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国古代三大奇书的动物图谱-(38)-【异兽巴蛇】

中国网络作家:潘长宏 

 2023年11月3日 

       《黄帝内经》、《山海经》与《易经》并称为上古三大奇书。其中《山海经》包含着关于上古地理、历史、神话、天文、动物、植物、医学、宗教以及人类学、民族学、海洋学和科技史等方面的诸多内容,是一部上古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山海经》全书 18 篇,约 31000 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


  

       《山海经》展示的是远古的文化,记录的是大荒时期的生活状况与人们的思想活动,勾勒出了上古时期的文明与文化状态,为后世提供了许多有用的信息 。山海经》全书 18 篇,约 31000 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山海经》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均有价值参考。《山海经》是我国古代最神秘的书籍之一,其中记载了许多极具神秘色彩奇异怪兽。至今为止《山海经》仍是一部千古未解之谜,其中的太多故事虽然十分离奇,却可以在许多神话中找到蛛丝马迹,以至于也没人敢否定它的存在。这里向各位分享三海经中的图谱------异兽巴蛇

     【原文】山海经记载: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其为蛇青、黄、赤、 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

     【译文】巴蛇能吃掉大象,三年后才吐出象骨,君子吃了这种象骨,就不会得心脏和腹部的疾病。这种巴蛇身上有青、黄、红、黑四种颜色。一说巴蛇名为黑蛇,长着青色的脑袋,住在犀牛栖居之地的西边。

【释义】巴蛇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异兽,出自《山海经》。据称,巴蛇居住在洞庭湖一带,以吞吃过往的动物为生。“人心不足蛇吞象”这句成语中的“蛇”指的就是巴蛇。



      巴蛇的形象特征十分特别。它是一种巨大的蛇类,身上长满了鳞片,颜色为青黑色。其鳞片如同铠甲般坚硬,能够抵御箭矢的攻击。

       巴蛇的头部特别大,口中长满了锋利的牙齿,一旦咬中猎物,便会将其骨头咬碎。此外,巴蛇的尾部也非常粗壮,能够用来攻击敌人。

       在古代神话中,巴蛇被描绘成一种凶猛的异兽。由于它经常袭击人类,所以黄帝派遣大羿前往斩杀。大羿首先用箭射中了巴蛇的双眼,使其失去了视力。然后,大羿一直追赶巴蛇到遥远的西方,将其斩为两段。巴蛇的尸体变成了一座山丘,称为巴陵。巴蛇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异兽,形象特征十分特别。由于它经常袭击人类,所以被视为一种凶猛的生物。不过,也有一些现代文化作品描绘了类似巴蛇的形象,赋予了它新的神秘色彩。

       据传它居住在洞庭湖一带,是一种身形巨大的蛇类。根据《山海经·海内南经》的记载,巴蛇能够吞下大象,并且需要三年的时间才能将象骨消化并排出体外。如果君子服用了巴蛇的肉,就可以避免患上心脏和腹部的疾病。巴蛇的颜色混合着青、黄、红、黑四种颜色,身形巨大,长十丈,围七八尺。它善于隐藏在暗处,等猎物一出现便扑跃而出,用巨大的身体缠住猎物,然后整个吞食掉。民间传说中描述巴蛇原是神人,因为经常作恶,危害人间,被后羿用箭射死,死后骨头堆在洞庭湖边,后来变成了一座山,叫巴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海经异兽图大全,附详细出处(25)
山海经异兽图(六)
上古时期五大凶蛇, 可颠倒昼夜, 与创世大神女娲相似
贪婪最为致命
《甲骨文里的岳阳》:巴蛇吞象并不是传说
山海经中的奇珍异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