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沈括:写出《梦溪笔谈》的北宋书生,你不知道他一辈子有多牛!

    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宋史.沈括传》。

    自古推崇“学而优则仕”,东方也从不缺乏技匠领域名人。只是受西方学科细化的影响,那些通才们逐渐黯然失色。

    天人合一,合的是道法自然。

    物竞天择,择的是攫取优势。

    这两种思维文化差别,本源是“心”和“物”的侧重点不同。争论孰优孰劣毫无意义,终究都为了活的身心安宁。

    然而,沈括编写《梦溪笔谈》时并不安宁,那是他人生最后的失意岁月.....

    1031年,西夏为了抱大腿求发展,李元昊娶回辽国媳妇。

    千里之外的浙江钱塘县,沈括正抱着小奶壶欢庆满月宴。排队吃席的街坊邻居们,还没等上菜眼睛就红了。

    他曾祖和外公,在京城做过大官。

    他父亲和大伯,前赴后继中进士。

    他舅家的老二,考上进士又带兵。

    虽说投胎是个技术活,但是高起点往往伴随着低空间。干的好那是祖辈们文武超群,干垮了只能独自扛起败家子的招牌。

    谁也看不透命运收场时的模样,即便将来要成于辽国、败于西夏,沈括真正的得失却好像截然相反。

    当然,他目前只会干两件事:吃饱就睡、饿醒就哭,尿炕时连声招呼都不打。

    一门二进士,四书五经藏。

    沈括刚学会独自走路,父亲就将摇摇车改成移动小书桌。按照他制定的学习计划表,家里藏书足够儿子读到成年。

    自从宋太祖确立“不杀士大夫”的基本国策,宋真宗又喊出“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诱人口号,读书行业变成最大风口。

    赵匡胤这样说,因为他是造反武将

    赵恒这样说,却连檀渊战区都不敢去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老百姓只能盯着人才缺口填报志愿,贯绝汉唐的尚武精神开始全面衰落。

    然而道分阴阳,宋朝也成为文人浪翻天的时代。

    随着识字越来越多,沈括的读书任务相当艰巨。

    那年头不兴文理分科,数理化、天地生、文史哲统统要学。谁没参加十个八个兴趣辅导班,都不好意思跟同学打招呼。

    沈括按着计划表常年苦读,14岁就读完家中所有藏书。老沈正乐得合不拢嘴,却发现儿子的精神状态有问题。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白居易傻了吧,谁家桃花四月开?

    老夫夜观星象天牛异位,败走天狼。

    明日必艳阳高照,宜洗衣晒被褥!

    老沈带儿子去看病,老中医把完脉说:你这家长当的,死啃千卷书容易消化不良,赶紧行万里路散散功。

    很多读书积食严重的小孩,长大后都成了书呆子。

    反正家里藏书也看完了,老沈就带着儿子去外地上任。

    泉州、润州、简州、汴京...天南海北的游历,让书本理论与实践活动融合出知识,并且不断温润滋养着沈括。

    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

    那年春夏之交,沈括上山时发现一大片桃林。粉白色的桃花竞相怒放,他顿时迷醉在自然芳香之中。

    原来白居易是对的!开花和温度有关系,温度又和地域海拔有关系!

    沈括内心深处的疑团化开了,就好像从一堆乱麻中扯出线头。各家学说观点自动归位,刹那间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在桃花林里还没等来桃花运,沈括就有些发晕。后来医生说:你这是长期读书不锻炼,造成的体质太差。

    于是,沈括又触发中医隐藏任务,开始四处搜集钻研医方。

    1050年,老沈退休养病。沈括跑到舅舅家里,将这位带兵进士的藏书读完了,连一毛钱借阅费都没花。

    人生从来没有弯路,读过的书、经过的事、见过的人都是认清世界的必要元素,只是每个人的发挥程度不同。

    灵台清晰,各类学说都在补充完善。

    心神混乱,放眼望去全是矛盾悖论。

    第二年,老沈去世了,沈括接班当上沭阳县主簿。

    辖区内河道淤堵严重,年仅20岁的沈括亲自规划水利工程,史载:疏水为百渠九堰,得上田七千顷。

    沭阳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沈括又被调去芜湖挖下水道。通过一系列良心工程,大家不用下雨时漂在家里看海了。

    各级领导都喜欢沈括,指望从他这里多捞点政绩。小沈同志挽起裤腿在淤泥里泡了十年,升职加薪却从来没有份。

    因为他的官职是捡来的,而不是通过国考分配的。

    基层工作要干事,属于一线战斗序列。

    高层管理靠玩人,归为二线指挥人员。

    沈括常年在野外搞的灰头土脸,接触到大量自然景观和生产技术。起初还充满新鲜好奇,渐渐也变得苦闷抱怨。

    他瞅瞅镜子中的自己:黑不溜秋,瘦不拉几。好歹也是书香门第的公子哥,30多岁了还带着民工天天打野。

    妈蛋,老子也想坐办公室吹空调!

    1063年,沈括第一次考进士就中奖了。他被分配到昭文馆编校书籍,顺便修订各种皇家礼仪制度。

    图书馆管理员真是个神奇职业,从千年前的老子到百年后的毛祖,都在利用公家资源武装私人大脑。

    沈括天天在皇家图书馆里泡点,还是不掏一毛钱的借阅费。直到遇上王安石,那个改变他命运的男人。

    你就是小沈啊,我和你爹是老相识。

    1067年,宋神宗继位,轰轰烈烈的熙宁变法即将登场。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社团组织和人体状况相似,如果长期处于稳定不动的状态,垃圾淤堵会造成局部供血不畅。

    个人健身都是件痛苦的事情,更何况规模宏大的全民变革。单存这个角度看,王安石就是逼迫全民健身的猛男。

    新政推行取决于三大要素:老板支持、骨干战将、利益分配。

    老王搞定了前两点准备工作,沈括也开始为变革事业添砖加瓦。他严格遵守6S管理标准,在工作岗位上查漏补缺。

    1070年,宋神宗按惯例举行祭祀活动。有关部门想玩出新高度好多捞点钱,就将《礼仪规范守则》全烧了。

    他们大搞园林工程、招标内定、虚报费用...弄些塑料镀铜的二手马桶,做预算非说是24K纯金限量版。

    吏沿以干利,类非斋祠所宜。乘舆一器,而百工侍役者六七十辈。

    沈括钻进图书馆搜集资料,将重新编好的《南郊礼》送给神宗,还因此当上活动负责人(执新式从事,所省万计)。

    靠着学识才干和新党成员身份,沈括一路升迁到司天监掌门人。这个古老的天象部门,和后世地震局差不多。

    你问我准不准?不震一下我哪知道准不准!

    沈括上班第一天,就发现很多员工是文盲兼神棍。学两句“老夫观你印堂发绿”,就敢摆摊算命骗吃骗喝。

    日官皆市井庸贩,法象图器,大抵漫不知。在双脚无法离地的时代,沈括沿用东方技艺注视着茫茫宇宙。

    改进浑仪、景表、五壶浮漏。

    记录观测数据,修订新历法。

    征集天象书籍,扩充知识库。

    任用读书学子,培养高端人才。

    细化方技领域,分为五大类别。

    九百多年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沈括星”,让他和张衡永远闪耀在浩瀚星空。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有些人基于现代科学角度,专门嘲讽穷究天人的传统技艺,没有比这更荒唐的事情了。

    1072年,淮南遭水灾而闹饥荒,41岁的沈括出差巡视。

    他到任后开仓放粮,接着又挽起裤腿跳进淤泥里。时隔二十年,沈括再次主持水利工程开出大片良田。

    回京后升任太常丞,整天在皇帝眼皮底下瞎晃悠。宋神宗正为两件事情发愁,就喊来沈括发表个人看法。

    神宗:朝廷在统计民间车辆,你知道吗。

    沈括:听说了,这是要涨草料费吗?

    神宗:辽军马战厉害,朕要跟他们玩车战!

    沈括:得了吧,开上战场掉头都费劲。

    神宗:呃,有道理。

    沈括:马车是民间代步车,没法当军品用。

    神宗:四川私盐泛滥,朕想把盐井全填了。

    沈括:那当地人吃盐怎么办?

    神宗:从山西盐池拉过去。

    沈括:得了吧,我看连运费都赚不回来。

    神宗:呃,有道理。

    沈括:一刀切不能解决问题,要规范治理。

    宋神宗听完很满意,将各种可行性分析报告扔进垃圾桶(言者论二事如织,皆不省。括侍帝侧,帝颔之)。

    如果没有制度约束,个体精明往往会衍生出群体愚蠢。各环节忙着给自己捞好处,谁还会在乎整体效果。

    沈括看到主管官吏向造币厂胡乱收钱,逼的有些老板跑去辽国开凿低成本矿山,他不禁吓出一身冷汗。

    朝廷岁遗契丹银数千万,以其非北方所有。使其知凿山之利,则中国之币益轻,邻衅将自兹始矣。

    框架这东西,今天缺个角明天裂个缝,就离塌陷不远了。

    随着边关局势紧张,大宋对战马问题更加头疼。

    丧失幽云十六州的天然马场,也不能骑着骡子和辽军一决雌雄。于是,用之于民的政策还没落实,取之于民又换新花样了。

    朝廷将赋税改成上交马匹,天天被老百姓问候马拉个币(出马备边,民以为病),沈括又站出来说话了。

    辽国的马力强劲,但我们的弓弩技术好啊,干嘛非得扬短避长?

    现在流行拉硬弓,但射的远而准才重要啊,有蛮劲咋不挑大粪!

    沈括提交31条备战建议,内容涵盖兵器、战法各个方面。宋神宗一边看一边拍着龙炕喊:你个龟孙太有才了!

    1075年,宋辽双方就边境线问题产生分歧。辽使萧禧来赖在京城不走,非得大宋同意以黄嵬为界才肯回家。

    宋神宗好吃好喝的伺候着,还担心老萧猝死在外事馆里说不清。大家伙开会研究三天,也拿不出委婉拒绝的方案。

    沈括跑进枢密院,将以前的外交文件全翻出来。终于找出一厚摞补充协议,辽国还得退还大宋三十里地。

    宋神宗兴奋的说:大臣殊不究本末,几误国事。

    白纸黑字摆在面前,萧禧来憋的满脸通红。

    宋神宗给沈括预支一千两白银,让他带着使团欢送老萧回家。沈括掏出十几份边界划分的文件,让属下背到滚瓜烂熟。

    辽国用自来水招待宋使,宰相杨益戒还做了半晚上嘴部护理。就算是吹拉弹唱,也要在谈判桌上啃出几亩地。

    事实证明,张嘴胡说的谈判都是耍流氓!

    杨宰相质问大宋使团十个问题,每个人的回答都一模一样。等到第二天再来问,还是像复读机般准确无误。

    老杨怒了:你们特么在哪买的标准答案?和档案里的标点符号都一样!

    他转身傲慢的说:数里之地不忍,而轻绝好乎?沈括的回答坚挺无比:师直为壮,曲为老,非我朝之不利也。

    如此反复磋商六次,沈括并没有退让半步,辽国只能放弃以黄嵬为界的想法(凡六会,契丹知不可夺)。

    回京路上,沈括又将辽国的山川地形、人情风俗整理成《使契丹图抄》,靠着业绩当上主管财政的三司使。

    1076年,熙宁变法宣告失败,王安石被赶出宰相办公室。

    新旧党争的局势发生逆转,沈括说错一句话被人弹劾首鼠两端,究其原因还是新政在执行过程中变形了。

    老版差役法:按户等轮流,到州县打卡当差役。

    新版免役法:按户等交钱,由州县雇人当差役。

    王安石本想着既不耽误穷人干活,又能从富人那多收点钱。到后来光忙着收钱了,也不参考家庭经济状况。

    沈括去丞相府汇报工作,被问到免役法的成效时说道:中产阶级的抱怨没什么,但是不应再让贫困户出钱。

    蔡确是变法派铁杆人物,听到老战友的言论极其不爽:老王还没死呢,你小子就着急忙慌的改换阵营?

    不知道这算不算投机,至少沈括说的是实际情况,结果却以“首鼠乖刺,阴害司农法”为由贬往宣州。

    王安石的“三不足”初心: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最终还是沦为“不变之法”的法。

    《道德经》曰: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真乃千古圣言。

    1078年,宋神宗想启用沈括绘制《天下州县图》,蔡确死命阻拦道:括反复无常,被贬不足一年,不宜擢升。

    一线战斗序列,靠的是实干技术。

    二线指挥人员,玩的是阵营立场。

    两年后,沈括被调往延州抵御西夏,这位江南士子也唱起信天游:我家住在黄土高坡,石油从门前淌过...

    没错!“石油”这两字是沈括的原创,他还预言此物会风靡后世:石油必大行于世,自余始为之。

    这一年,沈括已经49岁了,天天蹲在陕北高原上练兵。

    他买来几百只烤全羊,召开全民骑马射箭运动会。看到骑射精绝的年轻人,就亲自扛着酒肉下场发奖品。

    边人欢激,执弓傅矢,唯恐不得进。沈括选出一千多位猛男送到西夏战场,很快就打出延州军的威名。

    吃了败仗,皇帝不开心。

    打了胜仗,士兵不开心。

    前线还有京城调来的禁军,打仗不求行但是奖金超级高,边军对此意见很大:后娘养的就是和嫡系不一样啊!

    沈括担心引起哗变,私自将朝廷给禁军的赏赐发给边军。然后给赵老板拍电报:请一视同仁,别没事找事。

    宋神宗回道:枢密院那帮饭桶尽瞎搞,多亏你及时调整啊!还让沈括以后自行处置(事不暇请者,皆得专之)。

    十月,西夏攻顺宁,沈括督战俘获敌军近万人。

    十一月,沈括诱歼西夏守军,拿下浮图三座城。

    次年二月,升任龙图阁学士,合军收复金汤城。

    种谔行军到内蒙时天降大雪,粮草供应不上而没饭吃。部将刘归仁带着人马南逃,吓得陕北群众不敢出门放羊。

    三万多名边军,谁也不知道饿急了会干出什么事。

    沈括在城外搭起灶台招待逃兵,没事就过去忽悠:喂!朝廷通知我备好军粮,你们领导怎么还不过来取?

    每一拨逃兵吃饱肚子,就安排他们赶快回大部队销假。沈括看着人马纷纷散去,心中高悬的石头才落地了。

    要不是怕你们合伙造反,老子至于耗费这么多脑细胞嘛。

    老刘还在后方思考人生,带头逃跑的性质再清楚不过了。老听沈括说朝廷备好了粮食,说不定可以浑水摸鱼...

    饿肚子可能会造成智商下降,刘归仁真的赶着马车进城拉粮。却因为拿不出证明信,当场被沈括斩首示众。

    等到朝廷以叛乱罪前来处理时,一场兵祸早被沈括化解于无形。

    1082年,陕北三巨头筹建防御体系,就筑城地点产生分歧。

    沈括建议石堡、种谔主张银州、徐禧看好永乐。三个人谁也说服不了谁,连石头剪刀布都玩不到一块去。

    老徐是京城特派员,向皇帝汇报立足永乐、放眼西北的前瞻性。宋神宗当即拍板:诏禧护诸将往筑,令括移府并塞,以济军用。

    徐禧在永乐工地忙活,沈括驻扎在隔壁保障物资供应。等到项目竣工剪彩那天,西夏派出十万大军前来贺喜。

    这里曾是西夏根据地,他们非常熟悉永乐城的特色:易攻难守。

    地理位置四面漏风,徐禧率先阵亡。

    种谔拒不发兵救援,气死在延州城。

    沈括调整战略部署,跑去救援绥德。

    大宋再次被小弟爆菜一顿,沈括被贬往筠州当团练副使。这个岗位专门用来安置犯错官员,一向不受人待见。

    变革派和守旧派都讨厌他,靠实干吃饭还栽了大跟头。沈括寄宿在当地寺庙里,职业生涯算是彻底报废了。

    那一年,沈括刚刚51岁。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

    沈括闲的没事干,便开始潜心绘制《天下州县图》。常年沉浸于这项浩瀚工程,政途失意的痛楚渐渐淡化。

    五年后,沈括将这份套图送给朝廷。十一岁的宋哲宗虽然不懂啥叫比例尺,却也能感受到大宋河山的恢弘气势。

    沈括到底是怎么画出来的?我们先来看看几段记载。

    共二十幅地图,尺寸最大的长宽超过一丈。

    缩放精确绘制,采用九十万分之一的比例。

    飞鸟之术:设准望、牙融、傍验、高下、方斜、迂直。

    二十四至:十天干、十二地支、配合四卦名称定方位。

    可惜,这套精美绝伦的纯手工地图毁于南宋战火。如果沈括能够提前预知它的命运,估计会心疼的老泪纵横。

    1087年,56岁的沈括升任光禄少卿,此时已经对做官没兴趣了。

    《天下州县图》打开的不光是荣耀,还有另一种生活方式。他将润州的宅院取名为梦溪园,开始宅在家里闭门不出。

    沈括摊开书桌上的麻纱纸,提起毛笔徐徐写道:予退处林下,深居绝过从。所录惟山间木荫,率意谈噱,不系人之利害者...

    他回望自己这大半生,读书游历、治河修书、观天象、访契丹、御西夏、绘国图,几乎从来没有停歇过。

    如今黄土已埋过胸膛,那就留点更为干净纯粹的东西吧,至少证明自己来过这个世界。

    1093年,《梦溪笔谈》问世。这部三十卷皇皇巨著,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多门现代学科。

    那一年,沈括已经62岁了。他被这部百科全书耗干所有精气神,尽管身心疲惫却难掩眉目之间的欣慰喜悦。

    两年后,沈括病逝梦溪园,终年64岁。

    《梦溪笔谈》中的很多记载都是世界第一,然而当代介绍这部著作时,却还要引用一个外国人的推荐语。

    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道:这是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沈括这个人,抱王安石的大腿,陷害苏东坡
沈括的教训告诉你,为什么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宋史·列传·卷九十 孙长卿 周沆 李中师 罗拯 马仲甫 王居卿 孙构 张诜 苏寀 马从先 沈遘(弟辽 从弟括) 李大临 吕夏卿 祖无择 程师孟 张问(陈舜俞 乐京 刘蒙附)苗时中 韩贽 楚建中 张颉
苏轼因“乌台诗案”饱经生死劫难,始作俑者沈括的命运又会如何呢
“事实”还是“污蔑”——北宋天才科学家沈括为何落得一世骂名
大宋的头号学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