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海最牛公务员:43岁收入超4100万,现官至副厅级,他背后不简单…

英语口·米老师说 

真正强大的人,是自信的,自信就会温和,温和就会坚定。




人物·能人

作 者 | 我是王耳朵


来 源 | 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


2006年3月,广东佛山。
一个来自湖北宜昌的年轻人,在电脑上随意地敲下“明朝那些事儿”6个字。
然后,一段属于当代文坛的传奇诞生了。
全国十大畅销书之首、全国中小学生必读十本好书之一、3年销量突破1000万、版税超过4000万……
不仅各路名家纷纷点赞,连商圈大佬柳传志也在央视的采访中大力推荐。
一书封神。
人们纷纷寻觅起那个名叫“当年明月”的作者。
接着又是一段传奇流出:
5岁学史;

7岁读《上下五千年》,7遍;

11岁后开始看《二十四史》《资治通鉴》;

然后是《明实录》《清实录》《明史纪事本末》《明通鉴》《明汇典》和《纲目三编》。
在他写作前,读过几千万字的史书。
得知这些,人们还想继续探知他的生活时,他只留下一句:
“我不想名留青史,也不想一直红下去!”
“当年明月”这个名字便逐渐消失在了大众视野。
如今15年过去,再次看到“当年明月”这个名字,不是在文坛,而是一纸官方任命。
7月2日,据“上海发布”消息:
石悦(笔名当年明月)现任上海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
副厅级。
拟任市级机关副局职。
有人说这是石悦的逆袭,也有人惋惜“当年明月”的消失。
但是用石悦自己的话来说,这就是他的“天道”。
就好像他在《明朝那些事儿》中写下的那些话,冥冥之中引导着他走到了现在。

01

“所有的英雄,都是平凡的。千回百转,千锤百炼,矢志不改,如此而已。”
国人喜欢在名人身上添加各种“奇幻”色彩。
石悦也不能被免俗。
于是便出现了对其“少年天才”的各种描述。
但是,当他坐进央视《面对面》的演播厅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辟谣”。
在他的记忆中,那个出生在湖北普通干部家庭里的5岁顽童,并不知道历史为何物。
父母上班,根本就没时间管他。
大多数的童年时光,他是被独自关在屋子里度过的。
直到有一天,父亲带回来一本厚厚的大部头——《上下五千年》。
石悦并没有特别喜欢这么一件礼物,可待在家里又没什么事可干,这本《上下五千年》便成了他年幼时的玩伴。
起初不过就是看看故事,等到他对历史产生兴趣,已经是上中学的事情。At first he just read stories in books, but it was only when he went to middle school that he became interested in history.
对于那一代人来说,躲过信息爆炸的时代也许并非一件坏事。
默默地与书籍相伴,很多“天才”就这么不经意间诞生了。
喜欢读书是一件潜移默化的事情,2009年接受采访的时候,石悦曾说过:
有时候每天也只看两个小时,但是他却坚持了13年。Sometimes he only watched two hours a day, but he stuck to it for 13 years.
1996年,石悦考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那时候你会在自习室里,看到一个奇怪的男生。
明明是法律专业,偏偏他的身边摆满了各种“闲书”:
天文地理无所不包,最难啃的量子力学也被他抱着津津有味地读着。
除了学习专业知识,他在自习室常常坐到夜深人静。In addition to learning professional knowledge, he often stayed at the study room until late at night.
很多时候,就连室友都快忘了他的存在。
你问他不会感到孤独吗?
他的答案里却充满了一种喜悦和满足:
你到这个世界上来,你应该要有这样一个觉悟就是:
你终究是要死的,这就是一个人很悲剧的在于他无论多厉害,无论多牛,无论多嚣张,他都是要死的,他都有终结的那一天。
那在这段时间里做什么呢?
不断地看书,懂得这个世界的很多东西,知道这个世界的规律,那是一种无比的喜悦,狂喜!
对于读书这件事,石悦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执念。
当同学们去聚餐、游戏的时候,他却坚持成为那个“不合群”的人。
所以多年后,他才能坐在央视的演播厅,以一名“现象级”作家的身份说出那句:
“这个世界上很多人有很多种选择。最低的是温饱,对吧?然后是利益,就是钱;超越钱的,是名望,权力,对吧。
但是在超越所有这些东西之上还有一样东西,叫智慧。”

02

“隐忍和沉寂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它终将爆发在最后那一刻。”
大学毕业后,石悦当了公务员。
因为性格一如既往的“孤僻”,所以在很多人的眼中,他毫不起眼,甚至觉得他“能力一般”。
可是没人知道,每天下班石悦躲进的那间小小的卧室里,一幅巨大的历史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创作《明朝那些事儿》,在石悦看来是一种“自然流露”。
书读百遍,不仅其义自见,也能笔下生花。
很多人说,上班工作,哪有时间和精力搞副业,可石悦始终相信一件事:
“人只要不干那些乌七八糟的事,他会有很多时间的。
你下班之后吃完饭,洗把脸,开始写东西,很简单的,就看你愿不愿意过这样的日子。”
从此,石悦过上了别人下班他加班,每天坚持三四个小时写作,没有周末的生活。
从2006年到2009年,四年一千四百多天,2052000字的《明朝那些事儿》,惊艳了整个文坛。
那一页页的历史,不再是一条条目录,而是真真实实发生的事情,是无数人酣畅淋漓的一生。
而石悦的成功也恰恰印证了他笔下朱重八的一生:
期的困难生活,最能磨练一个人的意志,有很多人在遇到困难后,只能怨天尤人,得过且过;A long difficult life can best temper a person's will, but there are many people who will only complain and muddle through after encountering difficulties;

而另一些人虽然也不得不在困难面前低头,但他们的心从未屈服,他们不断地努力,相信一定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While others have to bow their heads in the face of difficulties, their hearts never give in. They kept on trying and were sure that they would win the final victory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从此,人们再议论起他的名字,不再是“不屑一顾”,而是换成了那句“没想到这般了不起”。
当下社会有太多人急功近利,我们常常听到有人抱怨生不逢时,感慨向上的通道太难,又或者寻求捷径。
但是,人生哪有容易走的那条路,就像石悦说的那样:
“这是一个懒人当道的世界。”
“那十几年,我一直没什么朋友,可是我觉得,我很强大,我经常扫视周围的人,我有一种优越感,觉得我懂得的东西,超越了很多同龄人。”
向上的阶梯永远存在着,关键在于你有没有两样东西:
一曰勤;二曰忍。

03

“给你荣华富贵,锦衣玉食,只为让你知晓世间百态;使你困窘潦倒,身处绝境,只为让你通明人生冷暖。”
石悦凭借《明朝那些事儿》封神之后,到底有多牛。
我想和大家一起看一组数据:
连续7届荣登中国作家富豪榜。
在《2019中国作家富豪榜》上,“封笔”的石悦依旧靠《明朝那些事儿》斩获1400万的版税收入,排名第四。
最近三年,磨铁集团对《明朝那些事儿》的图书版权及数字阅读累计采购金额为4284.29万元。
更厉害的是,该书在豆瓣上的评分至今仍高达9.1分。
照理说,这样的成绩放在一般人身上,就算清高一些不趁热打铁,写点《唐朝那些事儿》《宋朝那些事儿》赚个盆满钵满,也得把“职业作家”的身份定下。
可面对一大批拥趸,以及呼吁他专职写作的读者,石悦却“两耳不闻窗外事”,踏踏实实地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每天照样挤公交、坐地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
因为和那些想成名的人不同,他写作的初衷只是因为兴趣。
“现在所谓的当年明月不是我。我感觉我经常看着他,看着这个所谓的畅销书作家。看着他我在想,这个人什么时候会消失?

历史告诉我,无论脑袋多清醒,被人捧久了,人就会变傻,就会认为你所得到的那些东西是你应该得到的。

我一步步看着他走上来,我也准备看着他一步步地走下去。”

在这个“出名要趁早”的年代,石悦有着远超同龄人的少年老成。
他拥有自己独特的生存之道,他相信“天道”,认为这个世界总是有规则的,物极必反,盛极则衰。
所以无论富贵还是平凡,对他而言都是一种体验。
他没有想过把爱好当成职业,而是沿着现实的生活轨道继续平常的日子。
这份理性和通透,不仅让他走得更高,也能走得更远。

04

“张牙舞爪的人,往往是很脆弱的。因为真正强大的人,是自信的,自信就会温和,温和就会坚定。
和大家说两个发生在“当年明月”身上的插曲。
第一件是《明朝那些事》最初在天涯论坛上开始连载的头几个月。
因为点击率很快超过300万次,以黑马之姿傲视“煮酒论史”版块。
有句老话说的好:“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一个一个的“黑粉”冒出来质疑:
“不可能这么火,点击率造假了吧?”
“都是野史,作者居心不良。”
有些资深的版主甚至阻止读者看帖。
于是,天涯“煮酒论史”版块有史以来最激烈的论战开始了。
面对那些无端指责,石悦也就是一开始郁闷了一下。
“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
没有声嘶力竭的辩解,有的只是默默地耕耘。
离开天涯的是非之地,他开了博客,不仅依然吸引着大批读者,也让《明朝那些事》登上了网络文学的顶峰,彻底让喷子们哑口无言。
第二件事,发生在2009年,《明朝那些事儿》集结出版。
不过为了回馈一直以来支持自己的读者,他依旧免费在网上连载。
这时候,有人就好心提醒他,这样会让你“损失惨重”。
因为有人在网上看了,就不会在线下买了。
但是石悦的回答是:
“我相信这个时代是个自由的时代,每个人都有看与不看的自由,也有买和不买的自由,任何人都不应该去强迫。”
结果我们都知道,石悦的做法收获了所有读者的拥护,线下的销售也打破了无数个纪录。
后来,他的行事作风一直沿用到他的工作当中,在下属的眼中:
“他年龄不大,很阳光,没有领导的架子。”
下乡调研,在村民那里他“没有官架子,接地气”,“脑袋里有东西”。
挂在嘴边的永远都是“多多指教、多多学习。”
中国人常说:
“君子讷拙,小人佞巧;君子淡定,小人躁竟。”
只有内心真正有了一种从容淡定,才能不被人生的起伏得失所左右。Only when you are really calm in mind can you not be affected by the ups and downs of life.

05

“成功只有一个,那就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在《明朝那些事儿》里,石悦对徐霞客有这样一段评价:
“从俗世的角度,徐弘祖是个怪人,这人不考功名,不求做官,不成家立业,按很多人的说法,是毁了。

我知道,很多人还会说,这种生活荒谬,是不符合常规的,是不正常的,是缺根弦的,是精神有问题的。

我认为,说这些话的人,是吃饱了,撑的,人只活一辈子,如何生活,都是自己的事,自己这辈子浑浑噩噩地没活好,厚着脸皮还来指责别人,有多远,就去滚多远。

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这是石悦的笔名出处,也是他最喜欢的一句诗。
曾经有无数读者不理解石悦的选择,可生活最后都告诉了我们:
人活的千姿百态,有喜欢冒险的,就有随遇而安的……
只要不遗憾不后悔,那就是最好的。
也许此间再无当年明月,但是石悦已乘彩云归。
愿每个人都能按自己的想法,过一生。

参考资料:

南方人物周刊:《我把历史当流行文学写》

央视面对面:《石悦:讲明朝那些事的人》

极目新闻:《湖北网红作家当年明月荣升“处座”,著有《明朝那些事儿》,没有被写作耽误的公务员!》

三联生活周刊:《“当年明月”和他的《明朝那些事儿》》

作者:王耳朵,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间略懂点人生歪理。关注【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一个路见不平就忍不住一声吼的中年boy。


编辑 | Ada
    翻译 | Wency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湖北男子因一书封神,3年赚4100万,妻子:我丈夫还有这本事
湖北男子因一书封神,3年净赚4100万,妻子:我丈夫还有这本事
2009年,央视主持人董倩问当年明月:你...
写出《明朝那些事儿》的当年明月,称:我从没把自己当成一个作家
公务员晚上对妻子说自己卡上多了4100万!没想到妻子回怼说不信,结果让人意外!
2009年,广东海关一公务员靠副业3年不到大赚4100万,央视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