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方剂学》学习笔记76

各论/第三章 和解剂/调和肝脾/四逆散(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调和肝脾这里要围绕着肝脾两脏生理上的协同,病理上的相互影响有关系。在病理状况下经常互相影响造成恶性循环。

   比如说正常情况下,肝木疏泄帮助脾胃运化,脾土化生水谷之气,气血津液生化之源,土要荣木,要养肝,肝藏之血来源于脾胃。水谷精气化生的气血了,这是正常。木来疏土,土来荣木,是一个正常的一个协同作用。

   反过来,如果说木不疏土,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减弱,化生气血不足,那就造成下一步的土不荣木,那土不荣木,肝所藏阴血不足,那两个趋向:
& 一个物质基础不足,疏泄功能就会减退,肝气就会郁结。
& 还有一个结果,阴血不足影响阴阳失去平衡肝旺,肝旺回过来克伐脾胃。

   如果肝失疏泄、肝气郁结,又进一步不能帮助脾胃运化,所以这两者是一种相互影响、恶性循环的,所以从这个密切的生理关系,形成恶性循环的病理关系,说明这两脏在人体保持生化系统,调节系统的平衡上是非常重要的。

   在调和肝脾这一节里,第一个方子是四逆散。

(四逆散《伤寒论》
[组成]甘草炙 枳实破,水渍,炙干 柴胡 芍药各十分(各6g)
[用法]上四味,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笔记者摘自《方剂学》七版)

   这就说到四逆散的一个归类了,过去四逆散就把它放在这一节里,但是总要声明一下,它主要治疗的是阳郁四逆。
   因为从《伤寒论》的角度,寒邪侵犯人体了,郁遏阳气不得输布,阳气郁结,引起
了不能布散而四肢逆冷,阳郁四逆。所以象五版里谈到,至于后世用四逆散治疗由于肝脾气郁造成的脘腹胁肋诸痛,是司其法而不易其方,也就是说灵活运用,不在本方讨论范围之内。

   那不在本方讨论范围之内怎么放在调和肝脾里头呢?
   那所以这又是一个矛盾,所以现在六版、七版的都把调和肝脾这个作为主治里单独一
项。
   所以这个主治证候,就变成了两个方面,而从现代运用的实际情况,包括宋代以后
的运用的实际情况,肝脾不和、肝脾气郁,是四逆散的运用针对的最基本病机。
   因为原有《伤寒论》那个四逆,它强调阳气闭郁了,外邪入里闭郁了阳气,那就是
气机不畅了,阳气不能疏布到四肢,造成四逆了。
​   但是它要区别于这种心肾阳虚,或
者中焦虚寒,造成的这种阳气不达四肢,这种四逆。

   中焦虚寒说四肢不温,手足清冷,甚至于严重的是脚逆冷,但叫厥逆,一般是心肾阳虚,肾阳虚衰,那都是要用温中药,或者温肾药,要用温阳药,这方(四逆散)里没(温阳的药)所以这个四逆呢,后来解释阳郁四逆,四逆的范围很小,就是远端,但是指头还是微温的,有的又说摸就了指头也透出热气,阳气郁厥了,是这个四逆

   & 那作为主治来说呢,我们把肝脾气郁作主要的。

   《伤寒论》上写的四逆散主治“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
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实际上阳气郁结以后,气机阻滞能引起五脏病变,能引起各种各样病变,泛指气机被郁了,你不管是肝脾气机郁结了,或者外来的邪入里郁遏阳气,总之形成了那种气机郁滞,五脏如果气机郁滞了都会影响功能,所以在每一脏就选一个证来作代表,
& 或者咳嗽,肺气不利,气机郁滞,肺气宣降失常,所以咳嗽了。
& 或心悸,心悸涉及到气机阻滞胸部阳气被郁,不能够正常舒展。
& 或小便不利,涉及到肾。
& 或腹中痛,涉及肝。
& 或泄利下重,涉及脾。
   猛一看,心肝脾肺肾都有问题了,实际上这讲的是一种基本病机,气机郁滞。你也
很少就拿这四个药,去治疗某一个具体的病。所以这是一种治疗肝脾气郁的基础方。
​  
这是它病机的一个基本特点。

下课。===========上课,

   刚才讲到调和肝脾法。
   这个法针对肝脾不和的病机,它建立在肝、脾两个系统生理上的密切联系的基础上
的。
   临床上主要反映出一种肝脾不和恶性循环这个特点,在四逆散这个方侧重点,刚才
我们提到了阳郁四逆的一个机理,从阳郁四逆的角度来讲,这个方里的柴胡可以透邪外达,解除这个阳郁四逆造成的原因,阳气不被郁了,那气机通畅,清阳能够实四肢,也就这个四逆解除了。

   当然从四逆散这个方来讲,我自己有一个不一定成熟的看法,它是仲景用来作为鉴别诊断的,在少阴篇里面它并不是典型的治疗少阴病的。
   仲景《伤寒论》里面,每一类病都有提纲,少阴病提纲,“少阴之为病,脉微细,
但欲寐”那就是说,心肾阳虚的情况下,脉来微细,阳气不能推动血液运行,不能温通,不能养神,神衰欲寐,这是主要反映心阳了。
   同时肾阳来说基本的热力来源差了,四肢厥逆,恶寒蜷卧,这类基本表现是心肾阳
虚的一个共同特点。

   但是四肢厥逆和这个(心肾阳虚)在逆冷方面呢,有相似的病机,还有比如当归四(血虚寒厥),吴茱萸汤(肝胃虚寒,浊阴上逆)也有四肢厥冷,那这种情况怎么鉴别呢?
   那张仲景他在少阴病这一部分里边,是以四逆汤为代表,基础方,它同时把有四逆
表现的方都附在里边。所以,在《伤寒论》里边,有一些条文里的少阴病,太阳病啊,有一些包括吴茱萸汤前面,也有一条少阴病,也有阳明病,有厥阴病,这有四逆的这几条都反应在少阴篇里,它是用来跟四逆汤作鉴别诊断的。

   那过去的人刻那竹板板不象现在,你电脑一打,它是第几页,它自动自己就上面写清楚了,又不象纸很薄,可以摞在一起,一写第几页,页码很清楚了。
   那竹片片摆了一地,最后要穿成册,你要有个标志啊,那它前面这个是整个这一堆
,放在少阴篇里,那一堆放在太阳篇里,分类,前面有小字少阴病,少阴篇的,到后来的王叔和他们不见得知道,散在篇章找来以后呢,那少阴这个误人了正文,你否则从少阴病的基本特征,和四逆散的用药,你说符合不符合,所以,闹得这个四逆转个大圈来解释。
​   我说这样看,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你现在这个方在四逆上,用多
少呢?
   也就告诉你,
& 心肾阳虚出现四逆,
& 肝胃虚寒,浊阴上逆,象吴茱萸汤可以出现四逆。
& 阳气不足,阴血不足,又感受寒邪,可以出现四肢厥寒,当归四逆汤证。
& 同时,体内气机阻滞也可以出现四逆。
   程度不同,都属于四逆范围,要鉴别诊断,而这些相应的方,四逆散之类,它不是
治疗少阴病的。

   所以到了宋朝以后,这个方(四逆散)的方向主要转向了调和肝脾气郁。
   针对肝脾气机郁滞出现的以脘腹、胁肋诸痛为特点的这个证,所以后来四逆散产生
的那个系列方剂来讲,也都是从肝脾气郁入手,这成为了一个主要治法了。

   所以方剂学应当是从这个方原始出来以后,后世发展当中,多用的方面这个为基础,而不是原书为基础。原书为基础那就跟《伤寒论》没有区别了。所以这个方的一个现代设定它的功用、主治、病机,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

    & 所以,研究四逆散的基本病机,应该是肝脾不和,肝脾气郁,为它主要特点。

(笔记者附:图表,摘自授课自板书

   肝脾气郁又是相互影响的,这个图表上反应出一种相互影响,恶性循环,肝
脾郁结不能帮助脾胃运化,运化障碍了那脾气也会郁滞,那脾气郁滞了,脾是人体升降的枢纽,中轴、中枢,也会影响到肝气的郁滞,肝脾都彼此相互影响,造成气机郁滞上的一种,气机郁滞偏实这上面的一个恶性循环了。

   那我们就《伤寒》条文里,一般认为它主要谈阳郁厥逆了。

   阳郁厥逆的证候是怎么产生的呢?
​   它是外邪传经入里,阻遏了阳气,也就是阻遏气
机了,使得阳气内郁,不能布达四肢,清阳应该实四肢的,阳气内郁不能布达四肢呢,不能产生温养四末造成四逆。
   四逆的特点刚才我们讲到了,从它的逆冷程度,里面透出热,毕竟是阳郁嘛,以及
范围较小啊等等。
   当然气机郁滞,会出现弦脉。
   气机郁滞以后呢,各脏腑功能受到影响,那这里就写到了腹痛,泄利下重,咳逆,
心悸,小便不利,就是《伤寒》四逆散原文里写的,影响到五脏功能的这一代表性症状,这个表反映了就是阳郁厥逆证,教材的主治第一项。过去历来传统认为的治疗阳郁厥逆证,这个症状产生和它的病机、病理过程。

   第二个,肝脾气郁证,肝脾气郁的主要表现呢。

   肝脾气机郁滞那就肝脾所在的部位胁肋、脘腹,胀闷疼痛为主,由于是气机郁滞所以也是反应出主要是弦脉。这是证候的分析,它主治有两个(* 阳郁厥逆证 * 肝脾气郁证)。

   这个方是个基础方,基础方就利用它,作为基本的一些组合,根据证候具体不同来加减,产生具体方剂的,所以作为功用呢,也是从两个方面归纳的,
& 透邪解郁,就是刚才讲了这个方面,柴胡有透邪,透邪解郁,通过透邪解除阳气被
郁。
& 疏肝理脾,是指的主治第二个,肝脾气郁要疏肝理脾,疏理肝脾气机。

   那综合起来分析呢,这个方
& 君药是柴胡。
   柴胡在这个方就透邪力量不必太大,为什么呢?
   透邪解郁,外邪入里郁遏阳气,它不是需要很大的发散,所以逐渐透邪外大达,同
时有疏肝解郁作用,作为肝脾气郁柴胡有疏肝解郁作用,疏肝解郁一般柴胡也不用大量。

& 芍药,可以益阴养血柔肝,酸收,可以收敛,所以会所敛阴养血柔肝。
   芍药和柴胡结合,就成为调肝的常用组合。
   四逆散里的柴胡、芍药这个结构,在仲景时代并不是作为调肝的基本结构,而是说
你的外邪入里,郁遏阳气,芍药偏寒,有清泄郁热作用,同时又能制约柴胡的辛散,耗伤阴血,避免柴胡容易耗伤阴血。
   到了后世宋代以后,用四逆散,这时候柴胡、芍药,实际上成为了一种调肝的基本
结构。
   调肝的针对感肝为刚脏,体阴用阳,肝主疏泄体现用阳的方面,肝助藏血体现了体
阴的方面。柴胡协助疏泄,芍药益阴养血,柴、芍的并用那就是调肝的阴阳,调整它疏泄藏血的平衡,这种基本结构,那后世大量的调肝方,出现这两个药很多都是调肝,你从《方剂大辞典》里边,有柴胡、芍药出现的方,大多数用于这个方面。
   所以称为一个调肝的,常用的一种基本组合。所以你以为光开一个柴胡,你说叫它
疏肝去,那往往得配一些芍药,联合起来既好调肝,有能够避免伤阴耗血的副作用。

& 这个方里的枳实,它能够理气解郁,主要是作用于脾气,通降脾气,当然枳实本身还可以导滞。
   当然这个出在原书《伤寒论》时代,枳实、枳壳是没有分开的,所以不需要它导滞
的时候呢,现在很多这个方改为枳壳,象后世柴胡疏肝散这一类的,作用以调气为主的都用枳壳了。
   所以枳实通过它的一种导滞作用,又偏寒,所以在理气的基础上,它可以有一定清
热作用,有散结作用。

   而枳实和柴胡相配,后来就成为一升一降,也是调理肝脾气机的常用组合,柴胡疏肝还主升,作用在肝,枳实理脾主降,所以肝脾同治,肝脾气机同时调理,同时一升一降,那畅通内在的一身气机了,这是一个常用调气的一个组合。

   而枳实和芍药,又是一个常用组合,枳实是以调气为主的,行气,有时候可以通过行气导滞,可以解决气血郁滞,特别气滞这种疼痛,特别是腹痛。芍药呢,可以调血,作用于血分,芍药既有益阴养血作用,也有一定活血作用,因为在《神农本草经》时代,赤、白芍不分的,到唐代还不分呢,唐朝以后才分开的。

   从现在你真正说这个芍药,家种的,个儿大,根大了,切了是白芍了,野生的都是赤芍,你就家种的根根须须小的呢就出来都把它和到赤芍堆里去,也不是非常严格的,所以自身以益阴养血为主,芍药也有调血作用,加上它擅长缓急止痛,所以芍药和枳实相配,又成为调畅气血治疗腹痛的常用组合。

   所以每个方剂里突出的,特别基础方,一些常用组合,对后世影响很大,所以学习一个方剂,不仅仅掌握它功用、主治,和临床应用一般情况。要保障疗效,它的常用组合非常重要,了解了常用组合配伍上这一技巧,可以直接使这个方剂保证临床的疗效,这是方义分析的这三味主药的方面了。

& 甘草是调和药性,同时有一定的补脾、补气作用,当然在这里,严格讲甘草和芍药能够增加芍药的止痛作用。

   在运用方面,辩证要点,
   主要现在是用于胁肋、脘腹疼痛,而且是气郁、气滞造成的为主。
   那考虑到阳郁四逆呢,也有手足不温,出现阳郁四逆,手足不温也可以,以这个作
基础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方剂学 28讲
四逆散
方剂歌诀详解——四逆散
四逆散的功效与作用
方剂学习:四逆散和四逆汤只有一字不同,差异就在一个问题上
揭秘:医圣张仲景与“四逆散”的神秘关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