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23-10.2-4.31 听晚情的《顶层人士秘而不宣的人性天书》课有感



     
今天,听了这门课的开头几讲。很不错,挺吸引人的,很有提神醒脑,让人清醒的功效。
我听了三个故事:
1,儿媳妇妄图将婆婆当亲娘,最后失望痛苦;
2,历史上齐桓公的故事;
3,为儿时好友卖房投资,最后惨遭被骗的故事。

这三个故事的警示作用都挺大的,按授课者晚情女士的说法,最重要的教益是:
1,他人不是自己,将心比心有时失之偏颇;
自己是好人,不代表他人就一定是好人;好人在利益面前也可能做坏事。
婆婆的核心利益是儿子,而夫妻之间是有一定的权力争夺的关系,婆婆大概率容易偏帮儿子,作为儿媳,对于婆婆期待过高,将之当作母亲,常常换来失望,往往是自己将对方当母亲,对方并不能将自己当女儿。
做人处事,如果总是做一个老好人,还不如做一个老坏人。前者没人念你的好,因为你的好与他人没有关系,他人哪怕不回报,你也仍然对人好;后者的坏,因为针对所有人,他人反而能够理解,那人就是那样,如果那人突然好一些,也许还有受宠若惊之感!
所以,应该如何呢?
应该以直报怨,应该有所选择地对人好,应该一报还一报!

2,这个故事特别让人深思,所以值得将这个故事再介绍一遍:

齐桓公是为我们所熟知的明君,他任用才华横溢的管仲,实施改革,富国强兵;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替天子讨伐戎狄,终于称霸中原,成为春秋第一位霸主,令无数后人景仰。

可是晚年他宠幸开方、易牙、竖刁这三个小人,导致祸国殃民,他自己也被活活饿死。这三人臭名昭著,一个比一个奇葩,邀宠的方式一个比一个变态。

一、变态1号:开方,一个不孝求荣的小人

开方是卫国的公子,而且还是嫡长子,本可以继承卫国王位。但是他放着好好的王子不做,却要跑到齐国去做奴才服侍齐桓公,每天献媚取乐于齐桓公,也不知道齐桓公有什么魅力。在他爸爸卫王去世的时候,卫国派人来请他回去奔丧,他都不回去,要继续在齐国为齐桓公服务。齐桓公觉得开方爱自己胜过自己的父母,于是非常宠幸他。

二、变态2号:竖刁,一个自宫求荣的小人

竖刁本是个贵族家的小孩,从小就被送达齐桓公的跟前伺候,可是竖刁到了成年的时候该出宫了,没想到竖刁回到家里后特别的怀念自己在齐桓公身边的生活,居然趁父母不在家自己把在自己给阉了,重新回到了齐桓公身边伺候,齐桓公觉得竖刁爱自己胜过爱自己的身体,齐桓公对竖刁更是宠幸竖刁。

三、变态3号:易牙,一个杀子求荣的小人

易牙是专门负责齐桓公饮食的人,善于烹饪,齐桓公很是喜欢,有次齐桓公对易牙说:“我天下的美食都吃的差不多了,乳猪肉这么好吃,不知道婴儿肉是什么味道。”结果第二日易牙就把自己四岁大的儿子杀了蒸制端到了器皇宫面前,齐桓公大为感动,觉得易牙爱自己的国君胜过爱自己的儿子。

四、管仲劝诫不听,自食恶果惨死

管仲临死之前,对齐桓公说:“大王您应该远离易牙,竖刁,开方这三个小人,否则将来肯定是会受其害得。”

可是齐桓公不这么认为,他觉得他们对他的爱超越了常人,让他很感动。管仲却说:“连父母子女都可以抛弃,连自己的身体可以伤害的人,这样的人还会爱谁?又怎么可以被信任呢?”

齐桓公很信任管仲,于是又问:“既然你觉得他们三个这么坏,为什么不早些劝诫我将他们赶走呢?”

“因为您没有他们,就觉得生活少了许多乐趣,我在担任相国时,自然可以限制他们的危害;可现在我时日无多,您问我谁可以接替相国之位,故直言相告!”

因为管仲临死前的嘱托,齐桓公就把这三个人都赶走了,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后,没有这三个人的齐桓公感觉很是无趣,于是又把这三个人给召唤回来,继续声色犬马,不理朝政,身体也每况愈下。

看着病重齐桓公,这三人原形毕露,参与五位公子夺权,他们堵塞了宫门,建立高墙,假传君命,不许任何人进宫。可怜桓公躺在病床上,连一口吃的都没人管,被活活地饿死了。而此时诸公子正忙于互相攻打,桓公的尸体在床上停放了六十七天,尸体上的蛆虫都爬出门外,这才被发现入殓。

----引自《春秋霸主齐桓公,晚年宠幸3个小人,被活活饿死67天无人问津》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4556629055562483&wfr=spider&for=pc

这个故事很震撼人心,晚情老师的解读也特别深刻,他不是从三个变态不值得信任这个常见的角度展开,这个角度当然也很值得记取。做事,说话违背常情,特别夸张,常走极端的人,大概率都是这样的变态,小人,要警惕,远离!

昨天看到一篇评论许家印的文章,讲许老板就有这个味道!

别轻信要“把一切献给国家”的人,比如许家印

晚情老师解读的角度是,人们之所以会被蒙蔽,哪怕雄主如齐桓公也如此,原因也是人性,人性中的自大与自私,当自己是一种情境的既得利益者的时候,就难以持平而论,以为自己是天降伟人,被上天眷顾,所以尽管不合常情,但也都可以理解,毕竟自己有主角无敌光环嘛!

所以,通透人性的高手,不仅在于知人,更在于知己。知道自己不特殊,想办法让自己摆脱自恋,尽量不被马屁包围,而愿意面对事实,直面事实!

3,第三个故事则是告诉我们,人性的某些特征是稳定的,譬如只有爱自己的孩子,爱自己身体,爱自己父母的人才可能爱他人。

但具体到个人,人是会变的。

儿时的好友会因为新的人生遭际而变化,这些变化可能达到惊人的判若两人的程度!

譬如假如一个人染上毒瘾,就可能六亲不认,不知廉耻,为了能够弄到毒品,任何下贱肮脏无耻下流的事情,做起来都不会眨眼。

认识不到人会变这一点,就太傻太天真了!

其实,不要说别人,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在变?

我能想到一部特别喜欢的小说《人生复本》,同一个人因为进入不同的平行世界,最后变化成的人格特质也面目全非。

总之,要认识到人心善变,熟知人性的,要善于察觉这样的变化!从而能够见微知著,能够保持警惕!

谈到见微知著,我想起我爸爸小时候给我讲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

深研历史的朋友都清楚,商朝的末代国君纣王作为昏暴帝王的典型,在即位之初其实是一个颇有作为的君主,无论对内治理还是对外扩张,都取得过不少的成就。然而没过几年时间,尤其是得到旷世大美女妲己之后,纣王的形象便急转而下,逐渐变成一位穷奢极欲、苛酷残暴的帝王,并最终遭遇身死国灭的命运。

纣王即位之初颇有作为,成就不小

按照正史的说法,这种转变的“苗头”,始自纣王开始使用象牙筷子吃饭,而王叔、太师箕子正是从这件小事上发现亡国的征兆。一双象牙筷怎么就跟国运兴衰联系在一起呢?箕子的担忧到底有没有道理?

按照常人的思维,帝王身居九五、富有四海,可随心所欲的做任何事情,使用象牙筷子吃饭实在是太正常不过,根本不值得大惊小怪。可在箕子看来,此举却关乎国运的兴衰。某天,箕子在跟堂兄比干、侄儿微子二人(三人被孔子赞誉为“三仁”,出处见《论语·微子》)讨论国事时,透露出自己对纣王使用象牙筷的担忧,比干、微子不解,便向箕子请教原由。

纣王自从得到妲己后,逐渐变为一个昏君

箕子忧心忡忡地说道:“对于任何能影响国运的小事,我们都要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二位仔细想想,大王既然改用象牙筷子吃饭,说明他有了追求享受的心思,既然如此,接下来必然会抛弃陶杯,改用犀角杯或玉杯饮酒。然而人的欲望是无穷的,既然改用象牙筷、犀玉杯,必定不会再穿着粗布短衣,坐在茅屋中吃饭,接下来,大王肯定会营造规模宏大的宫殿,坐在高高的亭台上享受美酒佳肴。”

箕子叹了口气,然后继续说道:“其实国君有一些超出常人的享受也可以理解,可令我深感忧心的是,大王就此会一发而不可收拾,最终走上穷奢极欲、苛酷暴虐之路,彼时社稷恐有倾颓之忧。”

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以为象箸必不加于土鉶,必将犀玉之杯;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则必旄象豹胎;旄象豹胎必不衣裋褐而食于茅屋之下,则锦衣九重、广室高台。吾畏其卒,故怖其始。见《韩非子·喻老第二十一》。

箕子对纣王的作为忧心忡忡

比干、微子觉得箕子的担忧不无道理,为此三人便联合向纣王进谏,用旁敲侧击的方式劝说他要加以克制、收敛。可纣王是个 “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的主儿,对于三位贤人的劝谏,或者虚与委蛇,或者巧言争辩,总之就是抱着一副“虚心接受、拒不改正”的态度,依旧我行我素。

果然没几年时间,不断膨胀的纣王便开始建造酒池肉林,天天在里面纵酒狂欢,把朝政大事抛到九霄云外。不仅如此,为显示威严、压制臣下,纣王还设置炮烙酷刑,将看不顺眼的臣民残忍处死,令天下敢怒而不敢言。比干见纣王越来越无法无天,便挺身直言极谏,结果触怒纣王,最终竟被剜心而死。

纣愈淫乱不止...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乃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见《史记·卷三·殷本纪》。

比干犯言直谏,结果被挖心而死

比干之死令箕子寒心至极,在绝望、恐惧之余,索性割去头发、装疯卖傻,天天跟一帮奴隶厮混在一起,但暗地里却经常弹琴长啸以抒发悲愤。纣王以为箕子真的变成了疯子,便将他囚禁起来,罚他做苦工,时间长达数年之久。

纣始为象箸,箕子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杯;为玉杯,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振也。”乃披发佯狂而为奴,遂隐而鼓琴以自悲。引文同上。

就在箕子被囚禁的这段时间里,纣王的昏暴日甚一日,终于把自己变成千夫所指的民贼独夫。就在民心思变之际,周武王趁势起兵伐纣,在八百诸侯的辅助下,于牧野一战中完胜商朝大军,并迫使纣王自焚而死。随着纣王的死去,立国近六百年的殷商正式灭亡。

武王本想重用箕子,后者却率遗民逃亡

周武王进入朝歌后大施仁政,并释放被囚禁的箕子等人。然而箕子虽因武王而重获自由,但并不肯服事周朝,不久便率领一大帮遗民东渡朝*,最终在那里建立起箕子朝*政权。虽然历史不能假设,但是我们还是难免会猜测,如果纣王当时能听从劝谏改弦更张,放弃那双体现奢侈象征的象牙筷,是否还会遭遇身死国灭的命运呢?

史料来源:《史记》、《韩非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问道: 五、古圣先贤
凡超出人性之外的东西都值得我们警惕
也说“见微知著”
非人性的谄媚
无故对你好,非奸即盗!(深度)
看不透人性的霸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