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今天,我们该怎么学语文?

去年高考后,有位同学给我发信息,说:“老师,感觉现在高考题开启坑人模式了,文字量加大不说,选的材料和问的方式都‘不太正常”。

不得不说,从学生角度看,还真是如此。

比如高考试卷字数增加,以全国高考语文1卷为例,2016年试卷总字数是7063字,2017年是7870字,2018年是8994字,2019年9451字,逐年增长。

而且材料的形式也在发生变化,比如,实用类文本改为非连续性复合文本形式,语言文字运用题把原来单独考的成语、病句、推断补写等题放在一个文段里考。其实题目考查侧重点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如文学类阅读由原来的重理解,改为重鉴赏,常问“这样处理”“这样写”的好处或效果。题目设置也在发生变化,小切口,重能力,如果“背套路”“套模板”,会适得其反。

我们之所以感觉高考题目“坑人”,只不过是因为我们还停留在传统的语文学习认识里。如今,高考的命题变了,开始从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向素养立意转变;对我们的要求也变了,只是能“解题”不行,还要能够“解风情”“解决问题”,只会“做题”不行,还要会“做人”“做事情”;国家选拔的筛子换了,要把“盛知识的容器”和“解题机器”筛下去,要把真正具有学科思维能力及核心素养的人筛出来。

有的学生不适应这种变化,只是注重笨方法(刷题),或者只是相信技巧(背答题模板),就会得不到分,所以导致高考语文分数的差距很大,最经典的例子我在前面微课里讲过的,两个同学的各科成绩差不多,但高考语文一科就差了37分(一个91,一个128)。

与此同时,时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着变化,影响着我们的语文学习。海量信息,应接不暇;反转新闻,不辨真假;“读图”“听书”“碎片化阅读”成为我们绕不过去的常态。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对我们学语文,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呢?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从我本人来说,更相信坚持,相信死磕精神,坚持读书、写日记,哪怕是刷题,只要不停地做这些事,最后绝不会学不好。要坚持,每天吃饭,我们终于长成了今天一米七一米八这个样子,你不能说我一天猛吃一顿,希望第二天早上长一大截。学好语文绝不是没有办法,但有的同学太急了。我们常常会夸大一个月努力的效果,但常常会低估一年的点滴收获。不要太相信技巧,关键在于行动,不能说技巧一点用都没有,但技巧一定要建立在大量积累的基础上,还是以吃饭为例,你需要营养,只有自己来吃,只听别人讲很多增加营养的技巧,当然是不会有收获的。

其实,“万变不离其宗”,我们要能够“得其意忘其形”,简单说,语文学习能力的“宗”和“意”无非是两个方面:正确理解别人的意思,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前者表现为“听”和“读”,是输入;后者表现为“说”和“写”,是输出。前者需要敏感度,后者需要熟练度。

(一)敏感度

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在于,最关键的往往不是说的内容,而是说的意图——谁说的?什么情况下说的?对谁说的?为什么这样说?

一个“死”字,在生物学科里,要么是脑死亡,要么是心脏死亡,但在语文里就不能这么死心眼儿地理解,也许是“吓死我了”的夸张表达,也许是“你个死人”的甜蜜嗔怪。

同样一句话“明天就星期天了”,丈夫说意思是“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妻子说意思是“你要帮我做家务”,小孩子说意思是“你们要带我到游乐场玩”。所以人们常说“听话要听音”,所谓的“音”,就是意图和目的。大家看非常复杂。

比如鲁提辖打死了郑屠后说“这厮诈死”。我们就要考虑:从场景上看,他是在发现打死了人时说的;从对象上说,他是对周围观众说的,如果周围都是鲁提辖的同伙,他就不这样说了;从意图上说,他是要掩饰一个真相。

衡量“输入”能力的标准就是敏感度。所谓阅读策略,就是正确理解文本意思的能力;所谓语文学习和情商有关,首先表现为能不能正确理解别人语言的意思。这要求我们要能担任“六种身份”。

1做“火眼金睛的孙悟空”

能判断词语表意上的不同,能区分“您聪明,还能把那点意思闹成不好意思吗”(《茶馆》)中两个“意思”的不同意思。

2做“敏感的诗人”

能品味语言的审美趣味,能区分“火烧锅”和“蓝色的火苗轻舔锅底”的差异。语文学习不能只有识记和理解,还有感受。

3做“优秀的侦探”

能判断语言的深层含义,从“春雨贵如油”里不仅能看出春雨贵、油贵,还能看出春雨少、春雨重要。

4做“老司机”

能预判语言的走向,从“张三呀,人是个好人”预判出后面的内容可能不是表扬张三的。

5做“耐心的淘金者”

能区分一段话中的重要信息和次要信息、干扰信息。班主任找你谈话,能听出来“你最近整体表现还不错”是次要信息,“但是……”才是重要信息。

6“高精度的CT机”

能通过X光片眼,看到一篇文章的骨架、骨髓、关节连接处,整体上把握阅读内容。

有了这个能力,做高考题阅读题就不成问题。我们来看高考卷上一段材料。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1卷第一题材料第一段)

大家可以试一下,看自己能不能迅速判断出来这段话主要讲什么。你可以先看句号,看出这段有两个句子,显然前一句众所周知,是导入,后一句才是正题。后一句中间又有个分号,显然,分号前后的句子地位不对称,前面为次,后面为主。于是我们就能判断了,这段话主要讲“诸子之学绵延至今”。有了这样的习惯,才能提高阅读的速度。

有个高考作文材料是作家冯骥才说的两句话:“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我们在审这个作文题时,首先要能够判断分号前后的这两句话是不对称的,重点是后一句,前一句是为了引出后一句。就像“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两个俗语的表达侧重点,都在后面半句一样。

怎样才能提高我们的敏感度呢?要靠多阅读。同时,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重视阅读

读书不要想得高大上,就是增加词汇量,一个人拥有的词语量,表明一个人的语文学习能力,语言达不到的地方,就是思维的无知。一个杯子,在男人眼里是酒杯,在一个女人眼里可能是插花瓶,在一个孩子眼里可能是玩具,在一个法官眼里,可能是凶器。如果你只有一个杯子的概念,你对世界的理解就是单一的。有了阅读,就有了大量的原始的积累,以后就会越来越轻松。

2有所选择

不能只读轻松文字,还要阅读经典,轻松的文字只是获取信息,而不是提高理解力;不能只读一个作家的,要博采众长;不能只读文学类,还要读点哲学、经济学,换个角度看世界,阅读能力才能真正提高。

3动笔阅读

三种方式:一个是圈划精彩处、疑惑处、共鸣处;一个是列框架,就是尝试给读的书或文,列个提纲;第三个,读完和别人分享,讲给别人听,或者写读书笔记,作些点评。分享后,阅读才算完成。

4读成系列

比如读鲁迅小说,就把他的三本小说集都读读,把相关年份的杂文、散文也读读,甚至这一时期相关作家的也读读,这样才比较容易有收获。这就是学习的“记地图”理论。打个比方,以前的出租车司机能熟练记住一个城市的路,绝不是把城市分成几个区,然后再分成几条路来背诵,而是先沿一条路,把所有这路上的交叉口记住,然后再沿交叉口转向另一条路,再记交叉口,从而织成一张网,记成体系。读书也是这道理,现在倡导读整本书阅读,任务群阅读,大体就是这个意思。

5大声朗读

现在大家太忽视朗读了。很多作品反复吟诵、朗读,效果才好,语感的形成,审美能力的形成,理解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朗读,而且均非一朝一夕之力,反复朗读,方能久久为功。

6经常抄读

对于文言文类,或其他理论性较强的书,可以尝试抄读,学语言的最高境界就是用那种语言进行思考,抄读是走进一种语言思维的很好的方式。

(二)熟练度

衡量“输出”能力的标准就是熟练度。我们要认识到,说话和写作是“技能性活动”,是需要反复练习的。我们不要太相信所谓的写作技巧,还是要多用笨方法, 常写、多写、坚持写、写完反复修改,直至找到“巅峰体验”。只有写,才会写,没有更好的办法。再优秀的教练也不可能在草坪上把我们教会游泳,只有下水,不下水,谈任何游泳技巧都是可笑的。“下笔万言”定是无数次练习修成的语言的“正果”,“文思泉涌”无非无数次练习铸就的思维的“超链接”。

除了多写外,还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提高我们写作的“熟练度”。

1设定写作对象

近年来,高考作文已经由“表达作文”,向“交际作文”转变。表达作文,就是“我要说”,不知谁看,我只管展示自己,实质上是一种“假写作”。交际作文,就是“向谁说”,要有一个明确的写作对象,我们必须考虑到对象的特点、体验等,从而选取最适合他的写作方式。所谓“不熟练”,常常是因为没有设定“假想对象”,导致写作没有针对性,没有“好”与“不好”的评价标准,自然不熟练。我常想,如果我们从小学到高中,只练书信一种文体,我们一定会写得更熟练,写作水平一定会更高。

2关注写作情境

写作文一定要考虑在什么情况下写作,针对什么情况写作,把写作置于生活这个“参照系”里,打通写作与生活的“任督二脉”。这样,我们才更有写作的兴趣和欲望,更有随时随地的写作意识,才会更关注生活中的写作现象,使写作活动多样化,才会写得“熟练”。同时,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关注每一个写作情境,在写作中对生活进行思考,才更能培养我们科学思维,使我们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技能和态度,让我们在写作中“想得更熟练”。另外,关注写作情境,对于我们自由地、有个性地、有创意地表达的习惯的养成无疑也是非常有益的。

3明确写作任务

那种为文造情、为理拉事,空话假话套话堆砌的“中国式考试化写作”的现象之所以非常普遍,主要是因为写作没有明确的任务,不知道为什么而写, 不知道要达成什么目的。如果每次写作文,我们都能够明确写作任务,是劝说,还是评价,是倡导,还是表明立场,写完后,就可以评价自己作文有没有“完成任务”,写作熟练度就会不断提升。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考题已经开始旗帜鲜明地表明态度:让爱阅读、爱写作、具有语文素养的同学得高分;拒绝套路,反对模板,让投机取巧者吃亏,让短视者被坑,让“临时抱佛脚”的人感觉不到慈悲。所以,我们在语文学习上,还要回到学语文的本源上,踏实,求真,培养敏感度、熟练度,提高“输入”“输出”能力。

概括说一下,学好高中语文主要有两点:一个是要趁早;另外一个是要重视阅读、整理和记录。语文也是讲信用的学科,不管是哪种方式,你只要多花时间,就一定会慢慢提高。

每天学一点,就一定会有收获。我近几年,每天都录微课,虽然每节课只有10分钟,但现在已经录了将近1000节了,我感觉自己收获巨大,除了语文水平有提高,个人的获得感、幸福感,都很强烈。


注:本文分两次发表于《语文报·高中版》2019年第22期、23期,与报登内容不完全一致。图片为《语文报》编辑杨森老师拍摄,部分内容受合肥七中语文教师刘孝峰讲座启发,一并感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考“第一击”语文科:卷面整洁很重要
高考语文,其实就是考阅读与写作
【语文写作】2010高考最有可能考的20题
讲座实录丨北大光华任天媛:满分作文是怎样炼成的?
【课件】高考时评类作文写作指导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80句小众万能语句,适用于各种主题写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