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谁不忙谁教 VS 谁会教谁教

昨日看到东七门推了篇软广告,有傅首尔,陈铭,刘擎三位老师出镜。为大力神台灯打广告,但以辩论的形式进行,挺有意思。

傅妈急了,陈铭笑了,刘擎佛了,到底怎么了?

傅首尔与陈铭辩论的问题如标题所示。

谈的是家庭分工中,谁来辅导孩子。

今天早上,我拿这个问题询问我妈。她听了后,二话不说,直觉选定就是谁不忙谁来辅导。

理由自然是家庭需要分工,要互相支持协助。

忙得没有时间,怎么辅导?这不是不现实吗?

我没有与我妈争论,我问我妈,那现在你与爸帮我们照顾孩子,您二老退休了,相比起我们肯定是没那么忙的,那按您刚才的意见,就应该是您二老来辅导咯?

我妈一听,一想,立马改了主意。那不成,孩子的功课,我们辅导不了,当然应该做父母的自己辅导。这里面应该讨论的是核心家庭,而不是包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毕竟让老一辈人辅导,太强人所难了。

我感慨这看上去简单的问题,其实背后还真有值得探究的地方。

于是打算写一篇文章探讨下这个问题。

争论的辩题其实给出了两个维度,是否有时间以及是否有能力!

而实际上当然还不止两个维度,还可以添加是否有意愿,孩子的喜欢程度等。

为了不将问题更加复杂化,先看时间与能力这两个维度。


有能力
没能力

有时间

有时间,有能力
有时间,没能力
没时间
没时间,有能力
没时间,没能力

作为家长,考察这两个维度,可以存在上述四种情况。

当然所谓有与无也是相互比较而言,一方相对另一方更不忙,更擅长辅导,那么就是有时间,有能力。

其实如果夫妻双方刚好处在有时间,有能力与没时间没能力这两个象限,完全没啥好争论的。

为了孩子的利益计,肯定是有时间有能力的去辅导,没时间没能力的就算了。这是资源的优化配置。

但如果夫妻双方分处于有时间,没能力与没时间,有能力的两个象限呢?这才是最需要离清辩题的时候。

为了孩子计,应该如何办?

在辩论中,傅首尔的持方是谁不忙谁辅导,她的立论是,太忙的家长缺乏耐心,哪怕有能力辅导好,也会过于急于求成,将亲子关系搞得格外紧张,让孩子备受压力。

陈铭很同意,但他为了支持自己的立场,立马将谁擅长谁辅导中的擅长,扩展到对待孩子更有耐心,讲解更容易为孩子所接受上来。

也就是说能力不是单一的能力,不止是解决孩子学科知识的能力,还包括与孩子共情,调节情绪,与孩子沟通的能力。

回到我们之前的讨论,那么为了孩子计,应该如何办?

其实这时候,为了孩子计,这个概念又有长期考虑以及短期考虑的不同。

为了这一次辅导,当然是有能力的家长辅导更好,让孩子感觉更好,对知识理解更深刻。也许花的时间都会更短。

所谓没时间,那是家长的权衡,在教导孩子这段时间里,对于孩子而言,两位家长都是有时间的。

只是家长的价值排序上,给孩子辅导是否排在了首位。

家长除了是孩子的家长,还是职场上的一员,还是各种复杂社会关系中的其他角色,他除了教导,照顾孩子外,还有其他的责任,追求,义务,爱好等等。

所谓忙,自然是因为其他人或者他自己对自己有所期待。

超级英雄,人们期待他去拯救世界。

医生,病人期待他看病救人;

普通的工作,有时需要996,需要值夜班,上司,同事也许对他也有所期待;

傅首尔,奇葩说的辩论期待她有精彩的表现,为此她需要认真的准备;

每个人自己也都对自己有所期待,有时是期待自己实现梦想,像《月亮与六便士》的那位追寻画画梦想的人;有时是期待能够有些属于自己的时间,像人们说的回到家里,却不愿意马上从车里下去,而是坐在车里发呆的那一段时间。

还是回到为孩子计,孩子可不只是需要能辅导他作业的父母,他还需要父母能够提供家庭吃穿用度的资源,需要有人帮其交学费,供应伙食,购买心仪的玩具,提供提升自己的机会,他还需要或者希望父母能够更多地陪伴,能够一起玩耍,能够提供他成长的榜样,最好能够让其为父母的成就而自豪,能够成为激励自己的精神力量........

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多的资源,有时就必须去忙,而暂时舍弃给孩子辅导作业;

为了赢得更多的时间,有时也需要先占用一些时间,才可能在未来有更多的时间;

这些都是无奈的权衡。

当然,有时也是自欺的借口。

有时,作为父母其实并不是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多的资源,拥有更多的陪伴时间,而是因为自己有事业上的野心,自己有未尽的梦想,自己本身有自身的追求与责任。

简单而言,孩子也并不是或并不永远是父母世界的中心。

而这常常也是健康正常的。

孩子其实也并非欲求永远不足的饕餮,他们与父母的关系其实也有一个平衡。

父母完全不关心的冷漠,这自然难以忍受;

一直活在父母的监控之下,事无巨细的控制,监视,管教,也同样让人窒息。

孩子长大的过程,其实是与父母渐行渐远的过程。

慢慢,孩子需要,父母也需要学会彼此分离,孩子大概是青春期的时候慢慢学会这一点,父母大概是将孩子送去读大学的时候,也慢慢需要适应这一切。

最好的陪伴,是孩子觉得需要父母的时候,父母都在!

回想成长的历程,能够有许多共同的经历,有许多温馨的回忆,这就很好。

辅导作业也自然是如此。

所以广告的最后也没给出一个结论,或者说想让读者相信,广告推销的商品能够提供孩子最恰当的陪伴。

如何实现呢?

好像是通过视频传输,手机互联实现吧,让父母成为孩子的作业帮老师或者猿辅导的辅导者。

而不用肉身陪伴在侧,不用给孩子一种父母盯着,催促着孩子学的状态。

最后的理想是其实都不需要父母辅导孩子学习。

因为理想的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拥有足够的智商,情商,会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可以通过自己的刻苦钻研,解决遇到的难题。

总之,就是学习上,不需要父母操心。

我想,我以及我的妻子都曾是这样的学生,但并不确信我们的孩子也会如此。我们当然希望他如此,但是并不确信他就会如此。

原因嘛?

既有内在的担忧,譬如它们是否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很好的学习方法,对学习充满内在的驱动力。

也有外在的压力,在升学压力如此巨大,学业竞争如此残酷的当代,如此内卷的形势下,孩子能否适应?是否竞争的压力总需要将他们逼到自律,才智的极限,让他们不得不疲于奔命?并且引入外援,才能斩将夺旗?

有时,父母并不亲自下场,而是为孩子提供资源,所以才有各种硬件支持,像广告中的台灯,像猿辅导,作业帮这样的app应用,像新东方,好未来这样的课外辅导机构,像奥数,最强大脑这样的集训营培训等等。

孩子教育的竞争,有时还真不是孩子本身的竞争,而是家庭资源,学校师资,学区环境的综合竞赛。

昨天还在听一本心理学著作《内在动机》

书的作者是动机领域的权威,提出了自我决定论。

是被古典老师誉为超越马斯洛的心理需要层次理论的动机主流理论。

我很早就听说过这一理论,但听了解读,还是震撼不已。

书中说因为内在动机的研究,提出了德西效应,而这对于行为学派的理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心理学界对此争论不休,争论了将近六年。

当孩子学习得不亦乐乎的时候,额外的奖励竟然是画蛇添足!

这让我想到现在我正让孩子进行的打卡返现活动。

我是不时自己已经习惯了被外在动机驱动,所以将这个扩展到了孩子身上?

我曾经听过一位同事闲谈,谈到的也是教育孩子的问题。

他的孩子已经完成高考,考得很不错,进了很棒的大学。

他信奉的是孩子哪有爱学的?

学习从来就不是快乐的事情!学海无涯苦作舟,当孩子不乐意学的时候,就需要外在的纪律,让他自律,坚持,坚持下去,就能成功。

而没有外在的约束,人性的懒惰,放纵会让孩子在堕落的深渊不断下坠!

衡水一中的成功部分论证了外在环境,外在动机驱动下,对于实现应试目标确实有奇效。

我曾经听到过这样的说法,对于人们挑战极限,超越自我,最有帮助的工具就是用于记录,比较的秒表。

人心深处就有比较争胜的本能,竞争往往是激发效率的不二法门。

商界的大佬也以追求赢作为终身的目标。

在内在动机的倡导者看来,不仅金钱,外在奖励会损害内在动机,竞争与压力也都会损害内在动机。

压力肯定不是越大越好,人们研究过压力与表象的关系,大体上,在一定范围内,压力与表现正相关,超过一定阈值,压力增加不仅不能改进表现,还会拖表现的后腿。

说来说去,我自己还是相信从更长远的眼光看,内在动机是创造力的源泉,是促进时代进步的动力。

还是用我最喜欢的《三傻大闹宝莱坞》中兰彻大神的教导作结吧!

追求卓越我认为就属于内在动机!

我们并不是在任何方面都能有足够的心力去追求卓越的,要找到自己的一生所爱!

我也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发现他的一生所爱!

-----无论是人还是职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双减”背景下,培养孩子的内驱力,比给孩子报任何班都重要
奖励就能让孩子好好学习?或许会破坏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
一直被催的孩子,永远学不会自律
简单4步,让孩子爱上写作业!
每天学点心理学之1069:母亲辅导孩子作业崩溃杀子后自杀的启示如何预防悲剧再次发生。/婚姻不良动机风险规避
如果父母没文化或者没时间辅导孩子,应不应该送去补习班学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