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上海影集#之虹口(4)

老上海影集#之虹口(4)


31: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大楼,位于北四川路底。民国13年,为加强在沪军事力量,日本军方购入1911年虹口外商爱尔德洋行在江湾路(四川北路)游泳池对面开发的联排房屋,成为日本海军陆战队本部。1932年“一二八”大战,从1月28日开打,战争初期国军第156旅曾于29日反击中夺回北站及天通庵车站,并乘胜追击,一度攻占日军上海陆战队司令部,迫使日军退至北四川路以东、靶子路以南地区。陆战队楼房起火燃烧。3月3停火。战后,日本人继续扩张军事势力,1935年在原址重建日本海军陆战队本部新楼(如图)。民国26年“八一三”日军进攻闸北、江湾、吴淞,此处为日军重要据点和指挥部,即日军统治上海的中心。该建筑占地6130平方米,4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外形简洁,近似椭圆。外圆角,内方形。四周为办公楼、仓库,中为2200平方米的操场。整幢建筑,体量颇大,远而观之似如航行在海上的军舰。建筑东南角有塔楼旗杆,似旗舰的旗塔一般。民国34年8月日本投降,国民政府接收后先后用作淞沪警备司令部和上海港口司令部驻地。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驻地。该建筑现已加高1层。


32:日本人俱乐部,始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光绪三十三年与实业俱乐部合并,仍沿用原名。址初设东本愿寺别院(武昌路3号今380号),民国3年(1914年)迁址文监师路(今塘沽路)309号新馆。俱乐部内设酒吧、弹子房、餐厅、剧场和旅舍等设施,为日侨集会和社交的主要场所。日本居留民团和实业协会也设于此。日本反华的重大会议大都在这里召开。解放后,虹口区政府一度驻此,后归上海浦江电表厂使用。1994年拆除。









33:日本占领时期组图。图1:北四川路虬江路口的日军装甲车;图2:日寇掠夺上海财产;图3:日侨女学生收集铁罐作军需物资;图4:日军慰安所;图5:位于江湾的日本人“上海神社”。日本“上海神社”原址在东江湾路50号。民国元年,由金比罗神社、惠比寿神社和诹访神社三体合成,初设于六三花园(今西江湾路240号)。民国4年移出。民国21年1月毁于战火。民国22年11月重建于原址,改名“上海神社及境内招魂社”。现为武警部队东江湾路门诊部使用。

34:福民医院,原址位于今四川北路1878号(旁边弄堂阿瑞里)。民国13年由日本人顿宫宽创办,前身为日人佐佐木金次郎于光绪年间办的佐佐木医院,为当时规模较大的日人医院。抗战胜利后院址改为市第四医院。现归并为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35:昆山公园,位于虹口区西南部,昆山花园路13号。占地3260平方米。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辟建,初名虹口公园,继改名昆山花园,民国26年(1937年)更名昆山儿童花园。1981年重建,改今名。1898年7月19日,公园正式开放,但华人不能入内,民国23年7月20日才对所有华人开放。民国23年6月23日改名昆山公园。民国29年日本侵略军占为临时集中营,关押300名中国人。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国民党军曾把这里作为停车场。









36:霍山公园,原为外国人坟地。民国初年,居住这一带西侨集资租赁公园原址辟为侨民儿童游戏场所,民国5年传说此地要建工厂,于是侨民联名向公共租界工部局写信请求征购该地块改作公园。民国6年,经租界纳税(外国)人年会批准,工部局以规银1.88万两购买了这块面积为5.47亩(3647平方米)的土地。同年8月公园对外籍儿童开放,取名斯塔德利公园(StudleyPark)。1920年代初公园门口对面辟建舟山路,故园名改为舟山公园。民国33年6月23日更名为霍山公园(图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批犹太人为逃避法西斯迫害来沪,日军在公园附近设隔离。以色列已故总理拉宾的父母就埋在该公园内。拉宾访问上海时曾表示要将当年犹太人在上海的墓地即现在的霍山公园买下来,但1995年拉宾遇刺后,此事不了了之。园内保留着当年的美犹联合救济委员会旧址,在楼房正面墙上有一块铭牌,以中英文上书:为感谢二战以前和二战期间上海人民对于犹太难民的收留,在虹口区人民政府的支持下,以色列政府和以色列企业特出资参与修缮此建筑以资纪念(图4)。文革中,园内建窑烧砖和挖掘防空工事,公园被迫关闭。1978年整修后重新开放(图2、3)。上海在二战沦陷期间,该公园是犹太人隔离区中的犹太人墓地。1958年,包括霍山公园在内的4座犹太人墓地中的3700座墓被一起迁往上海西郊国际公墓,霍山公园被恢复为公园。公园中心雪松环抱着石质的“犹太难民纪念碑”,是由虹口区政府在1994年4月19日竖立的。常有犹太人前来聚会(图5)。







37:上海是二战期间救助犹太人最多的城市之一。1938~1941年期间,2万余名犹太难民从欧洲来到上海避难,1943年2月18日,日军当局命令所有1937年后抵沪的犹太难民迁入“无国籍难民隔离区”(图4:犹太人居住区,舟山路之长阳路霍山路段)。隔离区域西起公平路,东止通北路,南起惠民路,北至周家嘴路。他们聚居在提篮桥地区,通过“犹太国际委员会”、“联合国难民救济所”等各种救济社团的协助与安置,他们在此区域开设了咖啡店、音乐厅、面包店等,还创办学校、交响乐团、饭店、宗教场所,在异国他乡创造出一段繁荣景象,时称“小维也纳”(图3)。1945年8月,日本投降,9月3日,虹口犹太人隔离区正式撤销。战后,他们虽然都陆续离开了上海,但这段历史铭记史册。如今,当年的犹太人住宅大多还保留着(图4),并在最近得到了修缮,长阳路上的摩西会堂(图2)是当时的宗教集会场所,如今被辟为犹太难民纪念馆。据在霍山路小学读过的同事说,该校曾是教会学堂,也接纳去过犹太难民子弟进校学习。遗憾的是未找到该校的旧照。如今的航运研究中心是“霍小”旧址网友华弓说,他小学就曾在霍山路二小读的,该校是解放后建的(开在保定路近霍山路上)。霍山路小学在“霍二”斜对面,记得是与犹太人老房子同样风格的老房子,可惜在80年代被拆了,建了新校舍。图1为抵达上海的犹太难民前往收容所。






38:提篮桥监狱,坐落于华德路117号(今长阳路147号),故又称华德路监狱。监狱由工部局始建于1901年,由英国驻新加坡工程处设计中标,当年年底动工兴建,于1903年5月启用第一幢监楼,至1935年全部建成。监狱长期由英国管理,俗称“外国牢监”、“西牢”。因其规模宏大(10余幢楼房),历史悠久,号称“远东第一监狱”。媒体已报道,提篮桥监狱启动整体功能转换已进入倒计时。不知转换后的监狱叫什么,但“提篮桥”三个字不能少。为与哈里森于1937年拍摄的监狱老照片(图2、3)进行比对,前几天又去提篮桥监狱拍摄。站在大铁门前,刚蹲下想从小窗向里拍摄监狱内景时,即遭武警卫兵警告,只得罢手,在监狱周边拍了几张外观照片。图1:疑似昆明路一侧的监狱外墙;图2:在监狱楼房俯瞰长阳路保定路口,路口西南角楼房为上海电话公司,现仍为电信公司长阳路营业部用房;图3:监狱牢房内景;图4:提篮桥监狱今貌。



39:说起虹口,一定要提到广东人。虹口是广东人集居之地,他们在此开店,如,新亚大饭店(图2);办学,如,粤东中学(图1)。新亚饭店大家很熟了,现讲述粤东中学。粤东中学,原名广肇中学,由广东珠海人卢颂虔创办。卢颂虔,又名仲权、邦维,广东珠海人,于1912年来上海,次年得同乡卢著卿等赞助在北四川路清云里租房办培德小学。1921年由广肇公所(粤人旅沪团体)接办培德小学,改名上海广肇公学,卢颂虔续任校长。1923年,广肇公所拨出福德里(今四川北路1702弄)空地六七亩,建造三层楼西式洋房新校舍。1929年,扩办为广肇中小学,后小学部改为广肇中学附属小学(广公第一小学),又在西摩路(今陕西北路)新闸路增设第二附属小学(广公第二小学)。1932年)广肇公所拨4万银元和募捐36.7万银元,于水电路建造新校舍,改名为粤东中学。1935年8月新校舍落成,并修筑校外广中路(水电路到东江湾路段)。学校规模之庞大,设备之齐全,为当时上海中学中罕见。“八一三”事变中被日军炮火炸毁。

 

 











40:四川北路南起北苏州路,北抵淞沪铁路东侧东江湾路,长3041米,路幅为24米,其中车行道宽18米。开埠前,这一带为上海、宝山两县乡间农田。以穿洪浜(今武进路)为界,南属上海县高昌乡,北属宝山县江湾乡。开埠后不久,浜南地块大部为美租界所占。同治二年(1863年),英、美租界合并,此处习称公共租界北区。19世纪70年代,苏州河北岸居户、店铺渐多,公济医院(今第一人民医院)也自外滩迁来。光绪三年,租界当局先在四川路桥堍北苏州路至天潼路段,以碎石铺路,因与南岸四川路相连,遂名北四川路。后渐北伸,但仅至租界界浜的穿洪浜南。光绪三十二年,工部局擅自越界向北将北四川路筑至虹口娱乐场(今鲁迅公园)。民国6~17年,路面逐段作沥青表面处治。至民国26年,路幅大部拓宽至60英尺(18.3米)。民国34年,改名四川北路。四川北路历来店铺众多,商市繁盛。至民国36年,两侧行号达500余户。图1:1920年代四川路桥南堍北望邮政大厦;图2:从四川路桥北望四川路,左侧为邮政大厦和新亚大饭店;图3:北四川路近天潼路口北望。11路电车连通四川路;图4:北四川路中段街景;图5:1920年代北四川路老靶子路口今武进路口;图6:中国银行虹口办事处;图7:四川路上有轨电车;
图8:1930年北四川路施高塔路口;图9:北四川路北端的“北川公寓”,原名“拉摩斯公寓”,1928年造。鲁迅曾于1930年5月—1933年4月在此楼居住。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41:之前做“虹口”专辑时,在《图集》中没有看到南洋烟草公司的老照片,因为《图集》编辑将其错放入“杨树浦”中。这次由@老童在上海提供数张新照片,我再配以旧照,补做一篇“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微博,以飨各位,并谢童兄。光绪三十一年,简照南、简玉阶兄弟在香港设广东南洋烟草公司,生产飞艇、三喜、飞马等牌卷烟,产品销上海,颇受欢迎。1916年,在上海东百老汇路97-98号(今东大名路)建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制造厂。1918年,南洋烟草公司改无限公司,额定资本500万元,改组后公司总管理处由香港迁上海。1937年八一三事变,烟厂毁于炮火。1942年,在上海胶州路重建厂房。上海解放前夕,公司大部分流动资金转向香港。1949年,由上海市军管会监管,1951年公私合营,1959年改上海南洋电机厂。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大楼(东大名路817号)建于1915年。楼高5层,东南亚寺庙建筑风格。1999年上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元对该楼内外结构、外墙、楼层、屋面、梁柱实施保护性修复,现为高阳宾馆。图1:左为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卷烟工厂,右为南洋烟草公司信笺;图2-5:南洋烟草总部大楼(童兄供图)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霍山公园与犹太人
对不起,我要回虹口了!
对不起,我想回老虹口。不止为了虹口糕团!
不如,去虹口吧!
80年代的上海(十一)【50P】
民国往事:上海虹口公园爆炸案(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