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魏晋特殊复杂的社会形势,对俘虏处置有何影响,是好还是不好?
userphoto

2022.12.26 湖北

关注

魏晋时期是奴隶制社会形态向封建制社会形态转变的更替期,三国的分裂割据、两晋时期民族融合的洪流、高门士族占据垄断地位;玄学和佛学形成与流行,与儒学的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魏晋时期极富变化、极具特色的社会与思想特色。

任何事物的发展、任何规范和制度的应用都脱胎于其时代、也落脚于其时代,俘虏的处置也是如此。

魏晋时期特殊复杂的社会形势

魏晋是一个动态变化、承上启下的时代,是三国割据、长期分裂的时代,也是一个门阀士族鼎盛、民族大融合的时代。这一时期社会形势的复杂多样,对于俘虏的产生和处置产生了极大影响。

  • (一) 军阀割据争霸的时代

东汉桓灵以后,国力渐衰,朝廷公开卖官鬻爵,贪官横征暴敛;外戚和宦官把持朝政,政乱朝昏,酷吏当道;地方豪强地主兼并农民的土地,压榨农民的生存空间;兵役连年,天灾不断,人民苦不堪言,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各地人民暴动频繁。

黄巾起义之后,东汉皇室统治力空前衰弱,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影响越来越小,士族豪强、地方割据势力本就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实力,又趁机招兵买马、发展壮大。

各地拥兵自重,军阀圈地屯兵,武装割据,造成了诸侯争霸、三国鼎立的局面。

对于争霸战争中产生的俘虏,有的为了震慑敌军、有的有着不可化解的仇恨而被处死;更多的会收归己用,把投降的将领拜官封侯、俘获的士兵择优收编、战败方治下百姓收编造册……

诸侯争霸和兼并时期,人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为了利用和吸引更多人才,扩充己方势力,对于战争中俘获的、来降的将士,处置方式一般情况下比较宽松,待遇比较优厚,也多见有才能的俘虏在这样的争霸割据中效力多方势力。

陈琳为建安七子之一,素有才名。董卓之乱中避难到冀州,成为袁绍的文书,曾为袁绍写过讨伐曹操的檄文。

后邺城失守,曹军将陈琳俘获,陈琳归附曹操。曹操问他:“卿昔为本初移书,但可罪状孤而已,恶恶止其身,何乃上及父祖邪?”陈琳连忙谢罪,曹操因爱惜他的才华没有追究其罪,并任命他为司空军师祭酒,掌管记室。

当时曹魏的许多军事檄文、国家文书都出自陈琳之手。吕布袭击刘备,夺取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刘备来投奔曹操。程昱认为刘备此人有称霸天下的雄才大略,并且颇受百姓爱戴,最终一定不会甘于人下,于是劝曹操早做打算,将他杀死。

但是曹操拒绝了,认为“方今收英雄时也,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在吸引各路英雄人才之际,为了解决一个潜在的敌人而失去人心,这不是一个明智的做法。

魏齐王嘉平元年(249)魏蜀争霸,蜀将姜维进犯陇右(今甘肃陇山、六盘山以西),魏将郭淮距之。司马昭故布疑阵,姜维退守南郑(今陕西汉中),放弃救援别将句安,“安军绝援,帅众来降”句安率众降魏,被封为将军。

后魏国发动大军攻蜀,因有功被封为列侯。在这样的俘虏处置和用人政策下,才形成了“人才莫盛于三国,亦惟三国之主各能用人,故得众力相扶,以成鼎足之势”的局面

(二) 各民族的融合与发展

魏晋南北朝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晋初,匈奴、羯族、鲜卑、氐人、羌族等少数民族大部分居于塞内,和汉人混居。

公元304年,南匈奴之裔刘渊建立“汉”,刘曜改国号为赵,这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第一个中原式政权。

其他少数民族紧随其后成立各自的政权,共同构成了民族融合的繁荣期。民族的融合一方面就是在这种聚居生活中相互交流产生的,另一方面就是通过各民族为了占有更多的资源发生的战争来促进的。

民族政权间的战争必然会产生大量的俘虏,这类俘虏数量和规模上占比大幅提升,待遇上也不同于本民族战争产生的俘虏,一是因夷夏之辩、“非我族类”之故,面对非本民族的俘虏更为警惕和严酷;二是少数民族民风彪悍、手段残酷,民族战争中俘获的俘虏待遇往往更为悲惨。

汉族政权对于在民族间战争中俘获的敌方将士,其处置方式也更加严苛。

晋泰始十年(274),凉州乞文泥帅兵侵犯金城(今江苏句容西北),“镇西将军、汝阴王骏讨之,斩其帅乞文泥等。”

司马骏讨伐凉州兵,直接斩杀其将领。

魏晋南北朝期间出现了各民族入塞和迁徙的大潮,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族接触增多,出现了“汉化”的现象;北方地区胡人比例上升,使得北部的汉人受胡族影响有所“胡化”;

相应的,南部各蛮族的北上也使得南方地区出现了“蛮化”。这种双向的融合和变化就是川本芳昭提出的“中华化”。

胡化、蛮化、汉化的并行,使魏晋时期的夷夏观念更新了,更多的少数民族不再将自己看作“夷狄”,而是将自己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将他们建立的政权看作是中原的正统王朝

随着“中华化”的进程,民族融合程度的加深,俘虏处置过于严苛的情况有所改变,不同民族间战争中纳降封官、收编俘虏等对待俘虏相对温和的处置手段也随之增多。

西秦太初二年(389),乞伏乾归迁都到金城,休官阿敦、侯年二部各拥五千余落盘据在西秦边境上。乞伏乾归讨伐他们,二部全都投降。乾归由此名声大震四邻,“鲜卑豆留䩭、叱豆浑以及南丘鹿结并休官曷呼奴、卢水尉地跋并率众降于乾归,皆蜀其官爵。”

乞伏乾归将来降的其他民族各部暂任官职爵位。这并不是个例,不久之后,乾归讨伐叛变的越质诘归,诘归带领兵马投降,乾归接受他的投降,将宗女嫁给他为妻,并暂任他为立义将军。

乞伏乾归之子乞伏炽磐继位后,对于俘虏也颇为优待。炽磐命孔子讨伐吐谷浑部觅地,“觅地率众六千人降于炽磐,署为弱水护军。”

炽磐派左卫匹逵、建威梯君等讨伐羌人彭利和,大败彭利和,俘获了利和的妻子和儿女,把漒川(今甘肃临潭县西)的三千豪户迁徙到枹罕,其他三万多户羌人都像原来一样安居生活。可见,民族的融合对于俘虏处置也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三) 士族制度的出现和形成

魏晋时期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门阀士族发展壮大,士族地主高踞统治阶级的上层,利用九品中正制把持和巩固其统治地位。

三国时期豪强大族得到经济和兵力方面的发展;西晋时期门阀士族支持司马氏即位,政治话语权增强;东晋更是出现了“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然而,门阀士族的壮大不仅没有使权力互相制约,反而加速了统治者的败亡。

高门士族内部争权夺利、互相倾轧,关注家族利益甚于国家利益,统治日益腐朽;他们为了使富贵者常享富贵,荫蔽子孙,垄断了经济政治特权,使许多寒门士子仕途无望,激化了阶级矛盾。

除此之外,一部分门阀士族在生活上极为奢靡浪费,作风上荒唐颓废,思想上耽于清谈,鹜于虚声,在政治上不作为,以至于国难当头束手无策。没有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和清明的政治环境,阶级内部内乱不休,阶级之间烽火四起,使得数以万计的俘虏产生于连年的战火之中。

魏晋时期人的觉悟与价值认知

魏晋时期是一个政治动荡和社会纷乱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儒、玄、佛交融、思想开放与包容的时期。在特殊的社会形势下,人们的政治选择和人生态度有所变化。

一部分士人对当时频繁的权力倾轧、黑暗的政治风气失望,借任情狂放来表达不满和躲避政治纠纷,在纵情山水中寻找心灵的慰藉和人生的意义,从积极的入仕趋向转为逃避现实的消极政治趋向,以黄老无为之道为内容的玄学思潮发展壮大。

传统儒学的地位虽受到了挑战。但是始终保持着巨大的影响力。

儒家思想自西汉以来,占据思想统治地位已经近四百年,魏晋名士们的玄学思想也受到了传统儒家学说的影响。

何晏和王弼是魏晋玄学的代表,他们提倡名教与自然结合起来,一些门阀士族也利用儒家的纲常礼教思想来维护当时的等级制度,这实际上就是玄儒相互影响的体现。佛教与中国文化的交融始于魏晋,这一时期“夷夏之别”观念的弱化,与佛理观念的发展直接相关。

魏晋时期的玄、儒、释融合的过程中,萌生了一些朴素的人权理念,这些人权的因子在俘虏处置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人权相关的理念古已有之,先秦时期的“仁政”论、“民生”论等思想中就已经包含着人权的因子,在魏晋时期,也不乏这种人权文化的基因。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刘备等人到了当阳(今湖北荆门南),依附他的人已达十余万,粮草行李也有几千辆,一天只能行军十余里。刘备只好另外派遣关羽率领数百艘船去守卫江陵。

有的人建议刘备:现在虽说拥兵十万,但披坚执锐、有作战能力的士兵太少,一旦曹操大军追击而来,很难与之抗衡,大军应急速行军前往江陵。刘备拒绝了,他认为“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魏明帝景初年间,明帝大兴土木,农业不兴;随意动用刑罚,失信于民。王肃上疏,他提出“大魏承百王之极,生民无几,干戈未戢,诚宜息民而惠之以安静遐迩之时也。”

如果劳役人民,也应该明确下令,使服役者能按期返回,指出了与民休养生息的重要性。他在此疏中阐释了他重视人民的思想。

这种以人为本、讲究道义、法律至上的作风,本质上是从巩固统治阶级的角度出发的,但是其观念与现代人权的重视人的平等和权利有着相通之处。

正因为魏晋时期这种朴素的人权因子的存在和发展,使得这一时期对待俘虏的态度和对俘虏的处置方式所改善。

#头条创作挑战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北朝为何能够持续两百多年?
与曹操赤壁大战前,孙权在犹豫什么 ?
解密三国:士族群体最终的成功,却是中国历史进程的灾难
三国灭亡真正的原因
以曹操、刘备、孙权为代表的汉末主公为什么要经常亲征?
“三分天下”VS“五代十国”:汉唐两朝灭亡后的割据局面有何不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