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睡前思考的事,决定了你人生和事业的上限

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除未经确认,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

导读:

常有读者朋友留言问:

如何快速成长?

如何在人生和事业上与其他人拉开距离?

在人的一生中这四件事会直接影响到你的人生和事业:对自己的反省、对事情的起心动念、对人格的提升、对愿望的殷切执着。

实际上,一个人在睡前思考的这四件事,决定了你的人生和事业的上限。

本文结合稻盛经营学,和你聊聊这四件事:


第一件事,反省


与中国儒家的“吾日三省吾身”相契合,稻盛和夫也坚持每天自我反省:

今天与人相处是否令他人感到愉快?

待人接物是否做到了亲善?

言行举止是否合乎道德准则?

这样的反省不仅可以让人认识到自身言行是否有失妥当,还能在片面的基础上加以规范。

稻盛和夫提到,自己年轻的时候也有傲气,所以就养成了自我反省的习惯。他还提到了一种自我反省的方式——对着镜子向自己道歉。

稻盛和夫年轻时曾与朋友同桌喝酒,可能是酒过三巡,再加上年轻气盛,他不由得说了一些大话。

回到家后,稻盛和夫懊悔不已,随即对着镜子指责自己,冷静下来之后便向自己郑重道歉,并且保证今后会杜绝此类事件发生。

稻盛和夫在独处的时候,经常会把“对不起”挂在嘴边,并通过这种方式时常反省自己的过失,时常端正自己的言行。

事实证明,这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稻盛和夫发现自己的过错越来越少,言行也越来越规范,诸如贪念之类的负面情绪也就随之减少了。

对着镜子向自己说“对不起”,是非常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自我反省方式。

在原文中,稻盛先生这样说——出自《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在过完这一天后,要回顾这一天的林林总总,进而审视自我,问自己“今天是否让他人感到不快”,“今天是否对他人态度冷漠”,以及“今天是否有卑怯的行为”。要像这样回想、反省。养成这样的习惯很重要。

每天睡前,静下心来,然后如此审视内心,可谓大有裨益。

从年轻时起,我便每日拼命工作,付出了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多亏了有为我出资和帮我创业的前辈和同人,我这个乡下小伙儿才有这种奋斗的机会。

“稻盛,你放手去干吧。”在他们这样的鼓励和帮助下,京瓷得以创立。

但我起初只是一介技术员,要我研制工业陶瓷还行,而在企业经营方面可谓一窍不通。

因此,当时的我一直非常惶恐,不知道公司何时会倒闭。所以我每天不但拼命工作,也坚持不断反省。

直到如今,我依然保持这种反省的习惯。

比如现在的我经常要和各界人士打交道,喝酒应酬亦不少。有时多喝了几杯,事后就会担心“自己是否说了失礼的话”。

晚上睡觉前,我便会如此反省:“今天我有点贪杯,应该酒后失言了。”

一旦在记忆中确认了这样的情景,我就会对自己贪杯的行为顿生厌恶,然后骂自己:“你这个笨蛋!”

我并非只是在心中如此默念。等到第二天早上,我会在洗脸时大声地再骂自己一遍:“你这个笨蛋!”然后自言自语道:“神灵啊,对不起!”

所以我每次都会关上盥洗室的门,让外面听不到里面的声音。从年轻时起到现在,我一直保持这样的反省习惯,从未间断。

但是“反省”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必须持之以恒。

这是因为人性顽劣,如果不反复进行“反省”的话,就绝对不可能得到改变。

我本人也是通过每一天都要进行的“反省”才使得自己最初认为很难做到的事情,最终得以成为习以为常的习性。

这样一种习性与禅寺的修行有着异曲同工的效果。

通过反复“反省”,持之以恒地努力纯粹自心,必然能够让我们的精神世界迈上更高的层次。

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众生都并非完美,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然而每当犯了错误,做了不当之事时,我们都应该认真进行“反省”,并尽一切努力不再重犯。

凭借这样一种日日反省,我们必然能够让自身的本性不断得到提升。 

我坚信,通过这种“日日反省”塑造而成的“人格”才是最坚强牢固的、最崇高的,才是能够让我们的人生充满幸福的根本原因。

第二件事,反复叩问自己:
你做事的动机是“善”的吗?

良心是人类内心深处的是非感。

稻盛先生曾经说过:

一个人要用良知去磨砺自己的心志,只有如此,才能将自己的灵魂修炼到一个很高的境界。而且这样的人不会自私自利,只会更加利他。我们这个社会,正是需要多出现一些这样的人。” 

日本最初开放通讯业的时候,其实稻盛先生非常想进入这个行业。但奇怪的是,他并没有立刻去申请,而是花了很长时间思考。

有朋友便问他到底在想什么,他说他在想自己进入通讯业的动机到底是什么。

这一思考就花了将近半年的时间,半年之后,稻盛和夫才决定二次创业,成立后来享誉世界的KDDI公司。

很多人都问他,为何要过了那么久,才决定创办KDDI。他说:

“因为我可以断定,我现在创业的目的是给别人带来财富,而不是满足自己的私心。” 

KDDI创办之初,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并没有行业和技术上的任何经验。但一年之后,它却远远超过同行业的水准,跻身世界500强企业之列。

然而,稻盛和夫却说:

“KDDI的成功,其实就是一个追求真我、讲究良知的过程。首先是专注,让良知涌现,把它永驻心中,锁定目标之后,就专注地去做事;然后是格物,从一开始就要排除自己的私欲,分清自己创办的意图到底是什么。只有确定了自己的企图,才能够安心地去运作。说到底,KDDI就是在有益于国民的无私的动机之下,才取得成功的。”

正是这样的反复叩问,促使门外汉稻盛先生的成功,自此动机至善,私心了无——成为了稻盛先生睡前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以下为原文)

在开始一项新事业的时候,我认为有一个问题最重要,就是需要自问:“是否动机至善,私心了无?”

换句话说,就是要确认开创这一事业不是岀于利己的动机,出发点必须基于“善”。

日语中“善”这个词的意思是:无论在谁看来,普遍都是好的。

如果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和方便,或者只顾自己的面子,只在乎自己在别人眼里的形象,那么,就做不成有价值的事情。

起事的动机,必须自己内心能认可,也必须让别人能接受。

事业一旦开始,我会不断追问自己:事业进行的过程是否也是“善”的?因为,如果我们采取了不正当的行动,到时一定会为此付出代价。

事业进行的过程中,也不可以脱离人间正道。换言之,有必要问清楚自己是否私心了无。

以利己的动机创立的企业,无法获得员工的信赖,员工们不可能为这样的企业拼命奋斗。

只要动机是善的,实行的过程也是善的,就不必担心事情的结果。

在稻盛先生收官之作《心》一书中,他如此描述:

不管怎么努力,不管多么辛苦,人生却总无转机。如果有人如此感叹,那么,他首先应将目光转向自己的内心,叩问自己是否拥有一颗正直的心。

其中,人所能拥有的最为崇高、最美丽的心就是关爱他人的善良之心,就是有时候牺牲自我也要为他人尽力之心。

这样的心,用佛教的语言,就叫“利他之心”。

以利他为动机发起的行动,比起无此动机的行为,成功的概率更高,有时甚至会产生远超预期的惊人的成果。

不论是在开创事业时,还是在挑战新的工作时,我首先会思考:这是不是对世人有利?是不是利他的行为?

凡是能够确信是基于利他、发自“善意的动机”的事业,最后无一例外,都能获得好的结果。比如创办KDDI的前身第二电电。

当时虽说日本电子通信事业已经自由化,但要挑战垄断整个行业的巨型企业——日本电信电话公司(NTT),仍然是一件危险且鲁莽的事。

在事业开始前大约半年的时间里,每晚临睡时,我都会反复地、严肃地叩问自己的内心:

参与通信事业,真的是出于善意、出于正确而纯粹的动机吗?不是为了自己获得名声吧?连一丝一毫的私心也没有吗?

自己确实没有私心,动机良善。”直到毫不动摇地确信这一点时,我才决定参与通信事业。

当时,与另外两家同时举手报名的企业相比,人们认为第二电电处于绝对的不利地位。但事业开始后,第二电电却始终在三家新公司中保持领先。

此后,我们和KDD及IDO实现了大联合,公司名称变更为KDDI。KDDI现在已经成为代表日本的通信企业之一,实现了高速成长。

第三件事,如何提升人格?


稻盛和夫认为,经营哲学可以赋予企业优秀的品格,这就好比人具备优秀的品格一样。

一个人要具备优秀的人格,企业要具备优秀的企业品格,就需要懂得优秀品格所具备的正确的生活态度,而经营哲学就如前面所提到的一样,它的作用就是帮助人们确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并不断引领人们向着正确的道路上发展。

这种正确的生活态度或为人之道,是建立在普遍的伦理观之上的,因此它能超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同样适用,也能发挥出其内在的作用。

所谓“人格”究竟是什么呢?

稻盛先生认为,人先天的“性格”,加上在人生道路上学到的“哲学”,这两者之和就是“人格”。

就是说,先天的性格加上后天的哲学,形成了人格。先天的“性格”因人而异,千差万别:有人强势,有人软弱;有人果敢,有人慎重;甚至有人以自我为中心,有人与人为善。

如果在人生道路上,没能掌握高尚的“哲学”,那么,这个人天生的“性格”就会原封不动地成为他的“人格”。

这个“人格”,就决定了他“才华”和“努力”发挥的方向。 

这样的话,会出现怎样的景象呢?

如果天生的“性格”是以自我为中心的领导人,他拥有非凡的“才华”,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获得成功是可能的。

但是,因为“人格”有问题,某个时候,为了满足私利私欲,他就可能营私舞弊。这样的话,他的成功就无法持久。 

遗憾的是,任何人先天的“性格”都不可能完美无缺,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学习和掌握高尚的“哲学”。

特别是对于领导众多部下、身负重大责任的领导者而言,必须不断提高“人格”,并努力将“人格”维持在高水准上。

稻盛先生对于人格的提升,曾说:

买一本书,并认认真真地将它从头读到尾,一个角落也不放过——有这种阅读体验的人或许已经极为稀少了。

我无论工作多忙,都见缝插针,在工作的间隙读书。不管夜里多晚,哪怕是在和客户喝完酒之后,回到家也一定会读书。

我的枕边堆着许多哲学或中国古代经典的书籍,每日睡前必定要读上几页。 

许多人觉得没有时间读书。但是,只要充分利用每天的时间,我们会意外地发现能挤出不少读书的时间。哪怕只读上短短几分钟,我们也能体会到心灵被打动的感觉。 

通过读书,我们能够获得有别于平日生活所得的经验和知识。

没有去过的国度,没有听过的语言,2000年以前的岁月……从历史书籍中我们能得到各种各样的前车之鉴。

另外,在平日的实践所带来的体验之外,读书还能提供知识补充,有帮助梳理个人经验的效果。

英国思想家詹姆斯·艾伦将人的心灵比喻为庭园。自己的庭园是杂草丛生,还是开满了各种各样美丽的花朵,全部取决于对庭园的呵护与修整。

文化的词源是“耕耘心灵”,那么读书也可以说是养护人类心灵的方法。

每个人所能体验的事情有限,但是书籍是知识的宝库,它反映了古今东西不同人们的各种不同的生活方式。

通过书籍,我们能够体验别人的经历,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经验。

通过读书,我们的确能够反省自身,和过去的伟人们共同创造出自己别样的人生。

第四件事,让自己的愿力渗透到潜意识

稻盛先生认为:

很多时候,当一个人在头脑中不断重复“我要成功”、“我要实现梦想”这样强烈的愿望时,必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只要人们抱有“无论如何我要获取成功”这种坚强的意识,在这种意识的带动下,人们往往就能找到前进的动力,并勇往直前地向着成功的方向迈进。

把对成功的渴望灌输到潜意识中固然能带动一个人的成长,但并不是说在头脑中只要出现渴望就一定会达成自己的目标。

在稻盛先生看来,人们潜意识里对成功的渴望必须是强烈的,而不是随随便便想出来的,而且对成功的渴望必须有自身强烈意念的支撑。

例如,“我一定要取得成绩”、“必须取得阶段性进展”等强烈的意念。一个人为了实现梦想在头脑中不停地想一件事,并能够做到念念不忘,这样在潜意识里就已经形成了对该梦想的印记。

这种印记会随着一个人成功欲望的强弱而发生变化——印记深的人,对成功的欲望就强烈;印记浅的人,随着时间的不断推延,对成功的欲望就会逐渐消退。

人们的潜意识大多隐藏于人们的内心深处,是经过长时间潜移默化形成的。虽然潜意识平常在一个人身上表现得并不明显,但在时机成熟或特殊时刻它就会出现,而且还会发挥出其惊人的力量。

例如,一个登山爱好者想要实现攀登世界最高峰的梦想时,他就会告诉自己一定要实现这个梦想,而且在他的头脑中也会出现攀登山峰的画面,于是在这种强烈意识的影响下,他会意识到想要攀登到世界最高峰不仅需要勇气,还要具有充足的体能,于是为了实现梦想,他便会训练自己的体能并不断学习攀登的技巧,甚至还会学习一些自救的医务常识等——在他看来,他所做的这些准备工作都有利于他攀登山峰。

更有甚者,睡觉时也不忘憧憬自己的梦想,经常梦到自己已经攀登到世界最高峰……而这就是潜意识使然。

在个人的工作过程中,潜意识同样也可以发挥其优势。

比如工作中遇到一时解不开的难题时,可以用类似于“一个小时必须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这样的方式督促自己尽快解决问题,而在这样强烈的意念下,往往就会有灵感闪现,使你及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这就是潜意识带来的魔力。

如果人们能够做到每时每刻苦苦思考,那么愿望就会在人们的潜意识里“生根发芽”。

这样,即使自己没有留意,它也将会给你带来启发,最终使你的理想“开花结果”。

而企业在经营发展中也可以借鉴这种潜意识带来的力量。

当企业管理者的头脑中形成强烈的意识后,就一定会在潜意识的引领下做出利于企业发展的决策,从而使企业发展得更加顺畅。

稻盛先生在《京瓷哲学》中曾这么讲过:

被人誉为“发明大王”的爱迪生曾说:“天才是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

他之所以这么说,很可能因为他也是每天坚持努力的人,通过反复实验和思考,使自己的念想渗透到了潜意识中,于是在瞬间获得了灵感。

换言之,每天从早到晚做到“有意注意”,不断认真思考工作和经营事务,就能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驱动潜意识,从而获得绝妙的创意。

通过这种方式闪现的灵感往往是一针见血、触及核心的,因此自己所面临的问题便能迎刃而解。

我从年轻时起,就会因为突然想到某个点子甚至在半夜惊醒。在再次入睡之前,我会把脑中浮现的想法写在枕边的记事本上。

第二天早上,到了公司后,我便立即把晚上闪现的灵感付诸实践。我经常会有这样的奇妙体验。

还有另一种情况,企业家对公司既有业务抱有危机感,因此想扩展新领域、尝试多角度经营、提高技术水准。

然而,自己一无经验,二无学问,更不用提技术了。可如果不这么做,公司前途堪忧,于是每天苦苦思索。 

某一天,该企业家参加了一个同学会,在与周围人觥筹交错之际,突然有了一场意想不到的邂逅。 

“啊?好久不见。你现在在做什么工作?” 

“我现在的专业是这个技术领域,在从事这样的工作。” 

而这正是自己想拓展的新领域。于是说道: “能和我详细谈谈你的工作吗?” 在与他的交谈中,得知了他的工作不如意。

“我(向公司领导)提议这个项目,可公司就是不批准。” 

心想,这是个机会。于是对他说:“我的公司目前规模不大,但只要你愿意来,我一定让你尽情发挥自已的技术实力。” 

大家可能认为上述案例只是一种偶然,但在我看来,这其实是潜意识在发挥作用。 

企业家并不一定非得是“全能者”,我虽然让京瓷公司一路发展到今天,但所有业务当然不是由我一手包办。

怀着“想完成项目”的强烈愿望,从而驱动自己的潜意识。

这样一来,各领域的专家就如同感知到我的念想一般,渐渐聚集到我的身边,纷纷向我提供协助。

正因为如此,我才能有今日的成就。

如果没有足以驱动潜意识的强烈愿望,即便你所渴求的理想人才从你面前经过,你也会毫无察觉,从而错失良机。 

只要坚持认真地反复思考,人人都能做到“怀有渗透到潜意识的、强烈而持久的愿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UC头条:稻盛和夫:比能力重要1000倍的,是一个人的底层操作系统(深度好文)
经营的最高境界
稻盛和夫:事情不论大小,都应以至诚之心去做
道成咨询阿米巴:财散则人聚,阿米巴经营的利他之心开创事业
读书会
稻盛和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