方,即文章的主要特点。可以集中阐述其中的一个方面,也可以阐述其几个主要方面。一般可从主题理解、语言风格、文章写作方法等方面入手。阐述时可适当引用、概括相关语句,加以具体说明。

本题要求为高一的同学推荐《红楼梦》,并要求结合自己的阅读过程,为《红楼梦》写一段推荐语。首先要注意推荐对象是学弟学妹们,其次要从自己的阅读体验来谈《红楼梦》的精彩之处,考生可以抓住其中一点,比如人物塑造、主题,甚至某一个故事情节,都可以作为推荐的内容。另外注意推荐语要有感染力,可以采用排比的格式来写具体内容。 

16、红楼梦的情节谈谈“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对这句话的理解

【解析】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是第五回中,贾宝玉想要午睡,秦可卿领他到一间上房,里面有一幅画《燃藜图》,又有一幅对联,写的就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那么这幅对联是什么意思呢?世事,尘世间的事,洞明,清楚明白,看的透彻,人情,人情世故,练达,干练通达。用今天的话来解释,明白社会上的种种之事都是学问,精通生活中的人情世故就是文章。

可以整部红楼梦里,处处都是人情,贾雨村第一次做官,还不懂世事洞明,人情世故,所以官没有做长。到林如海修书请贾政帮忙,这都属于人情世故,到贾雨村第二次做官,还成为了应天府尹。当门子告诉贾雨村“护官符”一事“如今凡作地方官者,皆有一个私单,上面写的是本省最有权有势、极富极贵的大乡绅名姓,各省皆然;倘若不知,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连性命还保不成呢!所以绰号叫作'护官符’。”所以贾雨村虽然有才干,但是在官场上,其实是门子教会他怎么做官,此后在“世事洞明”的学问上,贾雨村才日渐炉火纯青。

还比如像赵姨娘从探春屋里回去,路过林黛玉房间,顺路问候一下,这都是人情。贾宝玉挨打后,想吃荷叶莲蓬汤,凤姐请客,要请大家一起吃,这些都是人情世故,薛宝钗送礼物给各房小姐公子,连贾环也没漏下,处处都是人情,处处都是事故。所以红楼梦里就是我们的社会百态,每个人都能在里面找到自己生活的影子,甚至自己生活圈的一些事。

17、有人认为《红楼梦》人物中,袭人是宝钗的影子,晴雯是黛玉的影子,你是否认同?请自选其一,简述理由。要求:符合原著故事情节。150~200字。

花袭人一直被认为是“宝钗的影子”。无论是其出身,还是其地位。她不仅在饮食起居对宝玉照顾有加,而且对具有反叛性格的宝玉,更是竭力劝导,希望他能走上“仕途经济”之路。袭人对宝玉无微不至的照料,不仅使宝玉对她形成了一定的依赖性,而且为自己获得了好名声,成了“至贤至善”的人;不仅成了贾府上下一致认可的宝二爷的姨娘,而且从一两的“大丫头被提升为二两的”准屋里人“。这一切与她的忍气吞声是分不开的。为了稳固自己的位置,她似乎还成了封建阶级的代言人和宝玉的实际监督者;为了获取自己的利益,她可以不惜一切哭着向王夫人表忠;为了获得宝玉之爱,她甚至可和宝玉“初试云雨”。在一定程度上,晴雯的被撵还和她粘带了一点点不可告人的干系。她和宝玉的关系是不干净的。和晴雯相比,简直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18、很多小说都有精彩的环境描写,它们在烘托气氛、塑造人物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请从《红楼梦》《 的典型环境中选择一处,加以描述并做简要点评。要求:符合原著内容,条理清晰。

示例①:潇湘之馆,有凤来仪。院里遍植簧竹,清风来时,便有龙吟细细,凤尾森森。潇湘馆的竹林,使这间院落成为一片清凉,幽静,又略显凄清的天地,想到黛玉时,其实也就想到这片天地与她契合的精神气质。湘妃竹斑乃湘妃之泪,暗合了黛玉泪尽而逝的命运。竹节坚韧超拔,也是黛玉高洁而不同流俗的品格。连潇湘馆的风都比别处沁凉,这也是黛玉给宝玉的感受——只有林妹妹从不劝他追求功名,大有林下名士之风。孤高标世的黛玉形象,正是在这片清幽的院落,才得以鲜活、灵动而有真气和深情。

19、著名作家王蒙说:你的一切经历经验喜怒哀乐都能从《红楼梦》里找到参照,找到解释,找到依托,也找到心灵的共振。可以说,《红楼梦》能够帮助你体验人生,请写出你从《红楼梦》中获得的人生体验。要求:观点鲜明,有原著内容、情节的依托,150字左右。

【答案】见贤思齐。《红楼梦》 中香菱喜欢作诗,在她得知林黛玉作诗作得好之后,便把其当作自身榜样并主动拜师学诗,虽然香菱诗词基础差,但面对才华和诗词能力高于自己的林黛玉,她想的是如何能像她一样好。经过长期学习和训练,香菱的诗终于有起色了。见到比自己优秀的人,要想办法追赶上他们,这样才会有更好的自己,所有人都见贤思齐时,社会乃至整个国家都将洋溢进步的力量。

20、小说《红楼梦》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请从林黛玉、贾宝玉中任选一人,为其写一则100字左右的颁奖词。要求:①请先将所选人物姓名写在答题卡上,然后写颁奖词;②符合人物特征;③语言表达生动、连贯、得体;④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答案:林黛玉:好一出“木石前盟”,一生的眼泪便是为酬报前世的灌溉之恩;好一个“豪门旺族”,一入门中便只能“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美貌多情,可惜的是体弱多病,风流态度,却只能细心多虑。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了很多呈现出复杂性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美中有丑,恶里有善……就像著名的美学家王朝闻先生说的:“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欣赏这种复杂人物的同时,也促我们追问自己的性格,思考自己的走向。试选择《红楼梦》中的一个人物,举例简述其复杂性的表现及对你的启示。

《红楼梦》中的薛宝钗,是一个符合封建礼教要求的“德言工貌”四德具全的封建淑女的形象。她体貌端正、雍容闲雅、举止有度、待人和气,然而很多评论家却认为她是“女中曹操”。曹雪芹“罕言寡语,人谓装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用了四句似褒实贬的话来概括了她的奴性。尤其是她端庄秀美的外表下却是满脑子的功名利禄,这从她要求宝玉参加科举、积极仕进的语言可以看出来,惹得宝玉对她很是嫌恶。这告诉我们看人看事要学会辩证分析、一分为二的看待,更要透过表里,看出其本质,才能不被虚假的现象所蒙蔽或诱惑。

21、俗话说,“人活一口气,佛争一炷香”。请结合《红楼梦》名著中的一个人物,来阐述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小红原本是《红楼梦》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原名林红玉,管家林之孝之女,因讳宝玉,黛玉名而改名小红。小红在怡红院是不起眼的,比起袭人晴雯麝月等,她只是个每天只烧水喂雀被大丫头指派画花样子这些活的小丫头,她有着积极向上的心思,因此每每想在贾宝玉跟前现弄现弄。后因端茶倒水被晴雯、碧痕撞个正着,被臭骂,她心灰意冷之际,得遇王熙凤想要使唤个丫头传话送东西,聪明伶俐的小红抓住了这个机会,被王熙凤要走。

22、脂砚斋对《红楼梦》有过这样的评语:“黛玉一生是聪明所误,……宝玉是多事所误,阿凤是心机所误,……”请从这三个人中选择一个你熟悉的人物,结合具体情节谈一谈你对脂砚斋评语的看法。不超过250字。

【答案】林黛玉:若说“黛玉的一生被聪明所误”,这里的“聪明”,我理解为对人事人心的敏感和洞察。这种“心较比干多一窍”的敏感,让她早早认清贾府各色人等的“一颗富贵心,两只势利眼”,“处处留心,时时在意”,用一颗自怜自尊的诗心抵御“风刀霜剑”的凄冷,日渐忧郁成疾;这种对无常的洞察,让她喜散不喜聚,逐渐看清和宝玉之间爱情的险阻和无果,虽反复试探,泪洒真情,求得“放心”,仍敌不过无形的封建势力,终绝粒自戕,焚稿断情,香魂一缕随风去,落得个凄凉早夭的悲惨结局。其悲剧命运虽多因所致,然脂评揭示了其内在的性格原因。

贾宝玉:若说“宝玉是多事所误”,这里的“多事”应该指“多情”,即对任何事物皆有情,即便是对他无情的人事。宝玉天资聪颖,他给大观园所题之额受到频频赞许,为晴雯所写的《芙蓉女儿诔》更是一绝。但是,对于《四书》之类的“圣贤书”,他却偏偏“怕读”,“断不能背”,唯一喜欢的事便是和女儿们打情骂俏,甚至“见了星星道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的”,以至于宝钗戏谑他是个“富贵闲人”,是“无事忙”,到了最后家族败落却无力回天。宝玉的悲剧命运与家族悲剧不无关系,然而脂评揭示了其内在的性格原因。

王熙凤:“阿凤是心机所误”,这里的“心机”可谓是对王熙凤的高度概括。“体格风骚,粉面含春”的王熙凤凭“心机”为贾府众人所爱,爱她的精明能干,持家有度,也因“心机”为贾府众人所恨,恨她的心狠手辣、杀人于无形。她“毒设相思局”害杀贾瑞,逼尤二姐“吞生金自逝”,为了赚钱,不惜拿公家的钱放高利贷。种种表现,无一不是“心机”所致。只可惜,王熙凤最后是一身病痛、声名狼藉,亲友无靠,女儿无人托庇,“反误了卿卿性命”。可爱也好,可恨也罢,最后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脂评揭示了王熙凤悲剧命运的性格原因。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文本、提出自己见解的基本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联系现实生活,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探究的题目,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针对文章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实际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提炼的过程,答题方式是观点+原文例证。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章和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此题属于向内挖掘类,答题注意观点+原文例证的方式。

脂砚斋评价《红楼梦》中的“黛玉一生是聪明所误,……宝玉是多事所误,阿凤是心机所误”。题目要求从林黛玉、贾宝玉和王熙凤这三个人中选择一个熟悉的人物,结合具体情节谈一谈对脂砚斋评语的看法。对于脂砚斋评语,题目没有指出对错,而是要求我们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对此,我们可以表示赞同,也可以表示反对,最重要的是能够自圆其说,言之有理。例如,以林黛玉为例,选择赞同脂砚斋对林黛玉的评语。这就需要合理解释关键词“聪明”,结合《红楼梦》中有关林黛玉的具体情节,凸显对人物的深入理解,“心较比干多一窍”和“处处留心,时时在意”等情节对应“聪明”,“忧郁成疾”和“凄凉早夭”等情节对应“所误”之评。然后自圆其说,合乎逻辑,条理清晰,语言雅致,见解深刻。最后注意字数要求:不超过250字。

22.从《红楼梦》中选择一个既可悲又可叹的人物,简述这个人物形象。要求:符合原著故事情节。150—200字。

【答案】晴雯生得美,心灵手巧,,又有点任性天真。一时兴起撕扇子,又心直口快,太要强,得罪了王善保家的。王夫人在她病重之时,硬给撵了出去。晴雯临死前,无人在身旁,直着脖子叫了一夜的娘,可悲可叹。晴雯和贾宝玉之间是清白的,却被认为“妖精似的勾引宝玉”,。她尽心尽责,最后又被当成了一抹毫无价值的破抹布扔了出去,令人一声叹息。或许到天上做芙蓉花神,是晴雯最好的结局了

【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和微写作能力。注意关键词“选择一个”“可悲又可叹”“简述人物形象”;表达方式以叙述为主,要结合作品具体内容和情节;写作建议:主要说明“可悲、可叹”表现在哪里,“可悲”可以是让人同情、惋惜、伤感的情感。“可叹”可以是让人叹息、赞叹、可惜、慨叹等情绪。要结合作品中人物的经历、命运或精神品质进行阐述。如选择《红楼梦》,则可以写晴雯。晴雯生得美,心灵手巧,,又有点任性天真。一时兴起撕扇子,又心直口快,太要强,得罪了王善保家的。王夫人在她病重之时,硬给撵了出去。晴雯临死前,无人在身旁,直着脖子叫了一夜的娘,可悲可叹。晴雯和贾宝玉之间是清白的,却被认为“妖精似的勾引宝玉”,。她尽心尽责,最后又被当成了一抹毫无价值的破抹布扔了出去,令人一声叹息。或许到天上做芙蓉花神,是晴雯最好的结局了

23、《红楼梦》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情感丰富的人物形象,选择一个你喜欢或不喜欢的人物形象(王熙凤、薛宝钗除外),写一段抒情文字。要求:结合书中具体内容,感情真挚。150字—200字。

【答案】林黛玉,林黛玉,我一直想问你,你为何如此悲愁,你总认为自己在贾府孤苦无依,而宝钗有母亲呵护、哥哥撑腰;湘云家万公候豪门,伯伯们,哥哥们权倾一方,你总想“风到霜剑严想逼”“眼空蓄泪泪空垂”“明年闺中知有谁”,难怪会“抱得秋情不忍眠”而“已教泪洒窗纱湿。”在“花谢花飞飞满天”的春日美景中,宝钗在花丛中扑蝶嬉戏,湘云在芍药下畅快地午睡,连“褴外人”妙玉都在贮雪烹茶中自享其乐。惟独你,肚倚花锄,独守花冢,泪水和着“红消香断有谁怜”而涌出,叹息伴着“他年葬侬知是谁”飘向远处……

24、请从下列《红楼梦》的精彩情节中选一个,把该情节复述出来。200字以内。

宝钗扑蝶 黛玉葬花   宝玉挨打   海棠结社   香菱学诗  宝玉挨打

【答案】(1)宝钗扑蝶:宝钗来至潇湘馆,想找黛玉一起来玩,看到宝玉先进去了,怕引起猜疑就避开来。这时看到两只玉面蝴蝶非常可爱,就追上去企图捉住玩耍。宝钗随着蝴蝶赶到滴翠亭,无意中听到小红和坠儿在亭中谈一些闺房私话。为了避免尴尬和无趣,她装出正找黛玉的样子,还大叫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结果小红和坠儿便误会黛玉偷听了她们的谈话。

黛玉葬花:宝玉在沁芳桥边桃花底下看《会真记》,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得满身满树满地皆是。宝玉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但在黛玉看来这样不妥,于是提出了“葬花”的想法:“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黛玉去怡红院访宝玉,因晴雯不开门,吃了闭门美,闷闷不乐。又眼看着宝玉送宝钗出来,更生误会,不由触动了寄人篱下的凄凉心境,于是在沁芳桥畔含泪葬花。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借落花悲叹自己的命运。

宝玉挨打:宝玉在聚会中认识了蒋玉涵,他是忠顺王府中王爷心爱的戏子,与宝玉交好。宝玉与蒋玉涵有比较密切的私交,所以忠顺王府找不到蒋即来贾府寻人。二是宝玉在王夫人处和金训说话被王夫人听到,即要撵金钏出去,金钏羞愤自杀。正值贾政听说丫头自杀,问起此事,贾环背地使坏,说宝玉强奸丫环。贾政气极。忠顺王府又正好来人问贾政要寻蒋玉涵,指名要问宝玉。贾政又怕极。素来贾政又最器重宝玉,连气带怕又恨铁不成钢,数罪并罚,将宝玉毒打一顿。

海棠结社:这日,宝玉接到探春的一幅书帖,倡议起个诗社。宝玉大喜.赶到秋爽斋来,果然众姚妹都在那里了。黛玉道:“既然起诗社,咱们就是诗翁了,应当各自取个别号。“大家七嘴八舌的商议。于是定李纨为社长,迎春、惜春监场。探春急着今日就要开社。恰好贾芸送来两盆白海棠花,就取作了题目。又从韵牌匣中抽出了盆、魂、痕、昏四字限作韵脚。一灶香之间,众人思索,陆续作出。众人因首社以海棠诗起端,就议定社名为“海棠诗社”。

香菱学诗:薛宝钗将香菱带入大观园做伴,香菱羡慕姑娘们都会吟诗作赋,缠着宝钗要学。林黛玉知道后指点香菱,为她讲解了一下作诗的常识,又让他看王维的五言,太白的七言等名家诗篇。香菱看后与黛玉探讨感受。并要求作诗。黛玉让她咏月。香菱先作了两首诗。均被否定。她一心作诗,竟痴痴傻傻,终于在梦中得了一首,博得大家的赞赏。

25、王国维在《红楼梦评论》中认为《红楼梦》是彻头彻尾的悲剧,原因是小说中人物所处的位置和关系,使人物不能不这样做。请从王夫人与晴雯、贾宝玉与薛宝钗、赵姨娘与探春这三组人物中任选一组,写一段话,阐述你对此观点的理解。要求:结合原著具体内容,理由恰当。

图片

26、《红楼梦》中有许多人物言辞巧妙的情节。或婉拒长辈的邀请,或规劝朋友的失误,或化解令人尴尬的窘境,或作一语双关的讥讽……选择一处这样的情节,简要复述并作点评。150-200字。

答案:《红楼梦》第三回里王熙凤初见黛玉时说的一段话:“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口头心头一时不忘!”表面上王熙凤这番话似乎只是讨黛玉,赞扬她美丽、有风度。可算尽机关的凤辣子的这段话并不如此简单,事实上,她四面讨好八方卖乖,把在场的包括老祖宗、夫人们、迎探惜三姐妹都奉承到了。

27、请从《红楼梦》中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人物,对他(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写一段赏析文字。要求:结合相关情节进行赏析。

【答案】林黛玉:敢于反抗封建礼教。薜宝钗曾经一本正经地向她宣扬:“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信条,她丝毫没有放在心上,她才华横溢,写诗做赋不让须眉。而且她还和宝玉有着同样的爱好,最爱看诸如《西厢记》、《牡丹亭》这类“移人心性”的“杂书”。她的这种蔑视封建礼教的庸俗,诅咒八股功名的虚伪,从来不劝宝玉为官做宦,从来不用“仕途经济”一类的“混帐话”去劝说宝玉,因而深得宝玉敬重,被宝玉视为“知已”。他们的这种共通点也成了他们爱情的共同基础。

28“惩恶扬善”是我国文学创作的优秀传统,请从 《红楼梦》 中任选一部或一篇,结合小说内容,谈谈该作品中表现了怎样的“惩恶”或“扬善”的意图 要求:观点鲜明,内容具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答案:《红楼梦》中的贾宝玉鄙视功名利禄,厌闻“仕途经济”,蔑视封建礼教,对寄人篱下的林黛玉情深而痴,对身为奴仆的晴雯无私关爱,对底层百姓充满同情和怜悯。作者通过这一形象,歌颂了追求自由、平等、爱情的可贵。

29、《红楼梦》中元妃省亲时,看到大观园的盛况,就觉得太过奢华,在众人陪同游览大观园时,又说“以后不可太奢,此皆过分之极”之类的话,还把人造田野山庄“杏帘在望”一景的题匾更名为“浣葛山庄”,但是当她读完林黛玉的诗作后,又把“浣葛山庄”更为“稻香村”。请根据所附的林黛玉的诗作,并结合元妃的身份、处境分析元妃先后修改匾名的原因,180字左右。

(附)

杏帘在望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答案】“浣葛山庄”用典《诗经·葛覃》是讲后妃之德,所以元妃用“浣葛山庄”来代替“杏帘在望”一景的题匾,而当她读完林黛玉的诗作后,就决定把“浣葛山庄”更为“稻香村”。因为诗句“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是写开明盛世再也没有饥荒和冻馁,又何必为耕织整日里匆匆忙忙!流露出对没有饥荒、没有冻馁的太平盛世的颂美之情,而“稻香村”是以“盛世无饥馁”为帝王之德,“何须耕织忙”则不必“浣葛”也,即以帝王之德替换后妃之德。

29、有句话说:“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其性格命运往往也与他们的父母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请结合《红楼梦》《边城》《平凡的世界》《呐喊》中的一个人物及其相关情节,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要求:符合原著内容,条理清楚。

【答案】答案示例(1):薛宝钗的性格中的圆滑隐忍受到了她的母亲薛姨妈的影响。薛姨妈带着一双儿女客居贾府,和贾府众人相处融洽,极其有心计。她进了大观园之后,和王熙凤一直都是贾母开心的源泉。而且薛姨妈进大观园之后也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拘谨,反而更随和,和王熙凤一起谈笑风生。这一点薛宝钗深得她的真传:世故、圆滑,即很会做人和处世。

30、林黛玉和史湘云是《红楼梦》中身世相近却性情迥异的两个人物,你更喜欢她们中的哪一个?

要求:结合原著陈述理由。

【答案】示例①:

更喜欢史湘云。林黛玉与史湘云虽同为寄人篱下,但对人、尤其是下层人的态度不同。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除了宝玉以外,似乎别人都不在她的眼里,连对赵姨娘、贾环等人都“正眼不看一下”。湘云却与丫鬟们非常友善。她曾亲自带给袭人等几个丫鬟绛纹戒指;宴请贾府中女眷吃螃蟹时,不忘叫人给赵姨娘装满两盆子送去。

31、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也有自己的朋友圈。请从《红楼梦》中选择一个人物,指出他的朋友圈的一个重要朋友,并说说这个朋友对他的影响。要求:符合原著故事情节。

【答案】(1)林黛玉的朋友圈第一个当就是贾宝玉莫属了。自从见了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的眷烟眉,一双似喜非喜的含情目,还有她那“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的身姿,及其那“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灵秀,贾宝玉就认定了他的一生只会真正爱这个女孩吧。她俩的初见,只不过是久别重逢,彼此之间早已有着无比的熟悉感。宝玉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林黛玉没有说话,但心里觉得好生奇怪,看宝玉也像是在哪里见过的一般,宝玉的面容,让她眼熟得不敢相信。更主要的是她俩性情上的相通,彼此都将对方当个知己。黛玉会为宝玉的两块旧手帕垂泪到天明,宝玉会为黛玉的诗歌暗自潸然,更会为黛玉痴傻到不省人事。

32、十二钗中,王熙凤被戏称为“凤辣子”,是出自贾母,贾母这样笑道:“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叫做'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凤姐之辣由此而来。写一篇一百字左右的短文,结合具体情节说说王熙凤的“辣”。

答案:王熙凤的“辣”就是毫不含糊地心狠手辣,直接动刀且刀刀见血。看到暗怀色心的贾瑞,凤姐可不是一般的闺阁少妇,直接猜透七八分,并一个毒设相思局,几番玩弄就要了贾瑞的小命。看见情敌尤二姐,二姐那般娇滴滴的傻白甜模样,何足畏惧,早就被凤姐玩弄股掌之间,受尽折磨后吞金自杀,香消玉殒。尤二姐之死,是王熙凤诸多手段毒辣的极致。

33、《西郊落花歌》中作者观海棠花落,以此“探春”和“送春”,《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林黛玉埋葬落花,一首《葬花吟》道出了多少悲愁。请结合原著描述“黛玉葬花”的情景,简要分析其葬花时伤感的原因。

答案 一阵风过,把树上的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得满地皆是。只见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绢袋,手内拿着花帚。她把落花扫了,装入袋里,细细地埋入园中一角的花冢。看着花冢,黛玉不禁呜咽起来,哭得好不伤感。她一面哭,一面道:“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原因:①寄人篱下的命运。②多愁善感的个性。③前夜去宝玉处,晴雯不开门,黛玉错疑在宝玉身上,她失望伤心。④次日正遇上饯花之期,心中无尽的感伤难以排遣,于是寄情于花,借葬花以解绵绵愁思。

34、葬花词是《红楼梦》的重要诗词,你是怎么理解的?谈谈你的感悟

答:《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这首诗并非一味哀伤凄恻,其中仍然有着一种抑塞不平之气。“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不是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则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当然,《葬花吟》中消极颓伤的情绪也是极其浓重且不容忽视的。它曾对缺乏分析思考能力的读者起过不良的影响。这种情绪虽然在艺术上完全符合林黛玉这个人物所处的环境地位所形成的思想性格,但毕竟因作者在某种程度上有意识借所倾心的人物之口来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而显露了他本身思想的弱点。我们同情林黛玉,但同时也看到这种多愁善感的贵族小姐,思想感情是十分脆弱的。

35、《红楼梦》中有许多绝世独立、清新脱俗的女子,可惜难逃“万艳同悲”的命运。请从下列女子中任选一位,以贾宝玉的口吻为她写一段抒情文字。要求:依据原著,富有文采。

林黛玉 贾探春 史湘云 尤三姐 香菱 晴雯

[优秀例文1]

黛玉,你可知道,初次见面时你那双纯真、美丽的眼睛便深深吸引了我。从那之后,我便再也无法移开我的视线。你宛如天上的仙子误入红尘与我相见。你那一颦一笑,你那恼怒哀愁,你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的心。你对我的误解让我心如刀绞,你对我的安慰使我如此心安,你对我那娇嗔的责怪使我内心甜蜜。但是黛玉啊,为什么你先一步离去呢?我的林妹妹,你这个人间仙子已先一步回到了天上。这贾府暗流涌动,它不适合无瑕的你。愿你我来世再见。

[优秀例文2]

晴雯,还记得与你一起在贾府嬉戏玩耍的日子,整个府中的丫头里就数你最机灵聪颖,能言善辩。你也因美貌与能说会道而遭人妒忌,换来这薄命的结局。可如果你就此做出转变,便不是真正的你了。而你所吸引我的正是那绝世独立、清新脱俗的风姿。记得那日,你不顾病痛连夜补好了我急需的孔雀衣,导致病情加深,这件事使我万分内疚。于我而言,你不但是我的好友,更是知己。每每看到你临走时留给我的红色指甲,便不禁叹一声红颜薄命。

36、如果能邀请《红楼梦》中的人物来到当代,请你选择其中一位,并根据其特点向他(她)介绍我们这个新时代。要求:时代特点鲜明,与人物形象相关。

[优秀例文]

黛玉,希望你能来到我们这个自由、自立、自主的时代。在这儿,你不用受封建礼法约束,无须掩饰自己的才情。可追求“碾冰为土玉为盆”的高洁,光明正大与诗词为伴。在这儿,你可以自立,凭着父亲的财产或自己的才情,为自己谋得家业,不需寄人篱下,受着“风刀霜剑严相逼”。在这儿,你恋爱自主,人生自主。可广交善友,获得无数知己,可自己决定与何人共度余生,不再像零落桃花,不知他日葬侬是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试析《红楼梦》的叙事艺术
贾宝玉妻子最佳人选,不是黛玉和宝钗,若与她成亲王夫人不会反对
《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个别人物形象分析
论红楼梦人物性格特征分析
论《红楼梦》的谐谑艺术
《红楼梦》场面构成与变化的2+1模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