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上海影集#之虹口(1)

老上海影集#之虹口(1)








1:“虹口”的地名得名于“虹口港”。虹口港原名“洪口港”,在今虹口区南部,分“北洪”、“中洪”、“南洪”三段,北接俞泾浦,东纳沙泾港,南入黄浦江。1945年建区时,取境内港名命名为“虹口区”。图一为虹口港黄浦江入口;图二为虹口因虹口港而得名;图三为修筑虹口港;图四为与黄浦相交的虹口港。



2:外虹桥码头,位于黄浦江下游东岸。东起太平路,西至虹口港。岸线长约120米。原为招商局第二码头,又称招商局中栈。上海港国际客运站位此。为国际旅游船和上海至日本、香港等航线的国际海运客运的专设码头。图一为清末虹口外虹桥;图二为1947年海轮停泊外虹桥码头。
 
3:上海开埠后,美国圣公会主教文惠康在外白渡桥之西渡口建造过一座浮桥。1873年,工部局将浮桥改建为木桥,外国人称蓬恩桥,中国人称头摆渡桥。为区别东邻的外白渡桥,故又称二白渡桥。1927年,木桥拆除,改建钢筋混凝土桥,并以乍浦路路名命名。乍浦路桥也是黄浦与虹口的界桥,后来日军侵入虹口后,曾在此桥上设哨卡(图片后发)。图一为1939年,早晨乍浦路桥上的扛棒工等受雇去虹口码头做工;图二为乍浦路桥周边苏州河面。









4:大名路修筑前沿线原为黄浦江边滩地。上海开埠不久,英美殖民者强占有利地区设船厂、筑码头,至19世纪60年代辟修道路。虹口港以西段初名虹口路,后称百老汇路(broadway,大路的意思);虹口港以东段初辟时为军路,亦称百老汇路;后改名东百老汇路。民国32年,分别改名大名路和东大名路。1857年,英国商人阿斯脱豪夫·礼查以极其低廉的价格买下外白渡桥的前身“韦尔斯桥”北侧河边的一块面积为22亩1分的荒地,在此建造了一座东印度风格的2层砖木结构楼房,即礼查饭店之前身(图4)。图一为清末百老汇路(今大名路)与熙华德路(今长治路)交汇路口北望,路口三角地建筑曾为台湾银行上海分行和台湾省贸易局上海办事处所在地,解放后为仪表局系统工程部所用房,路东侧为香港银行上海支行和礼查饭店;图二为百老汇路上1854年始建的美国礼拜堂;图三为百老汇路德侨开设的牛肉庄;图四为百老汇路黄浦路口,路口建筑为早期礼查饭店;图五为清末百老汇路。



5:长治路,西起大名路,东至长治路桥。清同治三年(1864年)修筑,以美驻沪领事名命名熙华德路(Seward Road),地处中虹桥西堍。民国32年(1943年)以山西省长治改今名。沿路多为住宅。1860年代工部局在中虹桥以东修筑东长治路,为熙华德路(长治路)向东的延伸线,东至海门路,路长1551米,因此命名东熙华德路(East Seward Road)。1943年,汪精卫政府接收租界,更名为东长治路至今。图1:清末熙华德路(今长治路)街景;图2:1920年熙华德路上的染坊。



6:说起熙华德路(Seward Road),就一定要谈到地处熙华德路25号天潼路口的日本电信局(图2)。图1这张老照片是熙华德路1936年街景,可多种图集中都错标为百老汇路街景,以讹传讹的源头似出自《上海地方志》的描述。《上海地方志》之虹口篇“电信”中写道:“百老汇路天潼路口的日本电信局”(http://t.cn/zHLDVV2),而在“虹口大事记”之1912年中的说法才是正解:“上海日本电信局(设于熙华德路25号)”(http://t.cn/zHLDVVL)。图1为熙华德路(今长治路)西段,靠近天潼路。上海大厦已建,前方穹顶楼是1915年建的日本邮电局大楼,门牌为熙华德路25号(今长治路1号),约1998年旧楼被拆除(后篇详说经过),右侧红砖房是日本人1904年开的高档旅館 “萬歳館”和“丰阳旅馆”,这栋房子现在幸存。





7:1912年,日本政府向北洋政府提出敷设从日本长崎到上海的电报水线。次年春,水线从长崎下水到宝山登陆,再将电线敷设到熙华德路(今长治路)25号日本电信局内。1915年,日本电信局开业,为境内最早的电报局。民国34年9月,日本电信局被中国政府接收,为上海电信局所有(《百业指南》上册图32)。1949年5月,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宣布接管上海邮政管理局、上海电信局和国际电台。1954年,海岸电台划归港务局管辖后,长治路25号局房由市政府安排交其他单位使用。1998年拆除前一直归上海打字机厂使用。图1:1932年,日本电信局,此时百老汇大厦还未建造;图2:1956年前后电信局的穹顶被拆,房子还在;图3:1971年原日本电信局建筑;图4:1986年原日本电信局建筑;图5:1998年前后,日本电信局旧房拆除,建了这座工商银行。现为天潼路133号家化金融大厦。从此虹口乃至上海痛失一座地标建筑。这就是所谓“北外滩”工程,还冠以“文化”之名。孰不知,没有了那些地标性老建筑,这“北外滩”还有啥看头?!

8:马厂路,在虹口南部,东起永定路,西至溧阳路。长454米,宽4.0米。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筑,命名麦克脱路(Marchet Street),俗名菜市街。民国32年(1943年)以河北马厂改今名。图为清末马厂路街景。





9:北苏州路百老汇路转角原是一家德国药房(图1),一战后德商退潮,美商补缺,此楼变柯达(图2)。1930年后北苏州路的吴淞路至百老汇路段的德国药房与上海电车公司拆除,建百老汇大楼,柯达迁到北苏州路吴淞路西口(图3)。柯达迁址与原来只差百米,门牌号不祥,找到的1937年照片可证(图3)。图1:礼查饭店旁边的“德国药店”名字可以在这张清晰版本的照片上读出,是MacTavish & Lehmann.图2:外白渡橋的北面,這柯達的位置後來造了百老匯大厦即現在的上海大廈,右側是禮查飯店,其背後是日本电信局。

 



10:黄浦路由公共租界工部局修筑于19世纪中叶,因位于黄浦江北岸而得名。沿路原为各国驻沪领事馆集中分布区,20号为俄国领事馆,25号为原日本领事馆,40-60号为德国领事馆旧址,一战前,美国领事馆也设于此路36号。图1:清末时期黄浦路街景;图2:美国领事馆和邮局;图3:德国领事馆和教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上海记忆:老照片(1)
历史的回眸 · 老上海照片集 · 五
我叫虹口,这是我小时候的照片......
外白渡桥北岸 · 图说 · 苏州河 · 前世今生(三)
东洋人建筑 · 百年塘沽路 · 十三
上海旧影录:犹太人在虹口(第一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